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明 >

第220部分

篡明-第220部分

小说: 篡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妥”黄宗旺站出来,手中玉笏向前一举,“微臣以为,区区郑国公封号不能显示郑成功多年抗清,矢志不渝之莫大功劳,依微臣意见,当封为靖国公,靖清宇内,一统四海。”
    “好,好”永安帝拍拍巴掌,激动得站起来,“靖国公,靖清宇内,一统四海,好就依照黄爱卿的意见,马上制表刷圣旨,黄爱卿,就遣你为宣旨钦差,马上前往厦门宣旨”
    “微臣领命”黄宗旺一躬扫地,直起身子,挑衅性的向李辉撇撇嘴,李辉看着高高在上的永安帝,直愣愣的看着他,丝毫不顾忌君臣之礼。
    站在旁边的王秀楚暗中拉了一下他的衣襟,李辉这才长出一口气,不等退朝,转身走出大殿,蹲在殿外的石牌旁,双眼气得呼呼直冒火。
    王秀楚追出来,“大哥,冷静,千万冷静。切不可一怒坏了大事。”
    “我知道。”李辉挤出一丝笑容,手狠狠的扣在石牌上,“秀楚,光昭现在已经羽翼渐成,咱们将来恐怕又多了一个敌人。”
    “谁?”王秀楚宽慰道,“黄老夫子虽然是文官首脑,名义上的内阁首辅,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支持咱们东山军的。”
    “我知道。”李辉整整朝服,“要不然我也不会让你退下来,让黄老夫子成为内阁首辅。今天朝堂的事情你也看清了,光昭这个兔崽子公开拉拢郑成功,如果将来郑成功投靠咱们永安朝廷,倒向光昭那一派,他可就是典型的保皇派,咱们东山军将何去何从?”
    “这有什么困难么?”王秀楚说道,“咱们东山军不就是为了光复大明,一统华夏么?如果郑成功成为保皇派,那咱们不是殊路同归,皆大欢喜么?”
    “开玩笑”李辉加重了语气,“你现在这样想,可以,雷通会这样想么,王承化会这样想么?高元华会这样想么?到时候恐怕满清没消灭,咱们东山军自己就分崩离析了。”
    “那,依大哥之见……”
    “拉拢,拼命拉拢,如果拉拢不成,就……”李辉伸平手掌,做了个下切的姿势,王秀楚见李辉竟然下了如此决心,不由得全身一震,退了一步,“大哥,不会走到那一步吧?”
    “这要看郑成功了。”李辉咬牙道。
    ……
    黄宗旺宣旨之后,郑成功马上亲自赶往南京觐见永安帝,双方单独会谈了很长时间,后来黄宗羲和郑成功双双并肩走出,第二天便传来世忠营扩大规模,准备联合靖**,负责南京防卫的消息。
    李辉早就赶回了掘港,南京的局势已经慢慢偏离了东山军的控制,他现在要做的便是尽力扩大地盘,扩大势力,将南京那帮搞小宗派小阴谋的恶棍们都震慑在东山军的武力之下。
    李辉现在还是很有资本的,明末四大儒中的顾炎武、王夫之是铁杆的拥李派,方以智见永安朝蒸蒸日上,心中大喜,自归于南京钟山寺,参禅悟道,自在逍遥去了。再加上东山军三十个地方营,六支精锐主力营还有三支舰队,两支炮兵,五个海外基地,两个军器制造厂等势力都对他表示效忠,他也没必要这样担心。
    但是李辉仍然感觉到不安,自打建立永安朝廷以来,前来内附之人日以千计,其中有很多有一定实力的乡绅士人,这些人都是铁杆的保皇派,加之黄宗羲不停的招揽各地文人,将领,已经有四支满清绿营兵偷渡前来投靠,这些人都加入到黄宗羲的部下,导致文官集团的武力筹码大大增加。
    “据内报,现在世忠营已经拥兵上万,正准备以此组建世忠军,如果咱们不马上采取行动的话,恐怕将来咱们东山军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面对手下的诸位领兵大员,李辉面色阴沉的说道。
    “我建议,将三十个地方营的首领都换上咱们东山嫡系将领,并将他们轮次换驻掘港,进行军事训练。再有就是抗清书院要扩大规模,为咱们培养文武官员,为下一步的实力扩充做准备。”高元华早就弄好了一整套的计划,现在说出来,给李辉很大的启发。
    “也好,就照你说的办。”李辉赞赏的看着高元华,“很好,很有主意。李俊,你身为参谋长,有什么好建议?”
    “我建议以开武举恩科的办法,招揽人才,充实东山军,同时加强对各地游击队的控制,派遣专业人才进行培训,统一思想。”李俊笑道,“大哥你不是老和我们说什么政委什么的么?要不咱们也试试?”
