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77部分

顺明-第77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面的亲兵护卫没有阻拦,那肯定就是熟识的人,果然是吴同知的管家,平素两家礼尚往来的交道也是打的多了,下面的人都是认得了。这管家跑进院子之后,先是喘了几口气平静下,然后小步进步,在地上磕头见礼,然后急促的说道:
    “李大人,京师那边送来急信,说是一刻不停,不能耽误要送到大人手中,信使就在外面,小的是带来通报的。”
    大过年的,到底有什么事能着急成这个样子,京师那边自然是刘太监的急信,难道真是大事,李孟连声的让人快些进来。
    那名信使看起来应该是某营的士兵,脸上被冻伤的片片疤痕,很是难看,显然是这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辛苦,见到李孟之后,这名信使非得要验过印鉴才交信,李孟也是跟着紧张起来,心想到底是何等大事,居然这么郑重。
    接过信笺之后,那名信使自然被人领走安顿,好好休息,李孟慎重的屏退了身边的人,而且安排人护卫把守好各处,这才打开了信。
    士兵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都是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看守,每过多久,却听到李孟在屋中怒吼一声,有什么东西被摔得粉碎。
    信是京师司礼监秉笔太监刘福来的密信,信上的内容却是罕见的带了训斥的口气,要知道,双方虽然对外称叔侄,可实际上的关系是李孟对其有恩,而且帮助颇多,别的不说,年前还是送出来五万两银子的巨款。
    刘太监虽说身居高位,可对李孟一直很客气,双方努力的营造一种亲戚来往的气氛,但是今日这信笺话语就是说的很重了,完全没有什么客气和亲切可言。
    但李孟的怒火却不是为了对方的语气,因为刘太监的信笺完全是为他好,信上的内容看起来非常的可笑,可却让人根本笑不出来。
    比如说有一句“而今平贼督抚报中枢兵部称大捷之役,不过斩首几百级而已,如此大捷都是十几万军兵厮杀得来,你一小小守备,以步对骑,一战斩首过三百,几乎完胜,谁人信焉”。
    按照报捷,报军功的程序,李孟的报捷文书在有地方官副署之后,派人送到了登莱参将和巡抚那边,杨嗣昌,洪承畴等督师,率领十几万大军在陕西,山西,河南和八大营的农民军大战,才不过是报功斩首几十,几百。
    这边胶州守备剿灭地方贼寇,而且还是步卒打马队,居然有如此辉煌的战绩,巡抚和参将谁会相信。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八闽郑掌柜
     更新时间:2008…12…27 21:32:10 本章字数:3511
    这话说出来我都觉得别扭,昨天下午身体极为不舒服,请假回家,结果到家之后想了想,还是码这九千字出来,累得快要吐血,真是。。。。。。
    求月票支持,拼死拼活就是为了这个
    若是那无权无势的将官,估计巡抚马上就要下文书来拿人问罪了,但是李孟不同,这人升任胶州守备虽说也是真功实绩,可背后却也有京师秉笔太监刘福来的关照,巡抚朱大典也是心里有数。
    本来这报功文书在巡抚和参将议定之后,就要报到兵部,不过这次巡抚朱大典直接是压住了这文书,先是派人快马进京给刘太监送信沟通下,因为他们也摸不准,或许是刘太监授意他子侄这么做。
    信笺一到京师,刘太监一看,自然是知道利害轻重,立刻是派人给登莱巡抚那边去信,一边给李孟这边来急信。
    也难怪李孟发怒,明明自己打了个大胜仗,偏偏没有人相信,而且还有可能因为这大胜获罪,刘太监到最后还说,如此大胜的规条,即便是各处都核准相信了,也不会有什么便宜赚到。
    最大的可能是向上升官一级之后,然后把你调到前线去打陕贼,为了和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他们打,大明死了多少总兵参将,多少巡抚镇守因为这件事情掉了脑袋,去送死干什么。
    刘太监把利害分析之后,让李孟一定要把口径统一好,改为斩首十五,然后重新报功过去,再把应该孝敬的银两奉上,巡抚和参将那边自有人关说。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李孟处处小心,却没有想到在这里居然还有疏漏,而且这疏漏让人笑不出来,说白了,让人太过恶心了。刘太监也是一片好意,李孟发完火气之后,还是写了一封感谢的信笺。
    本想在李家庄园多呆些时间。李孟看完信之后,直接带着朱云瑶回到了胶州城。倒是让女孩非常高兴,还以为李孟是因为她看灯才回去的。
    回到胶州之后,李孟让宁师爷重新写了份报捷的文书,说是与丘家和彭家的贼人交战,斩首十五,贼人尽皆溃散云云,算是按照刘太监地要求写出。
    这报功的文书写完之后。抄录十几份,安排骑兵快马送往胶州营驻守各处的人马,务必统一口径。
    胶州营驻守各处人马接到这封文书之后,几场大胜所带来的欢欣鼓舞顿时是被冲淡了不少,人人都是纳闷,心想这大胜可是实实在在得来的,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降低战功呢?
