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明 >

第121部分

篡明-第121部分

小说: 篡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不多说,在海上航行了十几日,李辉他们终于看到厦门城,李辉高兴万分,急忙下令小船驶向厦门,向郑成功通禀。郑家军得知李辉到来,急忙在码头上站好,列出欢迎的阵势。郑洪逵等人也亲自出来迎接。
    大船缓缓驶近厦门,李辉端详着这座目前被称为“思明州”的城池,这座城傍山而建,城墙高耸,易守难攻,加之海运便利,通达各地,所以郑成功才将这座城池定位自己的基地,借此扩大力量。
    “郑成功是不会成功的。”李辉看着厦门的城墙,轻轻说道,“但凡有作为的君主,都要将自己的都城建在距离敌人近便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防备敌人,同时京师的重兵也能达到防守阵线与保护京师的双重任务,最大的节约有限的兵力。比如说成祖皇帝。就把京城建在北京,震慑蒙元。”
    “郑成功做得也不错。”高元华辩解道,在他眼里郑成功不愧一个铁血男儿。
    “但只是固守之人,文恬武嬉,焉能不败!”李辉哼了一声,看着岸上欢迎的人群,冲高元华苦笑一声。顺着李辉的手指看去,果然郑家军每个官吏都白胖白胖的,脸上带着安逸的笑容,士兵们也站得歪歪斜斜,还在交头接耳,看上去简直就是一群散兵游勇,完全没有东山军那般凌厉的气势。
    高元华点点头,默认了李辉的看法。下令那些带来的从沃顿手里买来的黑人们走出船舱,手持刀枪列成阵势,做出一个威严的样子来。
    郑家军倒是不以为奇,黑人嘛!他们长年在海上经商贸易,黑人见得多了。
    两个人刚刚上岸,郑洪逵抢先一步来到李辉面前,一把握住李辉的手,“兄弟,我的好兄弟!许久不见,一向可好?”
    “承蒙大哥关心,小弟还算可以,”李辉也是满脸是笑,“最近又斩了不少满酋的人头,大收其功啊!”
    “恭喜恭喜!”郑洪逵亲热的拉着李辉,给众人介绍,李辉也是连连点头,满脸是笑。
    “这位便是施琅小兄弟,作战勇敢,甘冒矢石,是我军的勇将啊!”郑洪逵指着一个淡眉毛,小眼睛,塌鼻梁,嘴唇嘬成一条线的青年将领,介绍到。
    “施琅大将军,久闻久闻!”李辉看着这个被后世称颂的“统一全国”的民族“宫臣”,热情的抓住他的手晃了几下,眼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杀气。
    施琅看着李辉,这个中等身材,面貌算得上英俊的青年人,看上去和自己年纪相仿,脸上笑哈哈的自来熟,逢人都是连说带笑,看上去与每个人都十分熟稔。
    “定边侯的威名,早就在沿海传遍了。”施琅含笑应承道,“将来还要和侯爷多亲多近,以后咱们一同驱除鞑虏,匡扶中原。”
    “说得好!好一个‘匡扶中原!’”李辉带着嘲弄的表情抬头看天,妈的还匡扶中原呢,你也配说出这句话?   
第三十三章 郑氏国公(三)
    但是李辉仍然不会放弃对这个失足青年的拯救,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他努力在为自己减少一个敌人,当然要是这个敌人食古不化的话,只能提前送他到阴曹地府报告了。
    “国公爷正在大厅等候,请李兄弟随我前来!”郑洪逵健步如飞的走在前面,李辉、高元华、司徒异和郑勇紧随其后。
    司徒异和郑勇已经荣升为李辉的贴身保镖,他们两个忠于职守,发誓要将李辉保护得一根头发都不少。
    这也是李莹对他们的嘱咐。
    主客一行人来到一户具有典型的闽南风格的院落中,院中遍植花木,亭台流水,雕栏画栋,自成一番风格。此时虽是晚春,院中仍然开着不知名的花,一团团一朵朵姹紫嫣红,引来几只色彩斑斓的鸟,站在花丛中婉转啼鸣,声音悦耳,宛若仙乐。
    “好漂亮的花园!”李辉心中暗暗嘀咕,“这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吧!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失误,人家郑成功可不是小资产阶级,最起码也算得上地方军阀一级,说人家小资会挨揍的。
    李辉胡思乱想的随着众人来到大厅,抬头向上一看,只见一个身披明光铠,外罩猩红斗篷,头戴铁盔,上有一撮红缨,往面上看,重眉毛,环眼,淡金色的面庞,一撮美髯在胸前微微颤动,大马金刀的坐在太师椅上,正当青年,英武不凡。
    “定边侯李辉李仲卿,拜见国姓爷!”李辉单膝点地,朗声说道。
    “李兄弟这般客套!”郑成功终于开口了,嗓音洪亮,带着一种浓重的闽南客家味,好在李辉还能听清。
    “谢国姓爷!”李辉这才站起身,垂首站在旁边,他开始装孙子了。当然他认为人活于世,有时候不免要碰到比自己官大的人,所以装装孙子也是很有必要的。
    “李兄弟一路远来,辛苦了!”郑成功走下太师椅,来到李辉面前,“思明州小地方,没什么好东西招待李兄弟,本将略被薄宴,还请李兄弟不要责怪。”
    “怎么会呢!”李辉露出八颗牙齿微笑,“国姓爷如此盛情,真让李某人受宠若惊。国姓爷屈尊降贵,亲自来迎……”
    “李兄弟,你就不要客套了!”郑洪逵走上来,一把拉着李辉的手,“走!尝尝这东海的大螃蟹滋味如何!”
