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412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412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日本的造舰计划以二零三六年为准。
    当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三菱与富士重工新船台的开工典礼。
    与李明阳的判断完全一致,这四座新船台建成之后,承担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造大型核动力航母。只是,即便日本当局以战时标准制订建造计划,第四批“飞龙”级航母也不可能在二零三八年底之前服役。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在新船台落成之后,二部收到了一份情报,即日本很有可能开建一种全新的航母能比“飞龙”级有大幅度提高。随后一些西方新闻媒体也做了报道,宣称日本的新一代大型航母采用了新式舰体。
    根据这些情报与消息,海军认为日本的新一代航母与C3类似。
    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议,即有没有必要建造第三批“昆仑山”级?如果现在停止,改建更先进的C3型航母,至少能节约半年时间。
    只是,二部很快就搞清楚,日本的新型航母,实际上是“飞龙”级的改进型。
    准确的说,是针对“飞龙”级存在的问题,以及计划在二零三六年完成试飞的第五代舰载战斗机做了适当改进。
    这下,海军才没有做出取消第三批“昆仑山”级航母的决定。
    “飞龙”级再改,也是“飞龙”级,不可能改变由基础设计代来的能制约,而且第三批“昆仑山”级也做了适当改进。比如把机库净高增加到七点六米,确保能以搭的方式在同一机位上各停放一架J…22与J…30。
    按照牧浩洋的判断,改进后的“昆仑山”级仍然比改进后的“飞龙”级强大。
    既然有足够明显的优势,就没有理由拆除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三十五船台施工工程的四艘航母。此外,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都在扩充建造能力,各自兴建的一座大型船台都能在二零三五年底投产,青岛造船厂与广州造船厂也各自兴建了一座十五万吨级船台,预计也能在二零三五年底投产。到时候,在第三批“昆仑山”级下水后,至少有八座船台能够同时建造C3级航母。
    最重要的是,C3级航母的设计工作还没完成。
    随着双方的战争准备加速,到二零三四年第四季度,中日全面战争进入倒计时阶段。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如果是某章的最后一页……。。F!~!
    ..
第五十五章 战争的脚步
    ……
    第五十五章战争的脚步
    二零三四年的国庆节过后,牧浩洋不再关心装备建造工作。
    当时,陆战队司令部已经落成,牧浩洋把庞跃龙叫了回来,让他负责装备建设。之前庞跃龙有过类似工作经验,所以有能力顶替牧浩洋。至于陆战队的事情,牧浩洋则jiā给了年近六十的曹安国。
    对牧浩洋来说,最要紧的工作是尽快拿出一份具有高度可作的战争计划。
    到这个时候,高层已经不对和平抱任何幻想了。
    在东海油气资源开采谈判中,日本反复无常的表现,让易援朝都认识到,日本根本没有打算与共处,只是在利用谈判争取时间,或者说麻痹对手,让中国放松警惕,从而为战争创造有利条件。
    更有说服力的是对日核查。
    纠缠了近两年,对日核查仍然没有下文。虽然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对日本进行了四次核查,但是每次都只核查了日本当局指定的核设施,没有对可疑设施进行突击检查。这让中国领导人相信,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一直在偏袒日本,或者说在利用日本。
    对黎平寇等领导人来说,战争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降低战争代价。
    最值得担心的不是能否打败日本,而是需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
    国际形势一目了然,美国一直在暗中推bō助澜,摆明了要榨干日本的最后一点价值。说得直接一些,就是利用中日全面战争来削弱中国,使中国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
    事实上,美国需要的就是一场与中国有关的全面战争。
    根据二零三四年初公布的统计结果,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二零三三年就全面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此外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资源与能源进口国、第一大粮食进口国、第一大工业产品输出国与第一大侨民输出国。如果只计算陆军的话,中国还是头号军事强国。
    只是,美国的处境没有想像的那么糟糕。
    在很多方面,美国依然领先全球。比如在金融实力上,美国仍然远远领先于中国,在联合国公布的一百八十四类(领域尖端科技上,美国在一百二十七类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其中的八十八类有绝对领先优势,而中国只在三十四类有领先优势,拥有绝对领先优势的仅有十二类。此外在教育、文化、舆论等软实力上,美国的领先优势也很明显,领先幅度在五年到十五年之间。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
