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罪无可赦 >

第234部分

罪无可赦-第234部分

小说: 罪无可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端点头,赞同了闫思弦的安排。
  “那我说说刚刚去李司农家看到的情况。
  总体来说,挺爱干净的一个人,开门之前刚洗过手,光看家里客厅得话,收拾得很整齐。至于藏人没有……看不见卧室里的情况,不好说。”
  “我等下去对面楼上,试试透过窗户观察李司农家卧室的情况,我想尽快确认他家里是否还有别人。”
  “我跟你一块。”
  “那边走边说,”闫思弦率先下了车。
  吴端便跟着下了车,“其实,要不是事先知道李司农是个莫琳症患者,我可一点都看不出来。”
  “李司农现在只是病毒携带者,还没到爆发期,跟正常人无异,看不出来的。不过,莫琳症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当免疫系统被逐渐蚕食,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彻底崩溃,念珠菌、肺囊虫、感染或恶性肿瘤就会肆无忌惮地掠夺生长空间,那时候的病人已经不能再称之为病人,他们基本变成了病原体、病毒的培养基……”
  这说法显然引起了吴端的不适,令他打了个寒颤。
  吴端道:“我觉得更可怕的是,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今后的某一天会那样死去,这是钝刀子割肉。
  我刚刚只扫了一眼李司农加过的病友群里的聊天记录,你知道我看见什么了?”
  “有个持续低烧的患者,说是不想扛了,又没有自杀的勇气,每天都希望第二天永远不要醒来。”
  吴端沉默。
  闫思弦便又道:“那你应该也看到了,群里不少人在安慰他,给他加油鼓劲儿,有人说自己已经吃了七八年药,虽然免疫力水平低于常人,但至少病情没有恶化,只要坚持吃药,及时调整药物搭配,人人都有活到平均寿命的希望。
  你不要小看人的毅力,也不要小看希望的力量。”
  “希望?”
  “当你以为这病多么可怕,自己马上就要死了,而且很大概率还会死得比较痛苦,整个世界当然就坍塌了。
  可是随着对莫琳症的了解,你会知道自己其实还能活数十数年,甚至是数十年,如果保养得好,还有希望活到人类平均寿命,这难道不是希望?
  病发前的这些年,除了要不间断地吃药,生活质量和正常人无异,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希望吗?至少,我就觉得哮喘病患者比莫琳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要差一大截。
  还有,医疗水平在不断进步,就在一个月前,咱们国家首例莫琳症患者被治愈,这消息就更是希望了。根据诺氏药业整理的数据,新型的治疗方式要投入市场,大约要经历5到10年的实验周期……”
  “5到10年?你的意思是……”
  “相信我,实际的实验周期会更短,因为我们处于科技爆炸式发展的年代,正在发展的不仅仅是制药领域,还有诸如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它们相辅相成,科研周期还是有希望缩短的。”
  这下,吴端的眼睛里也燃起了满满的希望,“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现在感染了莫琳症,他只要保持积极的治疗,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能活到莫琳症被普遍治愈的那一天。”
  “理论上是这样,不过,能治愈是一码事,治不治得起,是另外一码事儿。”
  吴端缩缩脖子,“好吧,终归是有治愈的希望,也终归会有价格不那么昂贵的一天。”
  “所以你看,这就是一个世界观坍塌,然后重建的过程。其实无法治愈的病有很多,我刚才说的哮喘,还有肝炎、慢性肾炎之类……这些疾病发展到最后,也一样会导致死亡,痛苦不堪,这么看来,莫琳症没什么特别的。”
  交谈间,两人已经乘电梯到了6号楼14层,几乎是李司农家窗户正对面。
  闫思弦在窗角用望远镜观察着李司农家的卧室窗户。
  总共两间卧室,窗户都正对着6号楼方向。
  “怎么样?”吴端问道。
  “可以确定了,他家没别人。‘货’不在这儿。我有个猜想……”闫思弦将望远镜递给吴端,吴端也凑到窗前观察着李司农家的情况。
  待吴端观察完了,闫思弦继续道:“李司农每天出门,应该是先去某个秘密地点取货,然后发快递。”
  “这一点我认同。”吴端道:“我也查了一些资料,莫琳血中的病毒相对比较脆弱,在血液离体后,能存活的时间有限,况且,血袋里还要加入抗凝剂,这会进一步减少莫琳病毒的存活时间。
  所以,为了保证莫琳血中的病毒有效,他们会尽量缩短血液在体外的存储时间,应该会在售卖当天,甚至是售卖前一小时内抽血取货。理论上来说不会提前抽血囤积。
  当然,如果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并不太在意传播效果,那就另说了。”
  闫思弦挑挑眉,眼中已有了迫不及待的意味。
  “所以,如果我们的推测没错,明天只要跟紧了李司农,就有很大概率找到他的取货地点。”
  有了这一推论,吴端更加积极,第二天一早他便和闫思弦一起出了门,直奔李司农所住的小区。在小区附近蹲点的刑警看到副队的车,便通过对讲机打招呼道:“闫副队来了?”
