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启高一 >

第54部分

重启高一-第54部分

小说: 重启高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开玩笑,侃天侃地,很快就到了九点半。
  水电站的机器开始轰鸣,三台抽水机咕咚咕咚的抽水了。以抽水机的巨大吸力,以及涡轮搅动的旋转力,各种鱼虾都会被抽水机抽到出水口的河湾,然后晕晕乎乎的被冲上岸边。于是乎那些早就埋伏好的人,舞动各自的推网,开始捕捞。
  张谭则带着一颗好奇心,转来转去,看谁捕到了好东西,就过去看看,有感兴趣的就问问价钱。
  不过随着抽水机抽上来的,都是一些普通的鲤鱼、草鱼、混子之类,连螃蟹都很少。
  这些寻常东西,没什么好稀罕的。
  “哎,大作家,来看!”
  忽然有个刚才一起聊天的年轻人,喊了张谭过去。
  等张谭到了跟前,这年轻人就从推网里拿出来一条金光闪闪的鱼:“黄鲤鱼,看到了没。”
  这是一条大概三四斤重的黄色鲤鱼,浑身真的跟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的黄,在网里蹦来蹦去,异样的漂亮。
  张谭顿时喜说:“这是锦鲤吗?”
  “不知道,反正就是黄鲤鱼。”
  “这颜色真好看,好兆头啊,味道肯定不错。”旁边一个中年大叔,伸头赞说。
  张谭觉得吃它太可惜了,便问:“能卖给我吗?”
  “你要?送给你了。”年轻人跟张强认识,关系不错,因此很慷慨的将黄色鲤鱼塞进了张谭的网兜里。
  “那多不好意思,我把它买下来,要多少钱啊?”
  年轻人摆手:“不要钱不要钱。”
  张谭还是准备掏钱,张强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拿着吧,一条鱼还要钱啊。”
  张强说话了,张谭也就没再坚持掏钱,道谢之后,提着黄色鲤鱼,喜滋滋的放到了张强的水桶里:“这条鲤鱼,我回去养着。”


