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家 >

第552部分

官家-第552部分

小说: 官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枭雄,和普通男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一时之间,房间里陷入寂静之中。
第904章重振青山化肥厂
阳历十二月的久安市郊外,虽然还谈不上寒风凛冽,但气温也已经很低,从蓝鸟车里走下来,柳齐禁不住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
刘伟鸿望了他一眼,微笑着调侃道:“柳齐,你是不是办公室坐久了,身子骨退化了?这么一点风就招架不住?”
柳齐便咧嘴一笑,有点难为情。柳齐今年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很年轻。至少相对于他的新职务来说,他确实很年轻。柳齐现在的新职务是久安市化工局副局长兼青山化肥厂厂长。
上次的常委会,形成了两个决议,成立两个领导小组。一个是久安市严打工作领导小组,王时恒为组长;另一个则是青山化肥厂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刘伟鸿为组长。根据常委会的决议,青山化肥厂的后续事宜,由刘伟鸿全权处置。包括人事任免权,俱皆由刘伟鸿定夺。
刘伟鸿就任青山化肥厂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林庆县夹山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柳齐,调到久安市化工局担任副局长,兼青山化肥厂厂长。
柳齐原本是副科级干部,因为夹山工业园的杰出成绩,刚刚提拔为正科级干部。而久安市化工局副局长,却是正儿八经的副县处级,半点都不掺假的。应该说,这绝对是破格提拔。不过没人提出异议。从林庆县将柳齐调过来,也算是引进人才。如果不是因为刘伟鸿在夹山区的崇高威望,现任夹山区委书记张贤福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将柳齐调出去的。
夹山工业园如此兴旺,柳齐功不可没。
而且,刘书记说了,柳齐调到久安,会官升一级,成为副县处级干部,张贤福就更不好阻拦了。官场上,可不能阻人前程啊。柳齐三十岁不到,就官至副县处级实职,那是真了不起。尽管跟刘伟鸿是没得比,但在普通干部而言,绝对是火箭般的蹿升速度了。
当然,柳齐这个久安市化工局副局长,就是个虚职,柳齐在化工局,也没有其他的分管工作,他真正的职务,乃是青山化肥厂厂长。问题是,青山化肥厂已经宣布破产倒闭,卖掉了。柳齐这个化肥厂厂长的职务,好不诡异!
不过柳齐倒不计较这些。既然刘书记亲自点将,将他调到久安来,这些东西,肯定用不着他自己操心,刘书记都会安排好的。如同刘书记说的那样,他的任务,就是恢复青山化肥厂的生产,想办法将工厂重新振作起来,扭亏为盈,解决数百名职工下岗待业的大难题。据说这些下岗职工因为安家费补偿费没有着落,已经闹了好多回了,久安市委市政府不胜其烦,刘书记拍胸脯打了包票,这才有他这个副县处级的破格提拔任命。
刘书记对他柳齐,不可谓不信任有加。
今天,柳齐正式到任,刚刚在化工局开过会,都还没来得及和局长谈话,刘书记一个电话,就把他召去了,二话不说,径直上车,来了化肥厂。对于刘书记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作为“老夹山”柳齐自然早就司空见惯,没有半分讶异。如果不这样,柳齐反倒觉得奇怪了。
桠齐望了化肥厂一眼,略略颔首,说道:“工厂规模还不错。”
“是啊,柳厂长,青山化肥厂曾经是市里面的明星企业,化工战线的一面红旗啊,全盛的时候,一两千工人呢。”
与他们同车而来的,还有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穿着整齐得近乎刻板的灰黑色中山装,乍一见,还以为是从七十年代“穿越”而来的人物。
这位中年人姓张,叫张宪军,乃是青山化肥厂倒闭之前的技术副厂长。因为他在化工技术领域确有专长,化肥厂倒闭之后,他没有下岗,而是调往化工局技术科担任了技术员,享受正科级待遇不变。
如今要现场视察化肥厂,刘伟鸿自然要叫上张宪军一起,总得有个熟悉情况的人在一旁解释介绍不是?不然就抓瞎了。
张宪军在青山化肥厂工作了十几年,看得出来,他对化肥厂的感情很深,刚才说那句话的时候,情不自禁地透出一股骄傲之意,只是很快就变成了沮丧。
眼下,青山化肥厂实际上已经是私人企业,老板是赖文超。所以,对于柳齐这个“厂长”的头衔,张宪军也挺纳闷的。这到底算是怎么回事?据说市里面又准备继续把化肥厂搞下去,还是国有企业。那破产倒闭之后,和赖文超签署的协议,又怎么办?
