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魏晋"神韵"(上)-王毅 >

第3部分

魏晋"神韵"(上)-王毅-第3部分

小说: 魏晋"神韵"(上)-王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老庄哲学的那种生命意味,已经真正落实到了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具体的呈现之上。这是重要的。老庄哲学,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哲学观念放在一个新的时代,让它得到复活的话,这个还不太具体。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老庄那种哲学的东西,理论的东西,书面的东西。到了魏晋名士之中就不再停留在理论、书面、思想上了。它更多的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你我之间,一种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状态、人生存在。变成了我们怎样穿衣服,我们怎样饮茶、怎样交谈,怎样读书、我们怎样散步,变成了这么一些非常具体化的,非常生活化的细节。我觉得这样来理解老庄哲学数百年之后在魏晋得到的复兴,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再是哲学意义上的复兴,而是哲学变成了一种生活状态,变成了生活本身,人的存在本身,变成了这个东西。老庄思想中那种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已经变成了名士们的道化自然的真实生活,完成了这样一个转折。原来那种很玄妙的,很超越的那种理论命题,变成了此时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生活实践,变成了这样一个东西。那么,为什么我强调这一点?我们经常讲美学它的基础,它的根子,它真正的深度、厚度来自于哲学,这个话一点都不错的。但是哲学不是美学,美学一定要是感性的东西,一定要有形象,一定要有形似的构成和呈现。老庄哲学要变成魏晋美学的话,就一定要把那种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变成这种道化自然的真实的生活状态、生活现象。一定要变成这么一个东西。就是在这样的感现、呈现之上,审美的意味才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才会这样。我觉得,在我们中国古典美学史上讲,我们美学的起源当然是在先秦,比较正式的。比如说可以追溯到老子,在老子的哲学中,在他的五千言《道德经》里面,大概就有了最早的道家哲学和道家美学的一些很典型的表述,但是在先秦乃至于两汉,中国美学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领地,它始终和别的东西相伴生,始终在这种哲学的、政治的、社会的、伦理的,在这么一个主体上它寄生,谈美总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谈,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谈,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谈等等。在先秦在两汉都还是这么一种基础情况,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情况有了一个重大的转变,不再是这样,谈美学专门注重感性,注重现象,注重形似,注重那种外在的,我眼睛看得到的东西,我耳朵听得到的东西,我实际能够触摸到的东西,注意这种活生生的具体的存在,这一点非常重要的。美如果离开了形似,离开了现象,离开了感性,离开了活生生的观赏对象的话,它不叫美学的。它可以是哲学,可以是宗教,可以是逻辑,可以是别的什么,但它不会是美学。凡是谈到美,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我可以来欣赏,可以来品味,一定要有这么一个对象,没有这个对象,它不叫美学的。那么这么一种转折,我觉得典型就是体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体现在由东汉末年政治上的“人伦鉴识”发展到这种魏晋名士的生命情调,人生存在的飘逸之美,具体感性的种种表现。 
  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这么说,魏晋神韵就来自魏晋名士,没有魏晋名士就没有魏晋神韵,真名士自风流,魏晋名士从他们的人到他们的文都是那么的,像王教授刚才讲到的有气、有味、有韵、有致、有神等等。他们那种旷达的、豪放的、自由的这么一种人生况味,还是我们今人多少所欠缺的。如果魏晋风度、魏晋神韵真的像嵇康的《广陵散》一样,成为了遥远的绝响,那该是多么可惜。最后让我们感谢王教授带给我们一场精彩的演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