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翔 >

第210部分

宋翔-第210部分

小说: 宋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炎一见魏昌,立刻就问他道:“魏监丞,那东西做得怎么样了。”
    魏昌道:“大人放心吧,以经做好了五十八架,这一回全部运来了,只是不知道大象都准备好没有。”
    杨炎点点头,马上派人去找刘仁先,让他把大理所有的大象都调到宋军的大营来。因为这批大象是杨炎早在临安时就以经顶好了的,大理君臣虽然不知道杨炎要这些大象来做什么用,但对杨炎的要求可也不敢怠慢,早都准备好了,这时所有的大象都养在石城郡,因此刘仁先一接到杨炎的命令,立刻派人回去把大象都带过来。
    这时陈亮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杨炎,笑道:“驸马大人,这是公主写给大人的家书。”
    杨炎先是一怔,立刻接过了书信,打开一看,到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是一些平安保重一类的语言,不过妻子对自己的牵挂还是令杨炎感到十分温馨。
    几天以后,大象都以经送到了宋军的大营,一共是四十六头,加上宋军带来的十二头,一共是五十八头。大象到齐了之后,魏昌立刻开始了工作,不过一切事物都十分保密,不仅是大理军,就连宋军也有大半不知道这些大象是用来做什么?
    这时探子来报,高建勋通过说服许诺,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终于说通了十余个部落的首领;愿意出兵相助,共计凑齐了一万五六千士兵,而高建铭这边,把自己所占各地可以用的士兵全都调集起来,同时又征调了一些青壮的百姓参军,这样也陆陆续续聚集了近两万士兵。现在大理城里,高建铭的人马以经超过五万之众了。
    现在高建铭一边重新整编这些新军,一边等待着交趾发来人马。不过有了这五万多大军,高建铭的底气足了不少,虽然还是在大理城里不敢出来,但时不时也派一二支小股军队过来探探宋军的虚实。
    不过杨炎对这些小股试探的人马并不在意,只要他们不接近大营周围五十里的地方,也就跟本不去理他们。
    现在随着宋军两度大胜交趾和高氏联军,许多原本保持中立的部族都纷纷站在了大理这一边,甚至有不少部族都主动发来了人马助战,又集聚了七八千人,段智兴让他们都到礼社江边,去听从杨炎的安排。杨炎把这些人马全都安排在礼社江东岸驻扎,都交给刘建赫管理。而这些部族人马一到礼社江边,就一个个斗志昂然,纷纷叫嚷着要去进攻大理城,活捉高建铭,并且不断质问刘建赫,为什么还在这里按兵不动。
    弄得刘建赫十分尴尬,因为自己是大理的镇国大将军,持掌兵权,总不能告诉这些族长,什么时候进军是冉杨炎说了算。只好支支唔唔,一再推托。好在刘仁先一再解劝父亲,说杨炎这样按兵不动,一定是自有安排,不必多虑。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好好训练一下新招募的人马。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杨炎仍然按兵不动,丝毫也没有出兵的意思。但刘建赫却又沉不住气了,因为连在石城郡的段智兴也派人来询问刘建赫,杨炎打算什么时候出兵进攻大理城。接到了段智兴的信,刘建赫可不敢再敷衍,于是又带着刘仁先,还有么些部的族长乌戈突和乌蛮部的族长阿会南一起过江,来到宋军的大营找杨炎。
    其实现在礼社江东岸的大理军连同各部来的人马以经有一万五六千人,但杨炎知道,大理军除了最先刘仁先的那三千士兵以外,其他人不过都是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打仗时绝对不能指望他们,由其是各部人马,本来就是墙头草,那一方势强就倒向那一方;弄不好还会成为累赘。因此才把他们全部安排在礼社江东岸,甩给刘建赫、刘仁先父子去管。
    不过见他们来了;杨炎还是很客气的把他们接进自已的大营,一进大营,刚一坐下,刘建赫便问道:“杨大人,先前你说等宋军的后队人马到了就可开始进攻大理城,现在后队以经到了好几天,请问杨将军打算什么时候去进攻大理城。”
    杨炎微微一笑道:“不忙,我说过等时机成熟,我自然会出军的。”
    刘建赫尚未开口,么些部的族长乌戈突和乌蛮部的族长阿会南就不耐烦了,么些部和乌蛮部一直与高氏不和,也是大理各族中最早投靠到段氏这边来的部族,因此无论是段智兴还是刘建赫、甘华对他们都十分客气,凡事总忍让三分,也使这两人颇为骄横。加上他们也没见过杨炎是如何大败高建铭的,因此对杨炎的态度十分不满。
    阿会南道:“杨大人,不知你说的时机成熟,是要到什么时候,我们现在有大军四五万人,我看现在时机就以经成熟了,应该可以去进攻大理城了。”
    杨炎扫了他一眼,道:“如果阿会南族长认为时机真的以经成熟了,不妨自己领军去攻打大理城,我决不阻拦。”
    阿会南顿时噎住了,他部下一共才两千多人,那能去进攻大理城呢?不禁有些恼羞成怒,他的性子本来就十分急燥,顿时怒道:“我领人来是去打高建铭的,如果你们还这样按兵不动,那么我就领人马回去好了。”
    杨炎淡淡道:“来去自由,阿会南族长请自便。”
    阿会南怔了一怔,气得一甩袖子,转身出了大帐。帐内的气氛一下子十分尴尬,刘建赫和刘仁先父子也怔住了。到是么些部的族长乌戈突颇为圆滑,道:“杨大人,听说现在高建铭正在聚集人马,据说以经聚了不大五六万人,我们还这么按兵不动,不是正好给了高建铭足够的时间吗?”