第109章 下锅里了

  一个上午,张谭除了收获了一条黄色鲤鱼,还买到了一条十斤重不止的鲶鱼胡子,两三斤毛蟹,几条肥硕的黄鳝和泥鳅,以及一斤多河虾和白虾。
  河虾大概又叫青虾,长得有点像对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这种虾子贼精,很难捉住,卖得也相对小龙虾要贵。白虾就更贵了,又名太湖白虾,因为盛产于太湖而得名,不过合淝这边的巢湖也有很多,蔓延到周遭的小湖小河里。
  河虾和白虾长得差不多少,经常混在一起,特别是染上水藻之后,都灰灰绿绿的,分不太清楚,反正口感差不多,大家也懒得去区分。
  河虾和白虾的虾仁,剥出来之后,做成虾糊,是张谭的最爱,味道香浓可口、酥软滑嫩。就着虾糊吃饭,能多吃两大碗。
  收获颇丰。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
  谭明霞已经从大杨镇赶了回来,同时回来的还有姐姐张燕,就是因为知道她们今天回来,张谭才会出去跟着大堂哥逮鱼,好让老妈做一顿美味。
  “妈,我从三站那边弄了点河鲜,今中午做顿好的。”
  “去三站啦,那边抽水了吗?”
  “嗯。”
  “我看看。”谭明霞接过张谭的网兜,打开一看,“不错嘛,毛蟹、河虾,哎哟,这么大的鲢鱼胡子啊。”
  “有十斤多。”
  “你抓的?”
  “不是,我从别人手里买的。”
  “就知道乱花钱。”谭明霞嗔怪了一句,又指挥张燕,“燕子,去吧河虾剥出来虾仁。”
  将河鲜都交给了老妈,张谭转而跑去将放在大堂哥水桶里的黄色鲤鱼拿了过来,从自己家里摸出一个脸盆,装满水,将黄鲤鱼放进去。他打算去镇上看看有没有大鱼缸卖,这种黄色鲤鱼不多见,养着好看。
  “妈,我出趟门。”
  到了镇上,张谭四处转悠,倒是看到了卖鱼缸的摊子,但都是小鱼缸,里面还有一些一指长的彩色小鲤鱼,这种都是观赏用的鲤鱼,长不大。问了问老板,都说没有大鱼缸,眼看要到吃饭时间了,张谭只好返回。
  “看来得去合淝买了,不过不好运回来,还得找车,有点麻烦。”
  反正夏天也是无聊,张谭决定下午就去市里买回来。
  回到家,张谭却忽然发现,自己装黄鲤鱼的脸盆不见了。
  左找右找也找不见。
  “哎,妈,我的鲤鱼呢?”
  “鲤鱼在呢。”谭明霞的声音,从厨房传过来。
  “在哪呢?”
  “在锅里啊。”
  “什么!”张谭急忙冲到厨房,接着就看到,翻滚的鱼汤里,一条被梭了十几刀的鱼,瞪着死不瞑目的眼睛,在热气腾腾的锅里,散发着浓郁的鱼香味。
  此情此景,张谭欲哭无泪:“妈,你怎么把我的黄鲤鱼给烧了,我是要养的!”
  “养什么黄鲤鱼,除了颜色不一样,跟街上卖的鲤鱼有什么差别吗。”
  “就是颜色不一样我才养的啊。”
  “街上有卖小鲤鱼,真要养,去买几条回来。”
  “……”
  中午的午饭,张谭怀着悲痛的心情,将红烧鲤鱼吃了大半。剩下一半,给爷爷张贺农吃了,爷俩都喜欢吃鱼。
  饭菜是极好吃的,促使张谭干了三大碗米饭,都快吃到撑了。
  但心情依然没能化开,还带着淡淡的忧伤。
  等消化完了,就跑去后院的沙梨树下,沙梨树下有个小板凳改装的秋千,张谭坐在上面,抱着吉他,以忧伤的口吻,弹唱着:“如果每条鱼都是一出折子戏,在剧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欢乐悲喜。如果人间失去多彩的面具,是不是也会有人去留恋、去惋惜?”
  大伯家养的一条小黄狗,听到张谭的吉他声,欢快的跑了过来,冲着张谭不停的摇尾巴。
  刚才张谭给小黄狗送去了一堆鱼骨头,小黄狗自此记住了“慷慨”的张谭。
  伸手摸了摸小黄狗的脑袋,张谭又想起了很早以前。
  家里养过的一条大黄狗。
  大黄狗的名字就叫大黄,跟这条小黄狗长得差不多,都是农村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土狗。那时候的张谭还小,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牵着大黄四处跑,大黄虽然性格温顺胆小,但是可能串了狼狗的血统,长得很高大威风。
  那些欺负过张谭的小侠们,都被张谭指使大黄吓唬过。
  可惜,大黄后来误食老鼠药,已经埋进土里了。
  “小黄啊,以后千万不要吃老鼠药。”
  ……
  谭明霞一碗红烧鲤鱼,彻底打消了张谭养鱼种花的闲心逸致。
  在过了两天无所事事的日子之后,他迅速的调整好心态,准备专心投入写作。《射雕英雄传》的创作得加紧,一旦李艳那边谈好了出版事宜,就得全力筹备出版了。他毕竟没办法全部照抄金庸的原版,因为脑内没有度娘。
  能做到的就是按照自己的记忆,重新使用自己的语言风格,将故事讲出来。
  他的文笔本就偏向于金庸的朴实风格,在刻意的借鉴之下,与金庸的武侠味道,差别并不大。而且文笔这东西,说它重要,它的确重要,影响阅读流畅感,但说它不重要,其实也的确不重要,只要能圆满说出故事就行了。
  真正能打动人的,还是故事本身。
  毕竟金庸的作品火爆,不仅仅是小说的文笔,改编出来的电视剧,同样火爆一塌糊涂。可见他讲的故事,才是核心部分,而张谭恰恰能抓住这个核心部分。再融合一点其它作品的优秀亮点与段子,整个故事就更加丰腴圆满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张谭能够修改bug。《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在报纸上连载的,当时为了赶稿,很多地方前后有疏漏,即便是修订版,也依然保留了不少bug。
  譬如柯镇恶说他的双眼是黑风双煞打瞎的,这时就介绍说他跟其他六侠见面时就是瞎子,六侠都不知道他为何眼瞎。可是后来柯镇恶跟欧阳锋等人在一个庙里时,回忆六侠小的时候,竟然记得小朱聪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
  还有蛇毒的问题,欧阳锋的蛇毒及其厉害,能毒死n条鲨鱼,杨康就是死在蛇毒上面,结果郭靖的四师傅南希仁被蛇咬了舌头,硬是扛了n天,等到郭靖来了才写下杀人者乃……
  还有就是洪七公让郭靖写假的《九阴真经》给欧阳锋,郭靖乱写一通,欧阳锋让郭靖验明真假,再默写几遍,结果,竟然郭靖这丫竟然一字不误!难道他在乱写的时候,还同时默记了吗?
  再一个,最大的bug就是黄蓉的年纪,在不同人讲述的故事里,黄蓉的岁数是忽大忽小,一会比郭靖大几岁,一会比郭靖大十几岁。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张谭需要修改克服的地方。
  要创作出一部经典,任重而道远。
  ——————
  ps:有人说弄不懂老张家人的排行,这里特意附一份谱系表。
  祖父辈:张贺农何露雪
  父辈:大伯、张全顺排行老二、三叔、四叔、小姑
  平辈:大伯家(大堂哥张强、二堂哥、大堂姐)、张全顺家(张燕、张谭)、三叔家(三堂哥、三堂妹、六堂弟、四堂妹)、四叔家(五堂弟),这一辈,小孩比较多,男孩在一起排名,张谭排老四,女孩在一起排名,张谭排老二。
  e时代网吧是张全顺和谭明霞、二堂哥的媳妇、四叔的媳妇合开,后来张全顺撤了股份,去了大杨镇开网吧。


