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明 >

第12部分

篡明-第12部分

小说: 篡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舟山军要是敢来抢大炮,就轰他娘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了解李辉的性格:他是一个极其护崽子的人。
    雨后的掘港格外美丽,一道彩虹出现在东方天空,像一条巨龙正在腾飞。李辉则站在清兵大营中,指挥手下的兵丁和百姓将清兵的全部营帐木材铁器等等——只要是能拿得走的东西——全部往掘港城里搬运。
    “仲卿兄果然英雄!”张煌言大步走过来,向李辉一抱拳,“自古英雄出少年,仲卿兄如此年轻就能统帅孤城,抗衡满酋达月余,真英雄也!”
    “不敢当不敢当!苍水兄方真英雄,满酋听闻将军大名,肝胆俱裂,仓皇逃遁,说来着掘港大捷,苍水兄居功甚伟!”李辉刮光了脑子才说出这么几句不伦不类的文言文来。
    二人相视大笑,携手入城。
    战后的掘港,到处都是破败的房屋,到处都是受伤的士兵和百姓(在掘港,百姓和士兵已经混同为同一个概念了)。张煌言见此,皱皱眉头,“如此老弱,怎能坚守一月?在下对仲卿兄的敬仰宛如滔滔江水……”
    李辉的脑子嗡嗡作响,上帝啊我已经穿越了我真的穿越了!可是为什么怎么会……
    看着张煌言上下开合的嘴唇,李辉独自在风中凌乱了。
    王信跑过来,冲李辉一抱拳:“大哥,我们的马被舟山来的人给抢走了!”
    “什么?”李辉大惊,“苍水兄,可是贵军趁机欺凌我部下?”
    “绝无此事!”张煌言也有些急了,他唤过一个亲兵,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过了一会儿,闹事的士兵就被抓了过来。   
第五章 云开(二)
    “罢了罢了,那几匹马就送与张将军吧!”李辉大度的摆摆手,“这几位兄弟也不容易,还请张将军不要为难他们。”
    “还不快谢谢李将军!”张煌言怒道,几个士兵急忙作揖谢过,狼狈而走。
    张煌言本来想要那三门大炮,但是李辉话头一转,将他这个希望扼杀在摇篮中。
    “苍水兄,依你看,那缴获而来的三门千金大炮放在这里,可是恰当?“李辉站在城头上,拍拍城墙垛口,”那样满酋再也不敢小觑我东山军。“
    “这,这个……”说实话,那三门大炮的确漂亮,一看就是崇祯年间宁锦防线上用来防守边关的专门从葡萄牙买来的红衣大炮,张煌言眼睛热得很,“仲卿兄,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苍水兄尽管讲来。”李辉看着张煌言的眼神,知道这大炮估计保不住了,人家有一千多人,要是硬抢咱们也得输,怎么办?
    “敲他一笔!有道是‘进门都是客,伸头宰一刀’,不刮下点油水我还叫李辉么!”主意拿定,李辉摆手阻止张煌言的话语,“苍水兄想必是看上了那几门大炮吧!尽管拿去。”
    “这,这哪里话?”张煌言终于开口笑了,“仲卿兄想要什么尽管开口。”
    “这样吧,您看这三门大炮转眼就要去舟山了,我这人口不足,能不能给我几十个训练有素的兵丁?还有就是我们这里火药也用光了,您那有做火药的工匠么,来十几个就够了放心一定会好好优待的!对了我们的大炮没了您有没有小炮啊多少给两门别摆手了我都看到你们船上的大炮了反正你们的船也拉不动……”
    张煌言的脸色时晴时暗,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的话,他肯定买上几斤就着黄酒灌下去,但是事实不能改变,谁让他把大话撂在那了呢!
    “别怪我太吝啬,因为我要做的事情是你们无法想象的。”李辉在心中为自己的狮子大开口辩解,“我要做更大的事情,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大炮是要拿来用的,而不是放在船上腐烂的。”
    “好吧!”等李辉说完最后一个要求,张煌言红得发紫的脸上终于绽开一丝笑容,“那几个俘虏来的炮手要归我们。”
    “尽管拿去!”李辉不知道这三门红衣大炮在未来的复明战争中会起什么作用,或许一年后炮弹就会砸到黄斌卿的脑袋上。
    瓜分完战利品,李辉开始执行他的立威战略,将俘虏来的满酋清兵全部挑出来,人头砍下,继续挂在城头的另一面,如同风干金华火腿一样。
    张煌言也挑走了一百多满酋俘虏,说是要拉回舟山全部活剐,以泄百姓心头之恨。
    对于那些汉军,李辉自然不会像土八路那样优待优待地,他知道这些老兵**一旦放走,还会回到清军中继续烧杀抢掠,因为他们的罪恶太深重了,只要离开清军大队,就会被愤怒的江南百姓撕碎。
    “这些降兵我要带到附近的一个小岛上进行集训,也可以叫洗脑。”李辉笑笑,“洗脑这个词您还不懂,但是三个月之后你就会看出作用了。”
    “苍水兄,属下有个不情之请。”李辉觉得哪方面好像有点欠缺,顿时满脸都是笑,凑到张煌言身边,“可否拨给在下几艘小船?”
