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明 >

第245部分

篡明-第245部分

小说: 篡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人最后还在抵抗,但是一颗神火飞鸦打过来,随着剧烈的爆炸,他们飞上了天空。又狠狠摔下,全身像被撕裂的破布一样摊在地上,鲜血都已流干。
    战争还在继续,作为热气球部队的领导人,孙恩将自己的热气球空军调到前线,随时准备进行支援作战。
    战况激烈,很快,热气球空军便派上了用场。
    在进攻山东首府济南的时候,面临敌人的殊死抵抗,东山军一筹莫展。大炮也在连续的作战中耗尽了炮弹,后方的补给线还需要三天的路程才能将炮弹运过来。
    在这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胜负双方随时都会转换角色,在这种紧急状况下,孙恩那拥有上百个热气球的空军出动了。
    顺着难得的东南风,热气球空军起飞了,巨大的椭圆形气球带动下面的吊篮飞上天空,晃晃悠悠的飘到济南城的上空。
    热气球中烧着上好的煤炭,产生强大的升力,将气球托上半空,气球是用覆盖了熟橡胶的帆布缝成的,之后又用橡胶涂上一层,质地十分致密,不用担心漏气的问题。
    在帆布气球的顶端有一个可以开启的气门,用来调整气球的高度和速度。
    当三十个硕大的气球飞到济南城的上空时,满清士兵惊呆了,望着布满天空的蘑菇一般的巨*,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力。都傻愣愣的站在原地,忘记了躲避。
    “放箭,放箭”佐领大人还保持着一丝人类的心智,急忙下令士兵们放箭,但是弓箭的威力并不大,扎到气球上便被软绵绵的橡胶反弹回来,斜斜的掉下来。
    “狗*养的,让你们尝尝铁西瓜的滋味预备,投弹”热气球上的班长打开了吊篮底部的窗口,将成捆成捆的霹雳雷扔下去,这种加了雷汞的霹雳雷落地即炸,一时间满天尽是呼啸飞下的霹雳雷,好像一串串鸡蛋,噼里啪啦的直往地上砸。
    济南城中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城中升起一朵朵黑色的蘑菇云,伴随着爆炸声,东山军热气球空军缓缓的降落到城中。
    “敌人,敌人下来了”城中守军看着缓缓下落的热气球,心中惊骇到无以复加,“快用巨弩射杀他们”
    “伞兵,准备”孙恩一声大吼,一直在阵后等候的大部分热气球空军得到了最后行动的命令,马上砍断热气球的绳索,飘飘悠悠的升上天空。
    此时,刚刚空降到济南城中的空军士兵已经原地摆开三段阵列,燧发枪、连珠铳、霹雳雷构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
    “快,快把他们围起来”守卫济南城的满清提督扎克木急得红了眼睛,“再不消灭他们,敌人就都扑上来了”
    驻守济南的满清大军全部调动起来,将攻入城中的这一百二十名东山军空降兵团团包围,弓箭雨点般飞来。虽然这些伞兵都是东山军精锐,但是饿虎架不住群狼,已经有些吃力了。
    “主子你看”一个亲兵冷不防扫过天空,惊讶得叫起来,“敌人,敌人的怪物又飞来了”
    七十个热气球密密麻麻的在空中飞过,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徒劳的向这些热气球发射弩箭,但是热气球以橡胶帆布做成,弹性十足,抵消了大部分的力量,加之热气球本身便是空的,所以弩箭打在上面软绵绵的使不上力,最后都掉回地上。
    再说,面对满天的气球,用弩箭射击的命中率也是微乎其微。
    七十个热气球迅速熄火着地,每个热气球上搭载了十名全副武装的东山空降兵,落地之后马上各自组成战斗小组,从四面八方向遍布城中的满清士兵发动进攻。
    从天而降的敌人无处不在,将满清大军打得分不清头尾,看着空中还在徐徐降下的气球和跳出吊篮加入战斗的伞兵,满清士卒们有一种崩溃的感觉。
    很快,城门被打开,东山军大军蜂拥入城,对驻守城中的满清大军展开大屠杀,俘获的满人全部正法,女子儿童老幼也不放过,而对于抓获的汉人士兵则统统捆城一串,送到各地的工厂充当劳工。
    当李辉得到胜利的战报时,高兴地一拍大腿,“干得好,这才是特种作战以后要经常使用这种办法”
    “王爷,咱们的军队向前挺进迅速,你看那宝贝,要不要……”李俊走上前来询问道。
    “宝贝自然要用的,总不能烂在家里。你去告诉周能,马上启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打破敌人的外层防御线,攻入他们的京畿防御圈”
    “是”李俊马上草拟战报,将这个最高指挥官的命令传送出去。
