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漫谈艺术 -钱绍武 >

第2部分

漫谈艺术 -钱绍武-第2部分

小说: 漫谈艺术 -钱绍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艺术家最终的目的是这样。
  第二个题目,就情如何化为艺。也就是钱钟书先生说的,情非诗也,诗乃艺也,情呢又不就是诗。你有了情感了,不就是艺术了,那不是的。情感是艺术的来源,是根本,但不是艺术。艺术有规则禁忌,那么我现在就来讲一讲,艺术的规则禁忌怎么样把情化为艺术,这么一个过程。情化为艺术,有了真情这是一个基础,但是呢,这个基础首先它怎么来的?情这东西,要作为艺术创作来说,这是难得不得了,又容易得不得了。难得不得了,你要做一个画,首先要来源于情,而情没法计划,没法有基本功,没法训练,没有情的学校,没有。情无从计划,所以艺术无从计划。但是呢,有没有办法可以做这个呢,有。那就整个来那不是一时一地你要动情,而是你全部的人生观、全部的世界观、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时间摆在那儿,你到时候自然就动情了。小流氓的动情自然他就是小流氓;大学者的动情自然就是大学者。所以这就是第一点,情化为艺。情本身就是全部修养,而且骗不得人,没法骗人。真艺术没法骗人,它的价值也在于这一点,它是人格的魅力。真正的一笔、一朵花、一个叶子,一笔下去,全部人格的体现。有的人写字,曲曲弯弯,没有一笔写直的,那就成不了艺术家。中国的字特别讲究,特别讲究这个,世界上所有学艺术的,只有中国人懂得这一点,学会这一点。中国人在书法中间的训练那简直精妙到极点了。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家,在笔法上,用笔这点上没法和中国比。因为只有中国人对一笔下去那个要求如此深厚,如此丰富,如此严格,只有中国学书法是世界上所有的学艺术的都不一样。世界上所有学艺术的时候,都可以改,都可以用橡皮代画笔。油画可以改,水彩可以改,素描更可以改,橡皮、面包、碳精棒都可以一起画,都可以一起上,可以。独有书法不行。“冬烘先生”再不懂事的老先生,教学生写书法,一笔就是一笔。这一笔写坏了,不能描,不要说描粗一点,你再写一笔可以,但是不能描。这个原则在中国人来说太简单了,从小就那么听说的,自己也那么练的,好像没什么区别,写习惯了。其实仔细一想,奇怪得不得了。这全世界艺术没有这样说法的,没有说一笔下去不能改的,没有的。只有中国有,而且呢,强调到极点了,我们叫它为“写”,写就是一笔下去就是。因为这一笔下去又要自己全部的精力集中,全部的情感都要灌注在里头。你描描写写就不行了,对描出来的字中国人感觉嗤之以鼻不成书法。只有书法不准打稿子,也没法打稿子,谁写书法打好了稿子再写,没有。这也是所有的欧洲艺术没有的,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打了稿子以后再画的。只有中国的书法不能打稿子的,就是对每一笔的内涵我们重视的程度,这一笔下去甚至有人说连他的命运都看得出来。所以我们书法中间的讲究,讲究到什么程度,很多都是一笔达到的东西。叫“屋漏痕”,屋子里头漏水了,以前的屋子都漏水,漏水漏下来,那么它是吸在墙皮里头去了,积点成划,每一笔像屋漏痕一样的,要入木三分、要力透纸背、要如锥划沙,都是一笔下去就要达到的,这个欧洲从来没有过的。油画画得再好,没有说一笔下去,透到油画的背后去的,没有那样子要求的。所以这是情化为艺,从书法来说,从笔法来说,要求都如此程度,这就是化为艺的一种训练。一种并不是叫你充满感情,都是马上的,而是要通过很多训练才能把你情感习惯一下子出去就充满了情。
  这个往往有很多的年轻人懂得了要充满情,懂得了,但是又不知道情的表达是有规律的,不是只要你充满情出来就是了,那可不是,没那么容易。情的表达是有各种各样规律的,就等于说我们要说话,要有语言。最直接,一个人说话,就会说话,说话变成艺术,那是最简单直截了当的,但是要说话本身就有要学习的过程。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但是都要合乎规律,都要合乎文法。所以任何的情感要化为艺术,那就是必须有一定的规则禁忌,必须通过一定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律不是束缚而是你通过人家必要的渠道,只有通过它,人们才能懂、才能感受、才能产生类似的情感,才能把情感类似地大体差不多地传达给别人,确切地传达给别人,那是做不到。因为每人的感受,每人都不一样,每人的体会也都不完全一样。你说确切的我是什么样,大家全部感觉到,那是不可能,但是起码要大体能看得出来,人们能从自己的经验加以接受,这个总是应该的。