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带着男神穿六零 >

第173部分

带着男神穿六零-第173部分

小说: 带着男神穿六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设计图纸,也是许恒洲自己画了草图,再请人修改,毕竟他的有些思维太超前,而且这时候受限于建筑工具和材料,一些设想无法达成,必须进行修改。
  虽然许恒洲脑子聪明,但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会,结果现在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个全才。种得了地,修得了机器,画的了图纸,专业还是地质学,指不定哪天还能跟着地质队去探个矿。
  甚至在工地的时候,他还顺便学了下怎么拌水泥怎么砌墙……
  好在商场的建设非常顺利,他背靠大树好乘凉,身后几座大山撑着,基本没有不长眼睛的会来找他的麻烦。
  而且他从来不利用邓历等人手里的权利以权谋私,也没有仗势欺人,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连个说嘴的地方都没有。
  总之,许恒洲的事业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建设后期,底下的主管人员逐渐上手之后,许恒洲甚至有时间腾出手来做些别的事。
  与此同时,向辰的事业也迎来又一次发展机会,他要升教授了。
  后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副教授升教授是要有五年的任职期的,向辰这才三年多的时间。
  但是他这几年的教学成果有目共睹,参加过数次国家级会议,多篇论文在领域内权威杂志上发表,带出的学生已经有两届走上工作岗位,逐渐成为国家教育机构的中坚力量。
  这样的成绩,升一个教授实在是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只用走个程序,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向辰这几年沉稳许多,听到这个好消息哪怕高兴,面上也不再像以前安阳会喜形于色。
  不过还是准备请大家一起吃一顿饭,现在他们这些人已经形成了默契,过节过年在一起聚一聚,谁个有什么好事也会请大家一起吃一顿,不拘大事小事,就是图个团圆乐呵。
  尤其是李老,他年纪大了,却喜欢热闹,家里的儿孙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在部队里,更是常年不着家,平日虽然有保姆看着,衣食不愁,但是心里总归是寂寞的。
  所以老人家特别喜欢热闹,每次团圆聚会,他是一定要来的,哪怕很多东西不能吃,他看着向辰等人说笑,心情也跟着好了。
  所以大家都不吝于把好消息拿出来分享,然后请客吃饭,这次向辰便借着这个机会,请大家一起吃饭。
  这时候天气已经渐渐热起来了,聚餐那天,黄阿姨早早煮了一锅酸梅汤,挑选了上好的乌梅,加上冰糖熬煮,汤汁盈亮剔透,滋味更是酸甜可口。
  考虑到有老人孩子,肠胃都比较弱,没敢冰镇,只是放凉了喝,闷热的天气里来上一碗,不会冰到肠胃,又生津止渴,再合适不过了。
  主食是凉面,这东西容易做,味道也好,喜欢的吃劲道的面条少煮会儿,牙口不好的就多煮会。口味重的酱料调辣点,肠胃不好的稍稍加点调味料拌一拌,可以说是老少咸宜。
  因为都是自己人,也不用做太麻烦的菜,随便弄些家常菜,大家都吃的非常开心。
  聚会上大家也会说一说各自的近况,比如覃老师,因为年纪大了,精力不济,觉得有些影响工作,在考虑是不是要退休。
  其实她自己跟学校提过这个事,只是学校现在不愿意放人,总是劝覃老师再辛苦两年,再带几届学生出来。
  覃老师自己也是舍不得那三尺讲台,她的大半生都是在那里渡过的,真要走了,实在是舍不得,所以就这么被学校劝动了,继续留下教书。
  李老等人的生活变化不大,李老已经算是退休荣养了,好在李家的子孙大都很争气,儿孙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干的有声有色,李家后继有人,李老可以不用再操小辈的心。
  邓历和宋文彬这几年都往上升了一升,到了邓历这个等级,每往上一步都是十分艰难的,他这次升职,自己也没想到。
  李老知道的消息多些,听说是在邓红兵的案子上,因为他表现的格外铁面无私,所以上头的领导觉得,这样的人一定能够坚守信仰,克己奉公,做人民的好公仆。
  所以邓历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至于宋文彬,他本身的职位不算高,福利好工作轻松,手上还有点小权利,这样的职位,可见当初李老等人为此费了多大功夫了。
