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 >

第69部分

民国之文豪-第69部分

小说: 民国之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学生母亲也道:“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教育月刊的名字,多半是不入流的小刊物; 你们学校怕是从里头赚钱了!”
  这学生的父母你一言我一语,将教育月刊说了一通,又心疼了一番那一块钱。
  而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他们家发生了,也不是今天才有的这质疑。
  魏亭当初联系了一些学校,让人订阅教育月刊,结果学生的钱付了,这刊物迟迟没出来……这些学生的家长,当然是有意见的。
  第二天。
  这天的大众报上,又有刊登楼玉宇的《流浪记》。
  一大早,便有很多人叫住报童买了报纸,其中就包括李珍瑶。
  李珍瑶拿着报纸来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看上面的《流浪记》。
  豆豆捡到了一份旧报纸,但上面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最后这报纸,他只能拿来当被子盖。
  当然了,他盖被子并不是为了御寒,而是为了挡蚊虫。
  睡在印满了字的报纸下面,豆豆觉得有点飘飘然,可惜,上面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
  正因为这样,看到一个孩子坐在路边的石凳上读书,豆豆偷偷走过去看。
  结果,这个孩子竟然让豆豆跟他一起看书,还给豆豆读他看的书。
  “这是教育月刊,是楼玉宇先生和盛朝辉先生主编的,上面有很多故事,前面是成语故事,后面还有国外翻译的童话,非常好看!”这个孩子告诉豆豆,还介绍了一下后面的童话:“这个童话是国外的人写的,叫《拇指姑娘》,讲述一个拇指大小的女孩子的历险。”
  豆豆惊讶:“这世上,还有拇指大小的人?”
  “我也不清楚,反正这故事里是有的。”那孩子道。
  两人就这么一起看了起来……
  李珍瑶看着这个故事,有些茫然。
  楼玉宇在自己的书里,写自己主编了一个教育月刊?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还有……后面这个《拇指姑娘》,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解说,但看着就有趣……她有点想看。
  李珍瑶正奇怪,她的一个同学道:“珍瑶,你快看大众报的中缝,上面有教育月刊的广告,楼玉宇先生跟人一起办了个杂志,叫做教育月刊,今天上市。”
  李珍瑶立刻在中缝里找起来,果然找到了这么一个广告。
  她猛地站了起来。
  “珍瑶,你怎么了?”那同学问是。
  “现在去买这教育月刊还来得及吗?”李珍瑶问。
  “……来不及了。”李珍瑶的同学道,她们就要上课了。
  在现代,各种广告软文层出不穷,电视剧里也会加入很多广告,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
  但这是民国。
  穆琼这样在自己的文里给自己办的报刊打广告的行为,大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原来还能这么干?
  一些商人都想找楼玉宇,让楼玉宇在《流浪记》里,也写写他们的产品了!
  此时的人尚未过上到处都是广告的生活,对《流浪记》里的广告,倒是一点都不排斥,反而觉得挺新奇。毕竟这段情节一点并不突兀,而且看了之后……他们都想去买本教育月刊来看看了。
  那教育月刊一定很好看!
  看大众报的人,基本上都看到这个“广告”了。
  傅蕴安就是其中之一。
  他决定要试试,看能不能和穆琼有所发展,但他太忙了,根本没空去找穆琼。
  等自己的二哥回来,一定要让他留在上海!
  今天难得有空,傅蕴安就拿出自己让人订的大众报看了起来,结果正好看到了这广告。
  穆琼办杂志的事情,他听穆琼说起过,但并不清楚,现在杂志出来了……
  “帮我去买几份教育月刊回来。”傅蕴安对自己的助手孙大林道,这月刊是穆琼办的,他应该支持一下。
  孙大林应了一声就出去了,没一会儿,就捧回来厚厚一大叠几十本教育月刊。
  “怎么买了这么多?”傅蕴安问。
  “三少,我就是把那家店里的全都买了……太多了吗?要不要去退?”孙大林满脸茫然。
  “算了。”傅蕴安道,拿起一本看起来。
  孙大林憨厚一笑,觉得自己实在太机智了!
  下次见到穆琼,他应该把这事告诉穆琼……
  这本教育月刊里面的文章,都不是穆琼写的,但全都是穆琼选的,他还在征得别人的同意之后,做了一些字词上的修改——把一些孩子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改成了更简单的。
  穆琼上辈子最先写的就是儿童文学,他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选的故事全都很好,还通俗易懂。
  但傅蕴安打开之后,先看到的不是这些故事,而是……这本刊物,竟然用了标点!