    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满清几乎抽调了国中所有的青壮年,现在征兵令已经下到六十岁以下的老人身上,满汉蒙古军队源源不断的投入战场,抵抗东山军的强力进攻。
    战况最为激烈的还是在陕西战场,张煌言的步兵与李定国的骑兵部队协同作战,攻下潼关,将东山军西路军迎进渭河平原,三支军队互相照应着向西安发动总攻,但是敌人也不是易与之辈,干脆禁闭八门,将千古帝都西安打造成一座风雨不透的死城,坚城,就是打下来,东山军也要被磕掉几颗牙齿。
    “找死”张煌言的步兵原地驻守,将西安城团团围困,正如瓮中捉鳖一样,现在只是等谁的耐性好了。
    岳琪率领手下的骑兵如风般奔向陕西黄陵县,带着,一路攻城拔寨,终于将黄帝陵收复。
    收复黄帝陵之后,岳琪组织士兵修复毁于战火的皇陵建筑,与此同时李辉携带三牲祭礼,不远千里赶来。在颇懂古礼的礼官教导下,恭恭敬敬的祭祀黄帝陵,向世人宣称,华夏苗裔终于夺回了祖宗陵寝,大汉复兴有望了
    黄帝陵在汉人心中的地位崇高无比,如果哪个政权不祭拜黄帝陵,那么他永远不能成为正统。
    东山金山师数万将士沿着黄帝陵排出三十里的仪仗,刀光闪闪,如同两条闪亮的银河,指引着祭祀者的道路。
    永安八年十月初一,祭祀开始了。
    李辉身着祭服,手持祭文,在数万将士的组成的仪仗中一步步向黄帝陵走去,足足走了十里路之后,终于来到黄帝陵下,李辉,连同身后的诸将都深伏于地,行三拜九叩大礼,以示对炎黄始祖的敬仰。
    祭祀文章是经过东山军诸位笔杆子润色而成的,写在黄绢之上,礼官展开,伴随着祭祀的袅袅青烟,高声朗读起来。
    “泱泱华夏,浩浩神州,屡遭异族刀兵之祸,却为胡酋游牧之所。幸得始祖庇佑,收故土三千里,斩胡酋百余万。……日出东方,大汉勃兴。屠尽胡虏,再复神州”
    行完礼节,读完祭文之后,整个祭祀活动就进入了尾声,但是李辉却不想这么草草结束,他拔出佩剑,高高举起,“将士们,本王在黄帝始祖面前发誓,我东山军定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一个汉人作主的浩荡盛世”
    “战,战,战”数万将士高高的举起马刀,打着拍子喊起来,高亢的声音在黄帝陵前激昂回荡,展示着东山军一往无前的决心   
第七十九章 追亡逐北(二)
    第七十九章追亡逐北(二)
    李辉祭祀黄帝陵,这个消息传开之后,掀起轩然大*,黄帝陵象征着华夏的灵魂,象征着大汉的精神。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激烈的民族主义风暴,青年们眼含热泪的参加东山军,为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样的,李辉在黄帝陵的祭祀也对满清产生了极大冲击。那些汉人绿营兵们虽然当了汉奸,但并不代表他们的灵魂已经泯灭,自从李辉祭拜黄帝陵之后,便有很多汉人士兵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商量些阴谋诡计。
    “告诉哥几个,俺就是东山军观察营的外线。”一个獐头鼠目的士兵小声道,“只要咱们领兵逃出这保定府,马上就有东山军的游击队来支援咱们,到时候咱们就是起义将士,钱啊银子的随便你拿”
    “真的有那么好?”大家都瞪圆了眼睛,问道。
    “这是自然。”这个士兵得意的咧开嘴笑起来,“东山军的游击队遍布天下,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没看出来么,满清已经挺不住了,跟他们混早没出路了”
    全营将士都在风言风语中思考起自己的出路。
    郑成功的水军自从在登州登陆之后,便原地固守,修建坚城,并不急着向前推进,只是驻兵于此,等待自南面徐徐推进的东山军。
    “全军听令,若捉住施琅叛逆,赏银一千两”斥候在军中不停的宣布郑成功的新命令。同时这条命令也在东山军中反复强调。
    祭祀完黄帝陵之后,金山师北逐满清骑兵,一路杀进陕西榆林地区,切断了满清和甘陕之间的联系,满清现在控制的范围愈加缩小,日子更难过了。
    “该死的东山贼悔不将他们连根铲除养痈遗患”敬敏亲王尼堪被蜂拥而来的东山军追得四处乱跑,自打永安三年被东山军涮了一次之后,他就急急领兵撤回山西,驻守在山西门户的阳城,防备敌人由此攻入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
    进攻变得越加困难,东山军西路军在朱光的领导下,猛攻阳城不下,干脆绕道而行,远远的避过阳城坚城,反而南下进攻盐池,敌人没想到东山军竟敢这样作战,在毫无提防的情况下被东山军钻了空子,盐池一带沦陷,整个王屋山北麓都落入东山军手中。
