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73部分

顺明-第73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有外人,李孟心中有些纳闷,不过吴同知也算是自己人,当下是笑着站起来,开口说道:
    “贵客登门啊,快里面请。”
    话是这么说,李孟身子不动,这就是身份地位高低不同,他也逐渐的适应这种规矩,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吴同知却闪开半步,让身边的人上前,开口说道:
    “李大人,今日确有贵客啊,这位是刘公公府上官家刘迁刘大哥,昨天下午才到的胶州城,今天就过来了。”
    京师内的大太监往往在城内有自己的宅院,有道是宰相门前七品官,实际上权臣权阉的门房,就算是三四品的官员也要笑脸相待,司礼监秉笔的总管,那也是了不得的人物了,怪不得吴同知如此的毕恭毕敬。
    只是临近年关,按理说,在京师之中,这等高官大户的总管应该是最忙碌的一个,为什么要来胶州,若是夏天漕运通畅的时候还罢了,到了冬天,运河封冻,只能是依靠陆路,而今兵荒马乱的,可风险不小。脑中转着弯,李孟脸上堆起了笑容,快步的走下去,开口说道:
    “这真是稀客,稀客,不知道刘公公在京师一切可好?”
    那刘迁身上穿得虽然是体面,不过却是一副老农的模样。看见李孟迎下来,他却是不敢怠慢,连忙抢前几步,双膝跪在地上,磕了个头,恭恭敬敬的说道:
    “侄少爷说这话真是折杀奴才了,我家刘老爷问侄少爷,身体可好。这职位是否合心?”
    边上的吴同知吓了一跳,看着刘迁的态度,这李孟和京师刘公公的关系要比他想象地还要近许多,当下用十二万分的恭谨态度说道:
    “李大人,你们自家人有要紧事要谈,下官这就告退。”
    “吴大人去找下宁师爷,我这边还有些土特产奉上。”
    李孟随口说了一句,打发走了眉开眼笑的吴同知,一边伸手搀扶起来跪在地上的刘迁。搜书网刘迁一进院子的态度就非常的恭谨,倒真是让李孟有些吃不准到底要干什么。当下把人请进屋子。
    也许刘迁在京师确实是威风八面,不过在这边却是恪守下人的本份。一进屋子先拿着桌上的茶壶给李孟斟满了热茶,然后束手站在一边,场面有些安静,过了会,还是李孟笑着开口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来我不知道如何称呼,二来你这般我也是浑身不自在,咱们既然是自家人,那也不必遮掩了,直说就是。”
    李孟笑呵呵地说完。那刘迁也是跟着笑了,陪笑着说道:
    “老爷闲暇时候就念叨侄少爷您,说您说话快人快语,贴心实在,今日看果然如此。下人就是下人还要什么称呼,少爷您叫我老刘就是。”
    “老刘,我那伯父身体可好,我托人带去的毡子和皮褥都收到了没有,这天气可不暖和。老人家一定要注意着才是。”
    因为陕西甘肃一带兵火硝烟。原本出产的皮货在京城也有些紧俏,因为东虏女真闹事。蒙古人和汉人的大规模贸易几乎是停止了,上等的货色基本过不来,李孟因为青盐的生意却可以有些进项。
    李孟朝着京师那边送的礼品里面就有上好的毛毡和皮褥,虽说到了刘福来这个地位不缺,可也算是很厚重的心意。听到李孟问起,刘迁笑着回答说道:
    “老爷地腿脚在年轻时候落下了风寒,有少爷您送去的毛毡和皮褥暖和的很呢!”
    听到这个回答,李孟笑着点点头,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客套半天,应该是进入正题了,果然,刘迁先是微微躬身,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递给了李孟,开口说道:
    “这是我家老爷要交给少爷地信笺。”
    信笺?李孟皱眉看了看反问道:
    “老刘,你不知道上面说什么吗?”
    “老爷只说让我把信笺交给少爷,不管少爷如何答复,我知道按照少爷的安排做就是了,老刘也不识字,看不懂的?”
