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 >

第17部分

民国之文豪-第17部分

小说: 民国之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修和烧烤都不是短时间能弄出来的,陈老板丈量过餐馆的大小之后,打算先去找木工做桌椅,然后试做些烧烤。
  当然了,店里汉堡炸猪排的生意也要继续做。
  陈老板有了主意,就安下心来,继续指挥着手底下的人干活。
  虽然隔壁也卖起了汉堡,但他们店里的生意依旧不错,不过因为多招了一些人,现在店里的人手就有点多了……见到这情况,陈老板干脆道:“小穆啊,你去画装修图吧!”
  陈老板这么一句话出来,穆琼就又能舒舒服服地坐着了,不过,陈老板不介意穆琼闲着没事做,却不喜欢店里的其他人无所事事……这天下午已经没人排队买汉堡了,新来的两个跑堂站着没事做,就被陈老板打发去打扫阁楼了。
  他们搬来一个梯子,架在柜台边的墙上往上爬,再推开盖住留开的孔洞的木板,就钻进了阁楼。
  上了阁楼,他们继续用木板盖住那孔洞避免灰尘掉下去,然后就在上面打扫起来,还轮流拎着水桶从梯子上爬下来换水。
  穆琼以前鲜少运动,梯子这种东西还从未爬过,瞧见他们一边拎着水桶一边爬梯有点心惊肉跳的,但那两个帮工倒是习以为常。
  穆琼看了一会儿,突然意识到自己需要好好锻炼一下身体。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拥有好身体是多么重要,因此穿越之后,一直在努力养身体。
  他已经尽量不在吃食上亏待自己,每天上班回家途中还会跑一跑,但这显然不够。
  在现代,普通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已经足够,但在如今这个乱世,最好还是能更强壮一点。
  当然了,想要强壮,肯定要先保证营养,而要保证营养,就要有钱。
  等这天的工作结束,穆琼去跟陈老板请假了,说是想要休息一天。
  明天店里的生意估计更差,陈老板当即答应下来:“行,你好好休息吧!休息的时候,别忘了帮我想想图纸。”
  “老板,我会的。”穆琼笑道。
  当天晚上回家后,穆琼没有再写稿子,而是将自己之前写的一万字拿出来看了一遍,又用铅笔在上面做了一些修改。
  第二天他并没有去上工,而是在天亮后拿出崭新的稿纸,开始抄写自己前几天写的文章。
  对一个用惯了电脑的人来说,写字并不轻松,穆琼抄了整整四个小时,也就抄了五千字。
  好在去投稿,五千字也够了……
  新文化运动还没开始,穆琼又不想引人注目,写书的时候也就克制着没写得太白话,但他写的还是跟传统的白话文有点不一样的,更用了标点。
  这在此时并不出格。
  如今那些新派人士,尤其是留洋回来的,已经在提倡白话了,也都已经开始使用标点,也就是报纸等印刷品上还只有空格没有标点。
  穆琼这篇小说的情节非常紧凑,不过五千字,男主角就已经踏上欧洲大陆了。
  同时,因为在船上受到歧视的缘故,他还已经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已经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了。穆琼把自己整理过的稿子放好,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然后开门出去,打算去厨房帮朱婉婉把菜端回来。
  结果,他刚走到因为天冷把四周都用稻草帘子遮了起来的厨房门口,就听到一个老太太酸溜溜地说道:“穆家的,你家现在可是发达了啊,天天吃鱼就算了,还三五不时吃肉。”
  老太太这话,仿佛打开了什么开关,立刻就有其他人跟着说起来:“吃鱼吃肉算什么,人家儿子还天天往家里带报纸呢!报纸可不便宜,要两个铜元一份,我家一天的菜钱也就两个铜元。”
  “穆家小子才这么点年纪,就算读过书,也没道理一个月不到就赚这么多,真不知道他在外面都是干什么的。”
  “怕是在做什么不正经的事!”
  ……
  原来,今天穆琼在家,朱婉婉就特地割了一斤猪肉回来,肥肉熬了猪油,瘦肉分成两半,一半留着晚上吃,一半用来炒了青菜,除此之外,熬油剩下的油渣,她还和咸菜豆腐一起炖了一大碗。
  这两道菜闻着都香得很,厨房里的人瞧见不免嫉妒,就说起酸话来。
  租住在姚家的人,除了赵婶一家,其他人的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
  穆琼没穿过来的时候,朱婉婉生活艰难,眼看着就要过不下去了,他们面上同情,心里却是有点幸灾乐祸的,瞧见朱婉婉天天吃面糊糊,还油然而生一股优越感。
  可后来,穆琼病好了,在外面找了个工作之后,穆家的日子竟然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起来了。
  之前他们还想着,穆家这么穷,朱婉婉和穆昌玉怕是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结果……天还没凉下来呢,这两人就穿上新棉衣了!
