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启高一 >

第56部分

重启高一-第56部分

小说: 重启高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个段落就是用来宣传新书的,报道了张谭的新书即将上市,写了怎样怎样的一个故事。
  最后再做一下总结,报道结束。
  基本上,这篇报道已经把能挖掘的新闻点都挖掘了出来,高一少年、出书赚钱、得名得利、就在身边。
  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合淝版的“美国梦”故事一般。
  平凡家庭出生的少年,没有通过任何拉关系走后门方式,仅仅依靠自己的才华,努力写作,一举成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真是十分有代入感的故事。
  不少人阅读《合淝晚报》的报道后,都想要买一本张谭的小说,好好阅读一遍,看看张谭这个高一学生究竟写了什么,能成名又赚钱。
  而其余几份报纸,虽然报道的方式不同,但都或多或少吸引了许多人涌现出购买**。
  更为可观的是《羊城晚报》也刊登了张谭的新闻。
  作为全球发行量排名前二十的报纸,《羊城晚报》的读者数量、影响力、以及对港台的辐射力,都不是一般报纸能比的。
  《羊城晚报》上。
  这篇新闻的标题有点直白——《十六岁的新生代武侠小说家张谭》。


第113章 真假

  新雅文化出版的繁体版《四大名捕震关东》、《四大名捕会京师》,与鲜鲜文化出版的繁体版,都已经经由港台,流转到东南亚不少华人地区。两部小说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具有一定的市场冲击力。
  在东南亚华人地区,成功捕获了不少书迷。
  不过他们除了知道张谭是大陆的年轻作家之外,就对谭张一无所知。出版社也没有替张谭如何宣传,在张谭没有累积一定的读者基础时,宣传他只会让人觉得是故意的噱头,高中生写小说,有点扯淡。
  但是有了两部小说的累积,再宣传张谭的年龄,就是劲爆点了。
  《羊城晚报》的报道,很快就被新雅文化和鲜鲜文化,联系港台报纸转载了过去,一时间,整个港台地区、东南亚华人地区喜欢武侠小说的人,就有许多关注到了这篇报道。
  读过四大名捕的读者,看到报道后,无不发出惊叹。
  “什么叻,四大名捕竟然是高一学生写的,要不要这么吊啊!”
  “假新闻啦,这年头报纸就会造眼球新闻,宣传新书《射雕英雄传》也不用这么拼吧。”
  “这么年轻就写小说,还写这么好,有这么天才?”
  “没有阅历写不出这样的武侠,假的啦。”
  “武侠大宗师的起步阶段吗?”
  “大陆最会造假货,我不信。”
  “谭张是我的偶像了,新书什么时候上市啊。”
  “我家小子十八了,字都认不全,人家谭张才十六,都当作家出书了。唉,让我打死这个不肖子!”
  “现在就这样,以后还得了。”
  “《射雕英雄传》,听名字就有江湖味,我要买。”
  或许一篇新闻,影响力还很有限,只是被少数人关注到,但,对张谭来说,无疑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进步。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他的名声已经走出国门。东南亚这边,也有人知道张谭是谁了。
  关注度一点一点上升,美好的未来正在招手。
  “哎,胖子,看这篇报纸上的新闻,四大名捕的作者谭张,竟然只是大陆的一个高中生。”台弯某个国中教室,麻花发现新大陆一般,指着一份小报纸,对汶采乐说。
  汶采乐正往嘴里塞包子,狠狠地咽下去,这才将注意力从包子上面转移开:“什么?”
  麻花大声的说:“四大名捕的作者,谭张,是高中生!”
