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明 >

第104部分

篡明-第104部分

小说: 篡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在冒着徐徐青烟。
    石门营不在这里,李辉派人前去江阴授旗,他们的旗帜下绣着一个一副重装铠甲,显示他们这支军队的特殊性。
    接下来授旗的是陆谦的间谍部队,也叫观察营,这支营的人数不多,在场的也没几个,但是却是军费开支最大,活跃面积最广的军旅。
    他们的军旗下面绣着一把锋利的匕首,正在割断一条细细的丝线,形象的表示了他们的任务特点。
    最后,两面奇特的旗帜出现在众人面前,旗帜中间刺绣的仍是浴火凤凰,但是其中一面在凤凰的周边是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有一艘帆船正向远处驶去。
    “高元华,向前!”高元华听到喊自己的名字,急忙走上五色土堆,在李辉面前站定。一脸期待的看着李辉。
    “现任命你为大明东山军伏波营游击将军,专门负责远洋水师!”李辉正色道,“远洋水师,任重道远。万仞山峰能担否?”
    “能!”高元华激动得连连点头,“请侯爷放心!”
    李辉拍拍他的肩头,“记得要保护好这面旗帜,这就是你们的灵魂。”
    “是!”高元华以手击胸,眼泪却滑下来,滴在那面崭新的军旗上。
    接下来是贾敏和孙英阁的两只炮队,贾敏炮队的旗帜是一门红衣大炮,正在喷射炮弹,孙英阁的炮队旗帜则是一排排的野战炮,正在向远处射击,旁边是一辆炮车和挽车的马。
    这两面旗帜很明显的表现了李辉的治军方略,他要将贾敏的炮队打造成攻守兼备的城防炮队,而将孙英阁的炮队打造成一支野战炮队,作为大规模会战中的火力支援。
    全部军队授旗完毕,李辉看着下面欢呼的士兵们,笑了一下,他清清嗓子,“士兵们,我们不能让满酋这样安然的呆在我们的领土上,从今天起,我们要向附近乡村进行游击战争,给予敌人沉重打击。”解下来李辉给各个营分派了任务,开始对满清驻扎在江北四镇附近的军队开始进行袭扰作战。
    江北四镇的民团也获得了统一的旗帜,旗帜下面是一排坚固的城墙,垛口正向外喷射火光,孙毅作为民团头领接受了这面旗帜,但是他的官衔却是按察副使,也算是从白丁到政府官员的转变。
    整编军队结束了,大家仍然沉浸在这种极大地兴奋中,凑到自家军旗前仔细抚摸,啧啧赞叹,同时学着李辉竖起中指,对别的营的军旗表示强烈的鄙视。
    李辉和雷通走进掘港城,开始部署下一步的骚扰作战,儒生们在今天就由各地的县令里正等带回本村开始下乡接受再教育,往日喧嚣的黄宗羲家顿时门可罗雀。
    “呵呵,年轻人该忙他们自己的事了。”方以智摸着胡须笑道。
    “咱们两把老骨头也得做出点事来,要不然会被这些年轻人瞧不起的。说咱们老了不中用那就丢人了。”黄宗羲也哈哈大笑,“素玉,那纸笔来!为父要给仲卿招来几个得力的帮手。”
    古有汉高祖筑台拜将,今有太祖高皇帝立五色坛分军。所封诸军,曰五大精锐,纵横中原,征战海外,皆劲旅也!余从游览古地,瞻仰先贤,见太祖五色拜将台前,立有诸国公铜像,眉翼飞扬,宛若生人。念光阴迅逝,生不逢时。奈何不生于太祖之年,为太祖高皇帝执鞭坠镫,征战天下,纵一死,亦足平生志愿!
