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启高一 >

第39部分

重启高一-第39部分

小说: 重启高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张谭,怕他行李多,张谭没让。
  谁知道竟然是坐出租车回来的。
  谭明霞呵斥完,赶紧心疼的询问:“这一趟花了多少车费?”
  “妈你老是在意这些细节干什么,我这一趟跟大姊一起,合计着买了不少东西,你跟爸帮我搬运呗。”张谭赶紧给谭明霞找了个差事,躲过盘询。
  谭明霞也意识到,在出租车司机这个外人面前,得给张谭留点面子,便没再说什么。不过,当她跟张全顺,从出租车里,一包一包东西往下搬运的时候,脸上表情却不自觉的轻颤起来。
  这东西也太多了。
  只是粗看一下,就看到了各种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还有五粮液、茅台这样的好酒。最后,还从出租车后备箱,搬了三个电器箱子下来。
  等出租车离开后,谭明霞把房门关起来,站在一堆东西中间,怒目而视张谭:“你发财啦!谁叫你买这么多东西!这得花多少钱!你不知道我们家还欠着一屁股帐啊!”
  张全顺在一旁,递给张谭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然后附和谭明霞:“就是,你这孩子太大手大脚了。”
  张谭只好表示无辜:“爸、妈,赚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再说了,这些东西才花了多少钱,五千块钱都不到。”
  “五千!你想死啦!”谭明霞一瞪眼。
  张谭顿觉头大如斗:“五千不多好吧,妈你知道我《四大名捕震关东》繁体版卖了多少本吗,现在已经卖了两万八千本,卖过三万本是迟早的,这就是十几万稿费收入了。而且我现在又在写《四大名捕会京师》,这本比上一本更好,赚得只多不少,还在乎这五千块钱么。”
  一提到十几万稿费,谭明霞原本聚敛的怒气,忽然就泄去了。
  儿子能赚大钱,花点小钱又算得了什么。
  五千块钱对以前家里来说,可能是天文数字,所以她咋听张谭花了五千多买这些吃的喝的,就怒不可遏。可经过张谭的辩白,她忽然就醒悟过来,五千块钱对张谭来说,可能就是多写几个字而已。
  想到这里,谭明霞自然就没有发火的理由了。
  而且她又忽然想到,张谭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她们操心的混小子了,儿子长大了,能够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再也不需要爸妈的庇护了。这样想着,谭明霞就感觉到一丝淡淡的伤感,眼眶都变得有些温热。
  她狠狠的挤了一下眼睛,将伤感抛诸脑后,然后单手叉腰,用另一只手指着三个电器箱子:“其他的不说,这三个暖气片怎么回事!”
  “天冷,给房间加热。”
  “一个不够还买三个?”
  张谭快速的说:“你们屋一个,我屋里一个,爷爷屋里再放一个。”
  谭明霞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又没说了,然后换了个话题:“那就没买给姥姥、姥爷?”
  张谭同样张了张嘴,他想说姥姥、姥爷儿子孙子一大堆,至于轮到他这个外孙孝敬吗,不过很理智的没说出口,而是改说:“你们屋里一个,爷爷屋里一个,姥爷、姥姥屋里一个,至于我,不重要了,你们高兴就好……明天我去镇上看看有没有卖的。”
  ……
  因为张谭回家时,已经是天黑了,所以他大肆购物的消息并未传开,并被母亲极大的保护起来。倒不是谭明霞小气,既然都是为过年做准备买的,当然要等到过年时再拿出来。
  唯一例外的是暖气片,当天晚上就给爷爷的屋子里安装上了。
  “爷爷,以后就不要烧小煤炉了,煤炉开关麻烦,万一忘了,晚上还容易煤气中毒。就烧这个暖气片吧。”
  张贺农很高兴:“好,以后不烧小煤炉了,就用扬扬给我买的暖气片!”
  除了暖气片,还有奶粉、麦片、脑白金等等适合老年人吃的补品,张谭也一并带过来了。于是乎,张贺农一高兴,当场就挥毫泼墨写了一幅大字送给张谭。
  “大展宏图。”
  这是继上一次送的“志存高远”之后,第二幅大字了。
  后面还有落款:“辛巳年暮岁、赠吾孙张谭。张贺农书。”
  这一次,爷爷没再考量张谭,懂不懂啥叫暮岁了。可能觉得这种问题,对于已经成为作家的张谭来说,太简单了,毕竟大家都是文化人。
  不过,张贺农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扬扬,你要不要跟爷爷练毛笔字,我看你钢笔字写的很漂亮。身为作家,没有一手好看的毛笔字怎么行,爷爷虽然算不上什么书法家,真草隶篆都练过,还是可以教一教你。”
  毛笔字,这是门功夫活,张谭其实并非不会,上辈子曾经跟爷爷后面学习过。只是后来渐渐的连拿笔的机会都少了,更别说练习毛笔字,早荒废了。
  想到寒假里自己不会去打工,也不会像上辈子那样,忙着去河里捡冬眠的鱼,赚外快。张谭便点点头:“爷爷肯教我,那就太好了。”
  毛笔字也是一门能提高逼格的才艺,张谭又有时间,何乐而不为。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张谭除了走亲访友,跟以前的同学们吹吹牛逼,就是在家里写小说,然后再去跟爷爷练习书法。
  书法是个慢工出细活的细致活。
  耐心是最重要的。
  重活一回,张谭觉得自己的耐心,是有很大的提高的。而且他又有上辈子的一点儿基础,手感找回的很快,一两天后,一手毛笔字就可圈可点了。
  这让张贺农惊呼自己的孙子是个天才,将来不成书法大家绝对没天理。
  书法大家,这个张谭不太敢想,想成为书法大家不经过长年累月苦练是没法做到的。他练习书法,只是想要博个多才多艺,提升一下逼格而已。
  以后出席什么公众场合,挥毫泼墨,多少能增加一点魅力不是。
  ——————————
  拜求一下推荐票和收藏,数据不是很给力啊!


