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烽 >

第213部分

天烽-第213部分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骄傲的笑容。
    这时一俊朗之声传道:“我当时谁呢?原来是败将韩暹啊!”
    韩暹猛然收神,这个声音他一生都不会忘记:“赵云!怎么这么快!”
    赵云一枪扫到两人,飞脚踹倒一人后笑道:“快?只怪白波军太弱,我倒是想慢,可你的贼子贼孙太不争气,一戳即到,一踢即飞!是不是啊,弟兄们?”
    周围众兵将闻言齐声答道:“是!一戳即倒,一踢即飞!哈哈哈!”
    韩暹受此羞辱,哇哇怪叫举剑刺向赵云。赵云轻松避开,反枪相击。韩暹举盾胸前连退两步,完全一副十年怕井绳的模样。赵云并不追赶,只是趁机连伤两名敌兵,并用蔑视的目光向韩暹挑战。
    韩暹本想上前再战,可刚刚的怒气因为后退顿泄,现在想起赵云的厉害哪还敢再战?只得逼退敌兵叫嚷道:“大将不逞匹夫之勇!你我来日再战!”边说边退向墙边。赵云待要追赶,却见韩暹一个翻身下了城墙。其后白波军在猛攻一个半时辰后无果,慢慢退了回去。
    ……
    不久,东城的白波军也缓缓退去。赵云问赶过来的太史慈道:“子龙,东城如何?”
    太史慈道:“还好,攻了一个时辰退了,并没有在城外扎寨。”
    赵云皱眉道:“子义猜的无错,白波军两面夹击妄图逼迫我军由北门撤离。”
    太史慈道:“东城一战又有百余人重伤,可战斗兵力仅剩一千二百余”门防守的也不过五百,一旦白波军再次进攻……”
    赵云闭目道:“西城也一样,刚刚一战损伤近三百。如果白波军再攻一次……”
    “报”一士兵快速跑近:“报将军:刚才发现城外有大量敌兵赶到,人数不少于两万,现正在进入白波军营寨!”
    “什么?”赵、太史二人同时惊呼。
    ……
    河东郡蔺泊邑,出东山沿水向西,一支黑色军团正在快速行进,三丈宽的河水平静地流淌,倒映出北岸队列整齐的兵马。步兵与弓兵相隔连接∪锋部队仍然是孙仲率领的04机步师。
    东恒一战,该师最先攻占城门杀入城内,成为开战以来第一支立功的部队。此刻该戍千余官兵士气高昂,在前方为部队休整道路搭设桥梁,并肩负第一时间遇敌接战的重任。出东恒后,大小战斗十余次,将徐荣派来阻击的兵马悉数击退。
    午后不久,一骑由后队直接赶来,停在高勇身后说道:“启禀将军,昨日东恒收到大阳城赵将军消息,其部已于七日攻占大阳城。斩杀守将杨东、郭安,歼俘敌军近四千。”
    高勇闻讯高声赞道:“好!如此一来徐荣再无退路。”
    贾诩沉稳道:“赵将军可曾提及弘农吕布的动静?”
    骑兵立即回道:“不曾,不过在大阳城西发现不明兵马,人数在两万左右,据太史将军推测极有可能是白波军!”
    高勇一愣急忙看向贾诩,只见他眉头紧锁,平静如常的面容略带一丝不安:“两万白波军……这个没有事先预计到,会不会?”
    这一提醒,高勇也不禁担心起来:“一戍千余骑兵对付两万以上的敌兵,而且还要坚守城池……”突然,高勇瞪大双眼与贾诩目光相对。
    贾诩道:“主公,赵将军那里恐怕顶不过五日,而押送辎重暂编5步兵师预计在十五日到达,其间相隔四天!如果是一师机步兵凭借大阳城坚守绝无问题,可是让强于野战的龙骑兵守城……为防不测,主公英即分兵相助!”
    高勇立刻打开地图察看通往大阳的道路:“文和,蔺泊邑到大阳没有道路通行,如要取直径必须翻山越岭,短时间内绝难到达。嗯……你看调动刚刚抵达东恒的暂编步兵失援大阳如何?”
    贾诩思考一会仍有些登道:“白波军号称十余万,早些年祸害河东郡,官军数次征讨皆无功而返,直到徐荣来后方才将其压缩于河北、蒲坂一带,此次他们出动必有备而来,只怕两个暂编师也难以占到优势,还需另外调兵增援。”
    高勇听着贾诩的分析不住点头,说道:“文和之言有理。传令:东恒的暂编步兵师兼程赶赴大阳;清河郡035机步师调入河内郡归郭嘉指挥;原河内郡045机步盛即出发支援大阳!此外,告诉赵将军: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贾诩双目一亮,将这句颇含哲理的话牢记于心。
    看着领命离去的传令兵高勇问道:“文和,你认为徐荣会投降吗?”
    贾诩微笑道:“会投降,但不会轻易投降!主公常说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徐荣就是那样一种人!”
    高勇看着队列中年轻的脸庞说道:“这样的战争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啊?”
    贾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是天下一统的时候!”