不过张宪军没有过多纠结,他是技术人员,宫场上这些弯绕,他不清楚,也不想去搞清楚。那太费脑筋了,远远比搞一个新的化肥配方要难得多。有些人天生就是当官的料,什么曲里拐弯的名堂,在他们那脑子里一过,马上就门清。另外一些人,智商很高,却天生就不适合当官,复杂无比的方程式,他们可以解开,官场上一个很简单的门道,却怎么也弄不明白。
张宪军就是后一种人。
柳齐随口问道:“张厂长,如果工厂马上恢复生产的话,能够找回多少熟练工人?”
张宪军皱眉想了一下,说道:“这个不敢肯定,不过两三百人总是可以找到的。单是龙华村,就有一百多工人,他们今年基本上没有出去打工,想要找市里面要个说法。把安家费和补偿费搞到手之后,再出去找活干。”
张宪军尽管只是化肥厂以前的技术副厂长,但身为知识分子,为人正直,在厂里很有威望,一些干部职工下岗之后,还经常去化工局找他,请他出面向市里面提要求。对工厂许多职工的情况,他很了解。刘伟鸿担任化肥厂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之后,就是找的张宪军,请他联系了化肥厂以前的干部职工代表,开了个会,向干部职工们承诺,他会把化肥厂的事情搞好,请大家给他一点时间。暂时不要闹。
目前,久安市所有的市级领导,也就刘伟鸿在群众之中说话还有点威望。因为刘伟鸿处理化肥厂冲突事件时,以雷霆手段将赖天佑等一干流氓地痞都抓了起来,至今关在公安局,一个都没有放出来。化肥厂的干部职工,比较信任他,觉得他是真心诚意想要为群众办点事的好领导。而且刘书记肯面对面坐下来和大家谈话,仅此一点,便证实了他的诚意。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市级领导,都是在敷衍大家。说不上几句话就打官腔,然后找机会溜掉,让大家都很受伤。
最关键的是,刘书记说要将国有的青山化肥厂继续办下去,准备从外边调一个厉害厂长过来,重新振作化肥厂。这一点,最让大伙动心!
九十年代初期,国营或者国有这个大招牌,还是很吸引人的。国营工厂的工人,社会上身份地位都不一样,绝对比个体户的名声好听。
刘书记说得明白,现阶段国有经济才是我国经济模式的主体组成部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放弃国有企业!
这才像是一个市级领导干部说的话嘛,听起来多带劲?
加上有张宪军从中做工作,化肥厂的干部职工们也就给了刘书记一个“机会”同意暂时不再闹,不再上访,等刘书记的处理结果。
柳齐微微一笑,说道:“张厂长,没有安家费,也没有补偿费。咱们青山化肥厂没倒,还得继续搞起来,要比以前搞得更红火!”
这话说得牛叉!
柳齐不愧是刘伟鸿的嫡系传人,自信爆棚。
刘伟鸿笑着点头,朝柳齐竖起了大拇指。
柳齐这话就是随口而出,没有丝毫做作。柳厂长也确实有这个牛叉的本钱,夹山工业园,在他的领导之下,已经发展到八个工厂,年产值近亿,年利税过五百万。柳齐乃是林庆县乃至整个浩阳地区都有名的工业能人,如今出掌这么一个工厂,对柳齐而言,还真不是太难的事情。
若非如此,刘伟鸿又何必将他从浩阳调过来?
听了柳齐的话,张宪军顿时好不激动,挺直了胸膛,大声说道:“柳厂长,只要你真的能把化肥厂再搞起来,我张宪军在这里表个态,坚决服从指挥。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绝没二话!”
柳齐笑道“那我就谢谢张厂长了。”
几个人边走边说,很快就来到了青山化肥厂的厂门口。工厂的大门上,依旧贴着封条。传达室内有一名警察和两名联防队员在值班,老远就看到了刘伟鸿的蓝鸟车,吓了一跳,紧着跑出来迎接,向刘伟鸿敬礼问好。
现阶段,市区正在进行严打活动,市公安局的人手非常紧张,恨不得一个劈开成两个用。但薛博宇还是抽出几个人,驻守在化肥厂。这是刘伟鸿亲口吩咐的,可不能搞砸了。化肥厂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到时候,只怕有人又要以此来做刘伟鸿的文章。
刘伟鸿微笑着与看守的警察和联防队员握手,一起进了工厂。
第905章柳齐攻略
作为一个全威时期有上千职工的工厂,青山化肥厂的规模并不小。和很多老式的工厂一样,化肥厂的生活区和生产区只是略作分隔,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界线。所谓查封,也并不是说厂里就没有一个工人和家属居住了。事实上,还有不少的职工和家属住在厂内。公安局查封化肥厂,只是保证工厂的生产设备和库存原材衙以及机器零配件不丢失,自然不会禁止职工和家属进出。
车间和仓库,全都加了锁,还做了其他的防盗处理。值班的警察陪同刘书记等人,一起巡视工厂,打开紧闭的车间和仓库大门,请领导视察。
要在化肥厂内转悠一整圈,差不多也需要好几十分钟。一些留守在厂里的职工和家属,闻讯赶过来看热闹,和刘书记一起在工厂内转悠,热心地充当临时解说员。刘伟鸿自然十分和善,绝不会在普通职工群众面前端架子。