  早就有人提倡使用标点了,但标点该是怎么样的,要怎么用,一直定不下来,而报刊杂志这些,印刷的时候更是不用标点的。
  可现在,这本教育月刊用了标点。
  也不知道这是魏亭的主意,还是穆琼的主意……傅蕴安深吸了一口气,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内的出版业,怕是要发生一场变革。
  傅蕴安继续看了下去。
  这教育月刊,应该是给孩子看的,字词用的都非常简单,还很白话,特别好理解,同样的,看着也很有意思。
  就说成语故事……傅蕴安觉得,只要看过这故事,定然能明白这几个成语的用法,至于别的文章,也都写得很好,各有各的道理。
  至于里面的一些儿歌小游戏什么的,更是充满趣味。
  傅蕴安看东西很快,没多久就看到了最后,然后就看到了《拇指姑娘》。
  这个故事他看过原文,现在去看翻译,几乎立刻就发现里面有些细微处翻译的不准确,但并不影响阅读,反而看着更有意思,故事里的拇指姑娘,也变得活泼了。
  他弟弟就是与众不同。
  傅蕴安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注意到这是傅怀安写的了,现在看了,果然很有傅怀安的风格。
  “把这些书拿回家,我的书房放两本,剩下的给怀安。”傅蕴安道。
  这书他买了却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想来傅怀安会很喜欢。
  傅蕴安一直生活在国外,看到这《教育月刊》并不如何吃惊,也就不知道这会儿,一些买了教育月刊的人,已经被惊呆了。
  震旦大学的李衍一当初买希望月刊没买到,给书店老板留了地址之后,但凡来了新书,书店老板就会往他家里送,任由他挑选。
  今天一大早,书店的伙计又送书来了。
  李衍一对伙计非常欢迎,当即让伙计进来。
  “今天都有什么书?”李衍一问道。
  伙计报了一些书名。
  “教育月刊?”李衍一好奇地问道:“我之前没听过。”
  李衍一没听过教育月刊的名号,但光“教育”这两个字,就足以让他对这份刊物好奇了。
  “李教授,这是一份新刊物,刚出了第一期。”伙计把教育月刊拿出来:“这是楼玉宇先生主编的!”
  “楼玉宇主编的?”李衍一眼睛一亮:“楼玉宇之前出版的《英文短文》就是一部很好的书,他主编的教育月刊,想来也不差。”
  李衍一说着,就翻阅起教育月刊来。
  这份刊物,要说特别强的文学性那肯定是没有的,它里面的故事都异常的简单直白。
  但只要有眼光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份好刊物。
  如今国内的刊物不少,但面向孩子,专门给孩子看的还真没有,甚至专门写给孩子看的书,也是很少的。
  而这份教育月刊,里面的内容浅显易懂又有教育意义,给孩子读再合适不过。
  当然,最让李衍一惊喜惊讶的,并不是这份刊物的内容,而是这份刊物竟然用了标点!
  李衍一很重视自己的孩子的学习,他在教导孩子读书的时候,都会很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字词的意思,不仅如此,给孩子看的书,他还会标上句读,免得孩子看的时候理解不了。
  但即便如此,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看书也有些费力。
  但这本教育月刊……
  “好书!”李衍一爱不释手:“这内容,这标点……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该看看的!”
  那书店伙计时常来送书,还从没听李衍一这么夸过谁,满脸惊讶。
  而李衍一紧接着又道:“这书我要多买几本送人……这样吧,我跟你去店里走一趟,免得去晚了买不到。”
  “李教授,这杂志我们进了许多,你不用担心……”这伙计跟着李衍一来到他们的书店。
  结果……
  “李教授,不好意思,之前有人来我们店里,把我们店里剩下的教育月刊全买走了。”老板满脸歉意。
  “这世上总是不缺识货的人……我去别处看看!”李衍一道。
  李衍一在别处买到了教育月刊,而他刚付好钱,就听到所有人从外面进来:“请问,这里有卖教育月刊吗?”
  教育月刊上市,穆琼不仅在自己写的《流浪记》里打了广告,还在申报新闻报这样的大报上打了广告。
  这么一打广告……上海那些看报的人,至少有一半看到了。
  而这些人里,很多都是愿意去买这份给孩子看的刊物的。
  等他们买了……
  教育月刊引起的轰动,比之前的希望月报更甚。
  希望月报上的故事再好看,也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但教育月刊,这整本刊物,就是一个奇迹。
  郑维新是在看大众报的时候,看到教育月刊的消息的。
  这月刊是给孩子看的,但他本着支持穆琼的想法,买了一本,结果这一翻……
  “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刊物!”