  “有吴队亲自督战,不敢不勤快啊。”闫思弦故意挤兑吴端。
  吴端不理他,只问道:“怎么样?有情况吗?”
  “还没出来,根据李司农以往的出行记录,应该还要过一个小时。”
  “那我们先盯着,你们赶紧就近解决早饭。”
  刑警们纷纷表示车上带了面包矿泉水等干粮,早饭已经解决过了。
  知道今天或许就能找到取货地点,大家都打起了精神,不敢松懈。
  闫思弦便道:“那等这案子破了,我请大餐。”
  对讲机里一片雀跃的道谢声,刑警们呼号着表达期待,又吹着牛要把闫副队吃破产,闫思弦照单全收,表示已经洗好了脖子,任凭宰割。
  吴端则跟他开玩笑道:“你这是趁着我养伤,收买人心,憋着夺权呢?”
  闫思弦乐了,“你把心放肚子里,只要赵局在一天,我的夺权大业就不可能实现。我要是当了支队长,赵局还不得三天两头气得中风?”
  “你就不能盼领导点好?”
  “行行行,我错了,祝愿赵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步步高升,争取早日跻身国字辈儿的领导班子,让咱也跟着露露脸。”
  吴端笑道:“就你鸡贼,夸别人还不忘让自己沾光。”
  ……
  闫思弦和吴端便是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从前的蹲点经历让他们拥有过人的耐心,他们不急不躁地等着。
  到了李司农平时出门的时间,毫无动静。
  过了李司农平时出门的时间,还是没动静。
  “怎么办?”
  对讲机另一边的刑警等待着闫思弦的指示。
  “别急,再等等。”
  闫思弦飞快地在脑中回想着昨天发生的一切,难道打草惊蛇了?
  吴端也有着同样的困惑,他更多的是自我怀疑:是不是昨天假冒物业露馅了?
  见吴端既紧张又自责,闫思弦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没关系,你昨天的行为有点招人烦,但正因为这烦,才会放大‘既没见过世面又没文化’的印象,而弱化‘可能是警察’的怀疑,问题不该出在你这儿。”
  那为什么平时雷打不动的出门送货,今天却断了呢?


第395章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4)
  下午3点半,李司农依旧没出门。
  负责用望远镜盯守的刑警不断汇报着李司农的情况。
  “他看电视呢,看了一部最近的电影……”
  “他叫了外卖,咱们的人假扮外卖小哥给他送上去的,没发现什么异常……”
  “他回卧室躺下了,玩手机了……”
  李克农就像进入了某种肥宅角色,好像那个风雨无阻倒卖莫琳血的人不是他。
  “难道真的是我那一环出了问题?”
  吴端皱紧了眉头,他不禁再次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
  “我更喜欢直接考虑最坏的结果。”闫思弦道。
  “嗯?”
  “我的意思是,无论什么原因,我们假设李克农已经知道自己被警方盯上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吴端皱眉思忖片刻,像是下了某种决心。
  “我们手上已经有了他的犯罪证据,直接拘人回去审。”
  “我也这么想的,但我有点拿不准……”
  “直接拘人,现在。”吴端给出了决断。
  “会不会太……草率了?”
