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牧唐 >

第515部分

牧唐-第515部分

小说: 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见长孙皇后又问起这件事情,小德子面色不由一暗,轻声回道:“还没有消息,想来是边关战事正酣,太子殿下公务繁忙,娘娘不必过于忧心。”
    看着长孙皇后这么每天一遍又一遍地问着,可是每次都是以失望而终,小德子心中不由开始对太子有些报怨,一封抱平安的家书而已,能费得着多大会儿的功夫,可是为什么他们的这位太子殿下就是着想不到呢?
    没心不孝小德子很是不满地在心里对李承乾腹议着。
    “或许吧,身上有伤,且又急赶了那么远的一段路程,想来乾儿现在正在玉门关内安心养伤吧。”轻叹了一句,长孙皇后挥手将小德子打发出去,独自一人坐在那里静静思量。
第843章 夹击
    第843章夹击
    一晃眼,半个月已然过去。
    柳一条与晋王李治之间的贺礼事件也随着柳一条下面的毫无动作而开始一天天地变得淡薄,不管是越王李贞,长孙皇后,还是刚刚归来不久的吴王李恪,也都不再去刻意关注,在意。
    虽然古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是面对着才仅十一岁的小李治,李贞,李恪,还有远在西北的李承乾,都不会去太过敌视和防备,纵使柳一条真个投靠了他又能如何?是,柳一条是有些本事,这一点没有人去否认,可是年龄上的差距却不是几句训话,几许教导就能轻易弥补的。
    人,都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像是李治这般,没有个三五年的功夫,还不足以对他们这些兄长构成什么实质上的威胁。而三五年后,纵是李治有所成长,可是他们这些作兄长的难道就会原地踏步,乖乖地等着老九过来超越吗?
    所以,对于柳一条跟李治之间的关系,不管是投靠也好,正常的师生往来也罢,因为李治年龄幼小的关系,虽然会有人因此有些不快或是猜疑,但也在大部分人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尚不至于对什么人的利益造成过大的冲击和不利,所以,现在的一切倒也显得相安和谐,没有什么过激之事。
    这一点,长孙皇后看得最为明白,而且心下也已是全然接受。现在不去说他,若是三五年后,太子真的不足以压制稚奴,换句话说就是,比稚奴大上十岁的李承乾甚至还不如后来成长起来的老九的话,那他也就没有必要再在东宫这个位置上霸占着了。
    国之大器,有才有德者居,长孙皇后对李承乾这个大儿子虽然疼爱,可是相比于李唐的江山来,她也是更希望继李世民之后,大唐能有一个更好的皇上去打理,去继承。更何况,李治也是她的亲生骨血,皇位不管是落在乾儿还是稚奴手里,都是一样。
    不知不觉之间,长孙皇后心中一惯的坚持,也开始发生了些许的转变,而这些转变,却是柳一条一直以来最希望看到的。
    事实上,当初柳一条之所以会选择李治当自己的徒弟,除了是因为李贞的刺激与对李治这小子由衷的喜爱之外,也不乏是因为小李治与长孙皇后之间的母子关系。
    两个都是亲生,两个都深得长孙皇后喜爱,柳一条这么做,多少也有一些想要逼迫长孙皇后做出选择的意思,是帮太子,还是帮晋王,又或者是,两不相帮。
    选太子的话,柳一条若想报仇,怕是会千难万难,对于长孙皇后这个一国之母,柳一条心中一直都有所忌惮,若不是身为女子,柳一条一点也不怀疑这位国母能够做到将相之位,有才能,有计谋,而且不管是在皇上还是朝臣之中,都有着一些不小的影响力,她若选择帮助李承乾的话,李治这小子怕是不会有半点机会。
    所以,柳一条也是在赌,赌长孙皇后会选李治,或是念及骨肉之情两不相帮,不然的话,待李承乾得势上位,他们柳氏一门,怕是也就要走到尽头,得要趁早另谋出路了。
    西北的战事依旧,候君集就像是一块狗皮膏药一样,死死地贴在玉门关外,三万铁骑,十万常规步兵,死死地盯看着玉门关内的一举一动,每日叫阵喊骂不止,只要李绩稍有异动,他们就会一涌而上,不死不休。
    做为西北战事的主帅,李绩没有想到候君集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高昌集结到十三万兵卒,更没有想到这些兵卒的战力亦是个个彪悍,比之候君集当初在大唐所领虎豹营亦是毫不逊色。
    兵力相当,战力相左,战事刚起双方就进入了粘灼之态,算得上是李绩这十几年来所遭遇到的最为吃力的战事,是以李绩每日都会枯坐在帅帐直至深夜,苦思对敌之策。