    “很好,你这倒是很好的启发了我。”李辉冷笑道,“扩充龙腾社,建立政党。这样咱们就能将人心揽齐了”
    “政党?”大家都是一愣,“何为政党?”
    ……
    “政党就是为了同一个政治目标进行奋斗的团体,内部人士都互相尊称为同事,也就是‘为共同事业奋斗的人’。”面对王夫之的询问,李辉如此解释道。
    “好,好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仲卿,你这倒是一个极好的办法。”王夫之笑道,“有什么需要老夫帮忙的么?”
    “我想请老先生出任龙腾社社长,组织相关文件的起草,具体事宜的领导等。”李辉简短解说,王夫之是何等人,一点就通,“政党这个东西,可以使民意直通上意,免得被那些贪官墨吏混淆视听,蒙蔽民间疾苦,好,老朽就勉为其难,要是做不好,李小哥可不要埋怨老夫啊”
    “老先生能出山,就是对小子的大大赏脸。”李辉笑道,“老夫子是反对豪强地主把持国器的,可现在黄家,唉”李辉叹了口气,却对东山军一家独大的情况熟视无睹。
    王夫之笑了笑,“仲卿,顾老夫子也要出山么?我看他满腔热血无所发泄,每天舞剑,看来被憋的不好受啊”
    “顾老夫子已经同意加入我东山军中,位列参谋本部副总参谋,专门管辖兵员调动等相关事宜。”李辉笑道,他现在开始收纳有过从军经历并且对东山军并不反感的大儒加入东山军,为自己增加话语权,也更好的争取民心。
    “龙腾社之事,尽管放心的交给老夫。老夫这辈子没什么建树,但是这双眼睛还是分得清忠奸善恶的。”
    “老夫子如此深明大义,请受小子一拜”李辉似乎要将自己的礼贤下士装到底了,王夫之急忙伸手相搀,“仲卿,何必如此”
    “必须的”李辉笑着说道。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一首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做大臣,要么就做权臣,要么就做奸臣,这样才能名留青史。”李辉秉着“不能名垂千古,就要遗臭万年”的宗旨,下决心将谋朝篡位这条道走到黑了。
    ……
    龙腾社初具规模,从东山军中级军官和抗清书院中品学兼优的寒门子弟中发展势力,在身家清白的学子身上下手,发展一段之后再吸纳入龙腾社,采取土共那一套介绍入社,层层保证的体系,确保组织的安全严密。
    与此同时,派遣文武双全的精英士兵前往全国一百多处游击区,发展实力,已经养伤完毕的孟长卿和张光北两个人又返回微山湖一带,他们铁了心,向李辉立了军令状,要在三年之内发展十万军队,为梁山死难的将士们报仇雪恨。
    江北各地的春耕工作结束,东山军三十个地方营共开垦无主荒地一百万亩,看来今年秋天的粮食是不愁了。
    “台湾那里也传来捷报。”王承化笑道,“飞云营已经巩固普兰民遮城的防线,和郑家军,不现在该叫做靖**划江而治。没有我的指挥,锋锐营依旧强悍,收服了不少暗中造反的土著部落,已经用他们仁爱的刀感化了他们。”   
第六十七章 又一个朝廷(三)
    第六十七章又一个朝廷(三)
    (秋月飘飘,求月票月票)“这样的军队才是我们东山军想要的。”李辉赞道,“占据了台湾,控制了日本,朝鲜,咱们的大中华文化圈基本上略显雏形,再接再厉”
    “报,国公爷,衡州急报”一个观察营士兵急匆匆跑进来,李辉一看他手上拿着红色信封,心里一哆嗦,莫非有大事发生?
    东山新制:消息的紧要程度按照信封的颜色区分,一般谍报用白色信封,紧急军情用蓝色,严重军情用红色,而事态最严重的则采用黑色信封。
    “昭武朝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吴三桂已经兵出黄石,直抵汉江,遣使前来,要求国公爷依照计划行事,共同联手”说着向后一指,吴三桂派来的使者吴正已在门外。
    “终于来了”李辉摸摸刮掉的胡子,看着吴三桂写来的密信,看罢之后在油灯上点燃,“吴正,你可回禀你家周王,说我东山军绝对不会食言,定能出兵相助,两路并进,消灭满清”
    “有世叔这句话,吴正我心里就放心了”吴正像放下一块石头似地喘了口气,“世叔,吴某还要向家叔禀报,就此告退”
    “去吧”李辉笑着看他们离开,马上召集东山军,甚至连驻扎在江北的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五个营全面调动,一时间掘港的大街小巷全是全副武装的士兵,老百姓指指点点,都预感到要有大事发生。
    李辉从南京抽调第十营到江北进行防守,同时调集东山水军伏波营和镇海营参加战斗,水军第一营和第二营也随军参加战斗。
    军队调动规模前所未有,堪称东山军建立以来最大的军事调动,百姓们纷纷四处打听,想从中得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东山军诸营在丰利集结,共有精锐潜龙营、石门营、金山营、炮队,地方营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五个营,水军第一营、第二营、伏波营、镇海营总共十三支部队云集于此,总数达到六万余,人如潮水,浩荡连天。
    金山营得到蒙古兀良哈部的战马支持,六千人的部队装备了三千匹战马,经过苍狼十八骑的训练,加上东山军严格的军纪,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出一支骑兵。
    “如果一支骑兵没有经受过战争的考验,那么他还不足以称之为骑兵,只能说是一支旅游观光团。”面对金山营,李辉如此说道。
    “五月十五日子时,就是我军行动之时”李辉向几个高级将领秘密通报了行动时间和行动要求,眼看还有不到两天时间,六万大军进行战前修整,补充弹药,整顿军务,等着最后命令的下达。
    “江北三十万民工已经整装待发。”李俊跑过来说道,“现在已经集中在掘港,由孙毅统一指挥。”
    “很好,”李辉笑了一声,看着手下这六万大军,心中升起意思满足,想当年自己领着十九个人逃出扬州城,不出几年,就有了十八万的军队,上哪说理去?