    乘胜之威,朱光再次领兵向阳城发动进攻,这次依旧没有攻下,然而此时的阳城却也是强弩之末,但是朱光再次领兵绕阳城北上,放大脚步去进攻潞州。将阳城远远的扔在脑后。
    李辉自祭奠黄帝陵之后,便率领亲兵卫队回到山东范县,继续指挥作战,在这个时候,从京师传来一个绝密消息,满清已经派遣使节前往辽东,征集辽东各部和披甲人部队,准备将他们作为后备力量投入到此次决战之中。如果敌人的阴谋得逞,那么李辉就要面对更多更彪悍的敌人。
    “辽东终究是个麻烦。”李辉叹了口气,修书一封给驻守在辽东的东山军第二十一旅等部队,尤其写信给在家务农的尚可喜,请求他率领旧部参与到对满清的决战中去。
    对于李辉的这个要求,尚可喜很无奈的答应了,他知道如果自己不答应,那自己以及这些退役士兵以后的生活就难了。
    虽然李辉不是睚眦必报之人,但是这些从中原迁徙到辽东的百姓对李辉有一种狂热的崇拜,如果他们知道这个独臂人曾经拒绝过李辉的命令,那后果不堪设想。
    在第二十一旅旅长,游击将军马良;暂组成的东山军三十三旅旅长,游击将军尚可喜和东山军三十四旅旅长,游击将军,镇东侯毕立格老人的领导下,辽东地区总共动员了五万人参战,其中步兵两万余,退役的辽东铁骑一万,蒙古铁骑一万余,在辽河一线组织起抵抗力量,派出大量的探子打探满洲披甲人的行动方向。
    这几年来辽东发展迅速,现在辽东移民基地已有平民六十万,商旅不可计数,大量的草原游牧部落见汉人的定居生活过得惬意,也都纷纷内附,加入大明户籍,习汉文,学汉礼,逐步走向汉化。
    对此,毕立格老人表示很忧心,这些年轻人只想着汉人的奇巧玩意,早就忘了黄金家族的荣耀,他曾经多次劝说孩子们要保持尚武精神,这些蒙古青年们却讥笑他不懂得机械术数,还炫耀似的向毕立格老人展示东山军的腰刀,火器,证明弓马是不能和这些东西对抗的。
    “老族长,你早就落伍了,现在江北的腰刀是最好的。”一个穿着汉人左衽衣服的青年笑道,“啧啧,您看看这钢口,这刀柄,三十张羊皮也值得”
    “唉你们这帮孩子,早就忘了咱们蒙古人的传统,须知再厉害的马刀也抵挡不住咱们蒙古铁骑”毕立格叹了口气,教训道。
    “蒙古铁骑,是了。但是有更好的可以用,咱们为什么还要捧着破铜烂铁当宝贝呢?”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的思想很潮,至少说很进步。
    “自从修了码头,汉人的书也传进来,汉人的棉衣也卖到草原上来,就拿棉衣说,棉衣不是很好么,又轻快又保暖,比那羊皮衣服强多了。”年轻人眼观四方,正好看到远处海岸线上忙忙碌碌的码头,一拍后脑勺,终于找到了最有力的例子。
    “算了,或许我真的老了。”毕立格老人调转马头,慢慢的向海边走去。
    海边,东山舰队正在向岸边的码头上搬运军火器械,一艘艘船只穿梭不停,忙忙碌碌。这个码头由于靠近后世的辽宁营口,所以被李辉命名为“营州”,作为东山军实行辽东十年计划的桥头堡。
    所谓的“辽东十年计划”就是:在十年之内向辽东移民百万,开垦田地达到上百万顷,将汉人的势力从辽河流域推进到松花江流域,占据土地肥沃的松辽平原,并开始在后世的沈阳,长春,哈尔滨的原址建立三个大型城市,作为推行大东北亚政策的据点。并准备在原大连的地盘上兴建港口,为将来的北洋舰队打下基础。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
    毕立格老人不会想到,脚下荒草凄凄的草原会成为后世人口集凑,工矿林立的城市群,也不会想到这片白山黑水间涌现的英雄人物,风云变幻。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辽东披甲人的战斗力。
    虽然移民辽东这么多年,他的部落却和辽东披甲人打了寥寥几仗,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披甲人没有将它们放在眼里,所以也懒得去和他们交战。
    “报”一匹战马飞驰而至,斥候翻身下马,“报三位将军,建奴已经行至河西,总数有三千余,都是身披重甲的骑兵”
    “好”尚可喜的双眼闪过一道精光,和满清作战这么多年,他始终将满清称作“建奴”,当然在当藩王的那几年却没有这般称呼。
    “建奴已经赶来,咱们应该如何?”尚可喜用仅剩的一只手举起弯刀,“关宁铁骑,你们怕么?”
    “不怕”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齐声喊道。
    “东山军的将士们,你们怕不怕?”马良一提战马,吼道。
    “战,战”东山步卒举起刀枪护盾,高声喊喝道。
    毕立格老人冲两人撇撇嘴,冲身后的蒙古骑兵扫了一眼,“黄金家族的后代,草原上的雄鹰们,你们会被敌人吓破胆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