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魔方七日梦 >

第46部分

魔方七日梦-第46部分

小说: 魔方七日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康教授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巨大的、破碎的人体雕像。 
  女主持借题发挥,询问周雪荣有关两性方面的话题,旁敲侧击的问他是不是喜欢男人。周雪荣有点尴尬,露出了一个孩子气的笑,搭配他像职业篮球运动员般的身材,有种违和感。 
  正如徐明朗的故事一般违和。 
  康教授退出了视频。 
  徐明朗一直看康教授做完这一切,却什么都没问。康教授对此也不感到意外,他能感觉得到,对面坐着的只是一个躯壳,至于里面的灵魂去了哪里,恐怕只有他听完这个故事才能知道。 
  这也就是康教授为什么能十年如一日的,对自己的工作保持热情的原因,在他看来,犯罪心理学是一门艺术,人心本就如终极奥义般复杂神秘,那些因心病而造就的犯罪,背后的动机就更难以捉摸了。而犯罪心理学则通过科学、系统的手段,把这些复杂的成因分类,对号入座,以便分析研究。 
  但光是这样就有点冷冰冰了,他大部分时间留在学校教书,偶尔有大案子需要他,他才有机会接触犯罪嫌疑人,那种感觉和站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的填满底下每只耳朵可不一样。 
  这是一场真正有来有往、有温度的博弈。 
  康教授清楚徐明朗并非因为表达欲旺盛,才对这个故事滔滔不绝,而是对方有意把故事说的夸张冗长,以此劝退自己。他的职业生活里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人,所以对方越是心不在焉,一副“我根本不在乎鉴定结果”,巴不得立刻被枪毙的样子,康教授就越是要撬开这张嘴。 
  而是个人就会有软肋。 
  “几年前,我看过周雪荣的作品。” 
  徐明朗哼笑,并不相信康教授所说,认定这只是劣质的套话开场白。 
  康教授继续说:“他很有才华,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被震惊了,那是一个巨大的人形雕像,被放在朝阳酒仙桥那边一个写字楼的顶层,是周老先生告诉我的,说那是他孙子的作品。” 
  徐明朗猛地抬起头。 
  “你胡说。” 
  “我说的是实话。”康教授答。 
  “嗙——”手铐在桌上发出一声撞击,徐明朗拍桌站起来,怒吼道:“你放屁!你说谎!你怎么可能看过。。。。。。那是他的处女作!!” 
  后面做记录的警员冲了过去,两下把徐明朗压在了地上:“你还想不想鉴定了!再有一次你看谁给你填鉴定报告!” 
  徐明朗仍咆哮着,宣泄他不知从何而来的愤怒。 
  康教授没想到徐明朗反应会这么大,保持风度的挺直上身问道:“为什么我不可能看过他的处女作?” 
  “因为你是假的!你和这个世界都是假的!你不可能看过那个!” 
  康教授做了一个掌心冲外的动作,小警员还有点梗梗的,康教授只好说:“放开他吧。” 
  “可是。。。。。。” 
  “没事的,放开他吧。” 
  警员这才悻悻的坐回去。 
  徐明朗没有爬起来,而是趴在地上反复念着“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小警员坐在后面嘟囔一句:“就这还鉴定什么啊,丫就是一神经病。。。。。。” 
  康教授态度却不受影响,认真询问:“是什么让你觉得我是’假的’,这个世界也是‘假的’呢?我能问你下,你对真实的定义是什么吗?” 
  “真实就是一切最原本的样子……”徐明朗趴在地上,石板地又冷又硬,他能看到康教授闪亮的皮鞋,还有余光里移动的蚂蚁,过来会儿才喃喃道:“但如果连那也不是真实呢。。。。。。” 
   
  傍晚五点半,两个警员准备把徐明朗押送回拘留所,站在走廊和康教授告别。 
  “今天辛苦您了。”高个儿警员嗓子有点哑,一张嘴就是烟味,估计一下午在外面没少抽。 
  负责做记录的警员说:“辛苦辛苦,刚才吓着您了吧,这些人杀人都干得出来,犯疯也都是常有的事。” 
  另一名警员忙打圆场:“人康教授什么样的没见过,就属你见识多?” 
  做记录的警员讪讪的笑着。 
  康教授顺了顺风衣前襟,礼貌而克制的笑了笑,说:“那就不叨扰二位了,明天我会准点过来的,都辛苦了。” 
  他前脚刚转身,又顿了一下,回头对被擒着徐明朗说了声:“我们明天见。” 
  两个警员都有点傻眼。 
  见徐明朗不说话也不抬头,康教授也丝毫没有尴尬,眯起眼对两个警员笑了下,走下楼梯。 
  也就是在这时,身后传来了徐明朗的声音。 
  “康教授。” 
  他回过头,看着那张年轻的脸。 
  “其实我们都一样,不论做什么,都逃不出‘魔方’。因为万物即是‘魔方’本身。”