  朱婉婉还往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每天换着样式做菜……
  其实穆家人吃的东西,真要说起来并不比他们给自家人做的吃食来得好,但人就是这样,看到原本远不如自己的赶上了自己,就会不高兴。
  穆琼了解她们的心态,并不在意她们的话,厨房里的朱婉婉却明显气坏了:“我儿子在西餐馆工作,是个正经工作。”
  “正经工作能不到一个月,就带回来这么多钱?”这些人根本不相信。
  “我是当了打小戴着的玉佩,才有钱的。”朱婉婉又道,怕招人眼红,穆琼往家里拿钱的事情,她是从没跟人说过的,穆琼往家里拿的报纸,也跟人说是餐馆老板不要的旧报纸。
  但没人相信,或者说别人不愿意相信。
  “你有值钱的玉佩,怎么之前不拿出来?”
  “就是,之前快饿死了都不当玉佩,现在儿子有工作了当玉佩……啧啧。”
  “我瞅见你儿子晚上往家里拿东西了,又是吃的又是白纸,东西不少啊,也不知道他打哪儿弄来的。”
  ……
  朱婉婉说不过她们,涨红了一张脸,穆昌玉则道:“你们……我哥可厉害了,他会洋文,还会写书,他本来就能赚很多钱!”
  “真是笑话,书是那么好写的?”
  “整个上海,会洋文的才几个?你也太会吹了!”
  “就是!”
  ……
  众人正说着呢,赵婶突然刀子往案板上一扔:“你们舌头痒是不是?要不要我帮你们割了啊!”
  那些人顿时都不说话了。
  而这个时候,同住在院子里的一个姓田的女人也帮着朱婉婉说话:“你们就是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吧,竟然把人家好好的孩子说成这个样子!”
  有赵婶子和田婶子帮着说话,朱婉婉的脸色好看多了:“我儿子……他做的是正经工作!”
  厨房里一时间没人说话,穆琼后退几步,道:“娘,饭好了吗?”
  他说着,加重脚步走了过去。
  穆琼今天起床后一直在屋里抄书,没出过门,以至于这些人都不知道他其实在家。
  厨房里不算朱婉婉和穆昌玉,也就六个女人,其中说穆琼闲话的那四个看到穆琼,表情都有点不自在。
  而赵婶子,她对着穆琼也不如一开始那么热情,至于那位田婶子……
  田婶子凑到朱婉婉身边,便道:“小朱啊,我家小宝想吃炒鸡蛋,但家里没油了……你借我一点。”她说着,直接就用瓷勺去舀朱婉婉刚熬好的猪油。
  朱婉婉本就不太会拒绝人,更别说田婶子刚才还帮她说了话了……最近竟是眼睁睁地看着田婶子用瓷勺将她的猪油舀走了满满一勺。
  一斤猪肉没多少肥肉,朱婉婉熬的猪油总共也就一点点,这一勺下去,三分之一都没了。
  穆琼看了一眼田婶子,琢磨着一定要快点从这里搬走。
  人是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的,他不想让朱婉婉穆昌玉继续和这些人待在一起。
  穆琼帮着朱婉婉把菜端出去,他们走到外面的时候,赵婶子也跟出来了,道:“真是傻的,被人卖了还送人猪油。”
  赵婶子这话,差不多就是指名道姓地在说田婶子了,穆琼一琢磨,就知道田婶子恐怕也没少在他们背后说坏话,今天帮朱婉婉说话,应该只是看上了朱婉婉的猪油,想要占便宜。
  “赵姐……”朱婉婉想跟赵婶子说话,但赵婶子一扭头就走了。
  穆琼三人把猪油厨具什么的全都带回了自己的屋子,吃饭的时候,朱婉婉有些失落地道:“赵婶子最近都不爱理我,也不给我介绍活儿了。”
  “娘,我们家现在不缺你洗衣服的钱,不做了也好。”穆琼道:“还有田婶子,你以后远着她一点。”
  之前田婶子“借油”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人是来占便宜的,之所以没阻止,是怕撕破了脸皮,自己不在的时候朱婉婉和穆昌玉受欺负。
  但以后……他们还是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为好。
  朱婉婉还是很失落:“哦……”
  “娘,赵婶子不爱搭理我们,是不是因为我啊……我之前跟赵秋海说了我在学认字的事情,还说哥哥有支钢笔,然后赵婶就不喜欢我们了……”穆昌玉有些不安。
  赵婶子的两儿一女,大女儿叫赵春娟,二儿子叫赵夏河,三儿子叫赵秋海,赵秋海比穆昌玉小一岁,两人时常在一起说话。
  “昌玉,这跟你没关系,你别多想。”穆琼安慰了穆昌玉,却也知道赵婶子会这样,恐怕确实是因为这事。
  赵婶子以前帮朱婉婉,是因为同情朱婉婉,但近来他们家日子好过起来,他找到了好工作不说,都能买钢笔了……赵婶子肯定也是有点嫉妒的,自然也就不乐意再处处帮着朱婉婉。
  “我们要不要送她点东西?”朱婉婉问:“之前我送猪肉,她挺高兴的。”
  对赵婶子来说,朱婉婉不过是一个她帮过几次的邻居,她有家人有朋友,不见得多在乎朱婉婉。