    莱州府的情况却也是奇怪非常,别处都是官兵平贼不力,明明失败却硬生生的夸成大胜,更有过份者甚至杀良冒功。结果是上面下达褒赏,地方上民众却都是不以为然甚至是痛恨,而莱州这边却是军队明明大胜,却突然改口说是战果不大,可民间却都是知道胶州营斩首几百,这种情况也算是罕见了。
    这番忙碌一直到正月二十五才算是消停下来,本以为可以闲下来休息,没有想到却穿来消息。一是盐运使那边来了封信,说是请李孟见见八闽商行地郑掌柜,商量些福建土特产的生意,也算是卖盐运使个面子。
    八闽商行,郑掌柜。福建地土特产。看起来很是莫名其妙的买卖,李孟却是明白。那些俘虏还真是联系到了自己的主家,这效率真是高,居然这么快就把话传递过来。
    灵山卫所盐场和盐田还没有整修完毕,让这些俘虏多活些日子也不是问题,多干点活是好事。李孟客客气气给盐运使回了信,说是自己这边正好是想做点小买卖,多谢盐运使大人给联系路子,随时可以见面。
    若是清闲,那就无事找上门来,若是有事,则是许多事一起找上门来,这边要和郑掌柜一起见面,胶州知州衙门那边却也来了封信,说是山东巡抚朱大典要派人给胶州营发饷。
    胶州营成立将近大半年,一直是挂着个名头,无人关心过问,这次一报功报捷,终于是引起了上面的关注,李孟心中本就是担心手下愈发的心向朝廷,这次发饷更是让他忧心不已。
    但既然要来,总不能托辞拦着,李孟安排宁师爷去各处打听下,这巡抚大人派来发饷的官员应该如何的招待,目前事事小心,总不能在这样地小事上失了礼数得罪人。
    谁想到打听回来的消息倒是和李孟想象的有所不同,历来上面派人发饷,这发饷是次要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点验人数,看看你是不是吃空额,贪墨军饷。
    这点李孟倒是不但心,他这里只是超编将近一倍,缺额对他来说太不可思议了,所谓事情同时上门就是如此,李孟盘算了下时间,发饷点验的官员和这郑家掌柜居然在差不多的时间到达这边,接待上还真是麻烦。
    既然是上峰的点验,李孟自然是要慎重的对待,在山东各地分驻的老兵都是回撤,在逢猛镇和胶州整训地新丁则是被填充上去,好在都是相邻府县,人数不算太多,地方上又是全力的配合,也不花费什么力气。
    在胶州营系统里面,李孟有大才,世情也算是通达,但某些小事上却总是让人感觉很奇怪,比如说这次点验,谁都知道上面来人只不过是走个过场,只要是招待的好了,对方高兴,到时候你在校场上随便找些叫花子来站场就万事大吉。可李孟却如此的郑重谨慎,各地的盐丁老兵都是被调回了胶州,军兵这还不算,除去必要留守的军官之外,大部分的军官也是跟着回来。
    也有人猜测是不是李孟借这个机会把胶州营的最强力量都是抓在手中,不过这想法根本站不住,从兵到官都是对李孟死心塌地,何必去耍弄心眼去抓。
    所以只剩下了一种解释,那就是李孟确实是诚心诚意地要应对上面的这次发饷点验,这就太匪夷所思,这年头居然还有人按照朝廷的规条律法认真办事,确实是让人笑掉大牙。
    末世之中总有许多古怪之事,比如说人人皆以规避朝廷律法,钻空子牟利为能,若是谁老老实实的照做,反倒是众人嗤笑的傻子。当然李孟在莱州府如此地威风,谁也不敢去笑话才是真地。
    两千五百兵,有四百人有轻甲,二百杆火铳,每兵有十几尺长矛一根,佩刀一把,这些都是要整饬完备,士兵们的厚布军服都是要浆洗干净,这一来一往,李孟发现仅剩地几千两银子又是去了一半。
    好在是快出正月,那些年前缴获的战利品索性是便宜发卖,倒也是有所补充,这才不至于太过紧张。
    崇祯九年正月二十九那天,八闽商行的郑掌柜来到了胶州城,这位郑掌柜虽说身上穿着的是绫罗绸缎,可看那模样还是海上打拼的,黝黑很是精壮,这待人处事的态度很是谦恭。先是老老实实的把盐运使的引见书信派人送到巡检宅院那边,在巡检衙门那边得到了李孟的同意之后,这商定上门拜访的时间。
    八闽商行郑掌柜如此的客气,李孟倒也不为难,在那帖子送过来当天,就派人传信给海边看守俘虏的士兵们,说是人不用杀了。
    这边正要接待的时候,莱州府那边又是有消息传过来,说是发饷点验的人应该是在二月初三那天过来,双方相差的时间不过两天,真是麻烦的紧。
    郑掌柜在福建那边,经历的气候都是温暖湿润,想必过了长江之后就感觉冷的受不了,浑身上下包裹的严严实实,生怕有一点漏风的地方。按理说,这等赎买俘虏的掌柜,在身份上要比李孟低许多。
