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 >

第199部分

民国之文豪-第199部分

小说: 民国之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特务》这本书的,当然不止这个军阀,事实上,还有很多人,也看到这本书了。
  山东,一个反日组织,就看到了这本书。
  这书里写了很多真实的山东的事情,里面的人说话,还带着股山东味儿,让他们特别亲切。
  有人道:“天幸先生对山东非常熟悉,说不定是山东人!”
  又有人道:“我也这么觉得!他对日本人深恶痛绝,这心思也跟我们一样!”
  这些人越说越高兴,但突然有人打断了他们的话:“现在的问题,不是天幸先生是不是山东人,而是这日本特务组织,是不是真的有?”
  所有人都沉默下来。
  他们的表情,还越来越凝重。
  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一直在山东活动,对山东非常熟悉,而正是这一切,让他们肯定了一件事——在山东这块土地上,是真的存在日本特务的。
  只是,他们之前并没有当回事,日本人觊觎他们的地方,因而派出探子,这挺正常的,他们看到了日本探子会将之赶走,但别的也就没有了。
  可现在,他们突然意识到他们做得还不够。
  他们应该重视起来,重视那些日本探子!
  “这故事的主角叫常胜西,我突然想起一个人来。”突然有人道。
  其余人也都想到了一个人:“高盛希?”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高盛希,只是……“高兄他跟日本人是有仇的,肯定不会是日本探子!”
  “之前我家里出事,还是高兄帮忙的,我相信他。”
  “高兄运气也太差了,名字的读音,竟是跟那常胜西一样。”
  他们正说着,突然有人从外面进来了,那人也是他们组织的一员,而这会儿,这人的表情非常难看。
  “孔兄,你脸色怎得这么难看?出了什么事?”有人问。
  “有人给我寄了一些上海的报纸,还给我写了信。”这人道。
  众人不明白这人为什么突然这么说,都等着他继续往下说,然后就听到这人道:“给我写信寄报纸的是郑润泽,他跟我说,高盛希是间谍。”
  这人就是郑润泽的朋友,他之前得知高盛希要去上海之后,怕高盛希人生地不熟地被欺负,就给郑润泽写了信,让郑润泽照顾高盛希。
  结果……高盛希竟然是个间谍!
  他一时间悔恨万分。
  这么想着,他当即将信件和报纸拿出,递给众人看。
  郑润泽写的信件不去说他,那报纸……上面刊登的,便是被高盛希蒙骗的人跟高盛希划清界限,痛斥高盛希的文章。
  在场的人都看得气愤不已。
  他们不久前,还觉得高盛希倒霉,名字竟然跟一个恶人撞了,没想到一眨眼,竟得知高盛希当真是个恶人!
  不,最要紧的不是这件事,而是……
  “那日本特务,竟然都混到我们中间来了?”
  “既如此,我们的所作所为,日本人莫不是全都知晓?”
  “我们一定要小心防备,一定不能再出现这样事情!”
  ……
  这些人越想越担心,担心之于,却也升起斗志来!
  山东这边的抗日组织看到了这篇文章的时候,山东这边的一些日本人,同样看到了这篇文章。
  他们之中,有些人是看过《传染》,知道天幸的,自然觉得天幸写这书,实在是居心叵测。
  但也有人并没有看过《传染》……
  一个刚来中国不久的日本将领,看到了手下送来的情报里夹杂着的希望月报之后,惊喜万分:“这天幸,是我们国家的人?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常胜西是我们国家的英雄!”
  送情报过来的属下:“……”
  “我觉得这篇文章,应该翻译成日文,送回国内,让国内的百姓知道我们有多么厉害!”
  属下:“……”他的上司,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这个将领的脑子并没有问题,事实上,这么想的,还不止他一个。
  就算是一些看过《传染》这本书,厌恶天幸的日本人,看《特务》的时候,也克制不住地喜欢这本书。
  他么之中,同样有人怀疑天幸是日本人。
  “他的《传染》,背景就放在日本,看得出他对日本很了解。”
  “这次他又写了这么一本书……”
  “他也许是我们国家的!”
  ……
  这样的议论,甚至就连高盛希都知道了。
  高盛希是坚信,天幸对日本并不友好的。
  既如此……天幸有没有可能,是叛出他们国家的人?
