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管理]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

第4部分

[管理]马化腾的中国功夫-第4部分

小说: [管理]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线落在了马化腾身上,业界对腾讯公司掌舵人的印象是,马化腾是这样一种人:从不发脾气,为人儒雅,但每一步都有计划。当年一起创业的几个伙伴至今都还在腾讯抱团发展,团队之稳定是互联网界少见的。腾讯有集体管理的传统,女员工喜欢叫老板“小马哥”,男员工多叫他英文名Pony,是小马驹的意思。而关于马化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则很难说清楚,低调,内敛,但一谈及腾讯,对互联网略知一二的人,眼前似乎就会出现一只“斗志昂扬,入侵众多领域的战斗企鹅”形象,而马化腾本人也被誉为“全民公敌”。      
  马化腾在2003年开始做门户;后入侵休闲游戏领域,又气势汹汹地进入大型网游;2005年年中,马化腾出手网络拍卖和在线支付。此后,腾讯冲入多方混战的搜索市场。其间,QQ平台上繁殖的小业务多不胜数。其实中国互联网横跨多个业务线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在两条以上的业务线同时做到领先,腾讯是唯一的一家。      
  尽管坐上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头把交椅,但围绕着马化腾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过。“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王志东曾对此毫不隐讳。腾讯所有的产品几乎都是通过对其他产品的模仿才做出来的。QQ原本就是对ICQ的模仿,TM是对MSN的模仿,TT是对火狐等浏览器的模仿(最新版的TT4。0看上去和IE7。0版很相像),休闲游戏是对联众、中国游戏中心等的模仿……正因为此,马化腾落了个“模仿者”的绰号。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如此说,“我不盲目创新,微软、Google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我不争第一,没意义。新产品一出来就要保证稳定,不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要慎重。”如此,我们或许更容易理解腾讯取得的成绩。      
  尽管如此,簇拥着马化腾的不仅仅是耀眼的光环。马化腾的低调在媒体中定格,在非常容易发生口水战的互联网中,马化腾似乎与口水无缘。因此,在珊瑚虫事件爆发时,媒体的兴奋就变得非常容易理解。最初看到的是腾讯QQ外挂产品珊瑚虫的作者被逮捕,然后是被起诉,然后是被判刑三年,在向来无风起浪的互联网圈掀起了轩然大波。              
第15节:第一章 企鹅凶猛(9)          
  陈寿福,1980年12月出生,对计算机非常痴迷。据《IT时代周刊》报道,有时为了研究一个程序他可以连续好几天坐在电脑前,只在吃饭的时候才离开电脑,为节约时间他会飞速地奔向食堂快速解决“战斗”。经过艰苦努力,陈寿福的技术突飞猛进。在开发技术上有所收获的陈寿福发现了QQ的许多不足之处,于是,当时还是学生的陈寿福推出了珊瑚虫版QQ,他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对QQ程序进行了更改:珊瑚虫版QQ在腾讯QQ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索IP的功能和去除了QQ的广告。陈福寿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马化腾也被推上了舆论的漩涡。有好事者把中国即时通讯软件的老大马化腾和世界即时通讯软件的老大比尔·盖茨的做法放在一起比较。MSN也有插件,这个插件的作者叫苏娟,通过MSN  
Shell,每月获得广告收入60万以上,年收入预计超过700万,而陈福寿与苏娟天上地下的命运,给马化腾带来了众多的质疑。    
  互联网资深人士方兴东认为:珊瑚虫作者一开始纯粹出于兴趣与爱好,推出了自己反商业版本的QQ,后来,在商业诱惑之下走向了商业化,也开始对商业构成损害。不能说没有过错,过错其实非常明显,关键是腾讯的行为,危及互联网发展的规则。其实,在腾讯初期,马化腾做的很多事情,与珊瑚虫作者是完全一样的。显然,珊瑚虫作者缺乏法律意识,没有像腾讯一样在商业化过程中及时、巧妙洗干净自己的商业模式。而对于腾讯来说,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理所当然。但是,这样的出招实在过于狠毒,走过了。这个案件将会成为腾讯永远的罪!      
