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彼得林奇学以致富 >

第20部分

彼得林奇学以致富-第20部分

小说: 彼得林奇学以致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回头看看苹果电脑公司两个史蒂夫的后续发展。当时两人觉得手上的产品已受到欢迎,遂展示给一个专擅行销的退休工程师麦克,马库拉(Mike Mark Kula)看。马库拉曾在两家电脑业巨人—英代尔和费尔查得(Fairchild)公司做过事,以他的年纪几乎可以当这两位草创者的父亲。
    马库拉大可把这两个业余者打发掉,但当他看过产品后,便知道那是一件好东西。因此,他不仅同意替他们写企划案,也用25万美元买了该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权,这使他成为苹果电脑公司的第一个贵人。
    擅长于发明东西的人并不一定擅长行销、广告、财务,或人事管理,但其书的任何一项都深深影响一个正在起步的公司。马库拉理解两个史蒂夫需要的不只是他的帮助,所以找了个有经验的企业经理人麦克?史卡特(Mike Scott)来当苹果电脑公司的总裁。随后又从数一数二的广告公司中找了个老练的广告文宣设计者瑞其斯?麦可坎那(Regis McKenna),苹果电脑公司的商标就是他所设计的。有了这些人来处理有关行销与广告,两个史蒂夫才开始有余力专注于改良新产品。
    苹果公司是第一家推出彩色绘图个人电脑,及第一家可以用电视当电脑画面的公司,瓦奈克也运用硬式磁碟机来取代当时通用的磁碟片储存资料。到1977年6月,他们已经卖出价值1万美元的苹果电脑;到了1978年年底,他们又再接再厉地推出苹果二号(Apple Ⅱ),使苹果电脑公司成为当时美国增长最快速的公司之一。
    随着销售业绩的不断攀升,两个史蒂夫也在苹果电脑公司的实验室忙碌于发展断的苹果电脑。在1979年,他们又募集更多钱;瓦奈克卖掉一部分持股给资本家费兹?沙罗飞(Fayez Surefire)另一个由罗福罗斯查得公司(L?F?Rothschild)所带领的风险资本家们也投资了720万美元。
    到1980年1月,苹果股票上市时已生产到第四代电脑。像苹果电脑公司这样等到证明实力后再上市的情形,是最典型的例子。
公司上市扬帆待发
    到了上市阶段,股票市场就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公司已经整顿好而且准备全面扩展业务,或者是原先只是开一家商店,当这家店成功之后,该公司就计划第二家、第三家店接连开下去。这种富有野心的行动,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援,已经不再是那些贵人与风险资本家所能完全供应,这时最好取得资金的方法,就是从你我身上下手。
    决定公司上市就好比一个人决定竞选公职一般,是个很重要的决定。一旦决定,就得开放自己让新闻媒体挖掘消息,并且接受政府机关的关注。当公司决定从私人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时,就好像一个政治人物的生活,已不再是属于自己而是公众的了。
    为什么公司要采取这个步骤而忍受像是活在透明鱼缸的痛苦呢?因为成为上市公司是其募集足够资金以发挥最大潜力的最好选择。
    一个公司有两个重要的生日:一个是创立之日,一个就是上市日期,这个神圣的大事被称为新股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每年都有数百支股票在券商辅助下以此种方式上市。
    承销商的部分工作是将股票卖给有兴趣的投资人,这个过程称为承销(underwriting)。他们通常会展开一连串的“巡回说明会”(road show),去说服潜在的投资人来购买股票,这些潜在的投资人会收到一份“公开说明书”(prospectus),这份公开说明书会说明该公司的所有状况,其中也包括一些投资人该注意的不利事项,而且这些警语会用斗大红色的字印刷,所以投资人不能以没看见来规避风险责任。在华尔街,这些警告标称为“红青鱼”(red herrings)。
    在公开说明书中,这些承销商会预估其发行价格,他们通常会选个区间,例如12至16元,在巡回说明会后视客户反应来决定最后价格。
    最后承销公司将承销公告刊登在报纸上,因为看起来像碑文,所以有人就戏称其为“墓碑”(tombstone),而在上面显著位置标示所谓的“主办承销商”(lead bank)的名字。你可能会很惊讶这些承销商为了抢当主办承销商而竞争不已。