  穆琼压根就不知道,日本人竟然对他产生了这样的误会。
  在开学典礼过后几天,他选了个好日子,带着自己的拜师礼去了岳家。
  这个年代,贫富差距很大,同时有学问的人,哪怕自己原本家境一般,也能靠着自己的才学,赚到很多很多钱。
  别的不说,医生律师什么的,收入就是非常高的。
  岳朝郢原本家境一般,他十几岁的时候,为了赚钱给一个神父当向导,没想到竟是得了一个机缘,最后不仅从那个神父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被这个神父推荐,免费进入一所教会学校读书。
  他从教会学校毕业后,甚至还跟着这位神父出国,在国外读了大学。
  他就这么彻底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岳家以前不过是乡下小有余钱的家庭,现在却已经是大家族了,在上海这么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也有个大宅子。
  只是突然富贵,岳朝郢又常年不在家,岳家的家风很一般——岳朝郢有两个兄弟,两个姐妹,这些人都没读过书,在岳朝郢出息前,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嫁娶的也是普通百姓,现在突然富贵了……
  这些人和他们的子女,少不得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有人赌钱亦有人抽大烟。
  岳朝郢如今在管教儿子的同时,也管教了一番自己的子侄,更有点庆幸。
  他的薪水很多,但因为国内钱钞有些乱,便没有全部寄回家,而是在国外的银行存了起来,这一切好歹让他不至于被家里人败光了家产……
  岳家的宅子挺大的,不过江南这边城市里的宅子,占地也就那样,只是大多设计地很精巧,弯弯绕绕地能让人不小心迷了路。
  当然了,穆琼这会儿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他进门之后,直接在最外面的大堂里等着了。
  他等了一会儿,岳朝郢就来了。
  穆琼拜师这事,是早就跟岳朝郢商量好的,而他带来的拜师礼,有肉条之类传统的礼物,也有非常实在的银元,以及几坛子好酒。
  霍英特地去打听了岳朝郢的喜好,而按照霍英打听出来的情况来看,岳朝郢喜欢喝酒,还千杯不醉。
  他平常在外面,是很克制的,在家中却喜欢小酌一番。
  岳朝郢果然很喜欢穆琼送给他的酒,他收了拜师礼,就道:“你以后可以每日来我这里学习。”
  “岳先生,我还有诸多事情要做,怕是只能每日上午过来。”穆琼道。
  “那也够了。”岳朝郢道。
  穆琼和岳朝郢说定,就离开了岳家,第二天一大早起来,锻炼过后,又直接来了岳家。
  岳朝郢还没起来……
  “老师他习惯晚睡,早上起的也就很晚。”韩禛给穆琼解释,又道:“师弟可以先与我一道看书。”
  穆琼当即答应下来,然后,韩禛就给了他一本书。
  说是书,其实是一个笔记本,穆琼拿到手翻开,就被惊住了。
  这笔记里,密密麻麻都是手写的字。
  “这是老师写的跟外交有关的书,师弟可以看看,我这里还有一本我写的读书笔记。”韩禛又给了穆琼一本书。
  穆琼接过书,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更是敬佩。
  手写的书,看起来总归比印刷的要费力,好在不管是岳朝郢还是韩禛,他们的字都很端正不说,还都用了标点。
  至于里面的内容……
  岳朝郢的那本书,记录的竟然是他经历过的一次次谈判,里面甚至还有不少机密之事。
  比如说里面写到,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即将签订,打算签约的外交官却因为怕被人怪罪,最终称病不敢下笔。
  又比如说,里面提到他们彻夜不眠,斟酌每个词语的用法,以便可以在谈判中打动对方。
  其中还夹杂了一些诸如他国外交官的喜好禁忌之类。
  都说“弱国无外交”,但弱国,却也不能放弃外交。
  毕竟没有了外交,便没人在国际上为这个国家发声了!
  穆琼看了一小时的书,岳朝郢才过来,而岳朝郢来了之后,也不跟穆琼讲解什么大道理只是问:“假设,广州排外严重,大街小巷贴满赶走列强的纸条,又有一外国人在广州出事,此人的国家认为,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全因为广州不肯处理那些排外的人,要求将所有那些涉嫌排外的团体全都抓捕归案……遇到此事,你要如何做?”
  穆琼一愣。
  穆琼和岳朝郢学习的时候,他的《传染》,已经在美国印刷好,准备上市了。
  这是个资本主义的国家,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家们并不会在乎要出版的是自己国家的书,还是其他国家的书,尤其是……这本书真的很好。
  美国德林出版社,一些人正在开会,而其中一个并不看好《传染》的编辑,正在说着自己的观点:“《传染》是中国人写的,我们的读者不一定喜欢看,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将那么多的宣传经费花在这么一本书上。”
  立刻就有人赞成:“我也这么觉得,我们应该推我们自己国家的小说!”
