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 >

第60部分

民国之文豪-第60部分

小说: 民国之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琼的生活环境其实挺封闭的,他接触的人就只有那么几个,可就算这样,他还是听到了很多夸奖,也在报纸杂志上看到了很多。
  他在现代的时候,小说写的很不错,得了不少奖项,在网上也有很多人给予正面评论,但这样被人喜欢,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穆琼定了定心神,就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继续写起《流浪记》来。
  既然大家喜欢,那他一定要多写一点,让更多人的可以看到。
  他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多改变一些这个世界上的人也是好的。
  穆琼这一写,就一直写到了中午。
  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冯小丫在外面敲响了钟声,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碗,一窝蜂地往外跑去。
  穆琼见状,也拿着带来的菜往外走去。
  他今天带的菜是蒸熟的酱鸭,不需要加热,也就没有提前放到冯小丫那里。
  学校食堂那边,很多学生正在盛饭盛汤,见到他,他们纷纷打招呼:“穆老师好!”
  “你们好。”穆琼朝着他们笑笑,走进食堂。
  食堂里面放了桌子,学校的老师全都坐在桌边。
  最初只有穆琼和钟老师在学校里吃饭,其他老师都是去外面买饭吃的,但后来魏亭来了,跟他们一起吃,再后来盛朝辉也开始跟他们一起吃……慢慢的,所有的老师就都在学校里吃饭了。
  每个人都会带不同的菜来学校,放在一起吃,竟也能吃得非常丰盛。
  比如今天,钟老师带了两个炒青菜,穆琼带了酱鸭,盛朝辉带了油豆腐烧肉还有咸肉竹笋汤,更有别的老师带了炒鸡蛋什么的……一桌子菜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而除了这些,冯小丫还端了一碗鸡蛋咸菜汤过来,又切了半只白斩鸡。
  魏亭给她交了伙食费,而她拿了钱之后,一直很努力地想让魏亭吃好点。
  穆琼吃饭的时候,公济医院,傅蕴安也在吃饭。
  公济医院给医生提供免费的饭菜,而这些饭菜还挺丰盛的,甚至有西餐中餐两种不同的选择。
  傅蕴安和玛丽医生坐在一起,两人吃的都是中餐。
  玛丽医生是医生,同时也是传教士,而这会儿,她就跟傅蕴安谈起了她的信仰。
  傅蕴安笑着跟他说话,但并没有听到心里去。
  他刚出国的时候,为了生活曾在教堂里干活,一度是相信神的存在的,毕竟他们那时候过得太辛苦了,他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可是,两个男人在一起,是不被神允许的……
  傅蕴安很快就将自己面前的食物吃光了,笑着跟玛丽医生告辞。
  玛丽医生道:“傅,你总是这么忙,都不知道要休息。”
  “我希望能多做一点事,多救一些人。”
  “好吧……我其实跟你一样。”玛丽医生道:“你快去忙吧!”
  傅蕴安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起病例来。
  他下午有一个手术要做,有个病人的胆里有了石头,要把胆割掉。
  正看着病例,他的助手来了。
  “三少,天幸寄了信来!”助手一进来就道,将一封信放在傅蕴安面前。
  天幸这个人,是傅蕴安先知道,先了解的,因而这件事,霍英全权交给了傅蕴安处理。
  天幸的信,便也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傅蕴安的手上。
  傅蕴安打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看了起来。
  这封信上一句废话都没有,就只写了一种药物的由来和培育方法。
  傅蕴安原先其实是不怎么相信天幸的话的。他不觉得天幸真的可以知道这么一种神奇药物的制作方法,但当他将这封信来来回回看了几遍……
  哪怕他还没有去做过实验,对这信上写的东西也已经相信了五成。
  无他,这上面写得太详细了!