  还没等汶采乐反应过来,旁边的四眼就冲过来,将报纸抢了去:“麻花你骗谁,高中生,你当我傻鸟?”
  等四眼将报纸粗看一遍,顿时变傻眼了:“还真是大陆的高中生啊,厉害,甩了我们几条街。”
  “怎么可能,四大名捕是高中生写的?”汶采乐接过报纸,嘴里嘟囔,“说不定是阿共仔的阴。毛啦!”
  不过,虽然感觉到难以相信,但报纸上说得清清楚楚,谭张、张谭,出生于1986年,现就读于一所高级中学,刚满十六周岁。
  这令汶采乐不知道该做何感想。
  去年他在书店里意外发现了《四大名捕震关东》,顿时喜欢上了谭张的作品,鲜鲜文化出《四大名捕会京师》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去了书店门口守候。虽然他不喜欢大陆人,在阿扁的鼓吹下,坚定台弯。独立,但很喜欢看武侠小说。
  所以自动忽略了谭张的大陆人身份,“台。独的时候我去喊口号,能光明正大的旷课,私底下,当然还是看小说比较重要啦”,这是汶采乐的心声。
  只是一眨眼,谭张就变成了十六周岁,汶采乐今年也是十六周岁。
  对比一下,大陆的十六岁少年谭张已经写小说出书名动两岸了,台弯的十六岁少年汶采乐除了看小说啥也不会,这瞬间就令汶采乐有种要给台弯卖药丸的冲动:“台弯的下一代恐怕已经输了。”
  “不过,这跟我有屁的关系,我就是要看小说啊!”
  汶采乐的沮丧只是一瞬间,很快就被报道的另一个内容所吸引,谭张的新书《射雕英雄传》即将出炉。
  然后生出强烈的渴望阅读的冲动。
  这种冲动,除了是喜欢张谭的武侠小说故事,更带着一点点的崇拜。在得知张谭十六就出书后,他的内心里就不可抑止的产生了倾斜,在谭张这个大陆阿共仔面前,摆不出任何的高姿态了。
  社会的本质就是实力为王,瞧不起阿共仔是因为阿共仔穷,崇拜张谭是因为张谭小说写的好。就跟中国人讨厌日本人,但一票动画迷崇拜宫崎骏到不行,是一样一样的道理。
  不止是汶采乐,四眼和麻花,也同样产生了丝丝崇拜的心理。
  为了弄清真假,三个人合计,准备打电话去鲜鲜文化出版社,询问对方关于谭张的信息。
  电话打进了鲜鲜文化,得到了出版社工作人员的肯定答案,张谭的确是十六岁的高中生,丝毫没作假。
  “哇哦。”汶采乐只能用这么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转而,又急忙问,“那他不继续写四大名捕了吗,故事还没写完啊。”
  “四大名捕还会继续写,我们鲜鲜文化也会继续与谭张合作,出版他的小说。不过四大名捕要暂停一段时间,谭张需要整理一下思路,所以他准备写本新书《射雕英雄传》。”
  “那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出《射雕英雄传》呢?”
  “这个需要看情况,我们出版社会尽快安排,一定及时让大家看到谭张的新书。”工作人员忽悠说。
  事实上《射雕英雄传》的繁体版权竞争十分激烈,看到张谭创作的小说销量势头火爆,其它出版社都坐不住了,纷纷跟进。
  随着老一批的武侠名家封笔的封笔、逝世的逝世,现在武侠市面上只有张非凡、李铁臂等有限几个人支撑。独木难成林,武侠小说已经呈现颓废的势头了,亟待新鲜的内容,来冲击这个市场,维持住繁荣。
  张谭的出现,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
  竞争激烈,也就理所当然。
  挂断电话后,汶采乐等人,开始对《射雕英雄传》期待起来。
  “我这次第一时间去买!”麻花信誓旦旦的宣布。
  “如果是四大名捕系列就更好了,我已经被冷血给强烈吸引住了,如果我是女的,一定嫁给冷血。”四眼郑重的说。
  汶采乐鄙视:“你可以把‘后亭花’献给他。”
  四眼斜睨一眼对方:“冷血真的存在的话,我真敢献。”
  “说不定《射雕英雄传》更好看呢,嘿嘿,到时候不射雕了,专门射你后亭花。”
  “那我先射你一脸!”
  几个人如此说说笑笑,投入到对四大名捕的讨论和射雕故事的憧憬中。