    杨炎点点头,道:“乌戈突族长,高建铭在聚集人马是不假,但兵贵精而不贵多,高建铭现在聚集的人马大部份都是各地的差役,民兵、还有不少是征调的百姓,这样的人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聚得越多越好,就算有五六十万,也不足为惧。”
九战象5
    乌戈突怔了一怔,道:“那么交趾呢?听说交趾正打算向高建铭派发援军,交趾军总不会也是乌佥之众吧。”
    杨炎笑道:“说得对,其实我就是在等交趾的人马到来。交趾人马一到,我们马上出兵。”
    这话一说,在场的三人都怔住了,刘仁先道:“杨大人,在下不解,自古以来用兵之道都是乘致人兵力未集中的时候,逐个击破,而大人却似乎有意给时间让高建铭集中军队,这是有违用兵之道,不知大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杨炎这才道:“即然刘将军问到了这里,我就据实相告,我是奉令来援助大理,理当速战速决,如果现在攻下了大理城,高建铭必会逃到其他地方,继续负隅顽抗,甚至逃到交趾去躲避,等我们走后,再来为难大理,永无宁日。现在高建铭把他所有的兵力连同交趾援军,全都调到了大理城;集中起来,我们正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这一战不仅要消灭高建铭的全部势力,并且还可以重重打击交趾,此战成功之后,大理可以永绝后患。我们也可以安心回到大宋去。诸位明白吗?”
    三人这才明白杨炎的用意,这样做确实是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撤底消灭高建铭的势力,但也十分冒险,因为对手以经集结了最大的兵力;可不是那么好被击败的。不过杨炎敢这么做,说明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绝对的信心。
    刘建赫知道杨炎决心以定;自己即使反对也是没用的;不过也总算明白了杨炎的用意;在段智兴那星也有个交代;而乌戈突连连摇头;但也没有说话。
    这时杨炎才道:“刘老将军,我看你们还是快先回去看看,以免阿会南族长真的一气之下,领兵离开了。”
    这一下果然提醒了刘建赫,紧忙告辞回到东岸大营,果然见阿会南正在整军,准备离开。刘建赫赶忙上去阻拦,乌戈突也在一边帮着劝说。
    其实阿会南为人虽然急燥,但必竟也是一部的族长,心里也清楚,乌蛮部本来就和高氏有仇,而且现在的局势也渐渐倒向段氏这一边来,他们先前一再要求出战,其实只是想借进攻高建铭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这个时候一走确实是不智之举。不过刚才实在有些下不来台,因此也不得不做出一个要领人离开的样子,现在刘建赫和乌戈突过来一劝,正好借机下台,还是留下来了。
    ******************************
    而这时交趾国内也在为是否继续援助高建铭争论不休。
    阮酋近回到交趾之后,也不敢隐瞒,把两次大败的经过详细向交趾国王李天祚述说一遍。李天祚听完之后也吓了一大跳,本来以经快打下大理了,万万没有想到宋军一出兵,只用了两战,就把交趾和高氏联军杀得大败,三四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李天祚立刻招集众大臣,商议是否应该继续援助高建铭。
    为了掩饰自己的败绩,阮酋近在述说的时候还夸大其辞,把宋军说得强大无比,难以战胜。他的话到也吓到了不少交趾大臣,纷纷向李天祚进言,现在大宋以经干涉了大理的事务,以交趾的国力怎么能与大宋相抗衡,再支持高建铭己是不智之举,应该撤回交趾人马,等待其他的时机。不过这些人大多都是交趾的文官。
    而以交趾太子李全成和大将黎玄德为首的一批武将却不以为然,李全成认为,宋朝这些年一直南北用军,国力也十分疲惫了,援助大理的军队一共才三万多人,说明宋朝现在也没有力量大举援助大理,以交趾的实力完全可以对付。这一次失败大部份原因是高建铭和阮酋近指挥无能造成。而且交趾在大理也投入了不少力量,一但不管商建铭,以前的投入就全部白费了,因此无论如何也要拼这一阵,一但击败宋军,拿下了大理,交趾的国力可以增涨一倍,从而也可以和宋朝相抗衡了。