    ——《华夏新录》拜将台   
第三十章 探虎穴(一)
    (求收求推,)李辉现在正在和茅以桢坐在船上赶往崇明岛,这个岛屿上的军火生产日益兴旺,同时兼有生产烟花爆竹牟利的部门,一船船的原料从全国各地贩卖过来,在码头停泊,整个崇明岛一派忙碌景象,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这个岛屿是由王宽兄弟统一负责的。”李辉将王宽介绍给茅以桢,两个人见过礼之后,便由王宽带着参观整个岛的布置和生产。
    “这是生产大风弩的地方。”王宽手指向前伸去,大家顺着他的手指一看,上百个工人正在加工枫桦木,准备用它做弓弩的动力源。
    “这是生产箭头的地方。”王宽又将两人带进另一间屋子,很多工人正在用胶浆三棱箭头粘在松木箭杆上,大家分工协作,效率极高,就在几个人说话的时候,就有三十余杆弩箭出厂了。
    “看来这分工一途,的确大大有利啊!”茅以桢看着工人们上下翻飞的手,心生感慨。
    李辉又走进另外一间屋子,这间屋子颇为空旷,里面有很多人正在将烧红的铁皮打造成圆球形状,一旁冷却完毕的空心铁球边,有几个人正往里面填装铁砂和火药。
    “这是在生产霹雳雷的。”王宽介绍道,“对面就是几个泰西人的房间,他们最近一直在研究制作火石。”
    “火石?”李辉想起火石的制作方法,首先要在阴天开采火石矿,之后小心的粉碎,用粘土黏合,最后再将它们切割成小块,整个过程不能见明火,更不能有剧烈的摩擦,否则就会发生严重的爆炸。
    “让他们好好研究吧,这可是个技术活。”李辉调侃道,站在一旁的茅以桢却是着了急,“侯爷,马上带属下去看生产大炮的作坊吧,我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好,哈哈!”李辉笑了,这样的员工那个老板不喜欢?三个人穿过制作脱脂棉的车间,向远处的叮当作响的铁匠铺走去。
    铁匠铺里人声鼎沸,很多人将融化的铁水倒进模范里,又有很多人使用硕大的铁锤敲击铁块,直到敲成铁片状,放到一旁备用。
    “这就是我们生产铁的地方。”李辉现在开始发愁铁矿的来源了,现在使用的都是靳云川提供的存货,而存货马上就要用光了。
    “大哥,这铁矿石……”王宽面带愁容的问道。
    “没关系,我来想办法。”李辉大手一挥,仿佛不存在在任何困难一般,领着茅以桢四处参观。
    一圈走下来,李辉问茅以桢:“兄台,你意下如何?”
    “虽不甚完备,但也差强人意。”茅以桢说道,“还请侯爷相信茅某,茅某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红衣大炮制作出来。”
    “不要最短的时间,我要最好的大炮。”李辉打断他的话,“还有燧发枪,研制出来,越多越好,需要什么材料就告诉王宽,我们有通行全国各地和东、南海的商船,不愁买不到东西。”
    李辉现在有点财大气粗,从松州运来的银矿品味越来越高,银子的质量和数量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了这些硬通货支持,所以他才会说出如此大话来。
    “多谢侯爷!”茅以桢大喜,终于有了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了,他千恩万谢,李辉则含笑挥挥手,表示不必这样。
    三个人谈笑甚欢,李辉将茅以桢留在这里,自己坐船回到掘港统辖全局。
    回到掘港,便得知金声恒传来了求救信。
    自从五月初一日,清两广援剿副总兵杨捷占领江西门户九江。何洛会军也在闰四月三十日攻克饶州府。五月初七,清军前锋进入南昌府。金声恒和王得仁不得已从久攻不下的赣州撤回,回援南昌。由于准备北上和谭泰军汇合的马国柱部被李辉用奸计拐骗至江北扬州一带,耽误了战机,使得合围南昌的计划出现了空缺,最后谭泰急招马国柱进剿,占据咽喉要地防备李辉,这才完成了对南昌的包围。
    七月二十日,谭泰军终于对南昌实施包围,由于有了李辉的影响,这场战斗比原本的历史晚了十天左右。
    金声恒等人在姜曰广的劝说下,终于同意修书向瞿式耜、何腾蛟、李过、李辉等义军求援,求援信是在八月中秋发出的,现在已经是九月初四,李辉终于接到了求援信。
    “不去。”面对众将诧异的眼神,李辉明确作出了回答。
    “为何?”高元华问道,他现在成了伏波营的千总,正在积极扩张势力,同时不得不忍痛将一部分适宜于在长江中下游航行的中小船只剔出来,准备组建内河水师。
    “这个问题已经显而易见,咱们现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对他们进行支援,这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惩罚,谁让他们不听信我的计策,导致今日之难。活该。”李辉不咸不淡的说道,“咱们自己还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呢,哪里有闲心管他们的闲事?”
    “话虽这样说,但毕竟同为义军,唇亡齿寒,还请大哥三思。”高元华劝道。
    “这个……?”李辉犹豫了一下,从怀中掏出那本穿越而来的无上法宝《世界地理图册》,仔细查看江西省的各个战略要点,“只要他们能夺回九江,咱们就可以对他们进行支援。”
    这本身就是假命题,现在金声恒等人已经被困在南昌城里,哪里还能分兵前往九江?其实就是李辉不想出兵帮忙而已。
    我的士兵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我亲手训练出来的宝贝,怎能交给你这个无能之辈随意挥霍?那我也太对不起刚刚授予他们的军旗了。
    高元华见劝说无效,只好不再言语,看着士兵们摆弄船只,准备出海远航。
    “把陆谦给我叫来。”李辉冲身后的高元华喊了一嗓子,过了不久,陆谦兴冲冲的跑过来,手里还拿着几样女孩子喜欢的胭脂水粉,跑得满头大汗。
    “大哥,你找我?”
    “废话。”李辉看了他一眼,“准备送给女孩子的?”