  “你们看过这本书吗?”主编问。
  那两个反对的人都没看过,其中一个道:“我不觉得我需要去看一本这样的书。”
  “不,你需要!而且我相信,你看过之后,就不会觉得我的决定有错了!”主编斩钉截铁地表示。
  那些站在主编这边的人一起点头。
  反对的两个人满脸狐疑,这时候,主编又道:“这本书,我们一定要马上开始宣传,并且要用我们全部的力量去宣传,我们要在所有的报纸上登广告!我相信,我们一定不会亏本!”
  “你疯了!”那个反对的人不敢置信地看着主编。
  “不,我没疯。”主编道:“我们遇到了一桩天大的好事,遇到了一个绝佳的时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
  “什么绝佳的时机?”那个反对的人一边有些不耐烦地翻书,一边问。
  “西林。”主编道:“媒体披露了西林的存在,所有人都在议论这种神奇的药物!”
  “这本书还跟西林有关?”反对的人惊呼。
  要说最近美国最热的东西是什么,大家肯定会提议西林。
  就在不久前,有报纸报道了西林的存在,同时报道的,还有一些原本患了绝症的人被西林治好了他们的病的消息。
  而这样的报道一出来,就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他报纸纷纷跟进,这时候,哪家报纸不报道西林,那就是跟不上潮流!
  同时,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富豪,都开始谈论西林。这种神秘的,能救人的药物,在他们看来太神奇了!
  “当然!这本书是研究出西林的公司的人写的!这本书写的,就是西林!”主编道,他对军阀什么的了解不多,只知道西林是霍英的公司生产的,而这本书,也是霍英的公司出版的。
  这书兴许就是他们专门找人写了,宣传西林的!
  反对的人这下再也不反对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应该多印刷一些!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火遍整个美国!”


第224章 大事
  如今在美国; 报刊杂志已经发展地非常好了。
  母语是英语的人,学习英文其实并不难; 至少比母语是中文的人学习繁体字简单多了; 再加上此时美国也在大力推广教育,认字的人就越来越多了,而认了字之后; 这些人自然会购买书籍报纸。
  这时候,美国的普通家庭,都已经有买报看报的习惯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报纸刊登了西林的存在; 全美国的人,便都知道了这么一种东西。
  美国的某个小镇上。
  一大早; 老乔治就起来了; 而他的妻子起得比他更早,已经给他准备好了面包和洋葱汤。
  老乔治用面包蘸洋葱汤吃,吃了两口,突然惊喜道:“今天的汤里放了腌肉!”
  “是的。”老乔治的妻子道。
  老乔治喜气洋洋的; 吃饭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细细品味加了腌肉的洋葱汤,顺便拿过旁边的报纸来看。
  “今天的报纸上写了什么新鲜的事情吗?”老乔治的妻子问,她是不认识字的; 想要知道报纸上的内容,便需要依靠老乔治:“上面有没有说起西林?”
  “我正在看。”老乔治道; 他也很想知道有什么新鲜事,更想知道西林的事情。
  老乔治一手拿着面包,另一只手指着报纸上的字,一个一个慢慢地读……
  老乔治并没有正经上过学,只是跟人学了认字,阅读对他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他偶尔会遇到不认识的字,然后就含糊着省略过去了。
  报纸上依然有西林的消息,说是某个富商的女儿得了猩红热,然后他高价购买西林,将自己的女儿治好了。
  老乔治的妻子听得红了眼眶:“如果我们也有钱,如果西林能早出现几年,我的珍妮……”老乔治的大女儿珍妮,是得了猩红热去世的。
  “我们没钱,那时候也没有西林。”老乔治道:“不过,以后我们的孩子的孩子,兴许能用上这种药品。”他们除了珍妮,还有别的孩子。
  “是啊!可惜它太贵了!怎么就不能便宜一点?”
  “现在在打仗,什么不贵?如果战争结束,我相信它的价格一定会下来。”老乔治道。
  两人说了几句,老乔治就继续往下看。
  然后……
  “报纸上说,生产西林的那个神秘的东方公司,出版过一本书,是写西林的,现在在我们的国家,也能买到这本书了!”老乔治突然道。
  老乔治的妻子问:“这本书叫什么?”
  老乔治道:“传染。”
  老乔治吃过早饭,就从家里离开,去挖矿了。
  他换上衣服,提上一盏用来检测矿洞里是不是有足够的空气,外加用来照明的矿灯,给自己戴上一个厚厚的帽子来避免在矿洞里撞到头,然后就和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