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618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618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战争迸之前,总参谋部与各军兵种司令部就拟定了很多作战计划草案。
    战争迸后,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草案进行修改与完善。
    这次反击,空军动用了部署在本土的两个轰炸机联队,总共八十架H…30,另外还从扶桑地区出动了四十架J…30掩护轰炸机群。在反击开始前,陆军则动用了两个旅的中程弹道导弹,对关岛的美军战区防空反导系统进行突然打击。整个突击行动安排得非常到位,只是在执行的时候出了问题。
    按照由空军司令部拟定的作战计划,陆军的两个导弹旅在二十二点三十分,准时向关岛射了一百二十枚配备子母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按照计划,空军的轰炸机群应该在二十点四十五分起飞,在弹道导弹落下前五分钟到达北马里亚纳群岛西北,然后在二十二点四十分左右投射巡航导弹。如此一来,在弹道导弹落下后大约两分钟,巡航导弹就能到达,突破美军的反导系统。
    问题是,轰炸机群在二十一点才升空。
    虽然在此之后,机群提高了巡航飞行度,追回了十分钟,但是仍然比预定时间晚了大约五分钟到达。
    结果就是,弹道导弹落下后,巡航导弹并没立即到达。
    对于现代化防空系统来说,五分钟就足以展开了。
    根据美军的战报,中国陆军的导弹攻击产生了非常大的效果,部署在关岛的三套战区防空系统均遭到重创。美军的反导导弹只能拦截单一弹头,无法拦截子弹药,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拦截导弹可用。
    问题是,在二十三日之前,美军就加强了关岛的防空部署。
    在二十一日与二十二日,美军动用上百架次大型运输机,向关岛运送了十二套野战防空系统,而且还在阿拉普港与安德森空军基地各部署了四套末段拦截系统,增强了重要军事设备的防御能力。
    这些部署,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空军轰炸机群投射的巡航导弹到达时,美军已经进入防空作战状态,十二套野战防空系统与八套末段拦截系统在对付巡航导弹的战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八十架H…30投射的近千枚高音巡航导弹中,只有不到一百枚突破了防空网,在计划打击的目标中,只有八个被完全摧毁。
    与巨大的投入相比,取得的战果并不算大。
    要知道,一百二十枚弹道导弹与九百六十枚高音巡航导弹的价值高达数千亿元,而被摧毁的八个军事目标不过几十亿元。更重要的是,这轮打击并没瘫痪关岛的军事基地,对美军后继作战行动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仅仅两天之后,从关岛起飞的美军轰炸机就对扶桑地区进行了报复性打击。
    所幸的是,在这轮打击中,中国空军没有遭受丧失。
    现实上,双方交战力量并没面对面相遇。在完成打击之后,H…30机群与护航的J…30机群都顺利返航,美军紧急出动的防空战斗机在半个小时之后才到达H…30机群射巡航导弹的区域。
    当然,这轮打击也产生了一些较为长远的影响。
    一周之后,美军在关岛与塞班岛各开辟了两座大型机场,把部署在该地的作战飞机数量提高到了六百架。在此之前,美军撤走了部署在关岛的反潜巡查机,增派了八架大型预警机与八十架战斗机,把防空巡查范畴扩大到了一千五百公里。即便在此之后,美军部署在关岛与塞班岛的预警机也不断维持在十二架以上,确保随时有四架在空中巡查,战斗机的数量则维持在两百架以上。
    由此产生的间接影响就是,关岛作为战略基地的意义大幅度降低。
    虽然在此之后,美军仍然多次利用关岛出动战略轰炸机,打击扶桑、琉球群岛、菲律宾与中国本土的战略目标,但是这些轰炸机都不是部署在关岛的,而是从夏威夷、或者美国本土起飞,仅在关岛补充燃油。
    明显,这极大的降低了轰炸机的作战效率。
    部署在关岛的轰炸机,一天能执行两次轰炸任务,而部署在夏威夷的轰炸机一天最多只能出动一次。因为往返航程过一万八千公里,所以部署在美国本土的轰炸机两天才能出动一次。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空军在二十三日夜间反击关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要知道,关岛是美军在西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战略性军事基地,而离关岛最近的战略性军事基地是几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
    关岛的战略价值降低,意味着中国在西太平洋方向上的要挟大幅度降低。