    华尔街对“墓碑”(tombstone)这个字有句双关语:“Where a human life es to an end with an Undertaker and a tombstone,a pany's public Life begins with an underwriter and a tombstone”意即一个人的终点是结束在承办殡丧者(undertaker)和墓碑(tombstone)上,但一个上市公司却是诞生于承销商(underwriter)和承销公告(tombstone)上。
    小投资人很难买到新上市股,这些新上市股通常预留给那些大投资者,像是那些动辄可以运用百万或亿万美元的基金经理人。
    苹果电脑公司的460万股新上市股,在基金经理人的争先恐后下,一个小时以内就销售一空。业余投资者一如以往被排除在外,这个情形在麻塞诸塞州更为明显。美国许多州订有所谓的蓝天法案(blue…sky law)来保护公众免于在不诚实的促销活动中受到伤害,而麻州的执法者在当时将苹果电脑公司的新股上市列为可能是这类的促销案,实在有点错得离谱。
    承销活动结束后,就开始分配“所得”,一部分钱给那些主办巡回说明会等活动的承销商;一部分钱给该公司卖出持股者,包括创立者、“贵人”、和风险投资人;剩下的钱则交由公司用来拓展事业。
    到这时候,这个公司开始有了新的所有权人,也就是那些购买新上市股的投资者,他们的钱用来支付承销商,使原股东富裕及帮助公司成长。现在一个众所瞩目的焦点时刻来临:股票将在交易市场开始交易了。
    苹果电脑公司股票于1980年12月正式在那斯达克店头市场(NASIAQ over…the…counter market)上市。此时,任何人都可以买这支股票,包括那些原本在承销阶段遭拒的投资人。这些新上市股股价经常会上扬数天、数周,或甚至数个月,但当此热潮消退时,股价终究会滑落下来。苹果电脑公司的股票,在交易的十二个月后,股价从原本上市每股22元跌到14元。这种情形并不常出现,通常发生在当原先购买者释出大量股票而散户接到最后一棒时。
    公司创立者并不需要卖掉他们的所有持股,正常而言,他们只会卖掉一小部分持股,而这也就是乔伯斯、瓦奈克和马库拉变现的方法。事实上,他们仍保有大部分的股票。而在上市第一天后,这些股票就使得他们每个人的净资产价值超过1亿美元,对乔伯斯和瓦奈克来说,从四年前的1300美元到现在的1亿美元,实在是很不错的收益(就马库拉当初的25万美元来看,投资回报率也是相当惊人)。
    只有在商品经济的制度下,一般投资人和中途辍学的学生才有可能创立一个拥有上干员工的公司、缴纳税赋,并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企业唯一能从自己公司股票受益的机会,就是当新股上市时。当你买一辆克莱斯勒中古厢型车时,并没有为克莱斯勒带来任何好处;如果你在股票市场买一股克莱斯勒的股票,也没有为克莱斯勒带来什么好处。这些股票在私人手中转来转去,就好像中古厢型车在不同的车主间转来转去一样,所交易的钱只是从一人转手到另一人。只有当你买一辆新的克莱斯勒车子,克莱斯勒公司会得到一些好处。同样的,只有公司发行新股上市,公司才会从中得到好处。公司可能一生仅仅发行过一次新股,也可能后来又发行所谓的增资股(second Aries)。
充满精力的青年期公司
    年轻的公司总是充满精力,新颖的构想以及对未来满怀希望,其长处是潜力无穷,但是缺点是经验不足。因为在上市时募集不少资金,所以此时并不需要去担心支出的问题。大部分的公司无不期望在用完募集的资金之前就能够创造财富,但并非一定都能如愿。
    在公司发展初期,公司是否能生存下去还是个未知数:它可能在产品上有很好的构想,但却在还没生产送到商店销售之前就已经用完所有资金,或者这个构想根本没有想象的好。也可能遭别人控诉剽窃,如果陪审团同意这项控诉,这家公司可能被迫支付根本付不起的赔偿金,更有可能别家公司推出更好或更便宜的商品,以致商机尽失。
    在产业竞争激烈初期,不同公司总是互相打击对方,电子业是个很好的例子。譬如某实验室的天才发明一种更好的变压器,而且6个月内随即上市,导致对手留下一堆没人要的旧产品。由此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半数的新公司都在五年之内解散,以及为何大部分倒闭事件都是发生在竞争激烈的产业。
    由于这么多各式各样的灾难可能发生在这种高危险青春期的公司,所以拥有其股权的人必须仔细注意该公司的发展,以保护自己的投资。投资人不能买了股票后就放着不去管它,尤其是对新成立的年轻公司,应该要注意其每一步发展。它们通常是处在一个极不稳定的状态,一个错误就可能导致公司倒闭而退出产业,尤其是其财务能力,更不容忽视,因为那是年轻企业的生存命脉。
当人们出外旅游时,总是会带太多的衣服却带太少的钱,年轻的公司也常患同样的错误:就是它们从太少的资金开始起家。不过年轻白手起家的公司也有个优点,就是它们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虽然草创初期一切都不是很稳定,然而各方面却都有无限宽广的增长空间,这也正是为何年轻的公司可以冲刺超过那些中年公司的主要原因。