第080章 爆竹声声辞旧岁

  2001年的过年,多了很多张谭都快记不起来的年味。
  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一年里也就过年能吃好些喝好些,加上生活的慢节奏,过年的确是非常盛大的节日。不像未来,过年也就六七天假期,吃顿饭聚个会,味道早已经淡薄了。而现在,真的是在过年,所有人都欢聚一堂投入其中。
  这种年味十足的氛围,张谭十分享受。
  唯一遗憾的是,过年前一段时间,去学校拿成绩单,结果他的名次下滑到了第三十九名,降了三个名次。
  地理和语文依然是全班第一,数学也总算不是倒数第一了。但物理化学依然雄霸榜尾,政治历史也出现了一点下滑。还是琐事太多,整天忙着各种有的没的,没怎么温习功课,导致别人进步他退步。
  这只是小事,张谭并没有很在乎。
  况且这份成绩单,在被谭明霞看到后,她并没有如张谭预想中的责骂他,只是叹了口气,跟他说,写作要写,书也还要好好念。
  张谭点点头“我会的。”
  大松一口气。
  于是。
  逍遥继续。
  除夕很快来临,勤练书法的张谭,参与到了一年一度的写门对、贴春联行动。
  老张家这一大家子的对联,都是坚持自己家人手写。
  虽然不是¤╭⌒╮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但爷爷张贺农传自他那教书先生岳父的毛笔字,并没有失传。张谭的三叔、四叔、大堂哥都得了张贺农真传,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
  而写门对、贴春联行动,就是每一年里,老张家最体面的工作,全家祖孙三代男人,都得参与进来,张谭也不例外。
  往年的门对子是爷爷负责写大门的对联,三叔负责写里屋的小门对子。今年局面又有了不同,张贺农决定退居二线,交给儿孙辈负责。写大门的对子这个重担,就落到了三叔头上,而小门的对子,张贺农亲自点了张谭的将。
  “老三写大门,扬扬写小门,你们打下手。”
  安微这边是非常注重宗族,长幼有序,身为一家之主的张贺农,说话就是权威。
  而张贺农此举,无疑是确定了张谭,乃是老张家三代子弟中,能中兴家族的不二人选。就目前看来,张谭也的确是潜力无限,有麻雀窝里飞出金凤凰的资质。
  如此这般,老张家的男人们行动起来。
  大伯翻《春联大全》提供春联内容,大哥裁纸,二哥扶纸,三哥研磨,四叔贴门对,张谭的父亲张全顺拌浆糊,其他小辈也不能闲着,负责运送门对子去各家。
  大门的对联关乎一家的门面,所以三叔写得很认真,一笔一划,写一笔蘸一次墨。
  张谭就潇洒多了,提起笔来洋洋洒洒个不停。
  “虽无山海味,常有鸡鱼香。”
  “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
  “呈祥瑞雪蛇形匿,接福新春马步来。”
  “扬扬的毛笔字,越来越有锋芒了。”大哥一边裁纸,一边伸头看张谭写字,然后点评。
  “笔走龙蛇,半行半楷,肥瘦相宜,连成一片。是好字。”大伯跟着点评。
  张全顺也一改往日的好脾气,语气傲然:“就我觉得,扬扬这字,比老三写得更有味道。”
  闻言,三叔不爽的抬头:“哎,二哥,负责任的讲,扬扬的字到我的字这个水准,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四叔刚贴好一副门对,进门就听见辩论,然后凑过来,仔细比较了三叔和张谭的字,笑着说:“二哥、三哥,爸也在这,我公正的讲一句。”
  “那你讲嘛。”三叔直起腰,等待下文。
  张谭则谦虚的客套一句:“我写的字还差得远。”
  四叔清了清嗓子:“三哥的字,功力深厚,这一点不是张谭能比得上的。但是三哥你的字太刻板,不灵活,相反张谭的字就比较生动,看起来更舒服。”
  “是这个道理。”大伯点头。
  张贺农也下意识的跟着点了点头。
  三叔顿时提高了嗓门:“老四哎,你这就不对了,写字的环境不同,风格就要不同。我现在在写大门对子,不能有一点轻佻,就是要庄重肃穆,才能符合我们的家风。”