    如果没有这次打击,仅安德森空军基地就能在战时容纳两百架轰炸机,随后开辟的两座机场还能各容纳一百架轰炸机。如果这些轰炸机全部用于对中国本土作战,绝对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说得间接一点,为了对付这些轰炸机,中国至少需要在西太平洋防线上部署一千架战斗机与上百架各类支援性飞机。
    对中国空军来说,这明显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要知道,就算把转移到岸上的海军舰载航空兵算上,队在二零五二年也只有不到五千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只有三千六百架左右。虽然中国在年底就进入了战争状态,军品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受战斗丧失影响,要到二零五三年底,中国的战斗机数量才能突破四千架。
    由此可见,如果在二零五二年,把一千架战斗机放在西太平洋方向上,中国空军就很难在其他方向上投入重兵了。
    对接下来两个月的战斗来讲,这无疑具有毁灭性的灾难。
    当然,中国空军没有因为这次不算太成功的反击而放弃,接下来的几天内,中国空军除了又对关岛动了两次不大成功的空中打击之外,还在二十五日出动轰炸机,初次轰炸了澳大利亚北部地区。
    在二十四日,澳大利亚已经向中国宣战。
    由此促成的间接结果就是,印度尼西亚在二十四日夜间宣布向中国开放所有军事设备。
    虽然要到一年之后,随着中国在西南太平洋方向上动战略性进攻,在本土遭到的要挟有所缓和之后,印度尼西亚才会参战,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印度尼西亚答应开放军事设备已经帮了大忙。
    在中国的本土外围防御圈中,印度尼西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除此之外,印度尼西亚还是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老挝、缅甸与柬埔寨等多个东南亚国家的战略屏障。
    也正是印度尼西亚表明立场,泰国才在当月月底宣布参战。
    现实上,这也正是中国空军轰炸澳大利亚的基础,即中国空军的轰炸机能在完成任务后飞往印度尼西亚的空军基地,不用间接返回国内,等于缩短了数千公里航程,在进行第二次轰炸之后,才用得着返回国内的空军基地。如果不是印度尼西亚的空军基地过于简陋,根本用不着这么麻烦。
    不过,最间接的影响还是促成了攻打新加坡的作战行动。
    第二十四章反击
    第二十四章反击T!~!
    ..
第二十五章 第一个转折点
    第二十五章第一个转折点
    二十五日,牧浩洋收到了杜小蕾来的消息。
    虽然伊朗当局拒绝跟中国结盟,但是答应开放本国铁路交通线,并且为过境的队提供三处驻扎营地与物资保障。当然,中国得为此向伊朗支付一笔租借费用,并且掏钱购买物资。
    不管怎么说,这已经是当时能够取得的最好的外交成果了。
    在回复的时候,伊朗总统提到,伊朗还没有遭到难以抵抗的战略要挟,因而没有理由卷入这场战争,但是伊朗非常重视与中国的保守友谊,也支持中国为遭遭到的战略打击所进行的军事反击,因而希望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与中国进行进一步的合作,也希望中国当局能够理解伊朗的苦衷。
    说白了,伊朗不想立即卷入战争,但是更不想在不得不卷入战争的时候孤立无援。
    从政治上讲,伊朗是在利用与中国的关系向俄罗斯示威,或者说是让俄罗斯放弃进军高加索的想法。
    当然,牧浩洋要的只是这个结果。
    收到消息后,他就联系上已经去了**堡的戚凯威,让他立即派遣一支铁道工程部队进入伊朗,确定伊朗铁路线的基本情况,控制主要的铁道枢纽中心,然后派遣地面部队前往叙利亚。
    牧浩洋没有忘记提示戚凯威,得安排一名合适的前线指挥官。
    戚凯威本来打算亲身去大马士革,只是牧浩洋说得很清楚,他是陆军参谋长,必须留在国内负责本土防御工作。
    最后,戚凯威把当初跟随他去开罗与大马士革的虞世辉少将派了过去。
    在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虞世辉还是戚凯威的少校参谋。在协助叙利亚国防军攻打戈兰高地的战斗中,虞世辉不断在前线奔走,代戚凯威传达作战命令,表现非常突出,对叙利亚国防军也深有了解。
    除此之外,虞世辉还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阿拉伯语。
    两天之后,第十三集团军到达**堡。
