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86部分

顺明-第86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一帮人哄堂大笑,既然追不上,马罡也就不追了,刚才还是乱哄哄的战场上,一会的功夫,只剩下胶州营的士卒了,满地都是被丢弃的木棍农具之类的东西,马罡的兴致不高,这等战斗委实是显现不出什么水平。
    这时候,李孟已经是骑马从高坡上跑了过来,开口笑着说道:
    “你练兵练的不错,新兵老兵我已经是分辨不出来了。”
    听到这个评价,马罡才有些高兴的意思,李孟看看地上被丢弃的木棒和农具,在马上摇摇头,开口说道:
    “现在胶州营距离夏津县三十五里,估计到过去也要天黑了,咱们就地扎营,你安排下。”
    马罡点头答应了,李孟这边喊来了几名骑兵,简单的吩咐了几句,那些骑兵也自纵马朝着夏津县的方向疾驰而去。
    “这种莫名的攻坚之战不打也罢,我派人去城下喊赏格,那些贼人的首领五百两,那位张南山三百两,死活不论,总归是先乱乱他们人心。”
    李孟笑着和身边的亲兵解释说道,众人对这场战斗都感觉到很是轻松,晚上扎营之后,这燃料倒不必去周围寻柴草,现场丢弃的这些农具和木棒就足够了,士兵们在议论的还是军饷从现银改为土地发放的传闻。
    人人都是很兴奋,就连张亮也在晚饭的时候,有事没事的出言询问,李孟很是满意这种效果,只不过他只是放出风声而已,也不会透露什么。
    夏津县这边比起胶州要稍微寒冷些,晚上即便在帐篷里面有炭火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过大家行军打仗也不是出来享福,除去放哨的人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尽早的入睡了,明天还要在夏津县攻城。
    李孟才睡下不久,猛听到外面有人大喊,胶州营的人不过两千,营盘不大,外面有声音,中军帐这边听得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李孟是极为警醒的,听到那声音,他已经是掀开了毛毡,在外面都是披挂完全睡下,根本不会脱衣。
    整个营地稍微了骚动了下,李孟虽然警醒可却不紧张,不过要是其他的明军将领在此,恐怕就要吓死了,夜间大军扎营,要求的就是安静无声,哪怕是有一点声音,也怕造成巨大的混乱,整个军队都可能溃散,所谓“营啸”。
    不过李孟军队的训练完全和同时代的部队不同,身在军营和团体之中,士兵们只是会感觉到安心静气,那种心里崩溃的局面倒是不会突然出现。
    没有用太长时间,几名护卫在中军帐外面的士兵招呼一声,就点燃了外面的火盆,士兵在外面禀报说道:
    “大人,值夜的兄弟们说是这人在营外大喊,要求见都司大人,有要事急忙禀报,咱们看他是个读书人的模样,也不敢做主。”
    李孟也是心中疑惑,开口说了句:
    “带进来吧!”
    帐篷的帘子被掀开,一个人被直接的摔在地上,士兵们当然心中有火气,心想睡的好好的被莫名的吵醒,而且紧张戒备了半天,谁也不会有太好的脾气。
    一见这人李孟倒是愣住了,白天士兵们可能是专注于作战和队列,李孟可是在高坡上拿着千里镜看着下面。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下南京
     更新时间:2009…1…4 21:28:24 本章字数:3406
    半夜来的这人正是自号“南山先生”的张承业,南山贼。白天还老神在在躺在竹床上的这位书生,此时却灰头土脸的跪在地上,不过却是满脸的谄媚之色,李孟完全是糊涂了,半天才下了赏格,怎么几个时辰不过,这人就过来了,疑惑着问道:
    “你这是?”
    “小人听闻大人开出三百两的赏格,觉得这钱要给别人拿了实在是太可惜,不如小人自投,拿了这笔赏格……”
    李孟先是愣在那里,接下来就是放声大笑,这张承业虽然猥琐,却也十分有趣,止住了笑,开口说道:
    “张先生这番弃暗投明,李某自然不会吝惜这笔赏格,这银子现下就可以给你。”
    一听三百两银子入账,这南山贼立刻是眉开眼笑,跪在地上又是磕了几个响头,又是开口说道:
    “不怕大人见怪,小人还有个请求,求大人应允?”
    李孟脸微微沉了下来,这人如此不知足,张承业这么冒险前来,李孟就算是砍了他脑袋,也是应该的,这边银子已经付了,他还要有其他的要求,这不是找死是什么,那南山贼咽了一口吐沫,恳求说道:
    “小人见到大人的军威,真是虎狼之师,骁勇无敌之旅,仰慕非常,小人平日给那些逆贼反民倒也记记帐目,领领兵将,只求大人能给小的一个位置,也在这胶州营中有个容身之所。”
    看来这张承业在从贼期间,已经是彻底忘记这廉耻是什么了,李孟盯着这人看,心中也是颇为的郁闷,心想其他人王霸之气四射,文臣武将的纷纷拜服,主动投靠,怎么到我这边都是些猥琐之人呢?
