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重生80之先赚一个亿 >

第184部分

重生80之先赚一个亿-第184部分

小说: 重生80之先赚一个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既然闲暇时玩这个,基础的行情总是估算出的,别说后面还没开完,仅仅是露出来的这么多,这一块极品翡翠原料的价值,怕是已经值得几千万之巨!
  ……“秦总,您那二十万是刷卡,还是暂时打个借条?”
  众人的惊叹声中,封大总裁慢悠悠凑近秦晗,用一种看似低沉,却叫所有人听得清楚的音量诚恳发问。
  秦晗缓缓抬头,正遇上对面青年的眼睛。
  这道目光幽深戏谑,却没有一丝一毫刚才的鲁莽冲动,却有着某种老辣狡黠的傲气。
  秦晗僵硬地迎着这双眸子,忽然汗如浆出,在这一刻,他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了某种陷阱,就如同当年一样。
  关晋升的注意力,也早已经转移到了这边,和在场人关注那块极品翡翠不同,他忽然只想好好看看邱明泉。
  刚刚那种古怪的感觉浓烈地几乎化解不开,而且越来越浓:到底是他太敏感,还是这真的就是巧合呢?
  这到底是什么逆天的运气,才会这样随手一拿,就拿到了价值连城的宝贝?……
  ……
  东申财经大学的期末考试到了,这已经是1995年的一月,邱明泉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半的大学学习,眼见着这一学期又将结束了。
  平静而幸福的校园生活和以往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变化可能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前学生会会长杜强同学终于以一种轰轰烈烈的姿态告别了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学业,震惊了整个校园。
  没错,暑假期间在声色场所嫖娼,被扫黄的警察抓个正着,本来是没闹到学校的,只是下达了行政处罚书,可是不知道怎么,那份处罚书却在刚刚开学迎新时被人贴到了学校的公告栏上,一时间兴奋的流言蜚语立刻传遍了学校,学校在震惊和羞恼下,直接取消了他的研究生保送名额。
  ——很简单,原先的研究生保送条款上,就明明白白写着被保送者需要品德良好、不违法乱纪,现在闹出这么大的幺蛾子,还有哪个导师愿意带一个嫖娼的学生?
  用封大总裁的话说,那就是“没有了杜强同学的校园,连空气都清新了少许”。
  邱明泉的学业一如既往的优秀,每年的一等奖学金也次次不落地落入囊中,可是接连几个学期,他都悄悄地找到校团委,将奖学金捐了出去,指定捐给家境贫寒的同窗学子。
  实际上,这一两年里,他已经暗暗地拿出一笔钱做了一个自己操盘的基金,每年的收益都定期拿来捐助给“春蕾计划”,专门用来资助农村的辍学女童。
  相对于男童来说,贫困地区的女童的求学机会无疑更少,命运无疑更加悲凉。
  “老师,选择学校的受助者时,不用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只要真是家境贫寒,就优先选择吧。”他诚恳地向团委老师表达了愿望,也得到了首肯。
  这一点,封睿也曾经和他争论过:“资源应该给更优秀的人,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能理解你的想法,可是我得指出来,你这样不符合物竞天择的原则。”
  邱明泉怅然地笑了笑:“可是怎么判断优秀呢?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你拿他的成绩和一个衣食无忧的城市学生去比,又谈何公平?”
  仅仅是为了体面地活着,他们可能就需要把课余的时间放在打工挣钱上,哪还有精力去更多的学习?恶性循环会一直跟着他们,甚至将他们拖入彻底的深渊和绝境。
  封睿淡淡道:“背景和出身,本就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一部分。这的确是不公平,可是奢求绝对公平本就是天真。”
  “我懂你的意思。”邱明泉微微叹了口气,“可是真的有很多人需要一个机会,一旦有这个机会,他们也有可能就此拼命向上,对命运充满感激。”
  前世的记忆很多已经逐渐淡忘了,可是他也永远记得那个自己离开中学课堂的下午。
  阳光似乎是炽烈的,他已经记不得那时候老师的样子,也记不得同学们有没有人透过窗户看一眼他的身影,可是他脑海里却清楚记得,学校操场上那根孤零零的红旗旗杆上,有一只小鸟顶着烈日,孤单停在那上面,面向着教室。
  ……
  除了复习迎考外,郑源凯教授那边,一篇在业界引起重大轰动的经济论文也刚刚火热出炉了。
  《论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的产权明晰问题》,洋洋洒洒足足有三万多字,将目前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大量国企中存在的问题统统揭示出来,不仅辅以详实的数据、缜密的案例分析,更有大量高屋建瓴的见解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国有制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经过多年试点,早已经成为主流声音认可的声音,全国各地的股份制改造已经蔚然成风,可是毕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多在执行时就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最麻烦和最叫人担忧的地方,其中有一条就是产权不明晰。——国企过去都是完全姓“社会主义”的,现在竟然吸引了各种各样的民间资本、个人资本,甚至外国资本参与进来,都成为了企业的股东,成为企业的主人之一,那么,这个企业的产权到底还姓“社”吗?