    至于李承乾,自到玉门关后,一直都在悉心修养,对于双方战事似也颇有自知之明,从不插手军务,不干涉的李绩的任何决策,每日除了照例到营中点卯露上一面之外,整日都呆在自己的营帐之中,至于他在帐中做些什么,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太子不干军事,不在军中指手划脚,做为主帅,李绩自然是最为满意,对待李承乾依旧是恭敬有礼,每每新有对策,也必会率先向李承乾知会一声,好让这位太子殿下心中有些打算,免得日后回朝皇上问起,他这个随行督军会一问三不知,平白辜负了长孙皇后的一片心思。
    对于李承乾不顾重伤随军而来的意图,不用明说,李绩心中也是明白通透,更何况临行的时候长孙皇后还曾派人传过话来,李绩自是不敢怠慢,在确保这位太子爷安全的同时,也少不了要往他的头上按放上些许的功劳。
    再怎么说这也是国家未来的君主,将来的顶头上局,李绩便是心有不愤,却是也不敢有分毫的无礼与怠慢。
    “太子殿下今日可曾来过?”听到城门外的叫嚣,知道又是候君集在命人叫战,李绩不以为意地轻摇了摇头,环视了下营中诸将,轻声向副将高悦询问。
    “回大帅,”高悦躬身拱手回道:“太子殿下已经来过,不过身上的旧患未愈,现又回营中休养了。”
    “太子有伤在身,来不来都无所谓,现在要紧之事是让关外那些高昌番子闭嘴每日这般聒噪,着实让人心烦”李震轻撇了撇嘴,出列拱手向李绩禀道:“大帅,末将请命出战”
    “候君集,一匹夫耳”公孙贺兰也战出身来,拱手高声向李绩禀道:“大帅,末将请命出战誓取候君集人头”
    因为柳一条的关系,公孙贺兰对候君集亦是看不过眼,心中早就憋着一股狠劲儿,想要去寻寻候君集的晦气,跟这个据说天生神力的老家伙过过手,就是打不过,怎么也要狠狠地恶心他一下,对于自己现在的身手,公孙贺兰还是颇有些把握的。
    “末将请命”“末将请命”
    有李震与公孙贺兰带头,大帐中的诸将也都纷纷出列,争先恐后地拱手向李绩请战,好似这个时候不出来表态,就不够忠心,是为贪生怕死一般。
    “胡闹”李绩双目一瞪,桌子一拍,顿时将帐中乱嗡嗡的请战之声压下,李绩环目四扫,厉声道:“什么时候出战,本帅心中自有定论,由不得你们在此起哄”
    说完,李绩又狠狠地瞪了李震与公孙贺兰这两个带头起哄的小子一眼,一挥手将帐中的诸将喝退,各自回守防务,以防候君集趁机攻城不备。
    “爹”待诸将退去,营中只剩李绩,李震与公孙贺兰三人时,李震颇有些愤慨地直接开口向李绩询问:“这是为什么?别人都打到门口来了,您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这都快半个月了,除了开始时的防护对战,咱们一直都是坚守不出,您一直说让等等等等,到底还要再等到什么时候?”
    “是啊,李叔,”公孙贺兰也在一边掺和着,接过李震的话头儿,道:“每天听着城外的叫战,下面的兵卒心都有点乱了,也有些人在一边说东道西地对李叔非议不已,要是再这么僵持下去,战局怕是不利啊。”
    “算算时间,他们当是也快到了,现在告诉你们已是无妨。”面对两个小家伙的质问,李绩不以为意地摇头轻笑,掐指默算了一下之后,开声向李震与公孙贺兰二人说道:“知道十日之前,候君集率众攻城不克之后,老夫曾着人带着一份密令秘密出城之事吗?”
    “不是说那是送给皇上的奏报吗?”李震两人对视一眼,轻点了点头,这事儿就是经的他们的手,自然都还记得,只是不知道李绩这个时候问出这件事情是什么意思。
    “奏报只是个幌子。”李绩微微摇头,淡声说道:“老夫的真正目的是肃、甘、凉三州驻守的数万兵马。”
    “李叔是想要让他们绕道夹击?”灵光一闪,公孙贺兰出声接言。
    “不错”满意地看了公孙贺兰一眼,李绩点头道:“若非是怕调动本城兵马候君集会有所警觉,早在三五日前,咱们就能凭此给候君集致命一击。”
    隐忍了这么多日,眼见着成功在即,李绩不免有些意气风发,开声向眼前的两个小子说道:“明日就是约定之期,明日入夜时分,老夫会以城头儿明火为号,与三州守军同时出击,你们两个不是想要上场杀敌吗?明晚就让你们杀个痛快”
    “是,大帅”李震与公孙贺兰俱是两眼放光,显是对明晚的节目很是期待。
    “行了,下去准备吧”李绩挥了挥手,随声说道:“晚一会儿老夫还要去向太子殿下知会一声,免得到时没有准备而乱了手脚。”
    “是,大帅”齐应了一声,李震二人转身退出营帐,而李绩,在帐中稍微思量了一下也随后出得帐门,向太子李承乾所在的帐门走去
第844章 推波助澜
    第844章推波助澜
    “真不知道那个李绩是怎么想的,好好的城主府不住,非要在城外安营驻扎,”东宫内侍总管李清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李承乾的跟前报怨:“难道他就不知道殿下身有伤患,需要更好的地方静养吗?依小人看,他就是没将殿下给放在眼里。”
    “行了”喝斥了李清一句,李承乾在简单的床榻上轻翻了翻身,凝神盯看了李清一眼,厉声说道:“以后这些话休要再提,现在李绩将军是为一军主帅,军中诸事皆由他一人定夺,且不说他没有成心为难孤王,就是他真个有心挤兑,你以为你的这些话会传不到他的耳朵里?”