    张煌言觉得眼前金星乱冒,这个李辉不但打仗是出奇的勇猛,搜刮起东西来也是出奇的无耻,但是不好驳李辉的面子,只好淡淡说道:“三艘船,再多给我们就回不去舟山了。”
    “足够,足够!”李辉心中大喜,“张兄,舟山岛上粮草可充裕?我们这次缴获了很多粮草……”
    “足够,足够!”张煌言急忙堵住李辉的嘴,这小子还想要什么?
    “甚好,甚好!”李辉的脸笑成一朵桃花,“这掘港城以及周边百姓屡遭屠戮,缺衣少吃,还请将军救济则个。”
    张煌言眼前金星乱闪,看来今天是进了贼窝了。
    二人分赃已毕,张煌言带着一千士兵帮助李辉修缮城墙,建造菱形堡垒,在掘港城的四个方向修建了四座瓮城,都和掘港城一样高矮,青砖加上糯米水、沙石勾兑成的超级粘合剂将四座瓮城修建得坚固无比。
    俘虏们这几天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无产阶级的痛苦,他们烧砖运石,挖掘战壕,建造鹿寨,累了个半死。而李辉并没有因为他们瘦得皮包骨一样的身体和不时瘐毙的死尸而发半点善心,既然你们想当汉奸,那么这就是惩罚!
    张煌言心急如焚,但是李辉仍旧不紧不慢的挽留,十二天之后,张煌言实在坐不住了,起身告辞,李辉带人到海边送行,并且叮嘱张煌言早点将工匠送过来。
    三艘平底小船和五十个训练有素的士兵留下,还有五门三磅小炮,从大船上拆下来,李辉直接将小炮安在瓮城上,增强防守力量。
    “要是有西洋人到达舟山,麻烦苍水兄给俺送过来几个!”船都开得很远了,李辉还在大声呼喊道。
    现在的掘港城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光掩埋死尸的工作就持续了十天,清兵留下的粮草全部搬到城里派遣重兵把守,缴获的火铳弓箭衣甲等作战物资都堆积如山。还没来得及进行修整。
    “咱们这点人根本不足以成事。”李辉对自己的前景很明了:唯今之计在于拥有一个完整且坚固的根据地,黄巢和黄巾军不但都姓黄,而且都输在没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白莲教也是一样,还有太平天国,赤眉军……
    “大哥,你说吧,咱们现在就去招兵买马!”雷通虽然比李辉年纪大,但是他仍然恭敬的管李辉叫大哥。
    “招什么招!咱们现在有军饷么?”李辉笑了笑,“当兵只为吃粮谋,你以为谁都想咱们这样,凭一腔血勇来作战?这次是侥幸,要不然咱们都要死在这里。”
    “那,怎么办?”李俊不愧其名,不但人长得帅,头脑也是一流。
    “收拢流民,开荒种地,走种田路线。”李辉拿起树枝在坚固的城墙上画了一个圈,“咱们就把这掘港打造成一个铁核桃,让敌人吞不下,咬不动,钝刀子割肉,一点点疼死他!”
    经过此次掘港之战,附近原本还可以在乱世求得一线生机的普通百姓都跟着遭了秧,不但被清兵驱逐出来当炮灰,还被李辉大炮轰击,死伤惨重,现在用“家家戴孝,户户哭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战争过后,李辉派人把海边基地的粮食收割回来,但是哪里还有粮食?早就被四处流浪的饥民抢吃一空,只留下几个红薯拿回来。
    “干净,利落!”李辉看着范博手中光光的玉米杆,连叶子都被饥民吞吃一空,看来这比三光政策还干净。
    “没办法了,就从这几个红薯下手。”李辉又急忙修书一封,派王宽再走一趟舟山,目的是争取一船红薯来。
    红薯,又称白薯,番薯,属于块根类植物,主要使用部分为其根茎,耐寒,耐干旱,适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产量高(仅次于玉米),口感好,块根中所含淀粉量高,是救济荒年,保人活命的最佳粮食作物。
    明末,徐光启曾从南洋引进红薯并广泛推广。
    在这里不得不谈谈几种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植物,首先是棉花,因为有了棉花,中国人可以缝制俱有保温作用的冬装,为中国人居住圈向北推移做出了基本条件。也为东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基础。
    其次便是玉米,玉米是光合作用率最高的植物,产量也是各种粮食作物中最高的(大葱和白菜的产量好像比它高),因为玉米的广泛种植,中国人有了更多的粮食来养活人口,所谓的康熙盛世不过就是全国大规模玉米种植养活了更多人人口而已(即所谓“盛世滋丁”),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上没有一点作为。
    第三种就是红薯和土豆,这两种块根类植物适合在大部分土地上生存,产量高,收获期短,口感极佳,也帮助玉米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对人类历史发展居功甚伟。虽然一旦发生烂根或者黑死病就不好玩了。
    李辉不打算在江南种植小麦,虽说馒头很好吃,但是小麦是粮食类作物种产量最低的,还不如谷子。所以他妄想着将来统一中原之后大力拓展玉米的种植范围,逐步减少小麦的种植。
    但是梦想是不能填饱肚子的,李辉首要面对的问题是粮食,其次就是整顿军备。
    粮食的问题很好解决,只等红薯运来。整顿军备的问题的确很难,手下还有好几百号的俘虏不知如何处理。
    东山军原班人马已经和金山郑洪逵降兵融为一体,同时也学会了这些老兵油子的满口脏话,就连陆谦都是动不动就来句:“老子当年……”这让李辉十分头疼,小兔崽子,我都没自称老子,你还当上老子了?