    “海蟹还是,河蟹?”李辉诧异道,这玩意也能吃?
    李辉被众人簇拥着赶往院落一角的餐厅,郑勇等人紧紧跟随,眼睛不停的向左右巡视。
    “国公爷,这‘思明州’之名是何来历?”李辉没话找话的问道。
    “大行皇帝死难,国家惨遭屠戮,黎民被杀,户无孑遗。本将常思念先皇恩德,矢志复明,为勉励将士杀敌报国,不忘国耻,所以改名‘思明州’。”郑成功如此解释道。
    “原来如此!”李辉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下官对国公爷的敬仰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郑成功先是皱了皱眉,俄而眉头舒展,满足的听着李辉的马屁,最后哈哈大笑,拍拍李辉的肩膀,“李小兄弟忒会说话!一会咱们一定要好好喝上几杯!”
    “这个是自然!”李辉点头称是,“不醉不归。”
    宴会上,众人大吃大嚼,李辉也吃得不亦乐乎,反正也不用自己买单,都是别人消费。不吃白不吃!他满手是油的将一只大螃蟹撕开后盖,看到里面黄橙橙的膏,舔了一下舌头,三下五除二将螃蟹解体,手抓着螃蟹膏正要往嘴里塞,被郑成功拦住。
    “嗯?”为什么不让我吃?
    “李兄弟,国家危难,郑某寝食难安啊!”郑成功不再说“本将”,也就是在心理层面接受了李辉这个人。
    “依下官之见,”李辉把手上的螃蟹膏塞进嘴里,塞得满口,费力的说道,“咱们的实力都不足以消灭满清,唯今之计,只有……呃!”
    郑成功急忙帮李辉拍拍背,李辉顺过这口气来,费力的一伸脖子,将嘴里的食物吞下去,“此处不是谈话之所,还请国公爷找个僻静之所详谈。”
    “好!”郑成功急忙起身,两个人来到一间书房,分宾主落座。李辉侃侃而谈。
    “窃闻国公爷与东瀛交厚?”李辉单刀直入,绝对不拖泥带水故作玄虚。
    “是,如果细究起来,郑某的生身之母却是日本人。”郑成功笑道,“我自小在日本长大,李兄问这个干什么?”
    “咱们的复国大计,只在日本身上。”李辉神秘一笑,把满手的油腻在桌子上蹭了两下,从怀中扯出一张早就描绘好的日本地图,平平的铺在桌子上,指点给郑成功看。
    “日本人残忍好杀,作战无畏,是用来进行冲锋陷阵的最佳战士。”李辉在地图上指点道,“自从壬辰之战后,日本对我大明恐惧有加,对我大明俯首称臣,咱们何不招日本人领兵前来,参与作战?”
    “从日本借兵?”郑成功瞪大了眼睛,“说下去!”
    “这个主意倒也简单。”李辉指指点点的在地图上标出很多点,“这些都是日本的咽喉要塞,咱们大可以先礼后兵,派使节前去日本进行沟通,如果他们愿意出兵还则罢了,要是不想出兵,只要国公爷一声令下,我东山军马上在这些战略要地登陆,将日本天皇推翻,占据日本,以为基地。国公爷意下如何?”
    “若如此……”郑成功迟疑了一下,“日本民风彪悍,百姓残忍好杀,万一他们对咱们群起而攻之……”
    李辉笑了,笑声中夹杂着一点对郑成功的不屑,“我们东山军的刀也不是吃素的!国公爷,为了复国大业,一定会死很多人,但是他们死得其所,因为他们的死,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存,这笔买卖不好么?”
    “李小兄弟说的是!”郑成功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地,猛的一击桌子,“希望倭人能够识时务,要不然的话,对咱们几方都不好。”
    李辉只是干笑了两声,他终于明白郑成功这个人为什么不能够成功了,不是因为名字的问题,而是因为缺乏杀伐决断的残忍。
    在历史上,郑成功的部将施琅曾经投降满清,之后又转而重投郑成功,郑成功竟然接纳,结果给自己制造了掘墓人。
    要是按照李辉从严治军的理念,施琅就算不死也得被扒层皮,但是这个施琅竟然和没事人一样继续当他的郑家军头目,直到他最后叛变。
    “对于日本人,我们不必要和他们客气。”李辉看郑成功依旧有点犹豫,毕竟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田川氏,怎么说他也算和日本人有点关系,马上就拉下脸进行屠杀,是谁心里也别不过这个弯。
    “这个,”郑成功想了半天,突然想出这样一个问题,“李兄弟,万一这日本人狗急跳墙,投靠满清,咱们又当作何论处?”
