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牧唐 >

第314部分

牧唐-第314部分

小说: 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以前柳一条所制出地耕犁,水车,铁锹之类的事物来看,这些应该还不是他的全部才是,所以,在闲暇之余。李世民都有在思量着。该如何去把柳一条全部的才华给压榨出来才好?
    至于柳一条,从六月中旬开始,就已不再带着三个学生到花园习做农事,一是黄瓜已经长成,只待果实成熟食用,二是锻炼三个小家伙的目的已经达到,再在花园多呆,已是无益。而且。小孩子现在最重要的是读书识字,在书房里读书受业才是他们当下地主业。就像是后世学校所组织地军训一样,军训的好处虽多,但是绝不能太过长久,若是因为花园的农作而分了他们的心思,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不过即使如此,在把学业转入书房之后,三个小家伙还是会对他们所种出的那些黄瓜念念不忘。每当课余闲暇之时。都会齐齐地跑到后花园去观看一番,见到黄瓜长到足够大时。更是会直接摘下,大口朵颐,好似自己种出的东西,吃起来也会更加地香甜好吃一些。
    不止如此,有时黄瓜盛产,多得他们吃不完时,三个小孩子就会想着去将之拿送给自己的亲近之人品尝分享,所以,李世民,长孙皇后,豫章公主,甚至还有远在东宫的李承乾与太子妃武媚,在很常地一段时间里,都会时不时地就能吃上一根很是新鲜稚嫩的黄瓜。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七月初地时候,后花园中的黄瓜藤终于开始变黄枯萎,再结不出黄瓜来,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三个小伙家的心思才算是真正地收了回来,少有再往后花园奔走挂念,每天也开始认认真真地跟着柳一条学习起他们的课业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东宫之内,一直大着肚子的太子妃武媚,终于分娩临盆,如愿以偿,且不负众望地生出了一个大胖小子来。虽然是提前了一个多月,算是早产,不过母子平安,且新出世的小世子足有六斤之重,一点也不比十月怀胎的孩童差劲,很健康,也很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地欢喜。
    至此,武媚也终是松了口气,有了这么一个儿子做底,她再不用整日提心吊胆,防着别地女人再来抢走她的太子妃之位。看到皇上,皇后,还有太子对小家伙地喜爱程度,武媚心中一片慰然。太子的第一个儿子,皇上的第一个孙子,不管说他将来的状况究会如何,现在,做为皇长孙,他是他娘最好的一个护身符,有他在,武媚的心中才算安稳,才算是有了些底气。
    母凭子贵,看着榻上,自己枕边的这个白胖儿子,武媚的心里一阵欢喜和感叹,抬手轻抚着儿子的娇嫩面旁,脸上一片少有的慈爱之意。
    “媚娘,照儿醒了?”李承乾轻步从室外走来,及到榻前,看到武媚枕边的儿子,正张着两只大眼,灵活地转动,便轻身在榻边坐定,欢喜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嗯,刚刚睡醒,刚才他还冲着臣妾笑呢,”看了儿子一眼,武媚微点了点头,小翻了下身形,侧身面对着李承乾,柔情地看着自己的夫君,细声问道:“母后刚刚走时没有说些什么吧?”
    “没有,刚才爱妃不也见到,母后对照儿很是欢喜,照儿的这个名字,不就是母后给亲取的吗?”李承乾抬手轻抚着自己儿子的脸蛋儿,轻声说道:“不止是母后,还有父皇,豫章,还珠他们对小照儿不也是都很喜欢吗?”
    说话的时候,李承乾的脸上一直都带着笑意,看得出,他现在的心情很好。
    “那就好,臣妾也就放心了。”武媚轻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不过因为刚刚生产不久,身子过虚,她的笑容,还显得有一些地苍白。
    “不要多想,”李承乾伸手将武媚的小手握起,温柔地看着她的小脸儿,细语轻言:“爱妃现在气血有亏,身子正虚,正需要好生地休息调养,这些天你就好安生地在这榻上躺着,待身子好了些,孤抽空带你出去游玩一遭。”
    “爱妃不是一直都想回一趟并州老家么,到时孤陪爱妃过去,让照儿也见见他的外婆和几位姨舅。”想起年前的那次并州之行,知道武媚心中所思所想,李承乾开声向武媚许诺言道。
    “原来殿下还曾记得,”感受到李承乾言语之中的关怀关心之意,武媚心中一暖,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细语言道:“多谢殿下挂怀体恤。”
    第一次地,武媚体验到了有个儿子的好处,心里面也在寻思着,若是趁此机会为自己的那几个哥哥弟弟谋些出路,是不是也会比之以往简单上一些。
    不过在看到李承乾脸上的笑容与关爱之意时,武媚又生生地把这个念头给打压了下去,现在还不是时候,以前无数次地教训告诉她,李承乾并不喜自己干涉政事,她不想破坏现在难得地温馨气氛。而且,这种事情,也不急于一时,以后有的是机会。
    “殿下,豫章公主殿下到了。”这时,东宫内侍总管李清从外面走来,弯身细禀。
    “哦,茹儿啊,快些让她进来!”李承乾摆手向李清吩咐。“太子哥哥!嫂嫂!”一声清脆的欢叫,李茹似带着侍女小僮从卧房门外走来,李茹似在前,小僮紧跟其后,在小僮的两只手里,还提着一个朱红色的食盒。
    “知道嫂嫂子正虚,正需进补益气,所以茹儿便为嫂嫂炖了一些燕窝莲子羹,”及到榻前,李茹似示意小僮把食盒打开,取出里面的汤罐碗勺,蹲下身亲自为武媚盛上了一碗,温声说道:“特意放至温热才拿将过来,嫂嫂尝尝滋味如何?”