    二零三三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六点二,而在二零二九年到二零三三年的五年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五点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仅次于五十年代初期的第二增长高峰。因为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为“美洲自由贸易区”,将巴西等拉美国家融入了新的经济体,所以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今后二十年内不会减缓,还会有所增长,而美国经济也必然更加强大。
    相对而言,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价值更大。
    原因很简单:美国的人口结构最为合理。
    从国民年龄分布比例来看,美国人口结构的理想仅次于印度,是全球几个主要经济体中最有活力的一个。
    也就是说,美国没有人口上的负担。
    与之相比,中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根据二零三零年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在二零二七年就进入全面老龄化阶段,而且将持续三十年以上。
    虽然在二零三三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七点四,比美国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在过去五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也比美国高了一点三个百分点,但是社会养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百分之二点六,而美国仅为负百分之一点一。也就是说,扣除社会养老,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反而比美国低了零点三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这个差距在未来三十年来还将扩大。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中国的可用社会资源并没超过美国。
    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下去,那么在二零四五年左右,中国的可用社会资源将严重落后于美国。
    这就意味着,在中美全面对抗时代,中国的资本比不上美国。
    说得直接一点,国防建设与军事投入都要动用社会资源,而且国防建设属于“只投入不产出”的纯消耗类建设,只能由可用社会资源承担。在总量不如美国的情况下,中国的国防建设速度肯定比不上美国。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中日全面战争,很有可能成为压垮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耗光了积累的财富,那么在未来数十年内,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遇到巨**烦。对美国来说,需要的也就二十到三十年。只要在经济上超过中国,美国就有足够的信心在对抗中击败中国。
    这一幕,在历史上出现过。
    二十世纪七零年代,美国受越南战争拖累,加上第三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美国经济进入冰河期,而前苏联则在此期间发展壮大,工业生产规模一度接近美国,结果却在八零年代出兵阿富汗,八年战争耗光了全部社会财富,直接导致改革派在八零年代末上台,最终导致前苏联解体。
    也许,中国不会解体,但是肯定会丧失挑战美国的能力。
    到时候,中国将不得不接受由美国牵头重新划分的国际秩序,接受由美国领导全球局势的既成事实。
    对中国来说,这是更加糟糕的结果。
    要知道,如果不能制订国际秩序的游戏规则,中国就无法解决国内问题,迟早会因为内部动沦落为三流国家。
    当然,美国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不管战争结果如何,即便中国战败了,日本也会迅速崛起,成为新的威胁。但是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与日本都要首先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可能挑战美国,也就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
    事实上,任何一种结果,对美国都有好处。
    比如日本战败了,美国可以通过帮助日本进行战后重建,获得难以估量的好处。当初中国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就获得了十多年的黄金发展时期。日本的人口是朝鲜的六倍,国民素质比朝鲜高得多,帮助日本进行战后重建,美国至少能确保在未来二十年之内,有一个足够坚固的经济增长点。
    说白了,在战争爆发前,美国就已稳胜券。
    看清楚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美国为什么要推bō助澜了。
    换个角度看,同样不难明白,为什么易援朝等人坚决反对向日本开战,而是坚持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纷争。
    问题是,易援朝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外一面。