那么这个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也就是钱钟书先生说的艺有规则禁忌。比如诗,现在做的诗当然也很好,很多想法,也很新颖,也很好,有诗意,但是严格来说不是诗。为什么呢?因为谁也记不住,诗要有音韵,要有韵律,要有一定的格律。这就是在音韵中间能够念起来顺口,能够阴阳顿挫,特别是中国的诗,能有非常好的音韵,非常好的长声和短声,非常好的平、上、去、入。中国是有最简单的语法,最复杂的发音,最复杂的书写,但是复杂的中间,就有艺术。为什么复杂因为它传达得细致,传达得确切,传达得有区别,所以它就成了情感全部很细致传达出来,所以它非复杂不可。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呢,中国的音韵,所以中国的古诗都能吟诵,都能唱,吟诵出来的诗才能够充满了感情。它就必须有平、上、去、入,只有这样,你才成为诗,才成为格律,诗的诗意全部才能传达出来。规则当然是束缚,年轻人就怕规则的束缚。我跳出来,其实呢,规则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规则加以熟练的超乎自然,然后你才能充分的表达你的情感,人家才能充分理解你的情感,才有这种可能。
  达芬奇说得多好,他说“限制产生力量,自由导向死亡”。限制,各种各样限制,我刚才说规律不是某种限制嘛?文法还不是某种限制嘛?所以呢我觉得,情化为艺必须有一套规则禁忌,有一套规则。那么闻一多先生就特别强调这个,说“艺术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是镣铐,文法也是镣铐,其他也是镣铐,是镣铐的舞蹈。但是舞蹈家,只有镣铐才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不通过镣铐还表达不出来呢?所以呢,要使镣铐运用的好。比如杜甫的格律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音韵长短,音韵铿锵,念的真是一下子感觉很好。你们可以知道,那个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现在的诗再好,有几个人能背得下来,太难了,背下来意思本身很好,但是作为音韵中间的协调,音韵中间的美就失掉了,太可惜了。所以必须有规则禁忌,必须有初步,有第一步到第二步到第三步,第四步,必须经过这么一个严格的训练阶段。有些人,只要有天才,只要有情感。情感我刚才说了,艺源于情,没有情感什么都谈不上。主要就说情感的重要,但是接着就要谈情化为艺,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情化为艺,是一种艺术劳动,艺术劳动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有长期的训练,长期的锻炼,经过无数次失败,然后才能达到的,这个必须要经过这么一种锻炼。但是说来说去,最后所有的技巧,归纳到最后,是如何表达情。一切的规则,最后不是被规则运用,而是你运用规则,而是你运用规则标准。情也是,只有从真正从情出发才能够运用规则,而不是被规则所运用,被规则所运用,那永远不是艺术家,最多做个教书匠。但是呢,真正的艺术家那是知道,如何把规则化为自己的艺术,如何使艺术通过规则被人们所理解。而最后的标准还是情,只有你再三体会你自己的情,才能够把它确切地表达出来。
  其实所有的人们的行动,是情推动的。没有一个人看了一本书说应该如此,然后就去找共产主义了,没有的。多是受各种各样的压迫,活也活不成,然后才革命。光是看几本数马上革命的,那个都是靠不住的。所以这多是由于真正的大爱大恨,才能够推动人们去行为。爱了就去行动了;恨到那个程度了去行动了。没有人看了电影就去行动了,没有。看本书说是应该如此,去行为了,没有。都是化为你的爱和恨才去行动。只有爱才能爱到为之轻生,为之朝思夜想;只有恨,恨到一刀砍下去,才能解恨,只有这样,才是艺术的来源。也就是说,是厨川白村说的鲁迅引用的。“水本身不是艺术,石头本身也不是艺术,水石相击的浪花才是艺术”。水和石头相击产生浪花,就是客观的事物行动。你本身可以产生艺术,可以不产生艺术,事件各种各样事件也可以产生艺术,也可以不产生艺术,只有你这个作者、作家在这个事件中间产生了激动,产生了情才是艺术来源。所以我建议很多人,艺术家特别是现代的艺术家,都要强调画速写、照像、摄像。我建议,凡是艺术家,当然也不能说完全不拍。我自己就有一个摄像机,但是最好不依靠它,你自己画速写,你自己观察。因为速写是你感受的记录,而不是现象的记录。