    ……
    午后不久,郭太又提兵围攻大阳,依旧留下北门猛攻东西两侧。赵云、太史慈各守一边,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决心以及全军齐心协力的暴发再次将白波军击退,斩杀二千余敌兵,当然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阵亡近二百,伤兵再增五百余。
    傍晚,夜幕借着满天的乌云变本加厉地笼罩一切。大阳城内只有几处炊烟,是一些老弱病患以及至死都不愿离开大阳的百姓。
    赵云与太史慈并肩巡视城墙。除了勤务兵还在搬运尸体、救治伤员外,其余兵士或躺或卧,都在抓紧时间休息。墙下堆放着仅余的十几块石头,以及白波军留下的刀戟兵器。
    赵云看着年轻而乒的脸庞叹息道:“第一次参加战斗便遇上如此恶仗,对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太史慈抿嘴一笑岔开话题道:“子龙,现在全城可用兵士仅剩两千七了,重伤员多达八百,坚守不来了!”
    赵云停住脚步望向城外白波军营寨,看着那里的篝火说道:“撤退是一定的,只不过撤退的时机很重要,早了可能被发现,晚了又怕来不及。”
    太史慈道:“天黑如何?我带领二团留下阻击,子龙带领其余兵马保护伤兵先行离开,然后我再……”
    赵云断然拒绝道:“不可,此法太过握,稍有不慎可能全军覆没。”说话间目光落在白波军营寨篝火周围的兵卒身上,尽管天尚未全黑,却无法看清那些背靠篝火面对大阳方向的士卒的脸,而其他地方的则大致能够辨清容貌。“兵不厌诈!”
    太史慈奇道:“如何?”
    赵云诡笑道:“此计可助我们全军而退!”
    天空中最后一点亮光消失,黑暗彻底笼罩一切∽波军营寨内,郭太连喝十碗酒,满面红光酒气逼人道:“于兄且看,今夜定叫那赵云命丧大阳!”
    于夫罗端起酒碗浅尝辄止,奉承道:“郭弟谋划精细,准备周详,只怕赵云想不败都难。”
    郭太闻言哈哈大笑,帐内众将亦跟随配笑,只有韩暹不发一言。这时李乐大步走进帐内说道:“郭主,一切准备就绪。但闻鼓起,三万兵马将同时东西夹攻!”
    郭太叫道:“好!随本主出战!”
    于夫罗亦起身道:“既如此,为兄便率部到城北等着赵云的残兵败将了!”
    大阳城东,一片火把照亮了整个夜空。郭太骑马立于阵前,睁着迷醉的双眼眺望大阳。除了一片漆黑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哼!击鼓攻城!”
    “杀啊!”一万白波军在火把的引领下呐喊着第五次杀奔大阳,距离城墙越来越紧,血腥之气越来越重,个别人开始呕吐,但大部分兵卒仍在女人财货的引诱下大步前进。
    城墙上的黑暗中,一个命令迅速传达:三矢弩箭一轮,其余箭矢改做精确射击,以举火把之敌为主,务必箭箭伤敌,务必强烈密集!
    白波军距城墙一百丈……五十丈,突然赵云一声令下:“开始攻击!”两千弩机几乎同时响动,黑暗中呼呼风声急速扑向城外白波军。
    白波军只听到对面寒风袭至,许多人尚未明白发生了何事便遭受箭雨暴击,火把后面的兵卒最先遭殃,瞬间便倒下五六百人。其余人等来不及反应,第二波箭矢又至,这次改做举火把的兵卒倒霉。
    箭矢如同长了眼睛,每一箭落下都有一人中箭,火把亦随之熄灭……箭矢密集猛烈,突遭如此打击的白波军一时间懵在那里,即便是昨夜第一次进攻也不曾有如此猛烈的箭雨。
    郭太在后方仅看到冲锋的兵马里火把一个个消失,正准备呵斥咒骂时突见对面城上火光骤起,十余处篝火映照下,城墙上赫然站立着无数军兵,几乎将城墙站满。这一刻,不仅郭太震惊,便是那些白波军也大惊失色。根据白天的经验,区区五千的敌兵就让他们连吃四场败仗,更何况现在这满城的兵士!
    愣神间,西门打开,赵云一马当先杀出城外,身后二百骑兵排成一线在微弱的火光下如同千骑万骑举刀向白波军砍杀……如决堤洪水般夹带着摄人心魄的杀气,龙骑兵发动了集团冲锋。
    马蹄踏地的撼动透过大地清晰传道白波军兵卒的脚上,步兵对骑兵的恐惧钳了白波军脑中最紧绷的神经。不只是谁喊了一嗓子:“逃命啊!”刚刚还无所畏惧冲锋的白波军如退潮的海水般眨眼间逃回本阵……郭太、韩暹只是瞪着双眼发呆。
    白波军退却后,追杀的骑兵迅速返回城内。城墙上人影晃动,仿佛军兵在准备滚木擂石,折腾了好一会才恢复平静,军兵虽然少了许多,却仍有近千人笔直地站在那里。
    这时,本来安静的西城突然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喊杀声。郭太一个哆嗦,浓重的酒劲清醒许多:“不好!”他大叫一声,跟着喊叫道:“韩暹,赶快带兵支援西城,李乐那里可能要坏事!”
