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烽 >

第15部分

天烽-第15部分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这种纸第一次出现在阳乐的时候,人们不敢置信地看着这种奇特的纸,它的白、它的韧、它的平滑,放在阳光下几乎看不出明显的纤维脉络。高勇将纸按照长4宽3的比例切割,更是开创了纸张规格统一的先河,人们惊讶之余,第一批百十张纸立刻被抢购一空!
    许多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润,纷纷上门求购,更为这种纸大做免费广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种白纸的名声传遍幽州。根据他们的习惯,一般以发明人命名纸张,故此这种纸被叫做“高氏纸”,简称为“高纸”。(P:稿纸是不是从这里来的?)
    高纸的巨大成功,令高勇的身份地位迅速攀升,一夜之间成为阳乐乃至幽州街谈巷议的人物,财富亦疯狂积聚起来∧州大族涿县的刘家、渔阳的公孙家、襄平的鲜于家纷纷派人前来花高价订购。
    高勇审时度势,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并且适当的降低了纸价,由每张80钱降为70钱(注:东汉末年未发生动乱之前,粱米(优良小米)=石/400钱,黍米(黄米)=石/300钱,大麦=石/220钱,粟米(小米)=石/220钱,谷=石/220钱,豆豉=石/500钱),并且多买还有优惠,这样的价格仅比当时的蔡侯纸稍贵,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条件下,试问谁不想要用更好的东西?
    于是各地商家蜂拥而来。甚至远在青州的商人也为了这种纸来到了在他们眼中视为苦寒之地的幽州!
    纸张量产后,高勇开始着手考虑书的问题,毕竟当时的书仍以手抄为主,价格自然而然要昂贵许多,这也是许多普通百姓没有能力接触书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种情形直到活字印刷的诞生才得以缓解。
    而现在,高勇决定将这个技术提前,准备先研究出活字印缩,进而是原始印刷机,那样一来,仅靠印缩就能够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还能够使广大的普通百姓接触书籍开启民智!
    高勇决定好后,立即搜索活字印刷的相关知识,“幸好当初高中时学习活字印缩多看了几眼,只要画出图纸再仿造制作应该不难。”
    然而,想得容易做起来难。这时的长度计量工具是寸、尺,高勇极其的不适应,每次都要进行单位换算≮是,高勇索性按照米与尺的换算,制造了当时第一把米尺,并且将刻度精确到了毫米(后来这把尺作为帝国的长度标准被首藏于帝国博物馆)⌒了长度单位,高勇开始研究活字印缩,经过数次试验以及关于历史上活字印缩的记忆,最后决定采用泥字与油墨作为基准。就这样中国古代的活字印缩诞生了刊印的第一本书则是古代经典《战国策》。以后又陆续刊印发行了《左传》、《诗经》以及举世闻名的《论语》。在书的后封页高勇还加入了后代才有的印刷日期、字数等相关数据,也算一个创举。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纂,他将宫廷密室所藏战国史料:《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六部以国别划分,把六种书的资料分别编入2国中。因这些材料大多是记述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所以,刘向将其定名为《战国策》。然而,《战国策》里并不全是策士的说辞,还有诸如“豫让刺襄子”、“荆轲刺秦王”之类记载,所以,不能仅视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游说之辞的汇编,它还是一部上接《春秋左氏传》,下接陆贾《楚汉春秋》的战国杂史。
    《战国策》计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因此书思想活跃,有许多纵横阴谋之术,不合于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广泛传播。高勇此次刊印寓意明显,便是要开启诸子百家争鸣,而仅印此一本比引来士人、儒家、官府的猜忌,故此才将《论语》、《诗经》等儒家经典一并刊印,以求分散注意。
    其后几年内,高勇更是花巨资寻来《吕氏春秋》、《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注: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古时又称作《齐孙子》,东汉末年失传。)、《鬼谷子》、《司马骧苴兵法》、《太公兵法》甚至《商君书》等名著,并将他们刊印留存,即作为军政教材,又可以保证他们永远流传下去,当然这都是后话。
    光和五年六月初,高勇利用那些商人预交的定金在幽州的治所蓟县开办了第二家纸作坊,专门生产印书用纸∠竟一本三十余页的书已经卖到500至2000钱了,比起单纯卖纸利润又高了一倍。
    跟着高勇受到蓟县太守举荐(P:这荣誉是几十摞纸换来的,心疼啊!那些可都是钱呢!)。虽说没有被上面任用,却也是极大地提升了高勇的信心。
    这一年高勇5岁,在北方的幽、冀二州已经小有名气,家财也以百万钱计⌒了钱,高勇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住的地方买下来,而且连同左右两边的宅子一并买下,预备着给荀回来时居住自从荀离开后的这段时间始终没有他的消息,这令高勇有些担心。
    六月最后一天下午,高勇如往常一样指导苏雪莲读书。“跟我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话音刚落,屋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哈哈,贤弟好悠闲啊!我还以为你一定会忙得不可开交,看来这一次打赌我又输给嘉弟了!”
