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第69部分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69部分

小说: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顿,继续说道:
  “培育新种确实要抓起来。裴爱卿巡视各道,可能有所不知,柳宗元今年从安南引进了占城稻,产量极高,今年正在福建岭南试种。裴相公可以关注一下,一旦试种成功,即刻向江南各道推广。”
    正文 第七十一章 沸 腾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43 本章字数:2581
    “快看看,这贴的又是什么。”
  一座州城旁,两名衙役将几张新的布告贴在城门边上,紧靠着刑部通缉晋阳案主犯的图形海捕文书。人们呼啦啦围了上去,一名识字的被推了上来,高声念到:
  “???????凡脱籍逃亡者,着即返回乡里,重申户籍。免其积年欠税,准其领回口田??????”
  “大先生,这说的是什么?文绉绉的俺们听不懂。”
  正在摇头晃脑念着的大先生不满的望了望打断他的人,见围观的人都这么要求,只得说道:
  “这是朝廷的新法令。就是说,贞元十三年后,关中凡是脱籍逃亡的农户,都可以返回乡里,重新申报户籍,领取土地。但是必须在夏收播种之前报到,若是到秋收之后报到,那土地就只能领一半了。”
  “切,土地都被大户贪没了,哪里还有咱们的。”
  “看好了,这边可是写着,朝廷要重新丈量土地呢,清查贞元十三年来的土地买卖情况。密王殿下因为私自买卖土地,超过朝廷限地令一百顷,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安置。土地收归公有。密王可是皇上的亲子,嫡亲的亲王。这边还有呢,故神策军中尉窦文场子因为涂改田契,将贞元十五年买入的土地改为贞元十二年,父子均被赐死,参与此事的京兆官吏三人一并处死??????啧啧啧??????这边还有,哦,是着令寺庙道观土地一并纳粮。”
  人群又叽叽喳喳议论开了。又一个人道:
  “有了田地又能如何?咱家可是欠了朝廷的赋税呢,这要回去,可不得被乡里的差役折腾死。”
  “这位也太不关心国事了。告示上不是写了吗?免除积年欠税,这可是朝廷在贞元二十一年当今皇上登基的时候就免除了的,现在又重申一遍??????得得得,别七嘴八舌地问了,我一起跟你们讲了吧。朝廷还讲,凡是返回乡里的第一年由官府不收租税,贷其口粮,第二年收一半租税,归还口粮,第三年收全租税,不过还有一条,如果谁地种得好,打得粮食比别人多,口粮就不要还了,最好的连租税都能减免哩。”
  “真的吗?”“要真是这样就太好了。”
  “大先生,这是关中这样还是其他地方都这样?”
  “大先生,上面有没有说贞元十三年前的文书怎么办?”
  “好好好,别吵了,告示上说了,不但关中如此,全大唐各地都如此,不过要抓紧回去。至于贞元十三年以前的流民,上面也是命令到本县重申户籍,不过安置就不是在本县了,要移到山南湖南岭南或者陇右去开荒。别吵!(下面跟着喊‘别吵,别吵’)不过去南面给的待遇比去陇右倒是好得很,说由农官教习水稻种作,第一年由官府不收租税,贷其口粮,第二年不收租税,口粮减半,第三年收一半租税,清还所贷口粮。”
  “老天开眼哩!儿啊,额们又能回去种地冽!”
  “爹,额不想种地,额在铁匠铺里干得好哩!”
  “好个X,你不就是看上老铁匠家女子了么?不过那女子倒是壮实,种地倒是好很。”
  ??????
  某县县衙旁,流民们正在排队登记。书办敲敲桌子,道:
  “下一个。”
  一个老农瑟瑟嗦嗦地走上前到:
  “官爷??????”
  “恩,你不是额们这里人?”
  “官爷,小老儿是魏州人,想问一下魏州是不是也能这样?”
  书办把笔放下,道:
  “魏州?这你要回去问田相公了。”
  ??????
  “嗖”
  一支竹箭从两名高声大喊的衙役耳边穿过,钉在大树上,箭尾兀自摇摆不停。两名衙役吓得把铜锣一扔,趴在地少,过了一会才爬起来,颤颤地喊道:
  “别射箭。我们是来读告示的,湖南观察使韦大人有令,只要你们出山,往事概不追究。免除往年欠的旧税,三年只收半年的赋税??????”