    事情还真是有些玄乎了,李孟有些糊涂的接过信笺,信笺是用火漆封装,看着封口处的火漆,应该没有人碰过,这么郑重其事,却又不说明白。
    撕开信封,抽出信纸,信纸却有两张,李孟展开第一张却是吓了一跳,这张纸根本不是信笺,上面只是在当中写了几行字,上面写着:今欠胶州李孟纹银五万两。这是一张欠条,而且下面还有刘福来的签名,并且加盖了印鉴,这印鉴一般在司礼监正式公文里面使用,证明到底是谁经手的文书,有这个亲笔写就,加盖印鉴的借条在,这借条就算是抵赖也抵赖不了。
    五万两在这个时代当真是一笔巨款,即便是京师高官一年也未必捞取这么多,何况是刘福来这种刚刚上位不到一年的秉笔太监,李孟疑惑着拿起第二张信纸,这就是信笺了,上面除了互相的问候之外,只是说司礼监事务愈发地繁重,让人心力憔悴,客套几句之后,直接说道,他在京师有大事要做,急需这五万两银子。
    不过话语说的也是有很多余地,这事虽大不做亦可,这银两的数目确实是太大,拿得出固然好,拿不出也无所谓。
    李孟看完信之后,脸上没有表情波动,只是笑着说道:
    “老刘你这一路来也辛苦了,先去后院休息,有什么需要尽管和院子里面的人说,信上的事情我要考虑一下。”
    等到刘福来下去,李孟拿着信回到了自己地书房,这是私密空间,布置的比较舒服,也有士兵护卫着,是李孟独处的地方。
    且不说对方要做什么大事,李孟需要判断这五万两银子是否值得花,萍水相逢,仗义出手交结的这名太监,彼此之间照应很多,双方也都是当作亲戚来来往,不过一方是地方的官员,一方是朝廷中枢内地秉笔太监,相处地关系根本不可能会单纯。
    李孟目前所作所为和他将来的打算,都是需要有这么一位上位者给他保驾护航,要不然做事肯定是会遇到很多牵制。比如说是这次地出兵剿匪,虽说罪证确凿,但在程序上会被人抓住的痛脚太多。
    可事情办完,各处全是叫好之声,没有一点的问题,这就是上面有人保驾护航的好处,虽说信上刘福来说的很是豁达,有钱无钱都可以,只是问讯下,不过李孟估计,既然是把管家都派到自己这边来,而且以老太监从前的交游,估计也就是自己这边能提供,或者说是是最有希望借出这笔钱的。
    眼下的扩军练兵方方面面都是需要花钱,真是有些难以取舍……
    晚饭时分,李孟派人把宁乾贵请到自己书房过来,直接开口问道:
    “现在我们手中能动用的现银一共有多少?”
    帐目都是宁师爷经手,每天这数目都是烂熟在心,当即回答说道:
    “扣除年节送礼和下个月要发下去的饷银费用,咱们手中还有五万五千两现银,主要是打彭家和丘家的战利品。”
    李孟微微沉吟了下,沉声的说道:
    “明天你和小海一起,去李家庄园银库提五万两出来,用木箱和皮子蒙好。”
    虽然李孟没有说用途,不过宁师爷惊讶过后,却马上是着急起来,急忙说道:
    “李大人,手中没有现银周转,咱们这边的花销就怕顶不住啊,因为年关,好多银子都要在正月下旬才能回来。”
    “青盐那边会有些进项,济宁州的香盐铺子也还有些存银,实在不行就用这些顶上,这笔银子我觉得有必要花钱,不要争执,若是几名管钱的人问起,就说是我有急用,来问我就是。”
    看到李孟坚持,宁师爷也不好说什么别的了,只得是出去招呼士兵护卫准备车马,为第二天的事情筹备,虽说这些人为难,可盐丁系统的存项很是惊人了,居然随时可以拿出五万两现银来,说出去可以用可怕来形容。
    第三天一早,王海率领五十名骑兵,一百五十名步卒护送着十几辆大车上路了,天寒地冻,又是这么乱,这一路上必然不容易,不过是京师秉笔太监的货物,下面的人自然要小心的护卫,沿途的军镇州县都要出人出力协助。
    钱离开的自己的银库,就不算自己的银钱了,李孟也不去想他,眼下对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知州衙门去准备礼物。济宁州那个香盐店铺有个职能,就是搜罗上好的瓷器然后运回胶州,一到年节,更是用心。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负君心
     更新时间:2008…12…25 16:38:42 本章字数:3347
    尽管提亲的媒人被人打了出来。颜知州因为这件事和自己几乎是没有任何私谊可讲,但是李孟送礼从来没有听过,说来也是有意思,在做盐政巡检的时候,李孟每次送礼都是拒收,瓷器都是摔在门前,极为的尴尬。
    不过自从升任守备之后,也是五品的武官了,送进去的礼物最起码都是收进了内宅,根据罗西打听的消息来说,那些瓷器也都是砸了,但都是晚上在内宅悄悄的砸,而且砸完之后都被埋起来了。
    也不知道这次城门外血流成河,杀人三百之后,把礼物送过去,那颜知州到底是什么反应,李孟的求亲在莱州府官场上也是轶闻之一,谁都知道李孟这般财势,要取个千娇百媚,倾国倾城的媳妇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李孟却如此的对知州衙门的女儿倾心,这颜若然到底是如何的相貌品行才能让李二郎如此的痴迷,那传言真是铺天盖地,从前李孟是巡检的时候,也有门当户对的人家上门提亲,比如说是胶州本地的大户,莱州府的致仕官员子弟等等,有些人家还真是让颜知州很是心动。