  “你看到那些快递了,十几个,如果犯罪团伙换人送货,而我们还死盯着李司农,每浪费一天,就会多出十几个被害人,这种不可逆的伤害,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阻止。”
  闫思弦沉思片刻,终于拿起了对讲机。
  “各小组注意,准备收网。”
  ……
  刑警们和吴端的感觉一样,这个李司农不仅正常,而且太正常了。
  他们假扮物业,再次敲开了李司农的门。门一开,便有几名刑警鱼贯涌进房间,迅速制服了李司农。被按倒在地的李司农没有任何反抗,只是说了一句:“我有病。”
  见他并不反抗,戴上手铐后,刑警们便将他扶了起来。一起身,李司农的脸上便挂着微笑,仿佛刚刚狼狈倒地的不是他。
  “知道为啥抓你不?!”为首的刑警问道。
  “我有病,你们小心点。”李司农答非所问。
  不知是他早已看穿了生死,所以无所畏惧,还是他知道早晚要面对这个场景。李司农很淡定。
  “想好了再说。”那开口询问的刑警故意做出一脸凶相。
  李司农干脆闭口,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吴端拍了拍那开口询问的刑警的肩膀,“去搜吧,我跟他聊聊。”
  那刑警点头,投入到了对李司农家的搜查中。找出李司农跟犯罪团伙的联络方式是他们的目标。
  吴端自己先在客厅沙发上坐下,指了指自己身边,“你也坐吧。”
  为了拉近距离,吴端又道:“对了,你的药在哪儿?让他们给你带上,去了局里,该吃药还是得吃药。”
  李司农便真的拉开茶几抽屉,从中拿出一个分装药丸的盒子,只见里面的药丸有红有黄有蓝,花花绿绿。这是吴端第一次见到的莫琳症患者的药。
  他将那药盒装进自己的口袋,“那我就帮你拿上了,到你吃药的时间会按时发给你。”
  “那谢谢了。”李司农依旧冲吴端微笑。
  “我真的穿帮了吗?”吴端问道,“就是昨天,我来找你登记信息的时候。”
  “不,我没看出来,你……挺真的。”李司农评价道。
  这多少让吴端心里舒服了些,演技穿帮这种事,对演员来说还可以用下一条补救,可对刑警来说,那或许意味着生命危险,行动失败。
  “那今天为什么不去送货?”吴端问道。
  这并不像一个刑警对嫌疑人的问话,而更像是单纯的讨教,像是朋友之间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
  “我有我的原因。”
  显然,李司农并不想谈及今天的变故,但他也并没有否认“送货”这件事。
  吴端干脆坦诚道:“我们检查过你送出去的货,是莫琳血。”
  “嗯。”
  “为什么干这个?”
  “赚钱。我没什么活头了,以后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总得赚点钱,让他们进个养老院吧。”
  “看来干这个比正常工作赚得多。”
  “我能赚多少,你们应该也查过了吧。”
  “总体情况确实知道,还差细节,比如你们是怎么分账的。”
  “五五。血罐子拿5成,剩下的5成,其余人平分。”
  “血罐子是让你们抽血的人吧?”
  “是。他们已经进入发病阶段,顶多撑个一年半载,能撑到够一年半就是奇迹了。
  本来就活不成了,与其花光手里的钱治病,苦熬着,不如当个血罐子,有钱赚,死了还能给家里留个几万。”
  “看来你对未来已经有明确规划了,没发病之前干送货的活儿,从别的血罐子身上赚钱,等自己病发了,也去当血罐子,赚一笔大的。”
  “也算有始有终吧。”
  和形容让吴端怒不可遏,这些害人的魔鬼竟毫无愧疚之心,竟然把这个害人的闭环看得如此完满。
  吴端忍住了怒火,他知道,眼前这个连怎么死都想好了的人已经麻木,外界的情绪并不能刺激到他。况且,他还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儿。
  “你知道买莫琳血的都是什么人吗?”
  “这我可不管。不过我猜应该是被惹急了吧,不然谁会用这么损的招儿报复别人?”
  恰恰相反。警方查到的买家,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着讨债、看场子之类的工作,还有相当一部分有犯罪前科。
  说白了,报复的方法恶毒,可人有底线,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方法。
  吴端并不想在这一点上跟李司农费口舌,他又问道:“知道你们总共卖出去多少血袋吗?”
  吴端只是单纯想问一个大概数字,李司农会错了意,以为吴端要打煽情牌了,干脆先发制人道:“你不用跟我讲道理,害人不对,害那么多人,当然更不对,我都知道。
  可你换个角度想想,我们在做好事。”
  “愿闻其详。”
  “得这个病的人越多,社会各界才会越重视,专家们觉得能卖出很多药,有利可图,才会去研究治疗莫琳症的药。
  所以你看,我们是不是在推动莫琳症早日被治愈。”
  这人脑子有问题!绝对有问题!
  他得经过多少次心里暗示,才会这样说服自己?还是说,这个犯罪团伙里有一个特别会洗脑的人,专门把这些荒谬的想法灌输给他们?传销洗脑也不过如此了吧?
  又或者,李司农天然就是这么想的?太可怕了。
  名下有一家知名制药公司,对制药行业略懂的闫总,此刻的内心也在咆哮:制药行业并不需要你们这样推动好吗?!资本就是再无耻也用不着你们这样推动好吗?!
  但闫思弦也忍住了,他知道吴端此刻的怀柔政策。
  “如果你被捕,你的同伙会怎么样?”
  “给我家汇钱,给我父母养老。”
  “那可难办了。”吴端皱着眉,很苦恼的样子,“你既不怕死,又很信任你的同伙——或者说不得不信,毕竟以后家里还指望着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