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525部分

顺明-第525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传庭又是批注完这一份,拿起第三份的时候,想了想问道:
    “国公大人,眼下北直隶已经全在我山东控制之中,京城乃是天下魁之地,国公大人还是早去坐镇为好。”
    李孟接过那第三份文卷,听到这话,摇头说道:
    “还早,我不想现在就把自己圈在那皇城里面,人呆在里面就变傻了,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北直隶的盐丁和护庄队要尽快的扩建,传令给河北总兵张江,对于那些祸害地方的溃兵,该杀就杀,不必手软。“
    那边孙传庭已经拿着空白的文卷开始记录起来,李孟继续这个话题说道:
    “山海关总兵高第估计在知道消息之后该想着投降了,我这边只有一个条件,变为平民,他手下一个兵给他一两银子,原来的家产不动,要不同意,直接让河北军打杀了就是,吴三桂那边照此办理,本公这边没心思陪他们玩。”
    孙传庭快速的写完,却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国公大人,崇祯一死,如今要用什么纪年,以咱们眼下的情况,用明廷的年号已经是不合适了,不若趁此机会把咱们胶州营的将来也定下……”
    “……公元是不行……华夏几千年,就用这‘华’为号吧!”
    正文 第五百二十五章 南北朝
     更新时间:2009…11…25 1:23:39 本章字数:3569
    元年二月十六,南京的明朝百官因崇祯皇帝殉国,纷太子在南京的太子朱慈继位为帝。
    华元年二月二十,朱慈称帝,帝号弘光,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这个帝号应该是他的一个远方兄弟继承。
    任命刘宗周为内阁首辅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大学士马士英为副辅兼任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按照大明的规矩不得管部,偶有特例那都是极为得皇帝恩宠的,如今江南一带一切都是草草,也只能是特事特办。
    南京镇守太监刘元斌为首领太监,统管内宫以及南京锦衣卫,黄得功为应天总兵,刘良佐为镇江总兵,拱卫南京要地。
    即位的时候,给在九江的宁南侯左良玉加封,封为宁南公,大明第一等的爵位,算起来,左良玉和李孟而今已经是一样的爵位了,如果在同一体系的话。
    武将大都是得到了爵位,黄得功被封为忠勇伯,刘良佐则是毅勇伯,从前武将若是想得到爵位,那要立下绝大的功勋才有可能。
    而现在江南小朝廷建立,弘光皇帝不要钱一样的把爵位撒了下去,那刘宗周号称是方正,可对这个大违礼制规矩的事情,也是闭口不言。
    小朝廷控制的地盘是南直隶江南部分、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看着也是半壁江山,可这半壁江山细细数来,江西此时等于是宁南公左良玉的自家地盘,福建是郑家的**王国,两广云贵之地距离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那四川看那个态势,不是被流民夺去,就是被山东夺去。
    真正能控制住的,也就是江南和江西这一块地方,他所倚仗的武力,就是卢九德的几万兵,黄得功和刘良佐地兵马,马士英从凤阳带回来的部队,还有南京守备魏国公徐家为代表的勋贵武装。
    这样的局面,可就没有什么朝廷武装的说法,基本上把各处的兵马都是在各处自己手上控制着,兵为将有,这局面说白了也就是军阀化,几家军阀合起来支撑着皇帝的存在,现在兵在手中就是实力,谁也不会把兵权交出去,皇帝能调动与否,无非是看那些军阀对小皇帝地态度。
    何况朱慈年纪不大。从小又都是养在宫闱之中。对这治国坐天下地事情都是懵懵懂懂。全是卢九德和刘宗周手把手地教。更是谈不上什么威信。唯一地方法也就是把爵位撒出去笼络人心。
    这段时间。北直隶每天都在杀人。除却河间府和永平府之外。北直隶其余各处地黎民百姓对山东地印象很不错。
    胶州营不光是对地方上盘剥地轻。而且很是讲理。只要你在他定下地规矩中做。肯定不会惹到什么麻烦。
    人善被人欺。官府太好说话了。民间也有不少地豪强百姓开始琢磨着弄些花样。看看能不能在这胶州营地身上赚些便宜。