    李孟升任胶州守备之后,这种提亲说媒的人就是绝迹无踪,等到城外杀人之后,那些提过亲的人家都是备下重礼上门赔罪道歉,不知道从哪里隐隐约约传来的消息,说是丘家和彭家,也曾经让托人去颜知州那边向颜小姐提亲来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孟才出兵攻打他们两家,灭了满门……。
    崇祯八年的过年礼物,是由宁乾贵领着人送到了知州衙门,这次确实是和从前有所不同。知州的家人态度和善客气的收下了礼物,比起从前的冷淡敌意,的确是天上地下。
    宁师爷却没有什么见好就收的态度,笑着说道:
    “还请各位把我们李大人送的这些瓷器传递到该收地人手里,要是再在内宅晚上砸了,未免太浪费了……”
    听到宁师爷这句话,正在那里兴高采烈整理礼品的知州家仆和丫鬟们顿时有人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颜知州的管家回头狠狠的瞪了下属一眼。然后回头脸色尴尬的赔笑道:
    “老兄这话说的,这都是上面的事情,那是我们能参与的……”
    宁师爷也没有继续挖苦。在那里笑了笑没有出声。
    临近年关,颜知州的府邸对颜若然地看管也是稍微放松了些,除了不准出门之外,允许颜小姐在府邸里面随意的走动。但是颜小姐却很是安静,每天呆在自己的屋中,惹得知州夫人对颜知州好一顿埋怨,说是把自己地女儿关傻了。对于颜小姐来说,和李孟表明心迹之后,李孟就离开胶州去往河南,双方的联系中断了一段时间,这次李孟回来,又开始定期给他送信,也许是甜言蜜语和殷勤的心意在中断之前都已经是说的差不多了。现在这些信笺说地都是河南行的见闻还有外面的一些趣事,而且表达下自己的关心。
    这样的信笺虽然是平淡,可颜小姐反倒是觉得双方的关系又是拉近了不少,只有知己才能说这些话语。
    腊月二十五,知州衙门内的人都是在忙碌不停。只有颜若然和亲信的丫鬟在自己的宅园里面安静的呆着,看看书,赏玩一下瓷器,那亲信丫鬟年纪不大,根本安静不下来。整个知州府邸地热闹气氛让她在屋子里面呆不下去。跟颜若然请了个假,就跑到外面去玩闹了。
    “小姐。小的这边来打扫了,还请您回避下。“
    听到外面的声音,颜小姐站起来关上了卧房的门,静静的坐在床上,外面虽然是淡然,可心情却极为地激动,外面的婆子就是经常给她们传递消息的那位苏婆子,这次来不知道会带些什么。
    不过为了不露出破绽,颜若然和这位苏婆子一直是两不相见,这也是颜知州定下的规矩,除了颜知州夫妇两人和颜小姐的亲信丫鬟之外,其他地下人不能和小姐见面,免得生出事端。
    好不容易等那苏婆打扫完了房间,退出去关上门,颜小姐连忙是跑到客厅中去,还是在书案上放着,不过这次不光是书信,还有一套瓷器,看到这个,颜小姐差点忘记了所谓地礼法娴静,兴奋的叫出来。
    书案上摆着一套青瓷地器具,不过既然是苏婆子偷偷带进来的,显然也不能是太大的体积,正是因为小,才显得精致美丽,是巴掌大小的一尊青玉观音,光泽和色彩都是近乎完美,而且虽说小巧,但却纤毫毕现,精致无比,还有两只小小的瓷鸳鸯。
    女孩把这些青瓷玩物拿在手中仔细的端详,李孟的信笺虽说写的平淡了些,可这青瓷的鸳鸯,却还是一种很热辣的表白。颜若然咬咬下唇,走到书案跟前,开始准备笔墨和纸砚。
    “不负君心。”
    李孟在当天晚上就看到了这张纸条,这是颜若然第一次给他写信,信笺上只是有四个字,字体纤细秀丽。
    看见这信笺,李孟突然感觉到心胸一阵膨胀,好像是被什么东西充满,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确实是说不出,毕竟李孟在现代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感情生活的经历。
    李孟自己呆在书房里面观看,静静的感受着对方的心意,不过作为一个统领将近五千多人的将领来说,想有些闲暇的时间,怕是不会如意,果然,没有多久,就有人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按理说,天色只要是一黑,基本上就不会再有什么公事了,古代人因为营养的问题,很多人都有很严重的夜盲症,而且各个城池都是有很严厉的宵禁法规,种种加起来,晚上还是颇为的清闲。
    听到外面的跑步声,李孟也是有些诧异,心想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就听到外面那人开口说道:
    “大人,赵队长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有海盗上岸。”
    这队长的叫法此时显得别扭无比,李孟听到消息后,首先想到的居然是这个,随即才反应过来,急忙的开口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