  很多跟他相同位置的人,都懒得管事,一心在这个职位上养老,但是宋文彬本身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在其位谋其政。虽然因为他本身不是这个专业的,前头废了不少功夫摸索,但是功夫不负苦心人,总算做出一点儿成绩。
  当有升职的机会的时候,上头的领导首先的想到的就是他了,宋文彬就这样又往上升了一步。
  其他人也是各有收获,钟萍工作顺利,魏医生的药铺子虽然没开了,但是这些年许恒洲帮他寻摸了不少好药,陈小花跟着工程队到处跑,遇见老乡手里有什么好药,也会帮忙收着。
  魏医生每天光炮制那些药就美滋滋了,李老这几年调养身体,魏医生的药没少发挥效果。
  至于剩下的小家伙,小平安自从跟着向辰补课后,学习渐渐赶上去了,虽然还是不喜欢数学,但也意识到学习和成绩的重要性。
  小平安基础不错,脑子也聪明,一旦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当年补习过后的下一个学期,就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了跳级,回到自己本身应该读的年级。
  而且,现在小姑娘还是个小学霸,平时成绩数一数二的,钟萍提起她来,总算不是头疼了。
  小姑娘长大了,也爱面子,考的成绩不好,自己就会先哭一场。钟萍和宋文彬老拿向辰和许恒洲来教育她,让她跟这两个哥哥学。
  好在小姑娘没产生什么逆反心理,加上本来就很喜欢向辰,所以一直把两个哥哥当偶像一样。
  平时在学校,也是时不时要把自家个按出来吹一吹,听见哪个同学说自己的哥哥姐姐优秀,免不了要上去争上一场,最后一定要让所有人承认她的哥哥最棒才能罢休。
  陈小草上大学之后,不必住校拘束,平时的自由时间也多一些了,这次聚会她也来了,早早过来帮了黄阿姨不少忙。
  饭桌上,陈小草也说了个好消息,她姐姐要来首都了,而且要带个人来给他们看看。
  带人?带什么人?向辰先是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陈小花找对象了。
  他恍惚了一下,好像这才想起,陈小花比他还大一岁,他今年已经二十五了,陈小花也是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
  要是在后世,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大都刚刚从大学出来没几年,单身自由又快乐,除了家里人心急会催一催,很多都没有结婚的意愿。
  但是现在不一样,这个年纪的姑娘已经是老姑娘了,向辰他们下乡的时候,村里的小姑娘十五六岁就开始留在家里,心疼闺女的就稍等一两年,然后也该开始相看人家了。
  城里好一点儿,如果是在读书的女孩子,会等到书读完了再考虑婚事,但也不会拖太久,往往刚从学校出来,家里已经安排好了。
  见个面,逛个公园,处一两回,稍稍了解情况,基本就算熟了,再然后就可以安排婚事。
  什么恋爱相处,完全没有,就这样家长还能说一句自己开明,让孩子婚姻自由了。
  当然也有年轻男女自己谈的,这样的多是同事,相处的机会多,慢慢熟了,被彼此的一些亮点所吸引,明示暗示的,如果互相都有好感,最后会默契的结成一对。
  这样的如果家里人考察过后,觉得彼此家庭条件都还不错,算得上门当户对,基本不会阻拦。
  陈小花应该属于最后一种,她这些年跟着工程队穿山打洞的,哪里荒凉往哪跑,很多时候基本就跟外界断了联系,只有补充物资的时候才会去城里。
  这样的情况,她想认识外面的男人也不可能,而且就算认识了,也没机会相处。
  所以她的对象,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就是她所属工程队里的同事。


第220章 再相见
  年轻姑娘处对象,最后总归要带回家给家里人看一看的,毕竟结婚了,就意味着两个家庭的从此有了联系。
  而且当父母的,也要看看男孩子值不值得女儿托付终身,这就是考察女婿了。
  但是这只理想状态,有为了爱情跟父母闹翻的儿女,也有卖了女儿填补儿子的父母。前者后世尤其多见,而后者却在这个时代屡见不鲜。
  陈小花的情况要更糟糕一些,她的父母已经不只是卖女儿贴补儿子,而是一家子趴在女儿身上,如吸血蚂蟥一样,恨不得吮骨吸髓,把人活活榨干才好。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污蔑,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陈小花十多岁带着妹妹偷偷离家,一走就是近十年,中间不是没找机会打听过家里的消息。
  她当然不是对狠心的父母还有什么期盼,而是怕错过什么消息,自己姐妹俩以后会吃亏,所以想盯着那一家子,毕竟是自己的生身父母,在道义上占据了天然优势。
  陈小花的耳报神不是别人,就是她童年时的小伙伴赵琴琴,当年向辰和许恒洲下乡,就是找了琴琴妈帮忙,才去了大河村,过了十来年安生日子。