第110章 报纸宣传

  张谭觉得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他接到李艳打来的电话,汇报了一下《射雕英雄传》的出版进度,繁体版的出版进展很快,已经跟两家出版社定下了出版意向,都是有过合作的出版社,香巷的是新雅文化,台弯的是鲜鲜文化。
  两家出版社都给了非常高的版税比例,比现在活跃的港台名家张非凡、李铁臂等人,并不差多少。
  而简体版的出版,李艳倾向于跟她所在的安微文艺出版合作。
  安微文艺出版社最近也在对外积极拓展通俗文学的出版业务,有李艳的牵头,合作意向很明显。而且出手很慷慨,不比煳南人民出版社给的条件差,在渠道拓展上,比煳南人民出版社还要略胜一筹。
  “李姐,跟谁合作我无所谓,谁给的条件好当然跟谁签,不过,如果煳南人民出版社条件不差,我比较倾向于跟他们合作,毕竟是老朋友关系了。”
  张谭如此回复李艳。
  煳南人民出版社在他低谷时期,前来合作出书,张谭肯定得记得这份情谊,跟王国华也算是熟人了。原则上他当然想继续跟那边合作,此前《四大名捕会京师》就继续交给了对方出版。不过,在商言商,涉及到现实利益,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能被所谓的情谊左右。
  张谭不是纯粹的商人,但也不是意气用事的愣头青。
  李艳立刻说:“好的,我知道了。我会综合几家出版社的条件,在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会向煳南人民出版社倾斜。”
  “嗯,李姐多费心,有事随时打我电话。”
  打发了李艳,张谭就没再关心出版的事。
  他现在已经把出版的琐事都交给了李艳,只需要坐在家里,然后等着出版商过来送稿费即可。
  暑假这两个月。
  他已经拟定了一份日程表。
  基本上就是每天安排五六个小时的写作时间,然后一个小时补习数学课,一个小时温故其它课程,两个小时用来运动锻炼身体。剩下的时间就自由安排,可以去逮鱼摸虾享受年轻人该享受的乡村肆意生活,也可以弹吉他、拉手风琴、唱歌、谱曲享受文艺范生活。
  或者跟爷爷张贺农吹吹牛皮,顺便一起讨教一下书法。
  或者去网吧里跟别人打两把红警、cs、帝国时代、魔兽争霸之类的游戏。
  亦或者去市里面看看楼市,特别关注一下记忆中会开发成商业区的门面房。未来的房价跟火箭一般上涨,现在买房,稳赚不赔。而且他比别人更了解合淝的建设规划,知道未来十几年时间,合淝的城市中心变迁。
  不出几年,合淝就会规划滨湖新城,将中心南迁,打造滨湖城市。
  随后,安微省会撤销原本环绕巢湖的巢煳市,将巢煳市的居。巢区、庐。江县划归合淝市,整个巢湖成为了合淝的内湖。合淝市中心开始环巢湖建设,北边的发展逐渐迟缓,南边一日千里。而现在巢煳市还安然无恙,巢湖边的房价低得可怜。
  趁着低价买,十年后房价起码得翻好几番。
  尽管张谭不想那么庸俗的用炒房来赚钱,但给亲戚们出出主意,让亲戚提前买房,多享受一点楼市带来的福利,未为不可。再说了,他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只不过买房子涨价这种白送的机缘,不去弄一把,这不是犯傻吗。
  多买几套房,总比钱放在银行里贬值来得好。
  ……
  日子一晃就过去了十来天,《射雕英雄传》的写作进度不错,已经写了将近十万字,其中前六万字寄去了杂志社,《今古传奇·武侠版》确定改版半月刊,将在8月上、总第10期推出《射雕英雄传》。
  而在李艳的一番讨价还价中,煳南人民出版社放弃了对《射雕英雄传》的出版,王国华跟张谭透露了他的想法,还是为了保险起见,在没有确定《射雕》能火之前,不敢大投入出版,他更希望张谭能继续写四大名捕。
  最终《射雕英雄传》被安微文艺出版社签下,版税率12%,十分冒险的大手笔。
  张谭也参与了期间的商谈,主要是透露《射雕》的创作字数,计划一百二十万字;创作内容,一代大侠成长史;创作时间,到年底能写完,最迟不超过明年开春。根据张谭的解答,安微文艺出版社安排了出版的具体事项。
  一共出版八册,一册十五万字,一个月出版一册,第一册起印十万册。
  并保证将八册出版完,每册最低出版数量不低于五万册。这个条约是保护条约,对出版社来说是个风险,对张谭来说是保证,防止小说销量不好,对方直接把书给砍了。安微文艺出版社正是依靠这条保护条约,胜出了其它出版社。
  张谭倒也并不看重这个条约,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他看重的是诚意。
  出版社给出这么大诚意,没理由不合作。
  如此。
  又一本书要出版了。
  张谭心情大好。
  ……
  七月如飞梭,闪了一下,就翻到了八月。
  这天。
  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