    “让恕儿妹妹费心了。”由李承乾搀着,武媚在榻上缓坐起身,微笑点头向豫章公主言道。这几日里,豫章几是每日都会过来探望,对于这个真心关心自己的妹子,武媚心中也甚是欢喜,毕竟在这宫里,能够像是豫章这般诚心对待自己的人,不多。
    “小照儿也醒着那,来,让姑姑抱!”把汤碗递送到武媚的手里,李茹似扭头向她的小侄子看来,见着小家伙正睁着两只大眼看着自己,遂欢喜地伸手,将小李照给抱在了怀里。
    “真是难得呢,不哭不闹,也没有睡着,”抬手在小照儿的小鼻子上轻点了一下,李茹似轻声说道:“前几次姑姑过来,你不是睡觉,就是哭个不停,哪有现在这般好可爱?”
    “茹儿你小心点,别重手重脚的,再把照儿给弄哭了。”见得豫章伸手捏弄儿子的鼻子,李承乾忙着在一旁轻笑插言,这种事情,茹儿这丫头之前可是没少做过。
    “知道了,太子哥哥!”像是被人揭了短处,豫章小脸一红,不由嗔怪地白了李承乾一眼,惹得李承乾与武媚一阵大笑,整个卧室里面的气氛,显得很是融洽。
第551章 初具规模
    在皇长孙李照降世的当月,骆宾王也终是赶至了长安城。
    当初从家里出来之时,为了给家中多留取一些家用,骆宾王只带走了仅够几日吃喝的盘缠,一路上以写字卖字为续,从乌伤古地,到达长安都城,盘盘桓桓地历了近两月的时间才堪堪赶至。
    到了长安,骆宾王方才听闻及柳二条与柳府的事情,心中诧异的同时,又有些释怀,转瞬之间便想通了其中的关窍之所在,对柳二条的做法,也并无不满不忿之心,在长安城中打尖一晚,到了第二日,便又动身赶往了三原。
    想要知道师父师娘的消息,只有问师父师娘最亲近之人,才可清楚分明,所以在到了三原之后,骆宾王直接就奔了三原府衙,拜会现在的三原县丞,柳二条。
    “阿瞒,竟真的是你,来来来,快请坐下叙话!”见得骆宾王进得屋里,柳二条忙着起身招呼,神情言语之间,颇为热切。络宾王是大哥的唯一的一个徒弟,以前也曾在家中住过数月,算不上外人,在这种时候能够见到他,对柳二条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喜事。
    “自去岁年关离别,至今已有半载,阿瞒老弟在乌伤过得可还安好,府中高堂可还安康?”吩咐下人端送上茶水,柳二条落座温声相询。
    “家中一切安好,劳二条哥挂怀了。”感受到柳二条言语这间真心实意的关怀之意,骆宾王心中一暖,脸上也挂起了笑意。在他的眼中,柳二条没变,还是以前柳府时那个热心诚心地少爷。
    “半载之间,二条哥既入仕途,又成家室,小弟还没为二条哥道喜呢!”把手中的茶碗儿放下,骆宾王欢笑拱手。以示庆贺,遂又扭头朝着在整个厅内瞧看了一眼,轻声向柳二条询问:“怎么不见嫂嫂在侧?”
    “彩儿正在后院儿陪客,”柳二条轻笑着向骆宾王说道:“今日里贤弟来得正巧,礼部尚书,也便是彩儿的爷爷正好也在府内,一会为兄带贤弟前去拜会,便在刚才。爷爷都还在不停地夸赞于你。说是贤弟的书法,已登堂入室,俱备了些大家风范。”
    “哦,王尚书大人也在?”
    “少爷,老太爷让您带观光少爷到后院去叙谈,已经吩咐着下人摆好了酒席,说是要为观光少爷揭风洗尘。”骆宾王的话音刚落,王刚便从厅外走来,与着柳二条及骆宾王施了一礼之后,轻声回禀。
    “老爷子坐不住了。呵呵。阿瞒老弟,咱们这便过去吧,莫要让老爷子等得太久了。”柳二条闻言,呵笑起身在前,为骆宾王带路。
    “二条哥先请!”骆宾王随后起身,躬身跟在柳二条的身侧,脸上多少带着些疑虑。怎么自己现在很出名么。怎么连王这个礼部尚书大人,都急着要见自己?莫名其妙!