    不过这张承业倒是个很灵活的人。这年头心眼活的书生可确实是不多见,李孟稍一琢磨,点头说道:
    “从今以后跟着我就是了。”
    李孟重新睡下的时候才想到,南山贼张承业怕是把这些事情都算计的明白,自己不会杀他,而且还会收留,毕竟半夜过来这可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有这般赌性,有这般见识。又是如此地猥琐,倒也算是人才了。s
    想了一会,李孟又是进入梦乡……
    但胶州营的士兵。军官们都是没有睡好,第二天一早,夏津县那边又是过来一队人,士兵们以为要作战的时候。谁想到却是拿着那乱贼首领的头颅过来领赏的。
    昨日那五百两银子的赏格一出。整个夏津县城就炸了锅,造反作乱不就是图个吃饱肚子过好日子吗,有这五百两银子在手,这些不就都能实现了吗?
    当天晚上,那乱贼的首领就被亲信砍掉了脑袋,还有些人去张承业家里找人,此处又有一奇闻,白天张承业跑回夏津县城之后,过了小半个时辰。喊话的骑兵才到,足见其亡命逃跑的速度如何。
    那些去张承业家找人地乱民自然没有找到人,就连张承业的家眷都没有找到,只得是悻悻放弃,天不亮就带着乱民首领的头颅出城。来这边领赏了。
    这剿匪战斗果然是容易。估计其他地官军来也不会费太大的力气,想必这就是巡抚和参将把这个剿匪平乱的任务交给李孟的原因。
    既然是开城投降。倒也省了李孟这边不少力气,派出士兵接管城池,同时派出快马去东昌知府衙门报信。
    说来也巧,这边事情才解决,来自胶州地信使带着急讯来到这边,说是八闽商行地郑掌柜派人传来消息,说是委托办的那件事已经有些门路,请李孟带着东西赶过去。
    李孟没有想到委托郑掌柜所做的,居然这么快就有眉目,李孟心里面也是很有紧迫感,既然是有了消息,那就要抓紧时间去做了。他这边不知道的是,那郑掌柜回到济宁州之后,立刻是一路紧赶,到了南京城。
    郑掌柜知道这种事情未必是他能做主,直接把原委告诉了郑家在南直隶的主事人,这是郑芝龙的近支堂弟,被人唤作郑鲨的人,郑家在盐业这上面一直是被两淮盐商压制,憋气的很。眼下山东有这个好机会,又是有大利的买卖,郑家在南方地几个主事人没有迟疑,马上答应给李孟操办,当然,私下里面耻笑李孟脑子坏掉也是有的。
    事情有了眉目,也就是说有了送钱的地方,但这笔银子郑家肯定不会垫付的,而且送礼调拨,官场上的往来,最好让当事人来办理,免得被人埋怨。郑家也是想要快速,所以来回动作都是用地快马加急,轮换传递,这速度自然就是快了许多。
    夏津县除了闭塞之外,没有任何地价值,不管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既然是平定了混乱,李孟对此处没有兴趣,安排几名小头目留下,让马罡大队回胶州,自己则是带着骑兵快马赶回胶州。
    附带说一下,南山贼张承业居然也是招募了两百多民壮在身边,这年头种地活不下去了,也有些人看着胶州营兵精粮足,动了当兵吃粮的念头。
    李孟把这些人归给马罡统辖,自己则是日夜兼程回到逢猛镇,他压根没有进入胶州城,好在有那次去河南地经历,胶州营一干人等都知道如何的办理,这次依旧是二百随从,不过这些人的装备比上次可是要精良不少。
    存银六万两,李孟直接带走了五万两银子,胶州营凡是参赞机要的这些人都是觉得李孟目前如此身份,却总是四处的乱跑,实在是有些太莽撞了,万一在外面有个危险的话,这积攒的实力就全部的跨掉。
    反倒是那木云瑶考虑的事情比较与众不同,她很是担心,担心李孟这次去南京,又是带回来个女人,而且那边秦淮***,让人不放心啊。
    李孟虽然看书不多,可白龙鱼服的道理也是懂得,外面处处杀机,自己这个身份在外面少有不慎就是杀头的危险,但却又不能不去。
    而今的胶州营除去他自己之外,根本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而且部队从山东移防到湖广荆襄一带,即便是派出使者去办理,对方会不会心有抵触,曲解自己的意思呢,只能自己去交涉办理了。
    李孟这一路急行准备,在十月底之前就离开了胶州,带着手下和金银顺着水路去往南京。
    从夏津县回到胶州,再从胶州出发,李孟都是急忙的准备,没有耽误什么时间,那些邸报是来不及看了,更不要说在他离开半月后,有封信送了过来。
    顺着漕运和济宁附近的水系去往河南和去往南直隶完全是不同的体验,前者是看着人间的凄惨景象,后者则是看这个时代整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区域。差不多从嘉靖年间开始,不管是税监,倭寇,海盗,还有别的什么,都无法阻碍江南地区一步步的繁荣起来,南直隶和浙江还有江西的东部构成了这个区域。