    祭旗仪式开始,为此玄衣军还特意从徐州城抓来满清驻守徐州的八旗都统科必多,用绳子捆好,绑在木杆上,一名身材壮硕的大汉捧着鬼头刀,往上洒了点水,“兄弟,今天爷爷伺候你上路。”
    科必多吓得哇哇怪叫,刽子手不管许多,手起刀落,脑瓜砍飞,一腔热血全都喷到高处的凤凰旗帜上,将这面军旗染成赤红色。
    “东山军,出征”
    ……
    湖光,汉江沿岸。
    吴三桂看着手下的十五万精兵,这是他所能调动的全部机动部队,离此往西三十里便是平南王尚可喜的平南军十万人,往东则是靖南王耿忠明的靖南军八万,定南王孔有德的定南军五万,联军加起来总共三十八万,旌旗蔽天,声势如虹,连营达百里。
    “传令,平南军由此逆江而上,进入陕西,直取西安;靖南军、定南军一路东进,进攻庐州;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与东山军取得联系,之后三军携手,共同北上。我自帅本部人马,直攻开封,到时候三军互为犄角,相互策应,那满清必定会败退”
    “好计谋”众将急忙拍马屁,吴三桂得意的笑一笑,在关宁军中,他吴三桂也是被称以“智将”之名的。
    李辉率领东山军一路北上,各地城镇闻听东山军前来,如风归附,东山军培养的大量官员儒生此时派上了用场,马上进驻各个投降城镇,张榜安民,整顿社会治安,组建民团,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占领区变为东山军的实际控制区。
    吴三桂的平西军不愧是精锐,从汉江出兵之后,马踏汉江,一路向北,攻打德安,兵进南阳,一路北上,无人能撄其锋。短短一个月,便从汉江杀到黄河边上的开封府,势不可挡。
    平南王尚可喜的十万大军也挥军西进,一路征讨,入均州,克商州,进渭南,兵临潼关,西安古都指日可下。
    第三路靖南王,定南王联军向东挺进,由于一路上都是东山军游击队的势力范围,所以这支联军根本就没有打过什么太过硬的战斗,只有在兵进徐州的时候和守卫徐州的满清部队展开一场激战。
    这场战斗打得颇为辛苦,守城的满清部队悲愤于自己的都统被人半夜掳去砍头祭了旗,所以一个个都效死奋战,在这紧要关头,东山军金山营前来支援,但是金山营已经成为骑兵军队,面对坚城,也是束手无策。
    定南王孔有德看着这些装备先进,士气高涨的东山军,心中暗奇这东山军竟然如此旗甲鲜明,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不可一世的狂傲与霸气。看得出来,是一支久经战阵的精锐。
    “东山军的确名不虚传,如果咱们和眼前这些人对上一场,谁会赢?”孔有德问身边的将领,将领们歪着头看了一会,“我看这东山军也不过如此。”
    “你道东山军的名头都是吹出来的么?”孔有德笑了笑,“围三缺一,放城中守军一条生路,之后……”
    “明白”手下的将领都是多年跟随孔有德的宿将,早已达成默契。急忙跑上阵前,重新调整战局部署,将进攻东城门的将士全部撤走,调入西、北两个方向继续攻城,形成所谓的“围三缺一”的进攻策略。
    岳琪见到敌人兵力调动,马上明白了,原来是准备让城中残军从自己所在的东城门逃遁,测试一下金山营的战斗力。他撇了撇嘴,“兄弟们,填装弹药。”
    金山营使用优先装备的燧发火枪,骑在马上用火枪射击可比张弓搭箭方便多了,他们齐齐的排成三排,举起枪支,对准城门口,只等着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