柳齐看得很认真,边看便向张宪军询问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他以前没有搞过化工厂,但这没关系,作为厂长,并不见得要懂技术。他主要是要懂得经营管理之道。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总是能够找得到的。就好像刘书记,并不懂得公安业务,但公安局长照样做得有声有色。
转悠完一圈之后,刘伟鸿说道:“柳齐,老张,咱们就在厂里开个座谈会吧,请大伙一起参加,好好商量一下,化肥厂今后怎么弄。”
这倒也是刘伟鸿的工作习惯,喜欢去基层,喜欢开现场会。
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总是能够受到一线群众的欢迎,也确实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
作为刘伟鸿的“忠实信徒”柳齐自然没意见,张宪军就更加不会反对了。他也特别喜欢刘伟鸿这样务实的领导。
当下大伙簇拥着刘书记和柳厂长等人,来到了办公楼会议室。因为长时间没人打扫,办公室的桌椅,早已经积满灰尘。不待刘书记吩咐,跟随而来的职工便争相动手,擦拭桌椅,请刘书记柳厂长张厂长等领导上座。
刘伟鸿微笑说道:“今天这个座谈会,咱们就简单点了,没什么吃的东西招待大伙。要不,辛苦哪位同志弄点水来喝吧。”
立即便有两名女职工自告奋勇的去弄茶水。其他职工则相继落座,望着刘书记那张年轻英俊的脸庞,眼里露出无比希冀的神情。工厂倒闭之后的这一年时间,这些依旧留守在工厂的职工和家属,日子最难过。没有了工资,也就没有了生活来源,但日子还得一天天过下去,怎一个“难熬”了得。如今刘书记亲口承诺,化肥厂还要继续搞下去,自然让他们满怀希望了。
“柳齐啊,你可是经营工厂的行家里手,你先谈谈看法吧。”
刘伟鸿望向柳齐,笑着说道。
柳齐连忙谦虚地摆了摆手说道:“书记,你这可是笑话我了。在你面前,谁敢自称是经营的行家里手?我那两下子还不全都是在你那学的?”
“呵呵,这就不要谦虚了。术业有专攻,我以前也就是给你们指了个方向。具体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都是你们自己在摸索。这种实战经验,是最宝贵的。谈谈吧。”
“好,书记,那我就班门弄斧了。就目前化肥厂这个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的问题急须解决。第一个就是要重建销售网络,这是恢复生产的前提。不然我们这边开足马力生产,销路却没有保证,一下子就会把流动资金压死。同时也很挫伤工人的积极性。”
柳齐谦虚几句之后,便开始侃侃而谈:“张厂长,我们化肥厂以前在哪些地方建了销集部?”
张宪军连忙答道:“就是在久安市里面有一个销售部,以前主要是通过供销社和农资公司在销售。”
这倒是九十年代初期很多国有企业的特点,一般都是和政府直属部门对口,基本上没有自身的销售网络,带着很浓郁的计划经济的痕迹。这种体制,几乎没有竞争,也就更不存在压力。一旦开始市场化,群众可选择的产品多了起来,国有企业的很多产品,市场占有率便迅速下降,很快便被挤出市场。化肥厂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作为一个有着后世记忆的人,在刘伟鸿看来,一旦出现市场份额快速下降的苗头,就应该马上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是企业的本能,就好像人遇到危险便会立即趋避一样,都不用过脑子。但国有企业却没有这种本能的反应。因为国有企业的干部,是真正的国家干部,一切都有保障的,至少在国有企业大规模改制之前,这一点毋庸质疑。多少年了,大伙今都习惯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模式,连一点市场的概念都没有,又怎会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反应?
柳齐摇摇头,说道:“这可不行。单纯依靠供销社和农资公司,肯定不行。他们和我们没有隶属关系,我们的化肥,销不销得出去,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销出去了,他们不多得一分奖金,销不出去,他们也不少得一分工资。一点动力都没有。这个销售网络,必须由我们厂里自己建起来。所以当务之急,是要马上重组厂部,把必要的科室和部门,重新搞起来。张厂长,这个事情,可能要辛苦你了。这几天,我就在化肥厂住下了,现场办公,请你把能够找到的人员,都尽快找回来,我给他们开会,布置工作。”
刘伟鸿已经跟柳齐说过,市里面会先给他拨款一百万过来,作为化肥厂重新启动的资金。有了钱,这个重建的工作,就能搞得起来。
张宪军忙不迭地点头应诺。
“柳厂长,这个这段时间回来上班的话,有工资发吗?”
一个参加座谈会的职工,禁不住插口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