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启高一 >

第146部分

重启高一-第146部分

小说: 重启高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拢。他是高一五班的足球队长,我记得他坐在窗户边,上课很少听课的。”
  “然后呢?”
  “然后高一的男生,尤其是那些活跃分子,还有一些小混混,都听他的话。他其实很文静,说话也不多,但是那些男生,见到他都会跟他打招呼。不过他体育很厉害,在运动会上拿过跑步冠军,还破了纪录。”
  “继续继续。”
  “后来他就去学音乐了,小说也写出名了,再后来分班,他去了文科快班,我在文科慢班,差了一个楼层,他也不住校,我很少见到他了。”
  “那你和他认识吗?你们说过话没有?在私底下他是什么样的,性格好不好,说话幽默吗?”徐雅丽热情的刨根问底。
  我和他认识吗?
  刘璐瑶有些心不在焉,思绪却飘荡到了三四年之前,一个冬天的夜晚。她怀着莫大的勇气,将张谭约了出来,在校园里的湖心小亭,向他表白。
  夜晚的光线很朦胧,看不清张谭的脸。
  那个时候,刘璐瑶觉得自己一定是小鹿乱转、忐忑不安,而又深怀期待。在青春萌发的十六岁,抛开了少女的矜持,像飞蛾扑火一般翩翩起舞。
  虽然,得到的答案,是理所当然的失败。
  微微一笑:“他人很好……我和他说过话,但不多呢。”
  “是吗,我想也是,谭张看上去就很好啊,你没看到在《艺术人生》上,他真的很棒哎。”徐雅丽一副本该如此的表情,“对了,谭张高三的时候,是不是没在学校,我看节目上他说他那时候就在北亰买房子了。”
  “是的,他参加艺考考进了北亰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好像对高考没什么分数要求。不过他后来还是参加了高考,高考考完的时候,他们班学生,还一起去外面庆祝了。哦对了,他还帮他的好朋友曹玉传,隔着一栋楼,向我宿舍的周程程表白呢,不过那时候我们去食堂吃饭了,没听到。”
  “哈哈,这么好玩啊,不过也是,谭张真的很幽默。我跟你说瑶瑶,谭张说他对大学很看重,觉得本科学历非常重要,但是他说得方式好搞笑一个。他说什么一个男的高考失败,觉得人生灰暗,然后去跟大师说想皈依佛门……大师说我们这只招收本科生……哈哈。”
  徐雅丽说的是访谈中,张谭回答朱军的一个问题,插入的段子。
  朱军问张谭怎么评价读书,成名之后考虑过辍学没有。曾经与张谭起名的80后文学三剑客,韩敬明高中就不念了,郭寒也从大学休学了,现在就剩下张谭还在念书,不过念得却是艺校。
  谭张便回答说:“我觉得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介于象牙塔和社会之间,我经历的早,社会和象牙塔是截然不同的。没有念大学就走入社会,对你的三观树立真的很不利,而且大学学历对找工作很关键。”
  然后笑着插了个未来被玩烂的“青年问大师”这个梗。
  这既是幽默,也是劝学。
  因为张谭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他即使不需要念书,也能功成名就。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高考真的是改变命运的一战,能否考上大学直接影响一生。他不希望自己的成功,误导了学生们。
  ……
  听着徐雅丽重复谭张在《艺术人生》中的精彩,刘璐瑶小口小口的吃着盒饭。
  心里莫名有些伤感,她就败在了高考这个关口,只能进了现在的专科学校,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在qq群里,见到那些考上了大学的同学,互相吹嘘大学生活,心里真的很不甘心。
  不多时。
  盒饭已经冷掉了,徐雅丽也跑去跟别的室友,探讨谭张有多帅了。
  刘璐瑶胃口一向很小,还剩下小半份盒饭,起身将盒饭倒掉,在水房里把饭盒刷干净,回到宿舍,木木的坐在了床上。耳边传来舍友时不时的一句“谭张”,给她带来了太多太多的触动。
  怔怔的从床头拿起了一本书,书名上写着《美国时装画技法教程》。
  她翻开有些破损的书页,书页间夹着一张金属片的书签。捡起书签,正面刻着“奋斗”两个雕版文字。
  翻到背面,刻着两行小字。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亡!”
  “赠同学刘璐瑶——张谭。”
  看到这面书签,刘璐瑶就想起来了,当年她送给即将去北亰的张谭一支钢笔,后来张谭从北亰回来,回赠了她一本小说和这面书签。书签上的那段古文,刘璐瑶也查过,是《诗经》里的一篇《国风·秦风·终南》。
  秦国百姓赞扬秦君长得好看,希望他长寿的意思。
  暖意一闪而过。
  “张谭现在在做什么?恐怕已经记不得我了吧,呵呵……很怀念当初能与你相遇,那次表白好傻哦,我应该就是一个傻傻的女生吧?但是我现在也要努力的做好自己呀,我要学习服装设计,今后做一名设计师!”
