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翔 >

第158部分

宋翔-第158部分

小说: 宋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于不败之地。
    他和杨炎之间的距离并不远,而且走得也不慢,但在围观的宋军眼中,却感觉他是走了很久,也没有靠近杨炎。
    就在这时,杨炎也动了。扛在肩头的“风林火山”猛然弹起,指向陈亦超,只听“争”的一声,有如龙呤一般,刀鞘脱刀飞出,直奔陈亦超而去。
    陈亦超大吃一惊,他曾想过无数种杨炎的反击方式,但却没有想到杨炎竟会有这么一招,无奈之下只得长枪一挑,“当”的一声,正好点中刀鞘,但整个气势也为之一塞。
    而几乎就在刀鞘飞出的同时,杨炎也飞身前掠,“风林火山”笔直刺出,“争”的一声,又插入刀鞘内,紧接着“铿,铿,铿”三声响,连刀带鞘,以疾愈闪电一般,连续三下,猛击在枪杆上,令陈亦超无数精妙的枪法也施展不开。
十一圣旨2
    更难受的是随着这三击,连续三道忽轻忽重的劲气,从枪杆传遍全身,令陈亦超有一种无处着力的感觉,身不由已的连退了七步,方才站稳了脚跟。再看杨炎的时候,他依然站在原处,“风林火山”依然连刀带鞘的扛在肩上,整个人还是好整以瑕,似乎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只到了这时,围观的宋兵们才爆发出热烈的喝采声,谁都看出刚才那一次交手是陈亦超吃了大亏,这确实是令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的。这看起来似乎并不太显眼的制置使大人还有这样好的武功?
    陈亦超当然知道,士兵们这不是为自己喝采。他的心里也产生了一丝怀疑:“难到我真的会不如杨炎吗?”
    杨炎道:“陈亦超,还要再打下去吗?”
    陈亦超也不答话,狂吼了一声,长枪化作一道长虹,绞击而上,枪尖吞吐不定,使的正是“寸手枪”。
    杨炎冷哼了一声,“呛”的一声,长刀再度出鞘,“当”的一声,准确无误的砍中了长枪的枪头。
    陈亦超身子一颤,后退了一步,长枪一颤,化出千百道枪影,如同狂风骤雨一般向杨炎攻去。这一式叫“幻影枪”就是连续快速抖动长枪,造成无数的幻影,搅乱对手的视觉。
    杨炎一声长叱,“风林火山”卷起匹练般的重重刀浪,只听枪刀交击之声连绵不绝,陈亦超的每一枪都恰好被杨炎挡住。
    陈亦超猛然又一声大喝,一丈二尺长的长枪突然不见了。
    无枪势。
    杨炎冷笑一声,道:“无枪势又怎么样。”说着长刀忽然向自己右侧的虚空中猛砍了过去,“锵”的一声,有如神助一般,正好砍中了从陈亦超左胁下激射而出的长枪。
    陈亦超全身巨震,连退了三步,整个人仿佛吃不往力道,转了个圈,成了倒提铁枪,背对杨炎。
    只见杨炎跨步上身,“风林火山”化成一道蓝芒,直奔陈亦超而去。他到并不是想置陈亦超于死地,而是知道陈亦超还有余力,希望这一刀让陈亦超侧底败北。
    陈亦超猛然怒喝一声,双手抓住枪柄,斗然间拧腰纵臂,回身出枪,长枪如激电一般直刺向杨炎面门,这一枪刚猛狠疾,正是陈亦超家传枪法的绝技“回马枪”。
    这一枪也完全出乎杨炎的意料之外,他虽然算定陈亦超还有反击之力;但却没有想到他还有这样一记精妙绝伦的杀招。但这时变招己是来不及了,电光火石之间,杨炎不退反进,身形微侧,免强想躲过长枪同时也猛然发力,速度又提升了几分,一刀挥出。
    只听“锵”的一声震耳的巨响,两人倏然分开,杨炎长刀下垂,头巾被长枪挑落,头发散乱的披散在肩头。不过并没有受伤。
    而陈亦超手中的长枪巳被断为两截,整个人也连退了七八步,步子踉踉跄跄,全凭两截断枪支撑着才免强站稳。脸色雪白,一口鲜血喷出。谁都知道,他己受了不轻的内伤。其实这还是杨炎手下留情的结果,如果杨炎存心要置他于死地,那么这时陈亦超这时早就五脏俱裂而亡了。
    杨炎道:“陈亦超,还要再打下去吗?”