    中日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的地步,坚持和平主张,等于搁置现有问题,让矛盾始终得不到解决。毫无疑问,中国肯定拖不起,因为中国需要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拖下去,结果将更加悲惨。
    正是有了这个认识,从傅秀bō到黎平寇,都奉行强硬外jiā。
    只是,黎平寇面对的局势,要比傅秀bō当年严峻得多。
    所幸的是,黎平寇手里的资源也要比傅秀bō多得多。
    当初,在决定出兵朝鲜之前,傅秀bō犹豫了一个星期,几乎是一夜白头,对军事斗争没有半点把握。
    不是傅秀bō不相信军队,而人没有自信。
    现在,黎平寇基本上不用心军事问题。
    打赢日本没有任何悬念,对黎平寇来说,关键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以及能否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显然,这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在这个政治决策中,军事手段只能作为参考。
    毫无疑问,全面的、完善的、具有可行的战争计划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
    这个重任,落到了牧浩洋肩上。
    腾耀辉完全兑现了承诺,不但没有干预牧浩洋的战争准备工作,还在年初提出,由牧浩洋全权负责对日作战。
    与当年的陆风烈一样,腾耀辉只负责后方工作,充当牧浩洋的“后勤总管”。
    得益于此,牧浩洋在二零三三年七月份,也就是黎平寇出任国家元首后,就开始制订战争计划。只是在二零三四年六月底之前的一年间,因为装备建设工作没有完全落实,所以仅限于战略层面。
    随着装备建设逐步到位,进度在预期之中,牧浩洋才开始制订详细的战役计划。
    对牧浩洋来说,这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
    十月份,在黎平寇做出了战争决策之后,牧浩洋开始落实各项战役计划。
    经过两个月努力,十二月中旬,牧浩洋先向腾耀辉提jiā了完整的战争计划,然后由腾耀辉提jiā给黎平寇。
    这么做,主要是尊重腾耀辉。
    以当时的情况,牧浩洋完全可以直接把战争计划jiā给黎平寇。
    只是,黎平寇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或者说开战的政治时机还没成熟,因此牧浩洋制订的战争计划还欠缺最后一个必要条件。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如果是某章的最后一页……。。F!~!
    ..
第五十六章 窗户纸
    ……
    第五十六章窗户纸
    二零三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对日第五次核查结束。
    当天下午,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团中国首席代表就向媒体宣称,第五次核查依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即中方提出对可疑设施进行突击检查的要求没有得到批准,连核查常态化都被否决,中国将对此采取必要措施。
    这下,事态严重了。
    在九月份的第四次核查结束之后,中国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兼外长杜蕾就表示,如果第五次核查仍然无法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将针对日本的秘密核武器计划,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当时,就有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很有可能对日本进行战略禁运。
    中国官员再次发出威胁信号,表明中国政fǔ即将采取实质行动。
    两天后,在日本谈判代表团单方面退出之后,中日东海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谈判工作宣告破裂。
    可以说,这是日本当局在战争爆发前,采取的最不明智的行动。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日本退出资源谈判,主要想借此向中国施压,或者转移中国的注意力,把核查问题化,但是日本过高的估计了东海油气资源对中国的重要也就高估了此举的意义。
    必须承认,这是日本在外jiā战场上的一大败笔,或者国外jiā斗争的一大胜利。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关注中日关系的人都认为,中国急需东海油气资源,因此不会跟日本翻脸。
    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根据就是,中国在资源谈判上表现得非常理智。
    当时,中国甚至做出了一些重大让步,比如按照日本的提议,以双边在中海域周边的实际控制区域面积来划分油气资源。这就意味着,日本至少能获得百分之四十五,而中国只能获得百分之五十五。在此之前,中国的底线是三七开。也就是说,仅此一点,中国就让出了百分之十五的资源。根据中海域已经勘明的油气资源计算,百分之十五份额的经济价值在一千五百亿美元左右。如果算上未勘明,但是理论计算存在的油气资源的话,经济价值在三千亿美元以上。
    也许,这些油气资源的经济价值并不大,但是战略价值非常突出。
    以中日两国的油气消费来看,价值三千亿美元的石油与天然气,至少能弥补中国在未来十年内的消费增长量、或者是日本在未来十八年内的消费增长量,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总规模在五万亿美元左右。
    正是如此,才有很多人认为,中国非常重视东海的油气资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