    “荀兄!”高勇惊叫出来,几乎是风一般冲出了屋子。不错,荀还是初次见面时的一身装扮,只不过脸上和身上却满是尘土,显然是经过长途跋涉。三步并作两步,高勇上前握住了荀的手,同时也传来了苏雪莲的声音:“啊呀!原来是嘉哥哥!”高勇一看果然是小鬼才郭嘉。
    几人入屋就座,高勇迫不及待地询问起荀这一次回家的经历。
    荀微微一笑,洒脱地说道:“不得不佩服贤弟的先见之明,族内的长辈都消我能够参加举荐,然后逐步升迁进入朝廷,再不济也要做到郡守。特别是当我提到要来幽州帮助贤弟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赞成的!居然说贤弟这样没有出身没有家族背景的人哎,我就不转说了!好在家父同意我的想法。”
    高勇急切问道:“那后来呢?他们怎么会让你出来?”
    这时郭嘉突然接口道:“那还不容易,金蝉脱壳之计!”说着还对苏雪莲眨了一下眼睛。
    荀笑看郭嘉的俏皮样子说道:“这还要多亏了家父,他也认为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是治理名言,认为人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所以我就逃了出来。”
    几人同时开怀大笑。荀又接着说道:“一进入冀州,街谈巷议皆是贤弟之名,特别是那种‘高纸’,见到之后也甚为惊讶,仿佛渐渐明白到贤弟所说政商的含义了那刊印的《战国策》、《论语》、《诗经》等书更是古往今来的伟业,越多人看书,则越多人智启,大汉复兴有望矣!”
    高勇摆手谦虚道:“荀兄过奖,这才刚刚起步,离目标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荀在高勇为他买的新宅内安住下来。并在高勇开设的私塾中为师,招收附近的优秀少年进行启蒙教育,而苏雪莲则由高勇亲自授课。除此之外荀还要协助高勇处理商业上面的事情,虽然作为士子荀瞧不起商人,但是因为这是高勇发展的必经之路,只好放下成见,开始试着与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打起交道。
    本来高勇打算将各种自己所知的知识告诉给荀,但是一经细想,却又放弃了。高勇认为如果将这些几千后的知识拿出来荀未必能够全部接受,反而会有泄漏的握,那样一来高勇的高深莫测将不复存在。
    在造纸和印刷两项事业步入正轨后,高勇按照既定的发展模式先商业,后政治,开始了下一步的打算。经与荀缜密协商,一致认为在目前这种吏治腐败、奸臣横行的大环境下,想要靠正常方式逐级买官升迁很难能够获得成功,而且逐级打点成本颇高,反倒不如去洛阳,凭借雄厚的财帘接由皇帝宠信的十常侍手中买官,弄一个边地郡县的治权。
    于是,将幽州事业暂时托与荀后,高勇带上最新刊印的书籍和优质纸张以及大量钱财,在几个会些拳脚武艺的下人保护下西进洛阳。
    出蓟县,高勇扮作贩布商人小心翼翼一路南行,经范阳,入冀州中山国境内∩于这里不存在乌桓人劫掠,路上相对安全,不用急着赶路。
    在望都休息了两天,然后继续南行,经卢奴,过无极,踏入常山国界。
    当高勇得知沿路往前既是常山真定时,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因为在哪个时代高勇像大多数热爱三国的书迷一样,对于赵云有着特别的欣赏,而且关于赵云的话题也是曾出不穷,更有甚者研究出赵云很有可能是一个女性!现在有了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只是不知道这个赵云到底如何?带着疑问,高勇进入了常山真定。
    一路所遇村庄,十有八九都有太平道众,他们行动诡秘,常常三五成群地离开村庄,消失月余再返回,逢人便提太平道的种种好处,其描述与董方成毫无二致∩此可见太平道规模之大范围之广。
    沿路而走,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林,片片淡绿的草地,各种奇花异草点缀其间,说这里是人间仙境一点都不为过,完全没有任何的污染。“这三国时代就是比我那时候强,你看这里绿树成荫,林间官道,处处鸟啼,阵阵花香,环境真是没地说!”高勇心道。正自欣赏路边美景的时候,突然左前方的树丛中有人影闪动
    “甙!”突然一声断喝,只见树林中冲出十余人,个个头戴黑巾,面目狰狞。“惨了!碰上劫道的了。怎么办?我不会武啊!早知道就雇几个镖仕!”高勇心想,可是面上却不能有丝毫害怕的模样。
    高勇仰起头,用最高音量回答道:“甙你个头!我一看你们的样子就知道你们是劫路的,放心,我这里要钱没有,要命也不给!弟兄们,上啊!”高勇对那几个下人喊道,“杀一个,五千。活捉一个一万!”