  还有就是,这里面写了一些实验器材,而那些实验器材,没进过实验室的人,肯定是不知道的。
  而这样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在国内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这个天幸,恐怕不仅留过洋,还在国外的知名大学待过,并且拥有一个很好的导师。
  傅蕴安的脑海里闪过一些名字,他试图将那些名字跟天幸对上,但又觉得都不像。
  他的注意力很快就回到了自己面前的信上。
  天幸写的,是一样研究成果,就不知道这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还是从国外的实验室里窃取来的……
  当然,不管到底是怎么来的,他都会好好研究。
  傅蕴安将信折好放在怀里,过了好一会儿,心情才平静下来,然后就拿出一张纸,开始写东西。
  写了一会儿,他又放开不写了,站起身,对着助手道:“你帮我叫一辆汽车,我要出门。”
  “是,三少。”助手应了一声,出门去了。
  傅蕴安却是找到了自己的同事,拜托他帮自己做下午的手术。
  傅蕴安平常总是帮别人,在公济医院的人缘非常好,他的同事一口答应下来。
  傅蕴安详细地向同事介绍了病人的情况,然后才离开公济医院。他坐上汽车,就去找了一个英国人。
  他的医术非常好,而正是凭借着这医术,他在租界的洋人圈子里很受欢迎,那些洋人都愿意跟他交好。
  而他这次找的这个英国人,就是他的朋友之一。
  “傅,真难得,你竟然离开医院来找我了!”脸上长满胡子的男人用英文说道,还想给傅蕴安一个拥抱。
  傅蕴安躲开了:“抱歉乔治,我不习惯……我来是想跟你谈一笔生意。”
  “什么生意?”乔治放下了自己张开的手。
  “我有个朋友想要一套实验设备,我知道你这里有一套。”傅蕴安道。
  “我这里是有一套设备,但震旦大学那边已经要了,就是价钱还没有谈妥……”乔治笑着看向傅蕴安。
  “你要多少钱?”傅蕴安问。
  “两万大洋。”乔治道:“傅,你是我的朋友,我不该开这样的高价的,但你知道的,实验设备要运来这个国家非常难,那些政客不许我们卖这样的东西给华人……”
  “没问题。”傅蕴安直接道。
  他知道乔治这个价格卖得高了。
  乔治手上的实验设备并不是新的,而是实验室淘汰下来的,还不齐全,在国外的话,怕是一千大洋都没人要。
  但他现在急着要,而且他自己去弄的话,不一定能弄到不说,就算能弄到,怕也要过几个月才能到他的手里。
  “傅,你真爽快!”乔治立刻就道:“成交。”
  傅蕴安这才松了一口气。
  乔治这时候又问:“傅,你的朋友要建个实验室?他还有什么想要的吗?”
  “当然有。”傅蕴安道:“好的实验设备,他都是要的。”
  作者有话要说:
  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在1932年11月1日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遍发通启约400余份,征集“中国梦”,有个问题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 ”
  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说:“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去看了当时的人想的未来,真的挺有意思的,感兴趣的亲可以百度一下~


第72章 阿毛
  穆琼寄出的两封信; 一封里面放的是给霍二少的青霉素的培育方法,另一封信里面; 放的却是《我在百年后》后面的稿子。
  将这两封信寄出后; 穆琼就暂时就不去关注霍二少了,而是筹备起教育月刊来。
  教育月刊的封面早就设计好了,上面是齐老先生写的“教育月刊”四个字的大字; 下面则是穆琼让魏亭画的一幅充满童趣的水墨画。
  魏亭这样大家族培养出来的文人,基本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画技比他好了太多了。
  而月刊里面的内容……教育月刊的创刊号用得着的稿子,穆琼和盛朝辉两个人早就准备好了。
  按理说,这些既然都已经备齐; 那么就可以印刷售卖了,可实际上……这份月刊在短时间里; 怕是没办法面世。
  而这也是有原因的——穆琼想在教育月刊里使用标点。
  虽然如今的出版物会用空格来代替标点; 但穆琼看的时候总觉得不习惯,而且这样多少会影响阅读,因此,他希望能在教育月刊中引入标点。
  他的这个想法; 得到了魏亭和盛朝辉的支持,但没有得到排字房的支持——排字房那边,根本就没有标点。
  为此,盛朝辉只能去找排字房交涉; 希望他们能烧制一些标点出来。
  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钱解决的; 这件事也一样,在他们给了两百个大洋之后,排字房那边就按照他们的要求烧制出了一些印有逗号、句号、问号、冒号和感叹号的铅字来。
  至于双引号、单引号和书名号,这些并没有烧制。
  这些标点用的比较少,就先省略了。
  烧制铅字和排版都要时间,如此一来,《教育月刊》怕是要等过了正月才能上市。
  对这份刊物,穆琼主要操心里面的稿子,至于印刷之类的事情,都是盛朝辉去跑的。
  盛朝辉年纪不大,不过二十出头,原本为人处世都有些稚嫩,出去跑多了,倒是多了几分稳重。
  当然了,他偶尔还是会露出自己跳脱的真实性子来,比如这会儿,他就在魏亭那个狭小的房间里,握紧了拳头神采飞扬:“虽然我们的刊物还没有问世,但我对它充满信心,相信它一定能卖掉很多很多!”