  如何界定产权,在这个过程中既不叫珍贵的国有产权流失,也不叫外来的投资者寒心,上面的财政部也好,国资委也罢,都一直头疼得很。
  这篇几万字的长篇论文一出,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和赞誉,引发了热烈讨论,据说就连燕京的财政部那边,很多办公室的桌头也都放上了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复印件。
  而随着这篇著名论文的问世,很多经济界同行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篇名声鹊起的论文署名,第一作者当然是郑源凯教授,可是还一个第二署名。
  邱明泉。
  要知道这种经济界大拿做论文都是带着学术小组和研究生团队的,主体框架和思路由导师拿出来,具体的一些琐碎的数据收集、案例查证,都是由研究生们去做,自然也不可能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带上,那么,现在这个陌生的名字又是谁?……
  这也太奇怪了吧?行内也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啊,既不是什么青年学者,似乎也不是什么归国博士生?
  ……刚刚考完最后一门课的邱明泉和四五个师兄,此刻正坐在郑源凯老教授的办公室里,等待郑老。
  实际上,郑老平时很少来这间学校专门拨给他的办公室里工作,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可是精力很好,手边的研究工作极多,也经常要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甚至列席更高级别的内部经济决策研讨会。
  大师兄雷佳斜眼翻看着桌上新出炉的《金融与经济》期刊,那篇大论文的内容被精简成更核心的八千字,发表在了上面,而后面的署名,明晃晃地带着邱明泉三个字,排在第二顺位,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呵呵,郑老真是高风亮节,肯提携小辈。这样重要的学术论文,我瞧别的导师可没有带学生署名的惯例。”他酸溜溜地道,目不斜视。
  旁边一位戴眼镜的师兄就和气地笑了笑:“这是郑老的拳拳爱护之心,器重小师弟呢。”
  “对啊对啊。”圆滑点的人也就随着一起亲热地道,“有这样胸襟广大的导师,是小师弟的福气,更是我们的福气。”
  雷佳斜着眼看了默不作声的邱明泉一眼,心里就格外不舒服,上次和他一起去川蜀长虹,明明他也舟车劳顿,回来数据整理也花了很大功夫,自己更是郑老收入门下最早的大弟子,要说都没署名就罢了,可凭什么叫这么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堂而皇之地占了名字?!
  他忽然冷不防地转头看向邱明泉:“小邱师弟,听说你家开了个门市部卖电器的,挺富裕吧?”
  邱明泉虽然在学校里刻意隐瞒自己的身家,可是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起码他家里开着一些连锁店的消息,这已经是公开的信息。
  邱明泉抬起眼,一泓秋水般的眸子静静看着他:“做点小生意,温饱而已。”
  “做生意不容易吧,逢年过节,那送出去的礼恐怕不少?”雷佳嘴角微微一撇,含着某种难言的讥讽,“像我们就不行啊,家里没什么钱,也送不起现金和豪礼,遇到什么好机会,就没有我们的份喽。”
  几个学生都安静了,悄悄地看着雷佳和邱明泉,心里都“咯噔”一下:这话说的可就难听了,意思竟是邱明泉靠着家里有钱送礼,才叫郑老带上了他一个署名?
  邱明泉淡淡地看着他,一双温柔沉静的眼睛里锋芒渐起:“雷师兄,您长我几岁,想必听过一些老话,比如说祸从口出,还有沉默是金。”
  雷佳面色微红,心里暗暗恼怒,皮笑肉不笑地哼了哼:“邱师弟真是厉害,都懂得教训师兄了。”
  邱明泉微微叹息一声:“我不过是为了你好而已。”
  几个师兄弟围成一小圈坐着,他来得最早,坐在面朝门的里面,而雷佳则来的最晚,背靠着门坐着,从邱明泉的角度看过去,恰好能看见门口,而就在刚才,已经有个熟悉的人影在门口忽然停住,站在了那里。
  雷佳哪里想得到郑老已经到了门外,冷笑一声:“真知道为师兄好,那就该知道一个长幼尊卑,别处处抢……”
  “咳咳!”他斜对面的一位师兄忽然猛烈地咳嗽起来,连连对他拼命眨眼。
  雷佳犹自不觉,正要接着说话,身后却终于传来了一声威严的声音:“大家都到了?”