    “咔轰隆隆!”一声闷雷击向城北的密林中,瞬间照亮夜空,白波军兵卒为之一颤。跟着雨滴砸落,打在焦躁不安的郭太脸上。
    二人一路狂奔,累得身后跟跑得军兵气喘吁吁叫苦不迭。绕过城北时正遇闻声赶来的于夫罗,他一见到郭太便大叫不好:“郭弟,失算了。赵云小儿由东门杀出,刚刚呼厨泉遣人来报,有大批骑兵从东门杀出!”
    郭太更惊,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只知继续赶路,弄得于夫罗不知如何是好,尴尬地跟在他身后。
    几人带着大部队来到东城外时,只见一路尸体,横七竖八地倒毙在黑暗中通往河内郡的官道上……
    “报!郭主,城内没有任何敌军影子,只有几个老弱!”
    郭太怒道:“什么?那西城上的兵士呢?”
    “那……那些不过是按人形搭建起来罩上衣物的木头。”
    郭太脑袋翁的一下险些摔落下马,口里狠狠道:“赵云,你够狠!”
    “咔!”又一道厉闪连接天与地,这次是郭太身后三里外的土丘上,火光顿起。不过,很快被随雷而至的瓢泼大雨浇灭……
    '  '
第七章 攻陷河东(上)
    初平三年(公元92年)七月十三日,一声暴雷震彻河东,轰轰隆隆如石碾在头上滚过。好不容易睡熟的徐荣骇然惊醒,耳边兀自嗡嗡作响。不久,大雨哗哗落下,徐荣披上外衣走到窗口,看着房檐雨水断线如珠,心中思绪随着风雨呼啸而波澜起伏,“文和说得不错,看来也该做出选择了!”
    当日驻守安邑的卫固率领五千骑兵、两千步卒赶到,安顿好兵马,顶盔贯甲体格消瘦的卫固立即来到县府,一入房门即焦急问道:“徐将军,赵校尉情况如何?”
    徐荣看着风尘仆仆的卫固,心中略感欣慰,“先坐!赵奉应无大恙,毕竟有文和作保。到是你此次来把安邑守军调来大半,万一白波军趁机来袭,岂不辜负了百姓重托!”
    卫固没有坐下,而是自信道:“将军放心,安邑有三千守军足以,且斥候回报白波军最近在凉州一带劫掠,暂无东来俭≈在最要紧的是击退高勇的兵马,否则……”
    徐荣面色有些凄凉道:“击退?谈何容易!你知道高勇此次带来了多少兵马?绝不少于三万!东恒一役你该有所耳闻,那一仗……”
    卫固上前一步劝慰道:“将军切莫灰心,属下已经知道些情况,高勇那厮用计使将军上当,若凭真本事,他拿步卒未必是将军西凉铁骑的对手!”
    徐荣被这样一说,也发觉自己那一仗败得确实比较冤,摸着下巴胡须问道:“你的意思是……”
    卫固冷笑道:“激将法!逼迫高勇与将军骑兵对战!”
    徐荣略显犹豫道:“高勇精明的很,又有贾文和从旁协助,不大会轻易上当的!”
    卫固微微一笑:“高勇现在名声在外,到时只需略用言语刺激,定要他吃亏上当!”
    ……
    两个时辰的暴雨使河水骤然上涨,两岸官道泥泞不堪,走在上面必须小心翼翼,否则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摔个四脚朝天。高勇改为步行,与贾诩一起向闻喜前进。“文和,你觉得徐荣会投降吗?我实在不想这样一位大将白白挂掉,现在军种有经验的骑兵将领不多,而徐荣正好可以弥补此点。”
    贾诩露出惯常的诡笑:“主公爱才,诩怎能不知?徐荣虽然跟随董卓多年做了不少坏事,但还算正直,除董卓下令外几乎不扰民、不掳掠,治军严谨精通兵法。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徐荣祖籍玄菟郡,也算是主公治下之民。公孙度与徐荣为同乡,他的辽东太守也有徐荣的一点功劳。”
    “噢?还有这许多故事。”高勇边听边感慨,“想不到他竟是玄菟郡人!呵呵,有了这层关系矛盾容易化解。虽然公孙度被斩杀,但那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我。”正想着美事,心神一分,脚下突然一滑,身体猛然甩起……
    “小心啊!”一声轻呼,旋即一道红影跃来。在许褚反应过来之前,高勇只觉后背传来软软的、温暖的美妙感觉……双脚站稳后,高勇回头唯见两团红霞。来者正是赵青,潮红着脸嗔怒道:“好心救你居然……哼!”说罢瞪了一眼,扭头离开,根本不给高勇解释的机会。
    高勇无奈的耸耸肩,许褚紧咬牙关望向它处,贾诩干脆蹲在岸边大发感慨:“绿水长流,青山常在,想不到河东郡的风景如此壮美……”
    十四日,大地恢复干爽,郁积的湿热也随东风西行而去,一轮骄阳高悬天空毒辣的烘烤着大地。闻喜连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