  大哥哈哈笑:“三叔,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
  大哥的问话,得到了屋子里阵阵笑声,老张家,似乎从未有过“家风”这个词汇。不是¤╭⌒╮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自然没有什么家风,而且前些年农村都穷得叮当响,掏粪、喂猪、挖野菜、上河堤、修大坝,都是大集体生产,实在酝酿不出家风。
  “好了,都不要笑。”张贺农呵斥住笑声,指着三叔和张谭,说,“老三的字就是这个风格,沉稳,希望你做人也能如字一样沉稳。至于扬扬,还要练,什么时候字没锋芒了,你就出师了。”
  言罢,又补充一句:“从现在开始,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读书!你们几个在念书的,都好好念,指望你们考大学也是空,但至少要读书明理,肚子里装的进文化。”
  张贺农一言定下了老张家的家风——读书。
  屋子里又恢复了热闹。
  男人们贴上门对子,挂上五福,再黏上门神,接着就准备烟花爆竹,然后等待开饭。女人们则聚在大伯家的厨房,忙着张罗整桌饭菜,每年的除夕夜都是一大家子在一块吃饭。
  七点一到,点燃烟花爆竹,声声炸响中,关门吃年夜饭。
  饭菜多到桌子放不下。
  而今年桌上的白酒,再不是往年的低档次白酒了,而是张谭特意买回来的茅台。
  “乖乖,这茅台喝着就是比一般酒过瘾。”大哥一边喝一边还夸起来。
  其实喝得不是酒味,是档次,是氛围。
  外面的烟花声,一刻没断过。
  在这合家欢乐的时刻。
  2001年,轰轰烈烈的翻过去。
  再一晃眼,温暖、富足的寒假,也就这么不知不觉过去了。
  ……
  这一个寒假,家里因为张谭而发生的变化,天翻地覆。过节的质量直接拔高到了岗集镇先进水准,父母的心情愉悦,笑容常挂脸上。一切都朝向好的方向发展,家里的e时代网吧,更是好得不得了。
  整个寒假期间,几乎网吧里就没有空闲过一台电脑。
  一个月下来,刨去水电、租金、税费,净利润足足有八万多。这让谭明霞跟别人聊天时,再也不会把“我家还欠着一屁股帐”挂在嘴边了。
  现在跟别人聊天,都是“准备去银行贷个款,再开一家网吧”了。
  这个年里,在张谭的促成下,家里决定从e时代网吧抽身,去大杨镇新开一家网吧,网吧证已经托关系办好了。大杨镇位于岗集镇北边,隶属于合淝的中市区,尽管还是一个乡镇单位,但毕竟是市里了。
  2002年之前,合淝市下辖三县一郊,长沣县、淝西县、淝东县、郊区,以及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三个市区。
  不过再过几天,合淝市就要重新规划行政区了。
  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合淝市新的版图规划,三县还是三县,三个市区分别改个名字,中。市区改为庐。阳区、东。市区改为瑶。海区、西。市区改为蜀。山区,并稍微调整了一下行政区划。
  而原本有七十年历史的郊区,正式升格为合淝市的市区之一,包。河区。
  合淝历史上的三县一郊,正式成为了过去式,现在要说三县四区。
  区县制度的完善,意味着合淝市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隶属于庐。阳区的大杨镇,也会高速发展,涌入大量的务工人员,在大杨镇开网吧,绝对有得赚。
  而且靠近市区,来往市里也方便。
  以后,张谭肯定是要在市区给家里买房子的。农村人入城生活,这是无可改变的趋势,城市的生活环境,的确要比农村方便、舒服。而且房价直到他重生前,也没停止过涨价,钱拿去买房子相对于存银行贬值,至少能保值。
  ……
  慵懒的寒假过去,冷清的学校重新变得人头攒动起来。
  学生们收拾好意犹未尽的心情,准备开始奋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