  而一度坊间流传的,没有得到印证的说法是,自从珊瑚虫卖给265后,很多东西也就说不清楚,陈福寿之前被起诉过,赔偿腾讯公司10万,钱是265的蔡文胜出的,网上流传的支票惹火了马化腾,于是开始了第二次起诉。据说蔡文胜拜托雷军去求马化腾,但无济于事。      
  珊瑚虫事件过去没多久,腾讯员工集体跳槽及与彩虹QQ的东家51的争执,使马化腾再次陷入舆论漩涡的中心。有评论指出:马化腾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江湖强盗,当初成立腾讯时就是拿着外国人的ICQ借鸡下蛋,在QQ发展遭遇瓶颈之时,又抄袭当时最火的在线游戏平台“联众”。如今遭遇对手同样的竞争,马化腾却装出“强者受欺”的样子,故作低调。江湖险恶,他也要自己曾经的员工经历像珊瑚虫开发人员一样的牢狱之灾,所作所为难以掩饰其要成为江湖霸主的野心。对于马化腾道德层面的苛责一度甚嚣尘上,但马化腾依然低调,没有回应。      
  这些都不妨碍腾讯成长为中国最有希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的十年,也就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在苛责中倔强地成长着,值得骄傲的一点是:中国互联网虽然在模仿者的阴影里饱受诟病,但仍在中国本土市场上顽强地生长,并开出极为绚丽的花朵。              
第16节:第一章 企鹅凶猛(10)          
  在腾讯的QQ和微软MSN的较量和角逐中,微软似乎没有想象中强大,技术上的较量似乎也略逊一筹,QQ从诞生就拥有的隐身功能,MSN最近两年才能提供;百度和Google的竞争从一开始也面临着和马化腾同样的境地,给Google唱赞歌的人和给百度唱挽歌的人似乎一样多,但最后的结果是Google在中国一再失地;而在马云的淘宝和eBay的争夺战中,在中国市场上,eBay从来就未占据过上风。      
  和国外互联网巨头的正面交锋,如此快意人心,这一幕只有在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出现过。纵观腾讯的十年,马化腾以十年磨一剑的专业化占据了中国即时通讯80%的市场;又迅速地动了门户及各大专业网站的奶酪。颇为无辜的马化腾似乎一直坚持着一点,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想给企鹅围上一条温情的围巾,但业界似乎一致达成共识——企鹅凶猛。      
  马化腾的商业思维    
  2008年7月下旬,出现在上海香格里拉饭店的马化腾,身着条纹衬衫,早年面对媒体的那种青涩已经很难觅到影子,现在的他面对记者已经能侃侃而谈了。尽管如此,相比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领头人,马化腾的媒体曝光率仍然很低。更多时候,马化腾喜欢窝在位于深圳高新科技园南区飞亚达大厦的腾讯总部里,测试公司的产品。唯一和工作无关的事,是上网看看新闻。      
  在同事的眼中,马化腾非常的内敛,“马化腾是一个很害羞的人,和女生说话会脸红,有一次公司组织文艺晚会,女主持人要求拥抱一下马化腾,女主持人虽然达成所愿,但是在场的人都看到他脸红了,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3个月以后的2008年10月,2008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公布,37岁的马化腾名列第九,身家107。4亿元人民币。马化腾的创业故事被外界描述成一个童话:用3个月时间,创造了一只“永动企鹅”,然后坐地生金。问题是,我们只看到了金,却不知道企鹅如何成为永动企鹅?      
  首席架构师    
  在腾讯内部,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管理一家大企业方面,马化腾可能比不上杨元庆,但如果给他们同样的资金去创业,马的胜算则更大。简言之,马化腾有着非常敏锐的商业嗅觉,知道该学什么,并懂得对学到的东西进行改进。在马化腾看来,自己是偏技术和产品的,非常务实,在互联网的大腕里,马化腾和丁磊的风格是比较接近的。对战略和产品的方向和度的把握还可以,但不善于管理和对外交流。      
  在面对计算机时,他如鱼得水,开发出“股霸卡”就是一个例子。1994年,还在润迅公司做软件工程师的他看到电脑板卡市场火热,便结合自己炒股的兴趣,开发出“股霸卡”,一度在深圳的电子市场卖断货。同样的逻辑,发生在QQ的诞生过程中。1998年年底,27岁的马化腾创办了腾讯,而3个月后他所推出的OICQ,正是其以往热爱使用的ICQ的一个翻版。马化腾的QQ(前身就是OICQ)从诞生那天起,就克服了成名已久的ICQ的一些弊端。              
第17节:第一章 企鹅凶猛(11)          
  通过马化腾早期的经历,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他日后商业思想的核心:审时度势,该出手时就出手。2002年,马化腾决心进入游戏市场。那时候,网民在网吧玩游戏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玩QQ的时间。在马化腾看来,这是一个无形资产上的威胁。腾讯选择先进入棋牌类休闲游戏,理由是棋牌类游戏开发成本比较低,而且关联度比较大,简单且可以整合。最初,腾讯只是投入4个人进行了棋牌类游戏的研发,结果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很快就超越休闲类游戏老大联众。      