    掘港城的清军降兵虽然是在李辉的屠刀下不得已参加了这次战斗,很幸运,这帮孬种没有借机造反,当然也不会立下什么战功。李辉扳着手指头数着手头现在究竟有多少兵,到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整整八百,不算那些正在玩命挖战壕的俘虏。
    “这到底是八百勇士还是八百流氓?”李辉一声苦笑,做出一个决定:从掘港城附近招收兵员,建立新营。
    掘港城基本没戏,在这次战斗中城里的精壮男人死的死伤的伤,倒是有不少的流民看着掘港城壮观的瓮城,刚刚修葺的波浪形城墙,顿时感到极大的安全感,纷纷涌进城里,造成人满为患。   
第五章 云开(三)
    第二天,街头巷尾都出现了一个个招兵的牌子,有三个士兵站在牌子下,一个测量身高,一个登记,另一个命令报名的壮勇们站成一排。
    立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这是古代中国不变的真理。
    在这个乱世,要想活下去只有两条路:找到世外桃源,投奔一个有能耐的将军。
    第一条很明显极难实现,被人轻易找到的算不上世外桃源,你能找到清军也能找到,你找不到的自然也就进不了世外桃源,还不是站在大街上等着被砍;第二条则比较现实一些,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那个将军拳头大,哪个将军粮草多,总之就是够狠够硬够有钱,就可以。
    很幸运的是,李辉现在就属于后者。
    掘港一战,李辉以一个孤弱残城抗衡清兵铁骑八千,硬生生把清兵打得稀里哗啦,还俘虏了数千敌军,缴获辎重无数,在流民的眼里,这掘港城现在就是江南的救星,所以大家趋之若鹜。
    这一天的时间,李辉就招收了五百名士兵,站在掘港与瓮城之间的空地上,站成歪歪扭扭的队伍,等着李辉前来训话。
    过了一会,李辉来了,他看着这些新兵们,皱皱眉头,个个无精打采的,究竟是没吃饱饭还是被清兵吓破了胆?
    “诸位,来此何为?”李辉劈面问道。
    沉默,一如既往的沉默。
    “我在问你们,来此何为?”李辉提高了嗓门。
    “当兵!”几个声音弱弱的传来,看来是底气不足。
    “说话的站出来!”
    四个身材高矮不一的青年从人群中缓缓走出来,眼睛无神的盯着地面,不敢去看李辉。
    “抬起头来!”李辉看着这四个人,“你们叫什么名字?”
    “高铁牛。”
    “刘二狗。”
    “吴梦达。”
    “秦国栋。”
    李辉专门看了看那个叫吴梦达的青年,左看右看他的脸上也没有半点半点幽默细胞,他清清嗓子,“你们来这里为了什么?”
    “当兵!”
    “吃粮!”
    “很好!目的很明确,虽然不太正确。”李辉点点头,“现在任命你们四人为果长,自由挑选士兵!”
    很快,这四个人每人挑了九个士兵,四十人的小队站到一旁。
    “你们当兵为了什么?”李辉继续问道。
    “当兵!”(靠!)
    “吃粮!”
    “杀清狗!”几个人弱弱的喊起来。
    “不错!”李辉把喊着要杀清狗的几个人挑出来,任命他们为把总,自由挑选果长,再由果长挑选士兵。
    这场选拔赛继续下去,最后的口号都变成了“杀多铎!杀吴三桂!”等等指代明确的豪言壮语,李辉大喜,靠!这么有觉悟有见识的士兵还真少见,急忙将他们塞到士兵阵营。
    因为他们说的是空话,每个人都是朴素的唯自我主义者,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他们这么喊很明显极其做作,不可大用。
    经过一天的选拔,李辉的嗓子都哑了,最后他任命了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千总李俊。
    对于这个决定,雷通等人相当不满,尤其是和李辉一起从扬州逃出来的那帮子哥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