    这样地心态。崇祯皇帝地被杀。大批地溃兵涌入。京师周围几个府地治安一下子就崩溃了。到处都是溃兵在烧杀抢掠。本来已经是太平了段时间地村寨。又变得紧张了起来。大户人家动员起来家丁和民壮自保。小户人家纷纷朝着河间府或者是永平府逃难。
    不过这样地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紧接着胶州营地河北军、武装盐丁和护庄队开始大批地进入。
    一贯是给人和和气气,军纪严明的印象的胶州营,暴露了他铁血的一面,武装力量四处的清剿,那些本就是草包一般地溃兵怎么可能抵挡的住,本来还琢磨着被抓住大不了是服苦役,到时候逃出来就是。
    谁想到胶州营所做地就是杀,抓到溃兵就地斩首,不接受投降,不治疗伤员,抓到之后,只有杀。
    到了正月十五左右的时候,地方上平定异常,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胶州营地肃杀之名可以止小儿夜啼。
    地方上那些有歪心思的人士各个噤若寒蝉,谁也不敢乱说乱动,拼命地拥军助饷,大家这才想起来,这山东兵马当年可是在北直隶屠杀了四万多的鞑子兵马,在京师外面摆下过京观的。
    直到把地方上都给杀服了之后,河北军总兵张江这才是颁布了封刀的命令,可以接受溃兵流贼的投降,所有俘虏将送到各处的屯田田庄做五年到十年的苦役,看表现情况调整他们屯田户的等级。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的溃兵,还有哪些趁乱而起的匪盗,当真是如逢大赦,他们已经被胶州营杀怕了,几年的苦役算什么,总比被这些杀神宰了要好。
    真定府的晋州柳家现在
    扬眉吐气了,北直隶的大族豪强有个麻烦,那就是北庄、勋贵产业太多,自己想要赚钱,总是会引起这样那样的冲突,尽管柳家也有不少人做官,可比起那些贵冑子弟,皇家血脉,可是差太远了。
    到了现在,一切不同,目前晋州的柳家是北直隶唯一和山东挂上关系的大族,李孟的夹袋里也是缺人,直接是把柳清扬升做北直隶巡抚,统管除顺天府之外的各府,这柳家的生意跟着膨胀了起来,北直隶巡抚,根本就没有这个职位,可如今的北直隶各府州县,再也没有一个官位比这个更有合法性了。
    柳清扬知道是自己下对棋子,帮着大军在山西的动作,在草原上的物流往来,还有在北直隶的情报打探,牵线搭桥,军饷操办,这些事情,齐国公给了足够的回报,如果想在新朝有更大的富贵,那就要看自己的表现了。
    这柳家的柳清扬在没有李孟的时代中,他泯没于时代的大潮之中,可在这个时代,有人赏识提拔,很快的就焕发出自己的光芒,尽管李孟久石让柳清扬维持河北地方,可柳清扬却在主动的观察河南和山东的作为,以及河间府和永平府这被山东统治一段时间的地方,没有人吩咐,柳清扬主动的开始清量各处的土地,并且把皇庄地产重新的清点,登记造册之后,把统计后的结果,交到李孟的手中。
    柳清扬此举,的确是大得李孟的赏识,少不得记在心中,今后更有大用。
    山海关总兵高第的投诚文书是在正月十二这一天发出的,他和手下兵马被堵在了抚宁卫那边的狭小地方,消息极为的闭塞。
    等知道外面的情况后,山海关总兵高第后悔都来不及,所能作的也就是快些把投诚文书送到齐国公那边。
    高第在送投诚文书的时候,却也存了个心眼,比他消息更闭塞的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他没有去通知。
    他心里想得明白,齐国公这种成大事的人肚量一定不小,尽管自己做抉择有些晚,可还会被原谅,但二月初二的时候,他得到了通报,河北总兵张江亲率六千兵已经到了抚宁卫的城下。
    投降,一两银子一个兵,保全家人家产,去做个富家翁,山东的条件开的干脆利索,山海关总兵高第听到之后,却觉得好像是五雷轰顶,人在这个位置,一呼百应,土皇帝一般,怎么可能轻易的放弃。
    可不丢又能如何,难道和山东兵马开战,打得过吗,高第心里可没这个把握,自己的几支兵马都是栽在对方手里,而且是败得干干净净,怎么去打得过。
    现在高第已经明白,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跟山东要求的那般,保全家产和家人,下半辈子去做个富家翁了,可不甘心啊,这么多东西,这样的位置,难道就要这么轻易的放弃。
    让他下决心投降的原因很简单,河北军总兵张江这次带来了十六磅的野战炮,在城下架好火炮,装填好弹药,一炮轰出。
    胶州营目前的水军舰船中,还有更大口径的长炮,但在陆战上,这是威力最大的火器了,一炮打出,正对着的抚宁卫城墙就是被轰开了个口子,砖石粉碎,城上的卫兵早就是闪的远远的,可看见这缺口,人人咋舌,再有这么一炮,城墙直接就被打开了。
    武力悬殊如此,那还打什么,难道等火炮把城轰开,对方那些穿着甲拿着火铳长矛的精兵进来屠杀吗?