  刘璐瑶抬起头,看着窗外,嘴角浮现一丝笑意。
  人总要长大,走上不同的道路,沿着分岔口往前走。如张谭这般走上了大作家的世界,也如她这样籍籍无名的平凡活着。彼此之间早已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唯一的联系怕就是高中时的那一场相聚了吧。
  然而。
  那时的青春,真美好不是吗。(未完待续。)
  ps:  这章反复修改了好几遍,老白确实不太会描写细腻的情感。
  ps:推荐大家两本书:一本大神的《我从凡间来》,一本幼苗《重生之神级明星》。


第268章 魄力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皆美好。
  只可惜生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慢跑,你或者我,都只是他身边擦肩而过的一道身影。
  或许他会转头看你一眼,或者他会冲着我微微一笑。但终究会是路边风景一般,路过、欣赏了、埋进记忆里。
  张谭或许还会记得,曾经有个小姑娘,喘着气跑过来,送给自己一支钢笔。也曾在寒冬的晚自习后,通过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将自己约出来表白。但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抬头向前看。
  在他的身边,已经有牵着手的苏莎,路边风景再美好,又何须驻足停留?
  生活其实远没有那么轰轰烈烈。
  平淡的才是真实的。
  ……
  央视播出的《艺术人生》给张谭刷了一波逼格,但也仅仅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张谭的事业,无需任何作秀与炒作,庐州工作室的版权运作,几乎是躺着赚钱。若说以前还需要庐州工作室去跟一些影视公司商谈合作,现在全都是别人主动上门求合作,挤破门槛。
  伴随着张谭的小说,越来越火,别人上门送来的支票,就越来越夸张。
  来北亰洽谈生意的李艳,给张谭算了一笔账,大概他2006年的总收入,能够破亿。除了版税的增加,还有就是参与了影视制作的利润分成,工作室现在不单纯卖版权了,开始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版权。
  “哥们也是身价上亿的男人了。”张谭叼着一根没点燃的雪茄,靠在沙发上。听工作室总经理李艳,汇报工作。
  这支雪茄。据说是产自荷兰的世界级雪茄,不知道真的假的。博纳影业的总裁于东从欧洲旅游回来。带给了张谭一箱,一箱十盒,一盒十支,一支能抽几个小时。
  张谭自己不抽烟,留了一盒摆在家里,剩下的都寄回了老家。他爸爸张全顺偶尔会抽抽烟,爷爷张贺农也三五天会抽一根两根。
  基本上张谭收到的好东西,都被他寄回家了,在这一点上。他还是很孝顺的,好东西都是给父母先享受。
  因为在北亰的私交好友没几个,没多少人来张谭这个家里做客,陈力等几个同学,倒是偶尔会来,但大家都是好学生,不抽烟。
  留下的一盒雪茄烟也就无人问津。
  张谭没研究过雪茄,不知道这玩意会不会放坏了、过期了,干脆就拿出来把玩。很蛋疼的咬在嘴里。还别说,咬着雪茄装逼,嗅着雪茄散发的香味,码字灵感竟然大增。
  现在这一支。已经是他“抽”的第三支了。
  李艳无视张谭叼着雪茄装逼的样子,说:“你大概是最年轻的、白手起家身价过亿的、80后富豪,明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你排前三名,我毫不意外。”
  随着张谭的赚钱。李艳现在也成了年入百万的知名经理人了,庐州工作室在她的打理下。为张谭带来了很多大合同。四年多时间的历练,在版权运作这一块,她已经成为专家,很多大公司都试图挖过墙角。
  不过李艳并未动心,张谭不是一个难相处的老板,相反是个跟身边人十分随和的人,给李艳的工资也高,她又是合淝本地人,没理由跳槽。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艳知道张谭的才华,知道工作室会转型影视制作。
  张谭这两年都在努力学习如何做一名导演,等他学成之日,以他的才华,必然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导演。到时候赚钱能力,又要上一个台阶,她李艳,也会有大展拳脚的一刻。
  事实上,现在工作室就已经在谋求转型。
  开始参与多部影视剧的制作。
  “排名什么的,于我如浮云,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张谭淡然说。
  李艳将头发撩到耳后,问:“对了,天娱传媒已经启动《小李飞刀》的筹备工作了,准备邀请你担任监制,你考虑了没有?”
  “不用考虑,我对电视剧制作,现在已经没什么兴趣了。今年下半年,我要抓紧把《笑傲江湖》创作完成,明年就上马电影项目。”
  “那声波影业的《四大名捕逆水寒》,中影集团的《天龙八部》,华谊兄弟的《射雕英雄传》,还有博纳影业的《小李飞刀》这四部电影,你都不参与了?”
