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 >

第186部分

民国之文豪-第186部分

小说: 民国之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看完,穆琼低下头,就用英文流畅地写下了一些话。
  他用天幸的笔名写的《我在百年后》和《传染》,已经被人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了,而翻译的事情,穆琼是不管的。
  这次写劳工,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他一开始是打算写中文,然后让人去翻译的,但仔细想过之后,穆琼又改了主意。
  翻译和一开始就用英文写作,到底是不一样的,而在这时候,要找一个靠谱的翻译还不怎么容易,既如此,还不如他直接用英文来写。
  他在现代的时候,看过很多这个时期英法两国的作者写的小说,最近又看了一些,用英文写个小说,还是没问题的。
  他甚至还可以让自己从西方人的角度来写。
  傅蕴安看到穆琼动笔,又看了一眼,很快就意识到穆琼想做什么了。
  他从国外带回来很多书,自己没空看,倒是穆琼一本本的,全都看过了。
  当然了,穆琼看过,这没什么,穆琼看过之后,竟然能用英文写文章,这才是值得敬佩的。
  接下来几天,穆琼几乎没去教育月刊那边,不是忙着学校里的事情,就是忙着写新小说,偶尔还要以朱世安的笔名发表几篇骂人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忙了。
  而这个时候,上海的女子,越来越不满那条规定,时不时的,就有人演讲,或者游行。
  政府方面遇到这情况,一贯的应对方法,就是把人抓了,而这样的事情,他们没少干。
  可是,他们以前抓几个男人没事,现在这些演讲的,这些游行的女人,却是轻易不能抓的!
  这年头能读书的女子,哪个没点来头?而且,男的抓了也就抓了,第二天家里人领回去的时候,不会跟巡捕房过不去,你抓了几个女学生,人家家里当天晚上,就能闹到巡捕房来。
  巡捕房一时间被折腾地焦头烂额的。
  甚至于,英法两国的一些女性,都不高兴了。
  此时西方各国,对女子也是有诸多要求的,但有一件事,女人做了是没关系的——穿短袖。
  那些夏天穿的洋装,多是露胳膊的,现在不让人露胳膊……
  不过,巡捕房警察局再厉害,也管不到洋人头上,所以这些洋人虽然抱怨,但也不会去抗议。
  于是,就只他们国家的人一直这么吵吵嚷嚷的。
  上海政府部门,那些颁布了命令的人,又坐到了一起。
  他们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心情也不好。
  他们希望能让那些不安分的女人懂事一点,没想到最后,那些女人反而更疯了,还有一些男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帮那些女子说话。
  至于《女儿国》这本书,就更让他们膈应了。
  那朱世安,绝对是故意跟他们作对的!
  政府这边,是有些专用文人的,这些日子,这些专用文人没少在报纸上跟朱世安等人打笔仗,还联系了一些报纸,让那些报纸只刊登他们的文章,但这没用!
  那些上蹿下跳的人,反而上蹿下跳地更厉害了!
  “这朱世安到底是谁?你们查到了吗?”有人问。
  “查不到,只知道跟那郑润泽是好友,他早期的文章,都是郑润泽帮他投稿的。”有人道:“他应该还跟霍家有关系,这次《女儿国》的稿子,是霍英帮他送去的。”
  “又是这两个家伙!”一个中年男人愤怒地拍了一下桌子。
  郑润泽这家伙,他们一直都是很讨厌的,这人办的杂志总说些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们没少封,然而郑润泽有些背景,有时候惹了事,就躲租界不出来,甚至躲到别人家里去,这别人,必然还是有点来头的,他们也拿他没办法。
  至于霍英,这人就更不用说了。
  霍二少啊……谁敢不把他当回事?
  偏偏这霍二少,还总跟他们过不去。
  之前非要去得罪日本人就算了,后来又折腾出很多事情来,而现在那些女人闹事,更是跟他有很大关系。
  那个写什么《换身记》的天幸,就是他手底下的,现在这个朱世安,他这也是摆明了要护着!
  “郑润泽那家伙已经破罐子破摔了,抓他也没用,霍二少那里,我们要不要拜访一下?”有人道:“这些事情,本来就是跟霍二少没关系的,他牵扯进来做什么?”
  “拜访肯定没用!”一个年纪不小的人冷哼了一声:“霍英的脾气,比他那个爹还臭。”
  “那要是不管,这事肯定越闹越厉害。”
  那年纪不小的人道:“那就管一管!我得到消息,霍英这家伙得罪英法两国了。”
  “真的?他不是靠着那西林,跟英法两国走得很近吗?”有人道。
  “他只肯出售西林,不肯把生产西林的方法交出来,你们觉得英法两国的人,能真的跟他交好?”那人又道:“我得到消息,英法两国以我们加入了战争,跟他们是同盟为由,要求我们交出西林……”
  这人慢慢地说了起来,周围人听着,表情各异。
  最后,这人又道:“我们现在,便是对霍英做点什么,也没妨碍。”
  “我们能对霍英做什么?”一个三十来岁,很胖的男人道:“你们就不怕霍英找你们的麻烦?”