  “我觉得现在的刊物,都应该向教育月刊学习,使用标点!”
  “这本刊物是给孩子看的,但我们也该看看!”
  ……
  郑维新和他的同学,竟然全都认认真真地将一本给孩子看的刊物看完了,还赞叹不已。
  当然了,看得最认真的,绝不是郑维新的同学们。
  崇新学校。
  一大早,盛朝辉就让人把崇新学校的学生订阅的教育月刊拉到了学校里,然后,学校的老师又很快将之发给了学校里的学生。
  这时的学生,除了教科书,基本是没有什么读物的。
  现在拿到教育月刊,他们立刻就看起来。
  此时没有拼音,上学第一天就开始学认字,因而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不少字了,二年级的学生,按照识字量来说,看教育月刊就已经没有问题。
  当然了,那些不认真读书,不好好听课没把课本上的字认全的人,肯定是看不懂的,但这些人也不会订教育月刊。
  就像一年级的孩子,几乎没人订一样。
  因而,拿到书的人,基本都是看得懂的。
  他们这一看,就入迷了。
  穆昌玉的班级里,一共有十个人订阅了教育月刊,其中就包括穆昌玉的同桌赵熙芸。
  她这几天已经把《留学》和《求医》看完了,就连《我在百年后》也看了,而正是这些书,让她爱上了看书。
  偏偏她家里的书,很多都是她看不了的。
  比如说她父亲最近正在看的《吕氏春秋》,她就一点都不喜欢。
  教育月刊她订了,刚发下来的时候,她还对穆昌玉道:“这书是我爸要订的,我一点都不想订,上面估计全是大道理,劝人好好读书的。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自己就是颜如玉!”
  穆昌玉轻笑起来:“其实也不一定是这样的……你不如先看看?”
  “好吧。”赵熙芸道,翻开了书。
  然后,赵熙芸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故事书了!
  《留学》这样的书,赵熙芸能看懂,但她这个年纪,最喜欢的还是更简单的一点的故事,比如说眼前的教育月刊上的故事。
  这一个个故事,都特别好看!
  赵熙芸看得如痴如醉,看了好些之后,才想起来穆昌玉:“昌玉,我都忘了你了……你要不要和我一起看?”她说着,就把书放到了两人中间。
  “不用,我也有。”穆昌玉从书包里拿出一本教育月刊来:“我家订了。”
  其实不是她家订了,而是这书是她哥哥主编的!
  想到这一点,穆昌玉便有些得意。
  不过,她不想告诉她的同学。
  她的同学不知道她哥哥是楼玉宇,就已经整天问她她哥哥的事情了,她哥哥来接她,她们还会看个不停,要是让她们知道她哥哥是楼玉宇……
  穆昌玉小心眼地不想告诉别人。
  “昌玉,你哥是给你订的吧?你哥对你真好!”赵熙芸道。
  赵熙芸今年才十三岁,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穆昌玉的哥哥有好感,而这种朦胧的好感,她也不是只对穆昌玉的哥哥有的,她还喜欢学校里几个学长。
  当然了,这些少女心事,她不会告诉任何人。
  “是我哥给我订的,我哥买了很多书给我看。”穆昌玉露出个笑容来。
  “昌玉你哥真好!我哥他嫌弃我读书花钱呢……”班里的一个女生道:“我读完这个学期就不读了。”
  “兰兰……”
  “不说了!昌玉,你的书能借我看吗?”叫兰兰的小姑娘问。
  穆昌玉大方地把自己的书借了出去,然后兰兰就珍惜地看了起来。
  “我跟你们说,这本书你们不要从头到尾看……先看后面的《拇指姑娘》吧!特别好看特别有意思!”一个女生突然道:“拇指那么大的小人,想想就有趣!”
  “我也看看!”
  “我也看!”
  其他的女生纷纷去看。
  “这是国外的故事,真好看。”
  “这个傅怀安好厉害,竟然还会翻译!”
  “不知道下期的教育月刊上,还有没有这样的故事。”
  ……
  穆昌玉听着她们的议论,更骄傲了。
  那个傅怀安是她哥的学生,没什么厉害的,她哥最厉害!
  上海某个杂志的编辑部。
  “楼玉宇当真是我辈楷模!”一个进步人士赞叹道:“他写的小说,办的杂志,都是能开启民智的。”
  编辑部的另外一人道:“他在教育月刊里所用的标点,一个个非常合适,我觉得我们的杂志,也可以用这样的标点!”
  “我也觉得,我们想要推广新文化,应当先推广标点!”
  “这楼玉宇也不知道是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