  赵家一家子都是好人,后来向辰下乡之后,先前还跟几个小伙伴有联系,后来联系就渐渐少了。毕竟那时候通讯方式单一,除了写信没有其他方法,电报和电话机就不用想了,根本就是小孩子们接触不到的。
  就连写信,后来也没有坚持下去,因为邮票也不便宜,一张八分钱,一个小孩过年的压岁钱也不过一毛两毛的给,买串鞭炮,吃两个糖果,就不剩什么了。
  向辰倒是有钱,但是总不能给小伙伴们写信的时候还在里面夹张邮票吧,感觉像是催人家回信似的,所以后来远着远着就淡了。
  反而是因为向辰才认识的陈小花和赵琴琴成了手帕交,两个小姑娘年纪仿佛,赵琴琴还大两三岁,但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两人中反而是陈小花做那个拿主意的。
  两个小姑娘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十分密切,向辰走后,陈小花带着耳朵不好的陈小草在家里生活艰难,赵琴琴没少帮她们,偶尔家里吃了什么好吃的,硬是从自己嘴里省下一口给自己的小伙伴。
  赵奶奶是个通情达理的老人,自家孙女做的事她不是不知道,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其实她自己也很同情陈小花姐妹,并不介意偶尔接济一下她们。
  只是她们两个父母健在,她做的明显了,蔡珍那样的人不但不会感激她,只会觉得她是在打他们的脸,甚至陈小花也讨不到好。
  反而是赵琴琴偷偷摸摸的分点吃的用的,只能算小孩子打交道,被人说嘴也没什么。
  后来陈小花带着妹妹离家,决定做的很突然,连向辰都没来得及说,唯一知道消息的就是赵琴琴了。
  她家里的情况赵琴琴一清二楚,不但没有阻拦,还把自己攒下的一点儿私房钱全给了陈小花,后来还让赵奶奶还给她们做了些路上吃的干粮。不然就她家那个情况,她和陈小草只能穿着一身衣服空手离家了。
  之后陈小花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工程队站稳脚跟,之后工资日渐上涨,他们这一行,荒山野地的跑,穿山打洞的,非常辛苦,相应的,福利也不错。
  陈小花把工资和自己分配的好东西,一部分给农场送去,一部分给向辰他们寄过去,剩下的一部分全部寄给了赵家。
  陈小花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虽然有那样的父母,但是也有乖巧听话知道心疼人的妹妹,还有向辰这个明明比她小却总把她当妹妹看的弟弟,单纯善良的小伙伴赵琴琴,暗中给了她很多帮助的赵家奶奶。
  后来又有了农场里的那些长辈,帮她治好了妹妹,并且一直照顾着她。在工程队又遇见教给她许多知识和安身立命本事的老师,给她许多帮助的同事。
  所以陈小花一直保持着非常乐观的心态,哪怕后来赵琴琴寄来的信里的内容让她心冷到极致,也能极快地调整过来。
  陈家五个孩子,最大的陈芬已经嫁人了,而且在十几年前就跟家里人断绝了关系,赵琴琴倒是在信里幸灾乐祸地提过几次母女俩掐架,打到不可开交的笑话。
  既然断绝了关系,还能打起来,无非是蔡珍贼心不死,一直觉得把陈芬养到这么大,一点回报都没有还让她反咬一口心有不甘,总想占些便宜。
  早些年陈芬年纪轻的时候还要脸皮,只敢拿把剪刀对着自己比划恐吓她外公,让她外公钳制她妈。
  现在年纪大了,听说孩子都生了好几个,早就锻炼出来了,打架骂架什么都不虚,腿一岔手一叉,站在家门口就能骂出一条街。
  反而是蔡珍年纪大了,打不过正当壮年的女儿,每每找上门总是输多赢少,之后回去安分不到两天,又要去闹,好像吃不到教训似得。
  与陈芬相反的,就是他们家的二女儿陈芳,陈芳比陈小花大五岁多,现在已经三十出头了,她大姐只比她大不到两岁,大儿子都已经上初中了,她却还没结婚。
  陈芳就是那个已经快被陈家人吸干了的女儿。
  她小学毕业,中学都没去念,在家待了每两年,就进了铸铁厂做工。铸铁厂里除了坐办公室的文职和油水足的后勤采购等职位,大都是适合男人干的力气活。
  陈芳学历不高,背景也不够硬,这些抢手职位哪轮得到她,所以卖力气的临时工一做就是好几年。
  临时工工资不高,一个月也就十多块钱,但是她一点儿都没剩,全给了家里,甚至每个月工资都是蔡珍直接去领的,陈芳连钱都没沾手。
  陈小花离家之前,陈芳已经挣了几年钱,加起来也有好几百了,就陈家养孩子那个水平,怎么也把她花用的钱全都还了回去。
  但是蔡珍依旧觉得不够,明明女儿已经到了说人家的年纪,她却把这件事完全忽略了过去。因为陈芬的所作所为,她觉得女儿一旦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她一点儿便宜都占不到了,那他们家有财咋办?
  其实有陈芬这个前车之鉴在,不光蔡珍吃教训了,陈芳要是聪明,也该学着点儿。
  但是这姑娘太木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