  这些人顿时都沉默下来。
  就算英法两国在算计霍英又怎么样,他们还是不能得罪霍英啊!
  “可以给他一些小教训……那个楼玉宇,不是在办学校?”有人道。
  楼玉宇这人,他们也是不太喜欢的。
  他虽然还算安分,但之前那《蜕变》,也算是这一系列事情的导火索。
  更何况,看楼玉宇的文章,很容易就能看出,他是一直在鼓励那些女子做些离经叛道的事情的。
  “之前有人说楼玉宇跟那霍小姐有暧昧,但据说是假的。”
  “可那学校,有霍小姐参与!”
  “霍家不见得愿意让他们的小姐办这学校……”
  ……
  最后有人道:“你们想那么多做什么?我们说这学校不合规定,将之封了,他们又能如何?即便霍家生气了,大不了我们再解封。”
  此话非常有理,这些人当即做了决定。
  只不过,他们这些人商量好,刚散开去,立刻就有人把消息递出去了。
  江凤鸣来找穆琼的时候,穆琼正在招生。
  这年头招生什么的,都是自己来的,正好这时候已经有一些教学楼建成了,穆琼干脆就先开始招生了。
  越早培养出学生来越好,他总觉得时间很紧迫。
  招生持续一整天,而招生的方法,就是让附近村子的人,将他们的孩子带来,穆琼带了人一一看过。
  “这孩子太小了,女子技术学校是不收的,可以让她读小学。”穆琼对一个带着个看着不过五六岁的女孩子来报名的人道,然而那人并不愿意出一学期不过两元的学费,带着孩子转身就走。
  穆琼叹了口气,继续看下一个。
  “我们学校不收已经成亲的学生。”
  “这孩子是不是生了病?有病的孩子我们不收。”
  “你尽管放心,我们办这学校,是为了做善事,不会害你们的孩子。”
  ……
  穆琼认真地跟每个带着孩子来报名的家长说话。
  那些在学校里做工的人,还帮着穆琼说话:“穆先生是好人呢!你们尽管放心!”
  “让孩子多学点是好事,将来能为国家做贡献!”
  “告诉你们,穆先生就是楼玉宇先生,可厉害了!”
  ……
  可惜的是,这些从乡下来的人,很多并不知道为国做贡献是何物,至于楼玉宇先生,他们大多也是不知道的。
  倒是附近棚户区的人,很多都听说书先生说过楼玉宇,得知穆琼是楼玉宇,他们顿时放心很多。
  穆琼招收了很多学生,而招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那些孩子在学校里剃光头。
  不论男女,都要剃。
  没办法,这些孩子的头上,几乎个个都长着虱子。
  这样的要求,跟那些有钱人提,肯定会被打出去,但这些穷人,他们却都愿意,只是时不时有人问:“只是剃光头,不出家吧?”
  “不出家。”穆琼非常肯定。


第209章 去工厂
  这些带着孩子来找穆琼的百姓; 都是家中贫困,并且没什么见识的; 他们的孩子; 一个个看着也畏缩不像样。
  好在看这些孩子的样子,就知道他们一定听话。
  所有的孩子都剃了光头,其中就读启蒙小学的; 都被父母领了回去,但来读技术学校的年纪大些的孩子,穆琼做主,直接让他们在学校里住下了。
  不仅如此,他们不论男女; 还都收到了一套新衣服,穆琼让他们在分别去男女浴室洗过澡之后; 换上新衣服。
  新衣服是穆琼花钱让霍英手底下的人做的; 用的最结实的蓝色土布,不论男女,所有人的衣服都一个样——上身短袖衬衫,下身是到膝盖的裤子。
  如今外头有规定; 女孩子不能穿短袖短裤,但穆琼准备这样的衣服,倒也不是专门跟政府过不去——他之前找霍英帮着做衣服的时候,政府那边还没有这规定。
  而他之所以选择做成一个样; 不过是为了省事,至于为什么做短袖……上海的夏天热得很; 不穿短袖穿什么?还省布料!
  说起来,上海政府颁布那么一个命令,好似所有人以前都穿长袖……其实并非如此。
  穷苦百姓家里,年纪小的孩子,不论男女,年幼的时候夏天都是直接光膀子的,有些下面穿条开裆裤,有些开裆裤都不穿。再大一点的,光膀子的也随处可见。
  成年男人同样光膀子,女人倒是不光膀子也不穿短袖,但那是不是因为保守,纯粹是因为她们没有短袖,干活的时候,谁不把袖子捋起来?