现象的记录和艺术区别很远,只有你感受的记录,才是艺术的来源,才是艺术创造的资料,否则连资料都不是的。生活本身不是艺术创造,说是基础可以。但是根本不是艺术创造的资料,真正成为艺术的资料,是你各种各样感动之点,要记得是记你各种各样的感动之点。它使你感动到底在哪里,把那一点画下来就可以了。这个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强调这个,而且呢非常重要。我曾经有一次访问一个老画家,叫关松房先生,关先生画本身,我不是国画家,不加评论。但是他说的道理说得非常有意思,非常符合中国的创作的特点。他说你们油画家,洋画家,总要画速写,照相,他说我呢我绝不画速写,绝不照相,我就尽情地去玩儿,玩了以后,我还不马上画,我让它忘,忘了几年那个实在忘不了的东西,就把它画下来,那就是好画。这个说得非常有道理,非常对。中国的创作方法是记忆,欧洲创作方法是画速写。画什么?画颜色的素描,中国创作方法不画,中国的创作方法是凭记忆。记忆是生活到艺术的天然的桥梁,是天然的必由之路。记忆本身帮你淘汰了、帮你集中了、帮你强调了、帮你该忘的忘掉了,把你最主要的突出了,记忆是最重要的。中国画都是根据记忆,把最生动的记忆下来了,所以记忆是重要的,所以他说我就是凭记忆。
  金冬心先生,我在上海看见他在上海博物馆的两个册页,都是画的一棵柳树。一棵柳树它是横着长出一棵柳树的,高高的一棵柳树。这个柳树的柳丝呢,不是一顺的,那么飘,来回飘拂的四周围那么乱的,零乱的柳丝。零乱,柳丝为什么,只有春天的柳树是这样的,秋天的秋风是一顺的都是,冬天的更是西北风更是一顺的,都是一个方向的。春天呢,地气软暖和了,地气上升,暖气上升,所以它的柳枝有风,当然这个风是微风,放风筝的风,从地下往上托,所以柳丝有的时候往这样,它是零乱的柳枝,它完全是春天的柳树的感觉。金冬心对这非常有体会,我说平生看见的画六张柳树,都是这棵柳树,而柳丝乱,必要的,每一棵都是画它柳丝乱的感觉,乱法随便的,零乱地在飞舞,然后他就写了一个跋语。“说此于二十年以前游曲江所得”。忘了二十年,忘不掉柳树的乱丝,没忘掉。所有的画都是,春天柳树零乱的摇摆的柳丝,五张构图都不一样,有的宽一点,有的窄一点,但是零乱忘不掉,这就是艺术家的这种感受的特点,他的感动之点。一个速写,他是值得画下来之点,一个记录都是应该充满了这种的感受的记录,乱七八糟的那个无所谓用不着的,那就等于看新闻报纸一样,没用。那就是画家自己就是记录自己感受之点,那么这就是我是最早的感动之点。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艺术的情化为艺,最基本的这种感受里头的体会去捕捉、去选择、去酝酿、去咀嚼,然后加以适当的规则把它表现出来,适当的技巧把它表现出来。没有技巧,那是骗人,只用技巧也是骗人。技巧是为服务于情感表达的技巧,来加以运用,来加以投入,来加以不厌其烦地修改,不厌其烦地把它表达出来。我觉得这就是最后的化为艺的条件,那么各个领域都有各个领域的规则。书法有书法的规则;诗有诗的规则;画有画的规则;音乐有音乐的规则。反正多是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有规则的阶段,有表现的阶段,有基本上反映客观现实,基本技巧的阶段有充分表达主观感情的阶段。任何东西都是两个阶段,这个阶段少一个都不可。上次在天津的时候,开一次素描教学会议,里头有韦啟美先生谈了一个观点,我觉得好得不得了。他说这是四个馒头和一个馒头的问题。有人认为吃一个馒头不饱,吃两个馒头不饱,吃三个馒头有点意思,吃四个馒头就饱了,我只要吃四个馒头就行了,不行。你这第四个馒头是一个、二个、三个吃到那儿才是第四个。光吃第四个不行,所以任何的艺术的过程,必须有第一个馒头吃起。千万不要相信那种一蹴而成的所谓的艺术家,那是靠不住的。只有基本规律掌握,然后进一步地了解,进一步成为情感的体现,然后到情感体现很熟练,成为自己的充满各种各样的表达的经验,然后把它写出来,表达你自己加以改造,加以完善。用你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我觉得就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那么从钱先生给我们讲我们不难看出,艺术的创造过程,就是一个升华情感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咀嚼自我灵魂的一个过程。那么钱先生借用鲁迅先生的话呢,也已经说了这个了。好了,我们最后向钱先生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
  今天的演讲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