    好在守卫城墙的那军官是高第的心腹,还是讲点良心,在投降之前,急匆匆的跑到高第在城中的府邸,说了城外的情况,高第这才是彻底死了这条心,一边派人在城头喊话,让对方暂时停止攻势。
    当日下午,高第率本部军将出降,交出一切军权,自带家眷家产在一队山东士兵的护送下去山东居住。
    弘光皇帝在南京即位的第二天,山西巡抚与山西府县官员联名致信齐国公,请求胶州营入晋维持治安,山西百官,愿意接受齐国公的安排,
    华元年三月初一,齐国公李孟自称齐王,同日,山东面向天下颁布了“无主田地处置发卖策”,天下喧嚷。
    江南的弘光政权,被世人称作南明,有文人写打油诗嘲弄:纷纷攘攘,新朝模样,只是不知,末了是陈还是唐。
    南陈、南唐,结局如何,尽人皆知
    正文 第五百二十六章 齐王制度
     更新时间:2009…11…26 13:03:48 本章字数:3483
    国公自称齐王,这个事情没有让人有任何的惊讶之~,众人都觉得李孟做的太晚。
    既然是称王,那王府也有百官设置,这一整套的行政班子也是要建立起来,这齐王府和大明藩王以及前朝的各种实权无权王爷的体系完全不同,有很多新的东西,齐王之下的第一文官是齐王相。
    齐王相的设置直接就让人想到了内阁首辅和宰相,不过这人却不是外界所知李孟班底的任何一人,对这个首辅文臣的猜测有很多,周扬被认为是第一人选,此外、李仙风和颜继祖也被认为有可能,甚至有人猜测是刘福来。
    不过这次的人大家都很陌生,是一位孙先生担任,这位先生在山东的外界名声不显,众人都是惊奇异常。
    但在山东打听来的消息,说是这位孙先生突然间出现在齐王的身旁,当时被称为“公孙先生”,整日里带着铁面具,齐王对他极为重视,在山东参赞机要的人之中,此人的地位最高。
    济南戒备森严,几乎是军事要塞,除却经过准许的客人之外,寻常人也是无法进入,这孙先生是谁,还真是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
    也是没有不认识的,李孟称齐王之后,大会在济南的文武官员,山东巡抚颜继祖就认出了这位当年的大明栋梁,擎天之柱,剿灭流贼的功臣,因为被杨嗣昌构陷下狱,传说病死在狱中的孙传庭,孙伯雅。
    这次集会之后,颜继祖回到家闭门三日,称病不出,他的状态的确好像是病了,因为他被震撼的不轻,如何把一位被下到诏狱里等死的重犯,还是朝廷一等一的忠臣给弄到山东,并且让他甘心臣服效力。
    颜继祖以为自己身在山东,从头到尾看着胶州营从地方地民团成为雄霸天下的军事集团,所以对这个体系很了解很清楚。
    可看到孙传庭的存在后,颜继祖才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胶州营这个集团的力量,想想密布各地的屯田田庄,想想在莱芜那些巨大的水力机械,突然间,颜继祖才发现李孟率领的这个集团,有远远超过自己想像地强大。
    颜继祖地惊愕并不是例外。几乎每个想要了解和自以为了解胶州营地人。都会发现。这个集团这个体系比他们想像地要强大很多很多。
    除却李孟或许是中人之上地才能。其他人不过是平平之资。却作出了这样伟大地事业。如此地对比更让人惊愕。
    原因无他。这是个超越了这个时代地集团。尽管超越地时间并不太多。
    齐王相下面统辖几个机构。田政司。主办是周扬;财贸司。主办是宁乾贵;制造司。主办是孙和斗;厘金局。主办是孔三德;山东巡抚颜继祖也在其中得了一个职位。人事司。这个机构地名字倒是浅显易懂。不过却太白了些。这是齐王地坚持。也没有人提出什么异议了。
    这人事司落到颜继祖头上地时候。当真是让他受宠若惊。人事司顾名思义。那是负责胶州营体系地官员升迁任免。这可是大明吏部尚书地职权。当真是权重无比。不过对这个职权。李孟亲自有交待。该司地主要任务是把目前胶州营占领地范围内。所有待命和在职地官员士子做成档案登记。
    目前地盘急速地扩大。继续留用原有地大明官员仅仅是暂时地过渡性做法。如果还是使用他们。那齐王和崇祯就没什么区别了。现在地问题是。陕西、河南两处。就算连大明地官员也是缺额严重。
    在这样情况下,山东必须用自己地人员顶上去,尽管李孟早就是用屯田田庄吸纳大批的士子在其中学习,可想要尽可能有效的任命分配,还要有一个相对正规系统的体系来整理和统计。
    人事司就是做这个的,尽管在名义上的职权还有任命和考核官员的职司,但李孟明确的命令,人事任命这一点是由齐王进行,首辅和各司主办以及其余高品官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而且这人事司将来职权还会有相应的变化,但得到了这个职位的颜继祖已经是心满意足,他知道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