    陈亦超一张嘴,又喷出一口鲜血,道:“杨炎,你杀了我吧。”这一句话,无异于表示他以经承认输了。
    这时围观的宋兵们再次爆发出热烈的喝采声;陈亦超终于坚持不住“咕咚”一声,倒在地上。口里还在喃喃道:“杨炎,你杀了我吧。”
    杨炎以目示意刘复武。刘复武会意,赶忙过去,将陈亦超扶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宋兵匆匆来到杨炎面见,道:“杨帅,圣旨到。”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为将者当蕴深湛虑,识通机变,制敌之机,廉约小心。摩尼叛贼属凶渠之啸乱,乘岭南之弛兵;窃据一隅,萃厥逋逃之薮,旁连两广,鞠为盗贼之区。特命杨炎以徂征,迄兹戡定。然贼势昌大,当从长措置,用心筹画全尽之策,务在持重,远虑深谋,尚思有备而无患,不得张皇事势,夸大过当,轻率用兵。卿机智若神,陷阵催坚,有岑公之信义,足以威三军;有贾复之威名,足以折千里。可从宜措置,择利进取,务在取胜,建不世之勋,垂名竹帛。得志之秋,宜决策于此。钦此。”
    这道圣旨说得虽然很委宛,但意思却表达得很清楚,那就是要杨炎目前不可轻易出兵,以固守为上。而“可从宜措置”这一句而是暗示杨炎,出兵的时机是由他自已来掌控。然而这道圣旨对于杨炎来说,实在是来得太及时了,正好可以利用这道圣旨,来压制目前军中对自己拒守不战而日渐增加的不满情绪,使杨炎如沐春风一般。
    原来临安朝廷中为广南是战是守争论了一番之后,赵昚最终还是决定信任杨炎的安排,并不加以干涉。而虞允文也考虑到杨炎在静江府也可能面对同样的压力,于是又请赵昚再下一道圣旨,强调了朝廷对杨炎的信任和反对冒然出兵的主将。赵昚一想,既然决定把广南的事情完全信任杨炎,因此就应该对他全力支持,于是就下了这样一道圣旨。
    果然宣读完圣旨之后,众将对杨炎的不满情绪也大大降低了,毕竟皇权在人们心目中还是有相当大的威势力,皇帝下的圣旨,谁还敢违抗。
    杨炎先让人清传圣旨的宦官到静江府去见曹公公,又叫曹勋将圣旨传谕全军得知。忙完了这些事情,杨炎才在处理陈亦超。其实众将也想看一看杨炎是如何处理陈亦超的,因为这个时候,就算杨炎要处斩他,也没有任何问题了。
    自从听完了圣旨以后,陈亦超也万念俱灰,连嘴硬的勇气也没有了。杨炎盯着他,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才道:“陈亦超,我今天不会杀你,但军营里也不能留你了,从现在开始,我将你从军中除名,赶出军营,不再录用。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他将“风林火山”又收回鞘中,对铁成林道:“成林,你去叫军医给他看看伤势,然后叫董原给他支二十贯钱,赶出营去。”
    陈亦超免强自己站稳,道:“不用你赶,我自己会走。”
    张师颜率领的马军司中军押送火器,床弩等器具,也跟着传旨的宦官一齐到了静江府,杨炎叫董原去清点数量,又叫高震去安排张师颜和中军的士兵休息。自己则带着吴锡赶去静江府,一来是接待传旨的宦官,二来要打探一下摩尼教军的反应,并且和辛弃疾,陈亮,周信商量一下,看看怎样才能把这一次陈亦超擅自出战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几天以后;从摩尼教占领的地区传回来消息;原来陈子明和钟振先回去之后;并没有提到这一场败仗;相反说是打败了宋军。原来陈子明害怕这一场败仗会影响到钟振先在钟子昂心中的位置,于是和钟振先商议,将败仗说成胜仗,并且告诉全军统一口径,上报给贵州的钟子昂。
    恰好这时候,杨炎等人经过了商议之后,决定把将临安发来圣旨严令不许出战和将陈亦超从军中除名,这两个消息传了出去,当然真实的原因是不能外传,只是含糊的说是因为陈亦超不尊杨炎的将令,擅自出战才被除名的,并且再次强调各路宋军,没有杨炎的将令,不许出战。擅自出战者,纵然立功,亦要治罪。
    钟子昂接信之后十分高兴,同时摩尼教在静江府里的暗哨也将临安发来圣旨严令不许出战,和陈亦超被除名的消息传回了贵州。这两条消息和陈子明,钟振先的捷报一对比,似乎更印证了他们这次冒险出兵,战胜宋军的事实,陈亦超一定是因为不尊将令,擅自出战打了败仗才被除名的。这一来,就连赖文政也不怀凝这个结果了。
    这时陈子明又向钟子昂建议,现在以经进入六月时候,正是最热的时节,摩尼教军全军上下都热不可当,因此应该暂时收兵避暑,等到九月秋凉之后再发大军去进攻宋军。原来经过了这一次败仗之后,陈子明生怕钟子昂会下令让他们再去进攻宋军,如果再打败仗,那可就遮掩不过去了。于是借上天热,劝钟子昂收兵。
十一圣旨3
    不过天热也是事实,而且现在钟子昂看来,宋军确实是不敢和摩尼教军交战,即然一时半会也攻不下城池,现在也确实热得没法打仗,那么又何必让士兵们再继续受罪下去,还耗费钱粮。因此钟子昂决定采纳陈子明的意见,收兵避暑。
    摩尼教撤军的消息传到了静江府,杨炎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一番安排终于起到了效果,摩尼教军终于又开始忪懈下来了。
    ******************************
    送走了传旨的宦官之后,杨炎回到制置使司衙门,赵倩如正在等着他。这时屋里只有他们两人在。
    赵倩如道:“按说陈亦超罪也够得上斩首了,你为什么还是放了他。”
    杨炎道:“我处罚他们的目地是要震慑全军,以后再也不敢违抗将令,现在即然这个目地以经达到了,又何必非要杀了陈亦超呢?陈亦超这个人,虽然为人自负了一些,有些偏激,但并不是一个坏人,也确实是一员勇将,把他逐出大营,开除军籍就以经够事,就这么杀了他,我确实有些不忍下手,他以后一定还会有机会的,只希望这一次能够给他一个教训。”
    赵倩如起身走到了窗前,道:“如果圣旨不是要你继续拒守,而是开兵出战,你会怎么办?”