第63章 死亡证明
  康教授走到停车场不过三五分钟,玫瑰色的天空就完全暗了下来,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惆怅,脑子里都是刚才那个青年说的话。 
  “魔方”到底是什么意思? 
  回到家吃过饭,他边等洗澡水放好,在ipad歌单里调出交响乐播放,坐在马桶上放松疲惫已久的大脑。 
  越是放松,大脑就越是偏好回忆,无论好的坏的。康教授三年前和妻子离了婚,妻子是大学文学讲师,也是个热爱生活脾气温柔的人。他们离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他不着家,一回家要么备课要么忙着研究学术,就连对于夫妻生活,他都兴致缺缺。 
  两人年轻时在外人看来是一对璧人,相貌学历相当,绝对是结婚的不二人选。他们对此也很满意,因此在朋友的介绍下接触、结婚,却忽略了婚姻并不是填空题。 
  总归一句话:他们想要的不同。 
  在这个城市,也有和康教授一样职业光鲜的成功人士,回到家中却连碗热饭都没有,而那些闹哄哄的巷子里,白天挥洒汗水的小商小贩,却能在下班后享受团聚,拥抱家人。 
  不同的人生,从来都取决于人不同的选择。康教授不只有一次想过,如果当年听从家人的安排,毕业后留在老家,和那个下嘴唇有颗痣的姑娘结婚,一切都会不同。 
  他幻想着烟火气十足的家,孩子可爱的笑脸,没有百人讲堂,也没有伯仲之间的较量,霎时澎湃的心变得冷静。他想,他要的或许从来都只能伴随孤独。 
  洗澡水放好了,他钻进去,想关掉音乐的时候却想起到了徐明朗也是做音乐的,正好他也很好奇,这样的人会写出怎样的音乐来。 
  他在搜索栏里输入“徐明朗”三个字,却没有搜出相关曲目,于是他改上百度搜索,里面除了满页的“徐明朗是谁?”“徐明朗魔方杀手”之外,还有一个“徐明朗 宇宙方程”的字样。 
  他点进去,才知道“宇宙方程”是徐明朗在高中就组建的一个乐队,还发表过一张同名专辑,而现在之所以查不到徐明朗的名字,是因为他不再以个人名义发表歌曲,大多是担任作词作曲。 
  他在专辑栏里搜“宇宙方程”,看到一张简陋的专辑封面,上面直接是一道手写的方程式。他点进去翻看一遍,歌名都比较新颖,看起来不会是他喜欢听的。于是随便点击了一首,歌名叫《与共》。 
  开头是一段吉他轮指,旋律忧伤,少年有点沙哑的声音娓娓道来。。。。。。 
  从影子里剥离出一个我, 
  放逐在你身后, 
  一起在夏夜里漫游, 
  细数稻田里的萤火虫 
  以为一切没有尽头 
  如果你要走 
  千万别告诉我 
  我愿回归在你脚下 
  燃烧成玫瑰色的火 
  如光影交错 
  如果你要流浪 
  请带上我 
  或许我能感同身受 
  这望眼欲穿的生活 
  别再用伤口证明鲜活 
  恨不能粉碎所有 
  光影与共 
  即便在梦中 
  也要悲痛你的悲痛 
  …… 
  难以想象,昔日满腹才情的少年人,如今竟沦落成连环杀手。如果不是他职业所至,他会把这份疯狂归罪于精神疾病,才能让他忽略心底那份惜才的酸楚感蔓延。 
  徐明朗并不是在装疯,很多细节都能看出,他是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所说。康教授过去遇见过一个难缠的角色,懂得骗人先骗己,一度蒙蔽了评审团的判断。但最终还是被他找到了破绽。 
  徐明朗究竟是真的疯了,还是耍手段?仍然需要时间的佐证,只是有一点,他想不明白。 
  在心理学上强调,无论逻辑多么混乱的言语,其中必定有某种逻辑,或许是潜意识流露,又或者是某种暗喻。从鉴定评估开始那一刻,徐明朗就表现出并不在乎鉴定结果的样子,并开始讲述一个天马行空的故事。难得的是,康教授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可一旦来鉴定的人不是他,而是另一个人呢?或者康教授压根不愿意听废话,仅仅用两小时把他打发了呢? 
  徐明朗没法预卜先知,那套欲擒故纵的方法用不对,就可能真的被判死刑。 
  他宁可冒着死刑的风险,究竟是因为“士可杀不可辱”的倔强,不肯一辈子呆在精神病院?还是故意为了掩饰什么,在混淆视听? 
  可他们都很清楚,事情到了这一步,混淆视听又有什么意义,徐明朗已经到了最后的审讯阶段,徐明朗是魔方杀手的事已经板上钉钉了,他还有什么可袒护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 
  他又想到了周雪荣,他人现在在哪儿呢,他知道徐明朗有可能会被判死刑,又会作何反应? 
  康教授洗过澡后,给市局的人打了个电话。 
  “关于徐明朗的个人资料,能提供详细点吗?我想知道周雪荣的近况。” 
  电话那头传来敲键盘的声音,随后说:“好的好的,资料您急着要吗?明天给您成吗? 
  “最好是尽快。” 
  电话那头有点为难,谁能想到大晚上的接个电话,愣是给自己加了个班。 
  “那好吧,等会我调出来给您邮箱发过去。您刚才还问了那个周雪荣是吧?” 
  “对,麻烦您了。” 
  “嗨,哪儿的话,都是分内事儿。早点把这个变态绳之以法,咱滨海老百姓才能安心。” 
  康教授笑着附和,等待下文。过了会儿,电话那头说:“啊,周雪荣啊……他不在滨海。” 
  “不在滨海?”康教授拿着吹风机的手放下了,“他出国了吗?什么时候的事?” 
  “没。三个月前,周雪荣购买了去北京的机票。” 
  “三个月前。。。。。。具体日期呢?” 
  “七月十号,傍晚五点四十的飞机。” 
  康教授掏出包里的文件,翻到其中一页,上面清楚的记录着徐明朗被捕的那天是七月十一日,也就是在周雪荣离开的隔天。 
  时间上太巧合了。 
  是什么让周雪荣在徐明朗被捕前一天选择离开宾馆?他们分手了吗?还是说,周雪荣已经察觉到徐明朗的所作所为,所以选择逃避呢? 
  说起周雪荣这个人,康教授有很多困惑,因为他所知道的周雪荣和徐明朗描述里的那个人截然相反。一个自信充满才华,有着广袤而光明的未来。另一个则像寄居在下水道里的老鼠那样,阴郁颓唐。 
  还有那个叫薛莹莹的女孩,和徐明朗竟然是男女朋友的关系。康教授对**恋的定义一直很模糊,他好奇那些人是怎么能爱上两种性别的人的。 
  这个问题就和徐明朗怎么会连杀数人一样令人困惑,因为犯罪心理学上所有行为都必须有动机,但徐明朗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对徐明朗的性格评估,徐明朗的道德感甚至比一般人都要高。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家人提出要给徐明朗进行精神鉴定时,他们顶着舆论和法庭陪审团的双重压力出现的原因。 
  除非徐明朗是真的疯了,不然谁会舍弃自己原本的生活,做一个连环杀手呢? 