    说着,李承乾特意朝着营帐四围瞅了一眼,话中的意思不明而喻,这里是李绩的地盘儿,到处都是李绩手下的兵丁,保不齐现在就有一只或是数只耳朵在营外偷偷窥探。
    不知自己是疑心生暗鬼还是别的什么,自从到达玉门关后,这段时间李承乾总是有一种被人监视的感觉,每次他出营或是归营,都会发现总是有那么一个两个的游散兵卒在向他们这里瞄看。
    虽然这些人并没有什么过激或是不敬的举动,但是像是这种随时被人监看的感觉,没有谁会喜欢,所以对于李绩,李承乾心中一直都有些许怨念。
    “是是是,是小人疏忽了。”听明白他们家殿下话中的意思,李清向前探身,压低声音向李承乾说道:“这些时日,小人每次出营也都觉着背后有人跟随,有一种处处受制之感,您说会不会是李绩那厮在暗中监视我等?”
    “李绩当是不会,”虽然对李绩多有怨念,不过对于李绩的为人,李承乾多少还是有些相信,所以在听到李清的猜测之后便直接出言否定,道:“李绩若是心有猜疑,大可不必每日辛苦来向孤王回报军中秘事,直接对孤不闻不问岂不更好?”
    “不是李绩,那这军中还有谁有那么大的胆子,竟敢对殿下不敬?”李清还是有些不死心,接着向他们家殿下疑声问道。
    “公孙贺兰”李承乾直声回言,半眯着眼睛沉声说道:“公孙贺兰与柳一条是结义兄弟,且这一路上对孤也是多有敌意,依着他现在军中的官职和地位,他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些。”
    “公孙贺兰?就他,也敢对殿下不敬?”李清有些不敢相信,随后感觉自家主人被小人所辱,心中不由恼怒异常,大声向李承乾禀道:“小人这就去向李绩说道,要求他严办公孙贺兰,看他日后还感不感做此逾越之举”
    “行了,”李承乾不以为意地轻摆了摆手,道:“无凭无据的,便是说了,李绩也必不会重罚,还会平白惹得军中诸将胡乱猜忌,不妥。”
    说完,李承乾扭头看了李清一眼,道:“反正孤王平素也不出营盘,怎么也落不下什么把柄,日后只要你出去时行事小心些也就是了。”
    “是,殿下”见他们家殿下心意已决,李清也就再不多言,应了一声之后便默然站于一旁。
    “殿下,帐外李绩将军求见”这时负责营帐护卫的东宫侍卫方自兴从外面进来,躬身向李承乾禀报。
    长安,柳府。
    因为有几个徒弟要去教授,而且长安城的生意也需要他这个老板去照拂坐镇,所以在三原过完元宵节后不久,柳一条就带着家眷又回了长安的新宅里,不过这一次却是把老岳父两口儿也给带了过来,毕竟现在的局势有些微妙,单独把张卟亮老两口放在家里,不管是张楚楚还是柳一条,都是放心不下。
    把柳老实还有张卟亮他们安置安毕,柳一条特地着人将一直留守在长安的陈明则叫到跟前问话,向他打听起这些时日长安城所发生的种种事宜。
    “少爷,您叫小的?”跛着脚从外间走来,陈明则躬身与他们家少爷一礼,恭声询问。
    “坐下说话。”挥手示意陈明则在身侧的椅上坐下,柳一条随手倒了一杯热茶推递至他的身前,温声向其问道:“这些天府里的一切可都还安好?”
    “回少爷话,”陈明则双手将茶碗接过,听到他们家少爷问话,遂拱手回道:“来过一些访客,收上一些贺礼,不过多是一些攀附之人,无须计较。其间,任幽公子曾亲自临门送来一份请柬,说是元月初九要与大宏商业协会的桑玥姑娘成亲,着请少爷过去喝上一杯。”
    “小幽要成亲了?”柳一条一愣,随即便开怀大笑起来,道:“想来是桑玥姑娘的伤势已然痊愈,这般喜庆之事自是不能错过,这件事情你多留些心思,备些贺礼,时间到了提醒我一下,随我一同前去。”
    “是,少爷,明则记下了。”陈明则面带笑意,点头轻应了一声,知道他们家少爷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