  随后,马化腾代理了一款韩国大型网游,但成绩平平。理由也很简单,大型网游更像一部大片,成功与否与它本身的关系更大,而与你的平台和衍生的关系则很小。这次合作给腾讯的游戏研发和运营队伍上了一堂课。此后,腾讯开始自主研发网络游戏,直到大型网游《QQ幻想》诞生。      
  马化腾在腾讯的业务线上采取了依靠自己人的方式,在公司的管理架构设置上,亦是如此。2006年,马化腾开始从日常管理中抽身而出,有麦肯锡和高盛背景的空降兵刘炽平从马化腾手中接过了总裁的位置。刘炽平早在2003年扶助腾讯上市的时候就跟马化腾相熟,他是前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也曾是腾讯上市的承销顾问。2005年初马化腾把刘炽平引入腾讯做首席战略投资官,一年后任命其为总裁。2007年3月,刘炽平升任公司执行董事,成为协助马化腾进行公司战略部署和运营的最重要角色。同样是任命总裁,陈天桥就是一声令下,唐骏一步到位,之前两个人只有数面之交。      
  目前,腾讯公司的高层中有许多空降兵。被微软从西雅图派回上海的熊明华,受到腾讯另一位创始人张志东的力邀,于2005年12月加入腾讯,与张志东共同分担首席技术官一职。负责广告和品牌推广业务的刘胜义(曾担任阳狮——Publicis中国的执行合伙人)、人力资源总监奚丹(来自中兴),无线业务的执行副总裁刘成敏(来自华为),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曾在《南方周末》、《南风窗》等媒体担任高管及主编职务)等等均是空降到腾讯的高级人才。如此一来,马化腾几乎成了腾讯公司的“首席架构师”。《你所不知道的马化腾》一文中把马化腾的工作归结为:外部看“腾讯未来做什么”,内部看“人的问题”。马化腾现在最大的功夫下在参与新业务线的孵化和跟踪前沿上。每天晚上马化腾都泡在网上,从各大门户的科技频道到DoNews、Techweb、ChinaLab这些国内的IT社区,他都会去看看;国外新兴的服务、有意思的产品,他都要下载下来用一下;新上市的网络游戏,也要进去玩一玩。一旦发现什么合适的创新,就想办法移植到腾讯来。              
第18节:第一章 企鹅凶猛(12)          
  除了工作,马化腾几乎没有其他爱好,即使婚后他仍时常加班到深夜。他甚至是企业家中极少乐于表示自己不爱读书的人:“管理方面的书,知道了也就够了。不会因为你知道,企业就能变得怎么样,还是得看你做的事情。”马化腾曾对媒体表述过他对读书的态度。      
  三问哲学    
  马化腾在把触角伸向新的业务线时很少失败,这与他的商业思想有很大关系。但如何审时度势,确定是不是应该下注时,马化腾的三问哲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问:新领域你是不是擅长?竞争对手常常对利润、对资本感兴趣,却容易忽视了客户的真正需求,马化腾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具有预见性的理解,极端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他是一个专注的人”,几乎所有业内伙伴提到马化腾,都会用“专注”这个词。马化腾如此阐述腾讯的专注:“最初有几家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做与我们类似的事,可只有我们一家公司专注于做即时通讯服务,专注使我们在技术上有了积累。其他公司多采用外包形式开发,不是自己去做,只用合同约束开发者,用户接触的只是一个客户端的软件,这个软件的工作量其实并不大,到一定规模后肯定不行;当时几家公司在用户达到1000左右时就不行了;我们与他们不同,我们在后端做的工作更多,难度也更大。”      
  他认为中国的用户是很挑剔的,“使用起来不稳定就不会选你,哪个好些就用哪个。”专注使马化腾不受别人左右,也看得更深更远,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腾讯之前,做相似事情的企业没有一个能够养活自己,更不用提发展壮大;即使放眼全球,也没有哪一家IM运营商像腾讯这样在公司发展初期就将自己的命运吊在了即时通讯这一条线上,更没有哪一家企业像腾讯这样走到与移动运营商合作这一步。      
  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吗?做软件工程师的经历使马化腾明白,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创作者的自娱自乐,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研究产品,是马化腾成功的秘诀之一。      
  腾讯早期曾经做过邮箱。没花费什么精力,就两三个人做,结果注册使用的人很多,但来得快、走得也快,几乎没有用户留下来。另外马化腾也意识到当时做邮箱竞争太激烈,烧钱很多,却没有盈利模式,所以腾讯的邮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