  雷佳一个激灵。慌忙转起身,看着身后的郑老,心里一阵慌乱:糟糕,可别真叫老头听去了!
  郑老夹着公文包走了进来,身边还有一位专门配备的年轻助教贴身照顾,他面无表情地走进来,在一群学生的纷纷行礼问好中落座。
  “雷佳啊,你去一趟图书馆,帮我找几本《基础会计》教材来,不同版本的,越多越好。”他脸色暗沉,头一次在学生中显出师道威严,“这就去吧。”
  雷佳面色涨红:“老师,《基础会计》不是大一的教材吗?为什么……”
  “做学问和做人一样,都要从基础做起,这都不懂吗?”郑老冷冷地看着他,一双矍铄的眼睛不怒自威。
  雷佳终于浑身一颤,无声地站起身,犹如丧家之犬一样踉跄退了出去。
  所有的学生们都大气也不敢出,心里都是暗暗凛然:幸亏刚刚没有瞧着小师弟年纪小,就跟着踩人,郑老这一表态,那可真的就是把这个雷师兄给疏远发配了!
  郑老淡淡地扫视了一眼大家:“上次布置的资料研究和收集,你们发到我邮箱我都看了,做得都不错,有点做学问的基本样子。”
  他转头看着身边神情沉静的邱明泉:“你的研究心得我看了,很好,足足一万多字,还带了不少很专业的建议,其中关于法人股何时流通。如何流通的建议,我稍作修改后,已经正式提交了国资委,他们很重视。”
  几名学生全都在心里倒吸了一口冷气:以前郑老从来不公开表扬任何学生,这一次……等等,国资委都很重视这位小师弟的心得建议?!
  一阵正式的学术探讨后,郑老先是一对一地指出了大家各自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偏差,又为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布置了方向,才挥手叫大家散去。
  “小邱,你留一下,有点问题我想和你探讨探讨。”郑老直接发话。
  邱明泉赶紧点了点头,可那些鱼贯而出的师兄们的心里,却更加泛起了惊涛骇浪:见鬼,郑老何曾需要对一个年轻弟子说“探讨”二字!这个词难道不是平辈论交才会用的?……
  “郑老,这完全没必要的。”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个干净,邱明泉才脸色微微发红,苦笑着看了看桌上的杂志。
  在学术界,弟子们跟着老师做东西哪有跟着都署名的道理。要真是都要署名,谁的团队没有十几二十个人,排到天边也带不下呢!
  再说了,毕竟主体框架和核心的东西,一般可都是导师们掌控的。
  郑老毫不在意地道:“这文章你出力最多,第一大案例川蜀长虹的数据是你建议去拿的,明乐家电的改制也是你亲自调研的,至于平时里的讨论方向,你也贡献最多,有什么不能带着的?”
  “可是……这是这不合规矩。”邱明泉小声道。
  郑老摆摆手:“哪有什么一定的规矩?学术界歪风邪气多了,我年纪大了也懒得说,可是轮到我自己身上,还能跟着沆瀣一气吗?放心吧,我人老,心可不糊涂。”
  所有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弟子们中,有兢兢业业搞模型的,有勤奋扎实做学问的,也有投机取巧打酱油的,比如那个雷佳,原先也是天资不错兢兢业业愿意做学问的,可是随着在一众弟子中资历渐长,现在就越来越不成器了。
  可是无论如何,这个没啥正式名分的小本科生弟子,却真是他心里最看重的一个。
  这孩子,实在是叫人吃惊啊!
  在平时里的研讨中,他说话其实不多,有时候发言声还容易被一些夸夸其谈淹没,可是他在一边听着,却比任何人都心中震动。
  原先在走廊上第一次见到这学生,是被他的张扬锐气所吸引,可是一旦接触,却发现初次时散发的肆意张扬却全都没了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相貌出众,进退有据,懂事谦逊,而最最重要的,是他那些逻辑清晰到叫人惊艳的观点。
  他的那些弟子们每每都会觉得这小师弟异想天开,可郑源凯却是真正见过市面的经济学大拿,每年参加的国际研讨都不少,他曾经好几次惊异地发现,这个学生的一些观点,竟然和最前沿的一些经济论调有着某些相同!
  而他每次发现这些时,再和邱明泉稍作深入探讨就会发现,这个学生的言论,都不是突发奇想,都有着严格的逻辑佐证,对自己说的那些话,也有着精准的目的。
  绝不是信口开河,却更像是看到学长们的方向实在误差太大,而忍不住做出的一点纠正和指点。
  封睿在心里点头道:“果然我没记错,的确是德高望重的老知识分子,这样主动给一个小弟子带上署名,对你的好处就极大了。就别诚惶诚恐了,多多帮着老师多做点学问,就是最好的报答。”
  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