    可李孟还是在进门之后院子那里等候,难得见到一位历史名人,或者是和名人相关的人物,估计这郑掌柜和郑芝龙应该是有些亲戚关系,那郑掌柜被值守的士兵领进门,听到介绍之后,说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胶州营游击李大人,忙不迭的快走几步,准备跪在地上见礼问安。
    看到这掌柜,李孟也是忍不住笑了,胶州营上下官兵最多也就是加个夹袄,可郑掌柜看着如此精壮的模样,居然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着,好似毛球一般的模样,这气氛倒是放松了几分。
    李孟见到对方跪在地上,连忙上前扶起,笑着说道:
    “山东天气寒冷,郑掌柜在这边想必很不习惯。”
    听到李孟这么说,这位郑掌柜可能也是知道今天这事情也许不会那么艰难,自嘲的笑道:
    “不瞒大人,来山东三年多,这气候还是受不了,少穿一件也会伤风感冒。”
    双方又是随意的客气了几句,一同进了会客厅里面,一进屋子,那郑掌柜又是给李孟恭恭敬敬的道歉道:
    “都是郑某没有约束好下面那些混帐,冒犯了大人的虎威,今日来这里,就是给大人赔罪认错的,还望李大人有宽宏气度,让这些混帐跟着小人回去。”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柳大人
     更新时间:2008…12…28 21:54:54 本章字数:3395
    李孟点点头,端起茶碗抿了口茶,话说到这个程度,反倒是不适合客套了,再说本身自己就是有理主动的一方,要是在假模假式的装下去,反倒是让人瞧不起,当即开口说道:
    “人在我手中还有一百六十个,其余的不是战死都是跑进海里冻死,这段时间的衣食住行,还有毁坏我盐田的费用,差不多五千两银子,不说二话,拿出这五千两银子我就放人。”
    本以为还有讨价还价的麻烦,谁想到那郑掌柜听到之后,只是稍微沉吟下,就点头答应了下来,郑重其事的站起来说道:
    “李大人慈悲,这五千两银子,十日后就给大人送来,这些混帐东西,领回去一定要严加的管教,再不会发生。”
    如此的干脆利索谈完,接下来是不是不用说了,反倒是李孟有些发愣,看对方这模样,分明就是直接给自己送钱来的,莫非是自己真有所谓王霸之气,逛开封带回来个郡主,遇见这郑家赎买俘虏的人,却还主动给自己送钱。
    看着李孟有些惊愕的模样,那郑掌柜脸上露出了笑容,笑着说道:
    “听我们船队那些人说,大人在海边有不小的盐田和盐场?”
    听到这里,李孟终于是恍然大悟,醉翁之意不在俘虏,而在私盐啊,当下笑着说道:
    “不急,不急,我们慢慢谈就是。”
    郑芝龙不管是在被招安之前还是被招安之后成为海防游击,郑家的船队都是亚洲海面上最大的一股力量。凡是在他们控制的海域经过的船只都必须要给郑家缴纳费用,形同抽税。郑家的商船队贯通中外南北,到处地做买卖,真是富可敌国。
    有这么大的船队,在海边的各个港口和城市里面,都是有他们的商行和代表,这八闽商行就是在长江以北各个港口的代理。
    郑家的船队往来做生意。但毕竟是海盗出身,闲来无事做作无本钱的买卖也是捞取外快地重要途径,这次在海州的时候,就有淮商指点,说是灵山卫所这两年富裕的很,可以去抢上一次过过肥年。
    那几艘大船本是商船,主事的几个头目在山东和南直隶海面上人头熟悉,除去本身的二百多人,居然也拉起来四百多人的队伍。这就浩浩荡荡的开了过来。
    谁也没有把卫所放在眼里,谁也没有想到大过年的对方居然就有了防备,自然是被杀的落花流水,人也被俘虏了不少。本来几个头目是想着,这种私活根本没有必要通知郑家这附近地主事之人。
    大败之后,几艘船灰溜溜的回到了海州,为首的几个人还是想要隐瞒,毕竟大船还在,水手都在。招募些人没准还能蒙混过去,反正福建和广东想要下海赚钱的年轻人不知道有多少,谁想到李孟那边打的是赚赎金的主意,派人快马去通知相关的人。
    南直隶北面和山东,代表郑家的商户就是在济宁州的八闽商行,就是这位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