    同时太子李全成还主动请令,要求亲自领军,去援助高建铭,和宋军决战。两派各抒己见,争论不下。
    李天祚思考再三,终于决定还是继续援助高建铭。因为他也知道,宋朝这几年来一直南北用军,这次援助大理以经十分免强了,一但等宋朝恢复了国力,再想找这样的机会可就难了,因此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拼一把。
    决定之后,李天祚立刻安排出兵,交趾倾国之兵也只有十万人马左右,上一次阮酋近以经带走了两万人马,国内至少要留三四万人马防守边境、保卫首都升龙和各地的安全。
    而且现在曹勋已经奉杨炎之令;在宋交两国边境的永平砦、谅山一线陈兵。虽然只有一万多人,却扎下一座可容五万大军的寨子,在寨子里扎了三万多个草人凑数。但交趾国内不知虚实,自然也不敢大意。李天祚命大将阮守捷领一万五千大军去谅山,防备宋军。因此现在交趾国内可以派出援助高建铭的人马只有两三万。
    不过经过了李天祚十余年的积累,交趾到是攒下了一支超过千头的象军。这也是李天祚最大的倚仗。这十余年来,交趾能在西南一带称雄,也全仗着这支象军了。不过在先前交趾曾经买给了高建铭一百头大象,这一次派阮守捷去守谅山也拔给他一百头大象。目前国内的象军数量还有八百多头。但这仍然是一支不容小视的兵力。
    经过一番商议决定,领兵的主帅自然是太子李全成,副帅是黎玄德,大将韩义、张殿臣、矫知卷、阮酋近等。率领一万五千人马,战象二百头先进入大理,援助高建铭。然后李天祚又下旨,在国内紧急扩军三万,以防不测之变。
十收复大理城6
    不过交趾和高氐联军虽然没有受到重大的损失,但行进的速度却大大减慢,七八天的时间里,才走出三百多里路,几乎比正常速度要慢了近一倍。而且为了时时防备宋军的袭击,士兵们不得不时刻提高着注意力,负担和心里压力也比平时要大得多,因此这时候联军的士兵们都以经十分疲惫了。
    好在这时以经接近了大理和交趾边境,按这样的速度,再走一天就可以赶到黑水河,过了黑水河就进入了交趾的地界,李全成早己命人报回国内,交趾国内会派出人马,在黑水河附近接应。
    ******************************
    为了防止宋军夜袭,交趾营中一片火光,数里之外都能般看得见。刘复武策马驻立,远远看去;笑道:“杨帅果然神机妙算,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田楷在一边道:“刘统制,咱们也开始吧。”
    刘复武点点头,道:“开始吧;注意不要和敌人纠缠。”
    田楷笑道:“刘统制,你就放心吧,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我们还能不知道这个吗?”说着一招手带着一队骑军杀了出去。
    在寂静的夜晚,马蹄声音显得十分响亮,交趾和高氐联军守夜的士兵虽然没有看见宋军,但也听到了马蹄声,立刻大叫道:“宋军来了,宋军来了。”其他正在沈睡的士兵们听了,纷纷爬起来拿起武器,准备应战。连战象也被唤醒了。
    但宋军也不攻过来,只是在远远的地方向这边发箭。对这一套交趾和高氐联军的士兵早就有了准备,一个个举起盾牌,遮挡箭矢。宋军一见,射了几轮弓箭之后,立刻撤走了。交趾和高氐联军的士兵们松了一口气,刚准备再休息,另一侧又响起了马蹄声,又有宋军杀到。联军的士兵只好又打起精神,继续应战。
    于是在这一夜宋军此起彼伏,不断从各个方向对交趾和高氐联军的大营发动袭击,不过一见联军的士兵有准备,决不冲上来,只了是在远远所地方放箭,呐喊一阵就撤退。由于深夜太暗,又怕宋军是故意诱放,因此高建铭也不敢派士兵追击,只能守在营中,穷于应付。只到天色渐亮的时候,宋军才完全撤走。
    高建铭知道这里不能久停,因此只让士兵小睡了半个时辰,天色大亮之后就立刻动身,继续赶路。交趾和高氐联军本来都以经疲惫不堪,晚上一夜没睡好,这时更加没有精神,一个个走路都只打晃,不要说人,就连大象这样强壮的动物也是一付蔫头耷拉的样子。
    高建铭、李全成等人骑在马上也直打嗑睡,不过高建铭知道,昨晚宋军没有得手,今天绝不会轻易放过自己,因此强打精神,跑前跑后,不断提醒全军小心谨慎。
    就这样全军拖着疲倦的身体,提心吊胆走了一天,但宋军却始终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