  张谭摇头:“我现在负责审核剧本,这不就等于是参与吗,没必要非得挂了监制或者什么职位。今天只有李姐你在,我跟你说点心里话,其实我对改编的电影制作,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你对这几部电影,不抱期望?”李艳惊讶。
  现在各大影视公司,谁不对张谭的小说版权虎视眈眈,跟看金山金矿没什么分别。
  张谭自己竟然心里没底。
  确实没底。
  他心里没底的原因,是未来记忆中,没有什么好的武侠片涌出,他写的这些武侠小说,曾经改编的电影,貌似也没有出过多大的成绩,更多是在电视剧领域散发光芒。
  原本武侠就走了下坡路,这几年在他的刺激下,才回光返照一般蓬勃发展,但本质上,武侠片已经没有上个世纪那么吸引人了。在张谭的记忆中,上辈子也就一个徐克还在支撑着武侠的大旗,别的导演都纷纷抛弃了武侠片。
  剩下的诸如《锦衣卫》、《刺客聂隐娘》、《剑雨》、《绣春刀》、《白发魔女传》票房清一色扑街了。
  这两年谭式武侠版权大热门,五年之内涌现了九部之多的优秀武侠小说,带了波节奏,影视公司全都投入进来,抢着拍摄,难免会造成审美疲劳。然后再死一波。
  当然,张谭相信有小说的粉丝基础。赔钱不至于,就看赚多赚少。口碑如何了。
  如果光赚钱,口碑烂到家,那么对张谭来说,也是一种失败。
  作为追求艺术人生、刷高逼格的男人,他追求的是物质和精神全面的升华,对于钱他喜欢,对于逼格他也喜欢,放弃这两个方面的哪一方面,都是缺憾。
  之前的《四大名捕会京师》电影。其实就是缺憾。
  口碑不是很高。
  但那毕竟不是张谭主导,又带有练手的意味,要求可以降低。
  后面这几部电影,就难说了。即便票房成功,但被人骂成烂片,张谭同样不会爽。对于国内的那批导演,张谭自认为很了解。
  还是远离这个是非漩涡的好。
  这样一来,拍烂了是别人的锅,拍好了是他原著小说的功劳。
  正反都有得赚。何必泥足深陷。
  将雪茄放在茶几上,张谭沉吟片刻说:“李姐,你不觉得我的作品这两年曝光度太高了吗?其实我们都急躁了,应该酝酿沉淀几年。慢慢的折腾影视改编。现在这样一窝蜂上阵,很难说能有多少制作上的诚意,第五代导演拍得片子都被骂惨了。何况其他导演。”
  李艳却回答说:“由你掌舵剧本,应该不会出现烂片吧?”
  “我也不是万能啊。”张谭叹了口气。装逼太多的下场就是,别人都把他神化了。这样压力太大。
  摇摇头,张谭理智的说:“李姐,我下半年需要专心写《笑傲江湖》,明年我自己就拍电影了,实在不宜分心。”
  这样说,李艳就理解了:“也是,小说是立足的根本,应该专心一些。”
  工作上的事情说完了,李艳打算回去。
  张谭挽留说:“今天时间也不早了,晚上我带李姐你去吃点北亰的特色小吃……我看看时间,现在四点半,正好,我去剧组接苏莎回来,一起去。”
  李艳没推辞:“行,我一直都没机会和莎莎聊聊天呢。”
  “薇薇,你陪李姐在这聊天,我去剧组了。”张谭交待一句。
  不是去工作,他并不是经常把助理带在身边。
  ……
  送走李艳之后,时间进入了八月份。
  经过四个月的拍摄,《倚天屠龙记》在北亰怀柔影视基地,正式杀青。当天晚上的杀青宴,张谭也参加了。
  他和苏莎,都坐在主桌上。
  对于张谭的参加,众人见怪不管,毕竟是原著作者,还挂了编剧之名。
  “张大才子,我们走一个。”张大胡子坐在张谭右手边,端着杯子,今儿个兴致很高。
  张谭端起杯子,将啤酒一饮而尽。
  过了半晌,张大胡子又端杯子要和张谭喝,喝完之后说:“《倚天屠龙记》杀青了,三个月后期制作,播出可能要到年底了。”
  “嗯。”张谭点头。
  “其实什么时间段播出都一样,我对这部剧信心充足,这几年我们一起合作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哪一部不是红透半个亚洲,《倚天屠龙记》也是一样。今后的《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同样是一样的。”
  “但愿吧。”
  张大胡子用手指敲着桌子说:“不是但愿,而是一定,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