第114章 名与利

  暑假结束了,并未给张谭留下太多兴奋与意犹未尽。
  若是真正的半大小子,暑假肯定玩疯了,但张谭并不是。暑假对他来说,和上学并无太大的差别,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心理,早就有一套自己的作息规律,不会因为上学还是放假而扭转太大。
  在这个暑假里,只能说过得很悠闲、也很充实。
  充实是因为每天都在认真的写书码字,计划一个月写十八万字,事实上七月和八月,他都写了二十万字以上,而且并未占据太多的时间,一天里有半天就可以完成码字工作了。剩下的半天里,就是他的悠闲生活。
  钓钓鱼、唱唱歌、去镇上吃点烧烤、喝点啤酒,偶尔还去初中同学家里开的溜冰场溜冰,或者跟几个堂哥一起,去台球室捣台球。
  台球室里经常有些染着鲜艳的发色、打扮前卫,而且长相、身材都很正点的女青年。你请她吃顿午饭,她就能整个人都贴到你身上,缠住你一下午时间,想要伸手揩点油,实在是太简单不过。
  你再请她吃顿晚饭,甚至能跟你一起躲进墙角里,玩亲吻、抚摸游戏。
  若是肯连续花钱几天,开房间也不算什么。
  上辈子张谭没少羡慕镇上的小痞。子们,整天带着这里的妞到处显摆。而他因为长得瘦弱,一看就是小萝卜头,没女青年凑到他身边,所以只能干瞪眼,对着那些女青年圆滚滚的屁股,瞅上半天干咽口水。
  即便兜里揣着逮鱼摸虾换来的百来块钱,也不好意思请女青年吃饭。
  况且,那个时候的台球,对他散发的吸引力,应该是大于这些摇曳的女人身体。
  世事易变。
  再次回到这些台球室的张谭,已非吴下阿蒙。
  营养充足的膳食,从不间断的锻炼,让他身体跟庄稼抽条一般,快速的拔高,从一米六五直接飙升到了一米七二。夏天穿的t恤衫贴在身上,偶尔能够看到他鼓起来的胸大肌,以及凸凹有致的腹肌。
  再不是当年的小萝卜头了。
  嘴上的胡须,也被他用镊子,一根一根把杂乱的给拔掉了,只剩下整齐的一圈,看上去顺眼多了。再加上时时刻刻散发的成熟气质,台球室的女青年,不需要张谭主动,都会往他身边靠近。
  这些女青年,大多都是二十来岁的年纪,青春正美好。把头发的染色洗掉,再把衣服穿得正式一点,相信都是甜美的纯妹子。当然,偶尔也有一两个胖子,以及男人婆。但受欢迎的都是漂亮的。
  “我跟你们说,不要对我弟下手,他还小。”大堂哥张强很自觉的挡在张谭身边,将那些女青年拨开。
  “哎强哥你什么意思啊,我们就是找你弟要个签名,我最崇拜有文化的人了。”一个脸盘很正点、身材也正点的女青年,娇笑着说。
  另一个马虎点的女青年附和:“就是啊,我们找你弟要签名的。”
  大堂哥丝毫不留情面:“都给我闪到一边去,ok?这是英文懂不懂!”
  “这么小气啊。”碰了壁,女青年们嘟嘟囔囔的转了方向。
  张强就语重心长的对张谭说:“这里的女的,都不要搭理,一点不检点。最好都不要跟她们说话,她们这种人,惯会打蛇随棍上,惹上就是麻烦。”
  张谭很想说:“大哥,这种麻烦事,还是让我自己来处理吧。”
  但是身为名人,话不能乱说。
  张谭只是点点头:“嗯,我知道。”
  现在张谭已经成为老张家的一宝,重点保护对象,大家会不自觉的以张谭为荣,同时维护张谭。张谭对老张家在岗集镇的地位提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前老张家只有张贺农是退休干部,多少有点影响力。
  整体上还是以种田为主的农民家庭,不是说农民咋滴,都是国家的主人公,不分高低贵贱。但多多少少会有点自卑,跟那些当干部的、做生意的交往起来,总感觉矮了人一头。
  就连做过国家干部的张贺农自己都不自信,他的国家干部是年轻时敢打敢拼拼回来的,那个动荡的十年当中,枪毙叛徒分子的时候,全公社没人敢开枪,他敢。上位靠的是这股凶狠劲,而不是跟老丈人喝得那点墨水。
  张谭崛起后,老张家终于腰杆子挺直,能喊一句:“我们家也是¤╭⌒╮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从何老太爷那边,就是知识分子!文化人!”
  你要是不相信,呵,立马抬出张谭。
  “我孙子(儿子、侄子、弟)张谭,知道吗?作家!出书了,都买了几十万本!港台那边都知道他!”
  有张贺农坐镇的老张家还是很团结的一大家子,没那么多家族之间的勾心斗角。
  或者说,谁也不敢在张老爷子面前,勾心斗角。
  老爷子当真是威风了半辈子。
  话题扯远了。
  不管如何。
  目送几个女孩子转身走掉,张谭明白了一点,自己现在要试着去学会如何做一个“名人”了。
  ……
  张谭去上学,是李艳开车过来接的。
  李艳的车是一辆新买的菲亚特派力奥,花了七八万块钱。原本李艳是舍不得的,不过张谭的新书《射雕英雄传》已经把简繁体版权都签出去了,光是保守估计,起码版税能拿到一百多万,而她提成三个百分点,就是三万多。
  三万多比她在出版社干一年挣得多多了。
  干脆买了一辆车,这样服务张谭的时候也方便一些。
  对于张谭的潜力,她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现在张谭年纪还小,就写得出这样的作品,以后还得了?况且,武侠小说只要写得好,今后影视改编很容易,这又是生财之道。傍上这么一颗摇钱树,李艳当然要用心做事。
  “《射雕》的销量怎么样了?”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张谭询问。
  李艳兴奋的回答:“安微文艺出版社这边,起印的十万册一个星期就销售一空,加印的二十万册,也已经卖完了,现在正在加印第三版二十万册。同时第二册起印就是三十万册。”
  张谭点头:“唔,这个销量不错么。”
  “何止是不错啊,简直就是夸张,现在《射雕》已经是文艺出版社今年最成功的出版案例了,出版社准备加大宣传力度,争取让《射雕》单册发行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