    牧场之中。马崽长得很快,尤其是公孙贺兰看中的那匹种异神驹,更是一天个样子。
    这才不到两个月地功夫,它的体形就已超过了百里毛驴儿柳无痕的甚多,而且,比起其它九匹同龄马驹来,它也是最为雄壮,在同一马棚之中,十匹小马驹站立在一起,哪怕是有六匹千里马在侧,也丝毫遮挡不住这匹异种的独特之处,总能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只要有人一入马棚,最先留意到的,就必是此驹。
    “可惜啊,这么好的神驹,就要白白送人了。”李纪和不止一次地感叹,他以前赖好也是一员武将,对骏马神驹自也是喜爱异常,如今看着自己手中最好的两匹神驹,就这么白白地流入了公孙贺兰那个小强盗的手中,李纪和心中不免有些不舍,也犯起了守财奴地毛病,每次看到这些骏马,他都会开口絮叨上一阵。
    对于这件事情,王安倒是不甚在意,相反,还有着几分地欢喜,在他的心里,这十匹母马,还有这十匹马崽,一直都是他们家大少爷的东西,眼前的这个纪场主只是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罢了。现在这十匹马崽之中最好的两匹,被少爷的兄弟给抢了去,对王成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场主,”在李纪和的身后,王安轻身上前,拱手言道:“前几日又有五百匹伊丽马入境,今日里大概就能抵达牧场,场主要不要亲自过去看看?”
    算一算,加上这一次,近半年以来,晏天牧场已经收接到了五批这种大批量的伊丽马种,前后合计,现在牧场之内,已经了近五千匹伊丽马,而且多都是母马,不用猜,王安也能想得到他们家场主打的是什么主意,有了这些种马、母马,凭着他从少爷那里学来地配种技术,不出两年,这牧场之内地伊丽马必能超过万匹,甚至是更多。
    缘于此,王安对于他们的这位纪和场主也是起了几分的钦佩之心,不说他能搞到许多人,甚至是国家都求之不来的伊丽马来,但就是这每匹马数百贯的价值,每一批购马所需的花费,动辄就是数十、数百万贯,甚至是更多,光是这样大气大手笔的手段,就很是让王安惊叹。
    很多时候,尤其是每次看到李纪和把数百万贯地银财推送出去之时,面色不变,甚至连眉头都没有挑上一下之时,王安都会在私下里猜测,纪场主到底是什么人?他到底有着什么样地身份?这么大的手笔,还有这么多地银钱,可不是谁都能挥霍得起的。
    当然,这些事情都与王安这个驯马师无关,王安平素里也只是在心里面想想而已,很多事情他管不着,也管不起,他每天所能做的,也只是做好属于他自己的本分工作而已。
    “不必了,那些马到了之后,你去检查接收一下就好,”一如往常地,李纪和对这种事情不予理会,一摆手,便又把这种事情交由了王安去办理,道:“这不是最后一批,这两月正是母马发情之季,机不容失,上次本场主集尽家财,一下购得了五千匹伊丽健马,其中母马占了九成,待这些马匹到齐,就要劳王马师费心,务必让场中所有的母马,全都受孕。”
    说起来有点夸张,不过李纪和知道王成有这个本事,不然当初柳一条也不会特意嘱咐着让他把这个小马夫给带了过来了。
    “小人需要人手!”王成面色不变,很是平静地轻声向李纪和禀道,好似这万余匹母马的配种孕育之事,对他来说,只是一碟小菜而已,根本就不必放在心上。
    术业有专工,王成淡定自然的神色,让李纪和也安心了不少,道:“牧场中所有的马师都归你调用,若是不够,你到帐房去支取些银钱,需要多少人,只管去招来买来就是。反正日后,这牧场之内马匹定会渐多,也需要更多的人手来打理。”
    反正不是自己的银钱,李纪和花用起来也不心疼,这大半年的时间,经他手而花费出去的银钱,没有三千也得有两行万贯,对于钱的概念,他已经由开始的兴奋,欢喜,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
    “我这里有一卷养马心得,是当初在三原柳府时所得,听说是由柳先生亲书,”说着,李纪和从怀里将柳一条当初送之于他的养马训马策仍递于王成,道:“这些东西对你或是会有些帮助,拿去看吧。”
    “嗯,这是大少爷的笔迹!”双手捧着书册,看着书册上凌厉严峻的柳氏书法,王成的面上泛起了一阵地潮红,语气之中多出了一丝的激动。
    “多谢场主厚赐!”稍看了一会儿,王成小心地把书册折好,揣放在怀中最里端的地方,遂躬身向李纪和诚心施了一礼。
    “这本书策给你,也是希望你能为我晏天牧场多育出一些良驹而已,莫要让纪某失望。”李纪和深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