  但朱婉婉来说就不一样了,赵婶子是她离开穆家之后第一个说的上话的人,对她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她想跟赵婶子搞好关系。
  “也好。娘,明天我带个汉堡回来,你送过去吧。”穆琼道,汉堡是稀罕东西,让朱婉婉拿去送人挺好的。
  穆琼说话的时候,已经往自己的饭里舀了好几勺用油渣煮的豆腐。
  煮过的油渣软软的,却还香得很,穆琼一口气吃了三碗饭,这才带着自己辛苦抄好的稿子出了门。
  他要去投稿了,去《大众报》的编辑部直接投稿。
  这时候投稿,也可以写信寄过去,但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直接上门。
  这一来是寄信很慢,二来则是这时很多看报的读者会给报社写信,如果你把自己的稿子随随便便寄过去,人家不小心弄混了,兴许编辑压根就看不到你的稿子。
  当然了,大家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时候的报纸基本只在当地发售。
  就连申报新闻报这样有名的大报纸,主要发行地点也在上海,更别说大众报这样的小报纸了……这种报纸都是只在上海售卖的,既如此,直接找上门去投稿,自然比写信方便快捷。
  说起来,这时候的人订报纸,都是直接去报社订的。
  《大众报》不刊登敏感信息,纯粹就是供人娱乐消闲的,因此他们直接就在报纸上印了编辑部的地址,甚至还给自己打广告,说是要订报纸或者打广告,都可以直接过去。
  报纸的编辑部在望平街,穆琼坐电车过去,又顺着门牌号一路找,然后就看到一栋洋楼的二楼挂着“大众报”的牌子。
  这家报社跟他之前去过的保险公司一样,也是开在二楼的。
  穆琼顺着楼梯上去,就看到很多人在一间屋子里忙着,有人在整理信件,有人在抄写着什么,还有人……在应付胡搅蛮缠的读者。
  穆琼的目光落在那个胡搅蛮缠的读者身上。
  那是个少年,他长得很高大,脸上有伤,表情也做得很凶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就是个没经历过什么事的“孩子”……这会儿,这个全身上下都透着青涩气息的少年正在拍桌子:“报纸你们明天就要发了,总不可能现在还没拿到文达先生的稿子,为什么不给我看?!”
  “抱歉,我们报社有规定,为了避免内容外泄不能提前给人看。”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道。
  “我又不会说出去,提前给我看一看又没关系!”那少年不满:“以前我想看,别人都是提前给我看的,你们怎么这样!”
  “我们有规定。”那中年人又道。
  “那你告诉我,李青虎能不能赢,这总行吧?”那少年又道。
  “不行。”那中年人的表情越来越不耐烦了。
  穆琼也有些好笑。这少年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一不用权势压人,二不给钱,竟然就想知道人家明天的报纸的内容……
  几次三番被拒绝,那个少年垂头丧气的,他没有继续问,但依旧站在那个中年人的桌边不肯走。
  编辑部的人也不管他,任由他站着。而这时,终于有人注意到了穆琼。
  “你是来做什么的?”正在整理信件的人问穆琼。
  穆琼略一思索,就道:“我家少爷让我来投稿。”
  他觉得他要是上来就说是自己要来投稿,这些人指不定看都不愿意看,干脆就编了个“少爷”出来。
  然而都这样了,那人还是道:“投稿?我们报社不缺稿子。”
  “你们真的不要?我家少爷写得可好了,写的是留学生的爱情故事。”穆琼道。
  “留学生?”之前被那少年缠着要文达先生的稿子看的中年人突然问。
  “是的,这小说写的都是留学生的事情。”穆琼道。
  说起来,他的这篇小说之所以要写留学生,就是为了方便过稿。
  这时的人,对留学生都很感兴趣,肯定愿意看写留学生的小说……报纸的编辑只要不傻,就一定会看看他的稿子,而只要他们看了他的稿子……
  他对自己写的东西有信心。
  “你给我看看。”那个中年人道。
  穆琼也不含糊,直接就把手上的稿子拿了出来。
  他虽然写字慢,但字很漂亮,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不会差,而上面的故事……
  中国的文学,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才飞快地发展起来的,小说也一样。
  这时候的人写的小说,不管是种类还是结构,都比不上现代作家写的小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