    按照戚凯威的安排,第十三集团军将开赴叙利亚,作为中国陆军的先头部队,此后还将派遣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前往叙利亚。从番号上就看得出来,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是战争迸后组建的。按照二零五零年实施的陆军编制条例,预备部队的番号都是“一XX”,而且平常只保留编制与一个数十人的军参谋部,在战时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作战部队。在战时组建的预备部队,番号为“二XX”与“三XX”,前者面向太平洋,后者面向印度洋,都有明确的战略指向。
    明显,预备部队恐怕要到二零五三年才能部署到位。
    这一天,戚凯威也正是提交了虞世辉的晋升令。按照他的说法,叙利亚国防军非常重视军衔,所以很有必要让虞世辉破格晋升为陆军上将。只是,牧浩洋只批准了中将晋升令,要在虞世辉有所表现之后,才决定能否授予上将军衔。现实上,这事本来不归牧浩洋管,因为在战争迸前,总参谋部就不再负责晋升的事情了,权力上交给了国防部。只是当时黄瀚林授予了牧浩洋全权。
    虽然牧浩洋的做法没有错,但是仍然使他与戚凯威的矛盾进一步加重。
    在某些人看来,牧浩洋这个欠考虑的晋升令,应该为接下来第十三集团军在中东战场上遭遇的挫折负责。
    当然,这只是某些人的看法。
    二十五日,在让戚凯威安排派遣部队前往中东地区后,牧浩洋跟庞跃龙进行了视频电话#39;》会议,提到了攻打新加坡的事情。
    当时,牧浩洋只提出了要求,即必须在年内打下新加坡。
    能够说,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
    在二十四日的时候,周渝生就以海军上将的身份,提交了海军的作战草案,其中明确提到最迟得于二零五三年一月初派遣舰队进驻印度洋,不然美军将获得足够的时间巩固印度洋上的战略据点,而且西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也很有可能因而恶化,导致第二批“泰山”级航母成军之前,海军无法出兵印度洋。
    作为海军大将,牧浩洋非常清楚这份演讲的含义。
    按照他的估计,年底也是大限。
    几天之后,李明阳提供的一份情报也证明了周渝生的这个推断,即美军正在向西太平洋地区增派兵力,还在塞班岛与提尼安岛等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大岛屿上征用了大片土地,准备开辟军营。
    这条情报表明,美军正在计划攻打西太平洋上的某座岛屿。
    明显,在此之前,美军会把航母战斗群集结到西太平洋上,夺取制海权与制空权,支持陆战队上岸。
    从战略上讲,美国也会先选择西太平洋,而不是西南太平洋。
    原因很简单,西太平洋方向上,中国本土之外只有一道战略防线,即北起扶桑、南到台湾的第一岛链。这条防线距离中国本土足够近,战术战斗机就能打击中国本土,战略轰炸机则能轰炸本土腹地。只需美军在这条防线上打开突破口,比如夺取某座重要岛屿,就能大幅度提高战略打击效率。此外,还能迫使中国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设备转移到内地,从而在短期内大幅度削弱中国的战争潜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中国内海,即东海、黄海形成的实质性要挟,能够最大限度的限制中国的内线海运力量,使中国不得不愈加依赖效率不算太高的铁路系统。
    总而言之,从这个方向上动战略进攻,能够收到最大的效果。
    现实上,早在二十三日,牧浩洋就做出了类似的判断,而且认为美军会在完成调整之后先攻打冲绳岛。
    原因很简单,在台湾到北海道的岛链中,冲绳岛居中,大小也正合适。
    如果攻打台湾,美军得面对面的与中国陆军作战,而且美军的制海优势在狭窄的台湾海峡根本挥不了作用。如果攻打扶桑,就算能够动用日本遗老,美军也要在较为广袤的战场上作战,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冲绳,即没有大到难以一举拿下,又没有小到无法部署战略打击力量。
    此外,冲绳岛上有数座军事基地,基础条件极为优越。
    也正是如此,按照牧浩洋的安排,庞跃龙先加强了冲绳岛的防御部署,计划在月底之前增派一个陆战师。如果美军的要挟进一步加剧,陆战队还能在年底之前向冲绳岛增派第二个陆战师。
    从战略上看,美军攻打冲绳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说挑战,就是必须守住冲绳岛,不能有半点闪失。说机遇,美军必然把主力集中在西太平洋上。
    说得间接一点,美军攻打冲绳岛的时候,正是中国海军出兵印度洋的时候。
    按照牧浩洋的估计,如果美军在年内攻打冲绳岛,至少会在西太平洋上集中九支航母战斗群,也许会达到十二支。具体情况,得看美军有没有把握只用三支航母战斗群守住印度洋的入口。如果美军没有在年内攻打冲绳岛,则很有可能放弃攻打冲绳岛的想法,或者把进攻时间推迟到二零五三年底,因为到这个时候,美军能获得第二批“企业”级级航母,海军实力将大幅度增长,而美军也就有能力集中更多的兵力,在西太平洋上动一场规模更大的进攻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