    苏州,常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的手工业和商业极度的发达,他们出产的各种物品通过海上商路销往世界各地,日本的金银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洲和东南亚搜刮的金银都是从这里流入大明,换成一船船的瓷器,丝绸,文具以及各种商品,运回本国后再赚到更加高额的利润。
    这种纯粹的入超,让江南之地变成了极度富庶的地区,而作为大明南方中心的南京城,更是这些繁华的集大成者。
    顺着运河自江都入长江,走水路到南京,这一路上给李孟的感觉,简直是换个了人间,邸报上说河南那边人相食,在山东几个府行军,路边饿殍不稀罕,脸有菜色算寻常,可江南这边人都是显得气色好许多,就算是路上行人的姿态也是悠闲自得。
    无处不在显示这边的繁华和富庶,平民也都是跟着安乐许多,这一路上经过淮安,镇江,扬州都是名城大府,不过李孟却没有当日在河南的那种兴趣了,一来是事情紧急,耽误不得时间,二来是越是看到这种繁华,李孟就越是想到这些繁华被毁灭之后的惨象,自己应该无法去改变什么了,李孟在这个时代每多一天就觉得自己只是被投入历史长河中的石子,甚至不会引起波澜,而不是所谓拍动翅膀引动飓风的蝴蝶。
    每日坐在船头看看两岸,对李孟也是足够了,越是繁华美景,心情就越凝重,不看也罢。
    郑掌柜在南京城附近的渡口迎接,这边的舟船云集,人来人往,所谓都市景胜就在如此,不知道为何,在这里李孟想起了自己在现代去往上海和北京,走下火车的时候,这里若不是看人们身上穿着的衣服。完全是现代大都市的模样了,气息如此的类似。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蹊跷
     更新时间:2009…1…5 10:46:23 本章字数:3599
    若是在其他的渡口,一行人两百多号,箱笼车马都是众多,肯定要有官吏衙役上前问讯,查查你的来历。
    不过在南京的这长江渡口,李孟这样的队伍虽说不多见,可也不是太稀罕,常有大腹便便之辈,被众多从人簇拥着下船等车上马,大摇大摆的进城去了。
    果然是大明帝国在南方的中心,李孟记得自己在河南看到开封和洛阳的震撼,在南京城下方知对这个时代的估计还是过于浅薄了,不知道京师是不是会更加夸张。
    李孟唯一的反应就是屏住了呼吸,勒住马匹仰头看着这城墙,十几米的高度,人在城下,显得如此的渺小,城墙应该是很久没有修缮了,可还是看不出什么缝隙,整个表面很是平整光滑。
    那郑掌柜看着李孟如此的反应,倒也是司空见惯,想必他刚才此处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
    这次出城迎接的人中,郑家地位最高的就是这位郑掌柜,看着李孟愣神的样子,他在那开口笑着说道:
    “李大人,这南京城可是太祖爷爷定都所在,自然是非同凡响,您一路行来想必很是辛苦,不若先去客栈歇息下,晚上再给你接风洗尘如何,等明天再由小人领着您好好的游览下。”
    听到这郑掌柜说话,李孟干咳了几声,也有些不好意思。在对方领路下一同进城,城门洞的士兵倒是衣甲鲜明地模样。只是李孟也看见郑掌柜的从人笑着塞了些银钱到他们手中,这才是无精打采地放了过去。
    这个见闻倒是让李孟明白自己还是在大明,本质的一些东西没有变化。
    虽说是光天化日,可这城门洞居然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李孟大概了盘算了下,差不多是七八米的长度,这城墙的高度和厚度确实是让人惊叹。
    两百多人马货物的住宿安顿根本不是难题,郑家在城内包下来家大客栈,轻轻松松的容纳了李孟这一行人。
    不过看郑家如此的殷勤,也就说明对方多么想把这件事办成。搞不好比李孟也要热切许多。
    正是如此,在客栈门口,郑鲨正在那边等候,这郑鲨五十多岁的年纪,和那郑掌柜差不多的模样,身材高大许多,身上虽然是锦袍丝绸。可粗手大脚,满脸黝黑,一看就是被海风吹过多年。
    和郑掌柜地小心翼翼不同,这郑鲨站在那边就有一种凌厉之气,也许是在海上杀人多了,才养成这样的气势。
    看见李孟过来,郑鲨和郑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