  因而这会儿看到穆琼给的新衣服是短袖,不论男孩女孩,都没有意见,一个个拿着衣服爱不释手的。
  也就穆琼有点汗颜。
  这衣服的料子非常粗糙,在他看来,穿着绝对是非常不舒服的。
  而且,为了确保大家都穿得下,衣服都做地挺大,又因为用贝壳做的纽扣不便宜,这衬衫的扣子都是布做的……后世的校服时常被人抱怨,但真要说起来,绝对比这衣服好看。
  但这些孩子,都是一年都不见得能穿一回新衣服的,尤其是女孩子,有些人长这么大,从没穿过新衣服。
  现在拿着衣服,她们一个个开心极了。
  “这衣服真好看!”
  “是全新的呢!”
  “我们洗个澡换上衣服,一定很好看!”
  正说得兴高采烈的,冷不丁有人道:“都是光头,能有啥好看的?”
  确实……都是光头啊……
  不过也没啥啊!过几个月,头发就长出来了!孩子们还是很乐呵的,等到了中午,去食堂吃了顿饭之后,他们就更高兴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江凤鸣来了。
  “穆琼,你这学校,瞧着不错啊!”江凤鸣道。
  “托福。”穆琼笑道,短短半年时间,这学校就能办起来,少不了各方支持,江家就是帮了他不少忙的。
  “我可没做什么,倒是你,你的钱全扔进去了吧?”江凤鸣有些感慨地看着学校里的那群光头。
  “还好。”穆琼笑道,他从穆永学那里弄来的钱,差不多全扔进去了,不过后续就不需要他出什么了。他现在吃大户,傅蕴安决定把平安医院的收入的三成,拿来资助办学。
  不仅如此,以后职业技术学校的孩子学了手艺,开始干活之后,也是有收入的。
  穆琼已经决定等以后有钱了,就再多建点房子,多招点学生了。
  “你这学校是办得不错,就是要防着点小人。”江凤鸣道。
  “怎么说?”穆琼问,江凤鸣这明显是话里有话。
  江凤鸣也不隐瞒,直接把有人要封了学校的事情说了。
  穆琼的眉头皱了起来。
  江凤鸣道:“他们应该是明天过来的,我给你出个主意吧。你把这些学生全带去霍二少的工厂如何?”
  穆琼听说有人要封学校,正在想对策,就听到这个建议,也觉得是个好主意。
  这学校要被封了,带孩子留在这里肯定是不行的,而若是让这些孩子回家,少不得要闹得人心惶惶,不如就带他们去霍英那里。
  如此一来,不仅能躲开那些人,还能让这些孩子长长见识,知道工厂是什么样子的。
  霍英那边的工人的生活条件挺好的,为了将来能进工厂干活,这些孩子一定会努力。
  穆琼这么想着,当即做了决定。
  穆琼办的启蒙小学,最后招了两百个男孩子,五十个女孩子,这些孩子都回家去了。
  至于两所技术学校,男子学校招到了四百个学生,女子技术学校则招到了两百多个学生。
  说起来,想来学技术的男孩子,其实远超四百个,不过后来穆琼不收了——虽然这两所学校,都是住得下两千名学生的,但现在他人手不够,就先少招一点了。
  现在,穆琼让人去附近的村子说了一声,说是读小学的,一个月后开学,至于学技术的,先带他们去工厂看看。
  楼玉宇的名号,在这些百姓眼里是不怎么好用的,但是霍英的工厂,即便是乡下人都是知道的。
  毕竟这会儿,出嫁的时候买一个霍英工厂生产的搪瓷杯子或者搪瓷脸盆当陪嫁,这可是再体面不过的事情。
  现在听说他们的孩子能去霍英的工厂,他们一个个激动极了,不停地叮嘱自家孩子,让他们一定要好好学,等学会了,就给家里做个搪瓷杯子。
  无意中听到的穆琼:“……”
  穆琼是去过霍英那里的,知道他那里有不少能一次住几十个人的大通铺房子空着,要住下这些学生没妨碍,不过吃食,他决定自己带过去。他买了很多粮食放在学校里,本来就不可能将之留下。
  于是,当天傍晚五点多,一群光着脑袋的孩子,就穿着同样的衣服,背着粮食,浩浩荡荡地去了霍英的工厂。
  这一个个都是光头,还都是没发育的孩子,路上虽遇到了不少人,但没人发现这些孩子里还有女的,也就没人过来找麻烦。
  等走到霍英那里,时间不早了,天都黑了。但霍英的工厂里的工人,却还在读书……穆琼也不急着带孩子去看那些工人的生活,他带着他们将粮食放好,然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