    杨炎呆了一呆,才道:“我不会出兵;还是会继续驻守;并上书朝廷坚持我的主张。如果……”
    赵倩如打断了他的话头;道:“如果朝廷仍然坚持要你出战,你宁可辞官或者是被朝廷免职吗?”
    杨炎顿了一顿,终于点点头道:“是的,因为我的主张是正确的,所以我必须坚持。”
    赵倩如转过身来,道:“世上的事情真的就只有对和错这两种结果这么单简吗?你认为自己策略是正确的,那么陈亦超何尝又不认为他的主张才是对的,在最终的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其实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决定才是最正确的,如果官家真的下旨,要你出战,那么就一定是表明,他认为出战才是最正确的。”
    杨炎苦笑了一下,道:“你不要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好不好,直接了当的说吧,你认为如果皇上下旨,要我出战,我就应该出战吗?”
    赵倩如点点头,笑道:“其实我要说的就是这个,不过你这个人平时虽然随和,但是有时候却倔强的要命,一但自己认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也不知道有时该妥协的时候也就要选择妥协。”
    杨炎怔了一怔,道:“妥协?”
    赵倩如道:“你告诉我;如果现在选择和摩尼教开战,结果会怎么样?会输吗?”
    杨炎认真的想了一想,才道:“哪到是还不至于,现在马军司的禁军以经适应了广南的气候,而且广西军的训练也初见成效了,如果由我来指挥,现在和摩尼教开战,当然是不会输,而且在一开始还会赢上几场,但等摩尼教军有所准备之后,就会变成为一城一地争夺的来回加据战,想要平定这一次叛乱那么就会旷日持久,没有三五年的功夫是不够的。不过换了别人,这个结果那就很难说了。但如果用我确定的策略,最多一年之内,就可以扭转广南的局势,三年之内可以基本彻底肃清摩尼教在广南的势力,还给朝廷一个平稳安定的广南。”
    赵倩如也苦笑了一声,道:“也许你现在的策略是最正确的,但是有时候并不是最正确的策略就是最好的选择,假如朝廷真的需要用一场胜仗来鼓舞人心呢?假如你需要一场胜利来稳住自己的位置呢?”
    她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你或许并不在乎这个广西制置使的位置,但你想过没有,只要你还在这个位置上,如你所说,就算是多花一点的时间,也是能够平定广南的。但是一但你辞官或者是被朝廷免职,但是如果换了别人来平乱怎么办?广南怎么办?广南的百姓又怎么办?大宋又怎么办?你都想过没有。”
    杨炎怔了半天,才想起去年自己在来广南之前,虞允就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老夫并非倦恋权位;又何偿不想一走了之。只是我走了纵然是能独善其身;但于国家又有何益。如今金人还在北方虎视眈眈;南方又有叛乱;朝庭之中朋党争轧;争权夺利。国事并非不可为之;老夫在朝;还可以为国家做些有益之事;对他们制约一些。老夫如果不在朝中;试问让龙大渊;曾觌之流掌握朝政;我大宋的局势还不知要乱到什么时候。”
    赵倩如又道:“这话本不该我说,像唐太宗那样纳鉴如流,而又有雄材大略的皇帝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官家虽说是有所作为,但毕竟不能把所有拿完全想得那么周全,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国事并非不可为之;只因一言不合,便辞官不做固然是轻松,也许你还可以落得一个不贪权位的好名声,但于国家于天下又有何益,其实最难做的就是妥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杨炎又沉默了半响;有些黯然道:“你说的是对的,我确实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赵倩如见他脸色黯然,自己反到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道:“我刚才是不是说的有些过了,你不高兴了。”
    杨炎微微一笑,轻轻把她拉入自己怀中,搂着她的纤腰,道:“怎么会呢?说实话,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