    “如果他们投降满清,咱们不更加师出有名了么?”李辉指着地图上暹罗、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地盘,“咱们只要制服了日本,这些咱们大明的附属国还不望风归顺,到时候满清名不正言不顺,连一个附属国都没有,头疼的就应该是他们了。”
    “说的也是,这些藩国见我大明中落,纷纷改投满酋,为满酋马首是瞻,只要咱们收复了一地,那么这些首鼠两端的藩国自然会遣使投靠,咱们也可以有一番作为了。”郑成功想明白其中关节,多年来的抑郁心情一扫而空,不由得抚掌大笑起来。
    “李小兄弟真是我命中福星啊!刚来到这里就替我解开多年心结。哈哈!”郑成功一把拉过李辉,“如果李兄弟不弃,咱们二人结为异性兄弟,戮力同心,光复我大明江山,兄弟一下如何?”
    “自然是求之不得!”李辉急忙应道,和郑成功结为兄弟,至少以后再海路上可以得到相当大的便利,至少不用再出现被人查货的尴尬局面。
    郑成功大爽,叫来下人准备烛台檀香,两个人在保生大帝面前行三叩首之大礼,之后又喝血酒发毒誓,不玩就不玩,玩就玩绝的。
    论及齿序,郑成功竟然比李辉小四岁,李辉盘算了一下,干脆冒称今年二十四,达到和郑成功同岁的效果。郑成功今年才二十四岁,但是李辉怎么看他也不像二十四岁,反而像三十几岁的中年人。尤其是一把胡子,更给人一种迷惑感。
    郑成功当仁不让的当了大哥,开心至极,言语之间再也不再以“小兄弟”“兄弟”称呼,改口叫“贤弟”。
    “贤弟,”郑成功吐出这两个字,自己还忍不住笑了一声,“依你之见,咱们现在当如何?”
    “兄长准备如何作战?”李辉反问道。
    “愚兄见解,当以重兵进攻闽南满酋,同时以一部分兵力攻打附近山寨,全收齐军,壮大实力,同时在本地屯田,发展生产,作长久之计。将来若有隙,当占据日本,以为根本之地。”郑成功说道。   
第三十三章 郑氏国公(四)
    “这个嘛!”李辉呵呵一笑,“兄长只想着闽省,就不知海外还有孤悬岛屿流求岛么?”
    “李兄的意思是,占据流求岛,作为根本?再徐徐图之?”郑成功问道。
    “然也!”李辉又把眼光移向地图,指着美丽的宝岛台湾,“此地人口稀少,田地肥沃,物产丰富,山上多金银铜之属,良材坚木,是造船的好材料,咱们以此为基地,不愁没有钱粮,只要钱粮充裕,咱们就可以进兵中原,光复社稷,到那时才是我华夏子民扬眉吐气之时!”
    “说得好!”郑成功赞了一声,但对李辉的这个主意并不赞同,他在地图上看了两眼,略略摇头,将此事弃之一旁,转而和李辉谈起整军训练之法。
    “你现在不在意,因为你所受的打击不够。”李辉暗暗笑道,台湾现在就在荷兰人的手中,早晚我要把台湾收回来!
    两个人从正午谈到日落时分,越谈兴致越浓,最后直到金乌西沉,月上东天才停下,来到大厅用餐。
    餐毕,郑成功邀李辉前往厦门夜市一观,李辉欣然答应,带上郑勇和司徒异,同郑成功身着便服,出了郑家军的地盘,一路走马观花的向夜市走去。
    虽然战乱仍频,但是江南之地的人素来尚奢华,今夜正好月圆,一家人扶老携幼的出来观光浏览,商家们趁机挑起气死风的灯笼,摆上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大声的吆喝叫卖,倒也是一番景致。
    “贤弟,你看着思明州,与你那掘港相比,另有一番景色吧?”郑成功笑道,言语之间颇多得意。
    “是啊!”李辉在心里嘲笑,就你这思明州,还敢和我的掘港比?差远啦!
    几个人一路闲谈,指点着路上的商家店铺,李辉也到处观看,发现这地方虽然不如掘港繁华,倒也人头攒动,所贩卖的货物也有很多是从欧洲国家运过来的,价钱也公道,李辉一路看着,啧啧赞叹。
    “我靠!青铜器,国宝级的,竟然用来垫桌脚!奢侈啊!”李辉感叹道。
    大家正在游览,突然迎面冲过来一个醉汉,跌跌撞撞的往前走,正在街上游览的众人纷纷躲闪。李辉也侧身躲在一旁,眼看着这个壮汉向司徒异撞去。
    司徒异却没有躲,肩膀生生抗住醉汉的身体,将这个醉汉一把扛了出去,醉汉沉重的身体砸在路旁的摊位上,摊位哗啦一声四散。
    “找打!”这个醉汉起身上前就是一脚,司徒异何许人也,在江阴城下杀人数百,身被数十创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