    听到这么高的赏钱,这几个下人还真的使上了吃奶的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高勇心道。
    可是,双拳难敌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更何况这些下人并非完整意义上练武之人,加之对方人多势众,十几个人对付六七个下人还是绰绰有余。不到片刻,六个下人中三个重伤倒地,另外三个也挂了花。看到这一切高勇那叫一个急啊!难道天命如此
    当下人们被彻底制服之后,劫匪首领一步一步向高勇走来,毕竟在不知道高勇虚实的情况下他是不敢冒然攻击的。
    看到匪首靠近,高勇反而心下清平,回想起跟王伙夫学过的几招拳脚,身随意转,一跃而起,反向那个匪首急速冲去,爆喝道:“看拳!”
    劫匪首领冷笑一声,猛然将刀举起,准备来个力劈华山。高勇却是毫无所惧,仍旧挺身向前,同时右手执匕首准备乘机偷袭
    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好汉子!有种!”话音未落,利箭迫空骤至!高勇面前的匪首已然脖子中箭,仰面摔倒,血液像喷泉一样汩汩而出。他死也不明白这箭怎么这么厉害!
    高勇也被这一箭吓的险些蹲坐于地,寻声望去,只见一白衣少年,跨下一匹枣红马,手握亮银枪,已经突入群贼之中。只见他手中银枪戳、挑、缠↑犹如龙腾大海,又或九天飞龙!转瞬间,那十几个贼人非死即伤,个个哀号着在地上打滚。看到这个少年如此武艺和胆略,高勇脑海中立刻闪出了四个字:常山赵云!
    来不及多想,高勇先把受伤的下人扶上车,并且与那三个受轻伤的下人合作迅速的将还在地上痛哭的匪徒捆绑结实。在一切都处理完后,高勇来到这白衣少年面前,双手抱拳,说道:“多谢壮士相救,在下感激不尽。看到壮士如此身手,使在下想起了一个人,不知他与壮士有没有什么关系?”
    白衣少年面色一愣,旋即谦虚道:“不知那个人是谁?如果在常山地界,也许在下也能知晓。”
    “常山赵云!”
    白衣少年闻听此言面露惊诧之色,显然未料到眼前这人会知道赵云,先是一愣,而后答道:“嗯?在下正是常山赵云。却与阁下素为谋面,不知阁下是由哪里得知?云未曾出过这常山地界。”
    在得到赵云的确认后,高勇心中兴奋和激动一起涌了上,“没想到这个人真的是赵云!”心里的激动却又不能显露在脸上,只得再次将师傅推出来搪塞,说道:“这个吗,乃是听自家十口,他曾经数次提起常山赵云,夸赞他忠肝义胆,武艺超群,胆识谋略更非寻常人可比,如遇明主必将成为将领之楷模!”边说边打量这个真正的常山赵云。这赵云身长六尺(现在他才4岁),姿颜雄伟,洒脱之气弥漫眉间,有着古之良将之风,不狼众人崇拜的对象。
    听到高勇说完,赵云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抱拳道:“尊师抬爱,云愧不敢当。”
    “吾师所言,句句属实;我今一见,便觉这一次贼人遇的不冤。”高勇客气道。
    赵云微微笑到,看着这个和自己差不多一般高的高勇,只见他年纪虽轻,谈吐阅历却远超常人,双眼明亮有神,笑容真诚其衣着品味绝非一般商人可比,倒像是世家大族的公子,赵云心中不免惊诧,说道:“云与阁下今日一见,总觉似曾相识。阁下衣饰并非寻常商人,而年纪如此之轻,令云想起一人来?”
    高勇奇道:“嗯?何人?”
    赵云从怀中拿出一本整洁的新书放于高勇面前,“便是刊印这本《战国策》的阳乐高勇!”
    '  '
第四章 名将良相(下)
    高勇拿过《战国策》看它后封上的印刷日期:“正是,这本书是在下于蓟县新设印刷作坊印制的,想不到赵兄是一个爱书之人。”
    赵云目露一丝惊讶,说道:“此书乃是前几日家兄赴蓟县办事时顺带买回来的,云喜爱异常。平时云酷爱读书,怎奈书本多为手抄,字迹模糊难于辨认。自看到这本《战国策》,云不得不感叹世间神奇,字迹工整、清晰,可见高兄定是找到书写高手……”
    高勇将书还给赵云笑道:“此书并非人工手抄,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