    “嘿嘿,是。”陆谦傻笑着挠挠头,脸上泛起两片红,“给女孩子的,是,给女孩子的。”
    “瞧你那怂样,还送这东西?”李辉嘲笑道,作为江北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的他对这些送礼讨好的伎俩很是鄙视,男人嘛,就要用自己的魅力来征服女人,不要老送什么东西,浪费银子。
    “我教你两招吧!傻小子。”李辉趴在陆谦耳边嘀咕了几句,陆谦连连点头,“大哥,你有没有现成的情书,我抄一份就送过去。”
    “晕!干脆我帮你把高雪仪娶了算了。”李辉无奈的说道,“等会我帮你弄一份吧。”
    “谢谢大哥。”陆谦满面带笑,将胭脂水粉塞到高元华手里,“高大哥,你买了吧。要不然我这银子又白花了。”
    “我不是冤大头啊!”高元华非常不满的抗议道。
    李辉看着两个手下为了几两银子闲扯皮,只是笑了笑,感叹韶华易逝,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三年了,三年,变化太大了。
    “你们不要争了,那些胭脂水粉给我吧!”李辉一把抢过来,塞到怀里,陆谦笑着凑上来,“总共是纹银十两,还有跑腿之资,请大哥慷慨解囊。”
    “我什么时候说要给你们钱了?”李辉诧异道,“你不是说要给我的么?”
    “这……”陆谦语塞,但他是何等机灵之人,马上拉起高元华,“元华可作见证。”又扭过头来冲高元华一笑,“等会给你五两银子。”
    “别扯了。”李辉掏出一两银子扔给他们,“陆谦,有急事,带上你手下的得力干将前往南昌一趟,按照我的计划行事。”
    “好!”陆谦应了一声,转身向掘港跑去。
    “元华,在附近进行巡逻,发现有满清或者日本人的船只,一概击沉。”李辉命令道,“具体的巡航规则已经告诉你了,分成三拨,一支向南,一支向北,另有一支留在海港中休整,随时准备替换其余两支部队,记住了么?”
    “我早就熟稔于心了。”高元华一笑,匆匆下去,开始准备巡航。
    东山军锋锐营前进到运盐河一线,开始招抚附近的村落,百姓们见到这样一支装备齐整,士气旺盛的军队前来,吓得缩进家里,不敢出门,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弄不好就把自己这小命交代了。
    “乡亲们,我们是大明朝廷的队伍!”王承化拿出事先编好的宣传语,向百姓们宣读,百姓们哪里敢听,都缩在自家房子的地窖里不敢出来。
    王承化继续宣读,过了很久,百姓们才探出头来,趴在墙头看着这支装束异样的军队,当他们见到这些人头上梳着的发髻时,这才认出他们是大明的军队。纷纷从自家院子里跳出来,跑到街上,看着这支军队。
    “我们是定边侯麾下的部队,是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王承化手下的一个大嗓门士兵喊道,“大家都和满酋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我家侯爷派我们来消灭这些鞑子,重复我汉人江山。”   
第三十章 探虎穴(二)
    锋锐营的士兵们也都面带和善的看着这些老百姓,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跑到他们身边,抱住一个士兵的大腿,这个士兵爱怜的摸摸他们的头,从随身背包里拿出两个竹制的小风车来。
    孩子们拿着风车抛向远处,百姓们看待这些士兵的眼神也渐渐柔和起来。
    “这位小哥儿,渴了吧,来喝碗凉茶吧!”一位上了年岁的大娘端着茶壶,挨个给士兵们倒茶喝。
    “坐下来歇歇吧!给我讲讲你们杀鞑子的故事。”须发皆白的老汉坐在树下,招呼士兵们过来。
    “咳,老丈,您是不知道啊!我们侯爷那可是武侯再世,刘基重生啊,用兵如神的!”一个小兵乐颠颠跑过去,唾沫飞溅的给老头讲起来。
    “当年我们在狼山一战,杀的满酋能有上万人,整个地面上死人都布满了,后来侯爷让我们把满酋的脑袋揪下来,堆成一堆,立在狼山下……”
    “那叫京观。”老人打断小兵的话,说道。
    “对,反正就是那么个玩意。”小兵喝了一口水,“后来又有靖江战役,江阴战役,扬中战役等等等,总之这么和您老说吧,小子我这一年都没消停,就跟着侯爷四处打仗了,不过咱打的舒坦,打得过瘾,打得解恨!老子要为奖励人报仇!”
    “好!”老人拍了一下大腿站起来,“打得好!老朽我年迈,要不然也要和侯爷出战,亲手斩几个鞑子解恨!可怜我那死去的儿孙了!”
    “老人家不必忧伤。”王承化走过来,那个小兵急忙行礼,“将军好。”
    王承化回礼,坐在老人身边,“老人家,你们的仇,我们东山军给你们报。”
    “谢过这位小将军了!”老人俯身就要给王承化作揖,王承化急忙伸手搀扶,“老人家何至于此,这不是要折杀小辈么?”
    “将军为国争战,当受老朽一拜。”老人依旧不起身,王承化只好让老人拜下,生生受了此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