  魏亭在平安中学,原先是有个单独的办公室的,但他后来搬来了这里住,就把自己的办公室改成了卧室,还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了老师们合用的大办公室。
  现在,这个狭小的卧室里就只有一张床,一个放衣服的箱子,一个放水盆毛巾的木架以及一把椅子。
  魏亭的书,都是直接堆在床的里侧的。
  “我也这么觉得。”穆琼正在翻阅一本期刊,闻言道。
  这个时代大家能看的书太少了,只要书好,就不愁卖不掉。
  “当然卖得出去。正式发行之前,我们去申报新闻报这些报纸上面打打广告,希望月报大众报也可以去跑跑,这么一来,我们的教育月刊肯定不愁卖。”魏亭道。
  教育月刊这份刊物,是他们三人合作办的,穆琼和盛朝辉两个人出了全部的资金,各占四成,魏亭没有出钱,但他会出力,占两成。
  穆琼和盛朝辉这么做,只是想帮帮魏亭,但到了后来,却发现其实是魏亭在帮他们……他们的刊物还没有出来,魏亭去宣传了一圈之后,竟然就接到了许多订单。
  上海好几所中小学的校长向学生推荐了这份还没面世的刊物,建议学生们订阅。
  这是自愿的,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订了,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收到了上千份订单,以及上千个银元——教育月刊每期一角,订一年十二期的话,正好一个大洋。
  正是这笔钱,让原本挺穷的教育月报编辑部,一下子就不穷了。
  但如果要打广告,这笔钱恐怕就剩不了多少了。
  “大众报的广告不用花钱去买,到时候我在自己的小说里介绍一下我们的教育月刊就行了。”穆琼道。
  “在你的小说里介绍我们的教育月刊?怎么介绍?”魏亭好奇起来。
  这想法是穆琼刚刚才有的,他并未细想过,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情节:“可以在《流浪记》里插入这样一段剧情。豆豆看到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在读教育月刊,就凑过去偷偷看,而那个孩子发现豆豆后,不仅邀请豆豆一起看,还给豆豆讲解月刊上的内容。”
  “然后呢?”盛朝辉道。
  “然后……那个孩子父母赶走了豆豆。”穆琼道,绝大多数父母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跟一个小乞丐一起看书时候,怕是都会这么做:“当然,豆豆并不生气,他觉得自己很棒——他也是读过书的人了。”
  盛朝辉:“……”
  魏亭也叹气:“豆豆真是个惹人怜的孩子。”
  穆琼也这么觉得。
  在魏亭的住处讨论了一些跟教育月刊有关的事情之后,盛朝辉就离开了。
  但穆琼并没有走,他还有事要找魏亭:“校长,我想送我妹妹去读书……这附近有合适的学校吗?”
  穆琼原本是想先在租界买个房子,然后再给穆昌玉找学校的。
  但他问过房价之后……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租界的房价非常高!
  说起来,陈老板能在租界拥有房子和店铺,多亏了他在租界安家安得早。
  这时在北京,八百个大洋能买个不错的四合院了,但是在上海,八百个大洋只能买个租界外的小院子,至于租界里面……想买个好点的房子,三四千是至少的。
  而这,还是因为现在是民国初期。
  到了民国中后期,租界的房价会持续飙升,一些在文坛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到了上海都是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房住的,甚至只能租租界的亭子间或者在租界外租房。
  穆琼现在手上的银元不到两千,教育月刊那边还可能要投钱,暂时没钱买房,就决定先给穆昌玉找个学校。
  朱婉婉和穆昌玉都是很谨慎的人,他也不敢让她们乱跑,以至于她们平时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偶尔出去也就是去买个菜,再加上她们两个埋头苦读不爱跟邻居交际……在这里住了几个月,她们竟是没认识什么人。
  穆琼觉得,小姑娘最好还是能有几个朋友,既如此,出去读书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你想让你妹妹读怎么样的学校?”魏亭问。
  穆琼已经了解过这时候女子读书的事情了。
  此时绝大多数的公立小学公立初中,都是不招收女学生的,而那些大学,更是不收女生。
  一直要到四年后,进入二十年代,北京大学这样的学校,才会允许女子报考。
  当然了,女子小学、女子中学还是有的,这些学校大多是传教士创办的,十年前,还有传教士创办了国内的第一所女子大学。
  去年,在后世赫赫有名的金陵女子大学更是正式开始招收学生。
  但就算这样,女子想要读书,还是比男子难了很多很多。
  “魏先生,有男女一起上学的学校吗?”穆琼问道。
  魏亭惊讶地看了穆琼一眼,随后道:“没想到你竟然愿意让你的妹妹去读这样的学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