变化无常的经济气候
    企业环绕在一个有机体里—一个经济气候里。企业必须靠着外在的环境生存,正如植物及人类必须倚赖大自然生存一样,他们需要资金做血脉,以供给营运所需的流动资金;企业需要顾客来购买他们的产品,也需要供应商来供给他们生产所需的原料;他们也仰赖一个有为的政府,使他们生存下去,如果政府赋税太重,或是规定太多、绑手绑脚,对于企业将是非常大的障碍。
    投资人所说的“经济气候”(Economic Climate},和所谓的热天气、冷天气,或春夏秋冬等一点关系都没有,所谓的经济气候,是指影响企业的外在力量,或者说那些使他们赚钱或赔钱,以及悠关其是否能在未来成长茁壮或是枯萎的因素。
    在农业时代,当80%的人口还在农田里工作时,我们说的经济气候和天气就有很高的相关性,如果有干旱或是水灾,谷物不是枯死,就是被洪水淹没,农民自然很难赚到钱。当农民没有钱,一般商店自然门可罗雀,甚至连这些商店的供应商也没有生意可做;但当天气转好,农夫口袋里的钱比较
丰厚,商店生意才会兴隆,并且才有钱能够继续上货,供应商的口袋才会变得比较饱满。良性循环才会不断地继续下去。
    难怪当时街头或午餐时间最流行的话题就是天气,而不是股票市场行情。因为天气之于人的影响力是如此大,天气预测之类的书籍,像(农夫年鉴)是当时一年四季卖得最好的畅销书。今天,你看不到任何有关天气的书籍会在畅销书单上;但是有关华尔街动态的书籍则是连连上榜。
    今天,和农业相关的就业人口小到全国人口的1%,天气的影响力已经大幅降低。在工商社会,大家对天气的关心度冷淡许多。人们反而对来自华盛顿或是纽约的利率及消费者支出报告,感到兴致盎然,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影响着经济气候。
    在经济气候里,有三种主要的变化,一是低温的天气,一是高温的天气,接一下来是温和的天气。高温的气候使投资人相当紧张,而过冷的气候则使投资人垂头丧气,他们最期待的是不冷不热、温和的气候,这种气候是最好的,但也是最难以掌握的,大多数时间气候的变化非常极端,不是从冰点变成沸点,就是从沸点转为冰点。
    我们先拿高温的气候来看。当景气升温,人们蜂拥至商店购买新车、新沙发、新录影机以及所有新奇的东西,陈列在架上的展示品很快就销售一空,商店必须雇用更多的职员来处理大量增加的业务,工厂也是日夜赶工以求增产。当经济达到高峰,商店为了不致落入货品短缺的窘境,不断囤积货品,不论仓库或工厂产品堆积如山。
    当景气过热时,条件一般的人找工作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报纸上求才广告多如过江之鲫,对于中学或是大学毕业的社会新鲜人而言,在景气热头上找工作是再容易不过的了。
    各行各业在这个阶段几乎都能赚到大钱,失业率走低,人们的收入变得丰厚,对于工作的信心及安全感也最高,这也就是为何入们的花费在这时达到高峰,因为他们缺乏危机意识。但在金融市场,过热的经济景气并不是一件好事,而对华尔街的投资专家来说,更是最恶劣不过的信息了。如果你曾注意经济新闻,你大概常常看到这样的标题:“强劲的经济升温使股价大跌一百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景气过热会导致通货压力—也就是物价一七汤。当人们对物品及劳务的需求增强时,通常会导致原物料劳工的短缺,并且导致各类物价上涨。汽车制造商必须付出更多的钱来购买钢铁及铝原料,下一步他们便会调高汽一车售价,当员工发觉物价上汤时,他们便要求工会加薪。
    物价上汤时常有很快的感染效应,不管是商家或是工人,大家都会赶着轮流加价。公司必须付出更多的钱给电力公司、原料供应商以及员工;而工人虽然拿到更多的钱,但是他们也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买到物品、应付房东调高的房租。很快地,通货膨胀就失去控制,每年以5%、10%,甚至20%的速度成长。自1979年至198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两位数字。
    当新的工厂及商店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时,许多企业必须倚赖借贷来支付企业的扩广计划,同时,许多消费者大幅扩充信用额度买入他们想要的东西,最后的结果就是银行贷款的需求大幅增加。当人们在银行门口排队要求银行提供贷款时,银行及信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