  晚上快八点了,康教授才想起吃饭,于是下了碗菠菜素面吃了。晚点的时候他又沏了壶茶,坐在书房里琢磨案情是,一旁的电脑亮了。 
  邮箱提醒他收到了一封新邮件。 
  康教授迫不及待点击加载,紧盯着那个蓝色的进度条,在加载好的瞬间打开文件。 
  文件包还夹着一张图片,他点进去,却他为之一惊。 
  那是一张死亡证明。 
  兹证明薛莹莹,女。1993年北京市生人。汉族,身份证号码:110101199303060183,机关所在地北京,2014年10月4日,我所接到报警称:薛莹莹因乘坐高空铁索时发生故障,摔下山崖,死亡于崖底。家属对薛莹莹的死亡无异议,现开具死亡证明。 
  落款是京城公安局派出所。 
  2014年徐明朗还读大三,康教授记得他提过,他和薛莹莹同游过华山。徐明朗畏高,薛莹莹却对高空走索很感兴趣。如果他没记错,当时是十一假期两人出游的。 
  这和薛莹莹的死亡时间不谋而合。 
  如果徐明朗真的因此而陷入妄想,倒是可以解释整个故事的初衷。青年因为青梅竹马的意外离世而大受打击,他幻想自己可以通过杀人来“挽回”对方,但在他的视角里,他并未杀人,而是和他所讲的故事里一样,他陷入了一个平行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所做的一切都不受这个世界的法律或者道德所困。 
  这也就是徐明朗为什么口口声声说“这个世界都是假的”的原因所在。 
  徐明朗的潜意识感受到罪恶感,他不肯承认这个世界的真实,因为他一旦松口了,他就必须要和自己的道德感对立,承认自己是个杀人狂魔,是他自己犯下了滔天罪行。 
  至于青年反复提到的“魔方”,还有那个贯穿所有人回忆里的“流浪汉”,也许只是徐明朗的一个执念,像是某种图腾,这背后的含义或许只有他本人知道。 
  只是在这个故事里的干扰项太多,除了周雪荣外,其余五人都是谁?康教授甚至怀疑那些人是否存在。 
  他固然很想再听下去,但是工作就是工作,谜底既然已破,这场戏也是时候谢幕了。 
  他即将彻底的剖开这个青年的心,看看里面究竟空无一物,还是已深陷疯狂。 

第64章 魔方使者
  第二天康教授起了个大早,想到接下来的会晤,他便精神百倍。不到九点,他就出门了,抵达派出所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