  “放狗屁,看箭!”
  “别,别,我们走。”
  两名衙役赶紧把告示贴在大树上,又把树上的箭拔下来,道:
  “拿着回去交差。”
  连滚带爬跑掉了。过了许久,从山坡上下来一个挟着弓箭的衣衫褴褛的人,揭下告示,本想一把撕碎,想想又停下了手,转身回山上去了。
  ??????
  “二位大人,这是从汾河引来的水,您请尝尝。”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兵将一碗水递给李庸,身后尽是手拿工具林立的老兵,穿着旧的军服。李庸转递给杜黄裳,杜黄裳尝了一口道:
  “甜是甜啊,就是老夫觉得凉啊!”
  上下顿时一起大笑。李庸道:
  “这是咱们河中开的第一条新渠啊!有了这条渠,这边的千亩土地可就要变成良田了。招徕回来的流民照下官看,用不了三年,就能自给自足,站稳脚跟了。”
  转身对老兵道:
  “皇甫敬是吧?你一把年纪,不去衙署当差,怎么非要来修水利呢?”
  皇甫敬道:
  “大人您记得咱?大人,我们家可是世代的河工出身哪,这修河修渠,最在行了。”
  李庸大笑道:
  “好啊,这一队人的头目就是你了。下一条渠你也得给修好了。”
  “谢大人!”
  此时已是永贞三年三月,算来杜黄裳已经在出朝有三个多月。因为去年平息晋阳危局的功劳,杜黄裳已经被加封为邠国公,成为李诵即位以来第一个被封国公的。李庸也被封为樊县侯。晋阳事平后,杜黄裳又改为河中河东朔方天德宣慰安抚使,在阿迭光进的护卫下到河东朔方去了一下,在朔方和范希朝会面,了解朔方军整编后的情况,并且巡视了边防,一直到达天德军。然后折回河东,在和河东同节度使严绶谈了河东军整编的问题后,又回到河中。
  宰相巡边已是多年未见,杜黄裳此次巡边影响极大,不过人也清瘦了不少,故而李诵特旨让杜黄裳在北都晋阳休养。视察完水利后,杜黄裳和李庸同车返回,杜黄裳道:
  “建侯,这两三年,兵要练好,粮草也要储备好啊。”
    正文 第七十二章 长恨歌(求订阅!)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43 本章字数:2315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好!”
  伴着琵琶声声,台上的歌女轻啭歌喉,赢得喝彩声一片,不过听众的喝彩声更多给的是诗,给的是诗人。
  这个诗人当然是白居易。
  雅间内,白居易居宾位,裴度居主位,其他杨于陵、元稹,刘禹锡,韦贯之,陈鸿,王建,张籍,孟郊等人团团坐定。听着外间传来的歌声,裴度打趣道:
  “真是‘时人不识长恨歌,读遍诗书也枉然’啊!乐天此去经年,我等还以为可以稍稍出头了,不料却还是给乐天远远比下去了。”
  “是啊,乐天大才啊!”
  其他众人也都附和,拿白居易逗乐,白居易口头说着“惭愧惭愧”,脸上却颇有得色。正在谦让,敲门声响起,进来的却是韩愈,进来就道:
  “诸位,诸位,韩某来迟了。”
  刘禹锡道:
  “退之,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今日我等在此摆酒迎接乐天回京,你怎么能迟到呢?来来来,罚酒三杯。”
  韩愈也不谦让,自己从随从手里接过自带的大酒壶,让随从出去,斟了三杯酒,一气喝完以后才笑道:
  “好酒啊!本来今日乐天回京,韩某想写诗相迎,只是乐天的《长恨歌》风头正健,韩某是不敢撄其锋啊,只好到均王府上讨了些御酒来,均王本来不肯,听说是给乐天洗尘才允了。不想梦得要罚我酒,只好先占些便宜了。”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韩愈喝的是玉壶,都笑骂不止,韩愈也不理睬,只是给每人斟上一杯,大家这才不说什么,唯独王建在自己面前摆上了碗,韩愈笑骂一声“杀才”,还是给他斟满了。
  这些人都是一时才俊,闻名人物,论官职以杨于陵为最高,是户部侍郎,裴度是御史中丞,韩愈已经升了京兆少尹――原来从河中少尹调为京兆少尹的陈谏调到了江西,刘禹锡,韦贯之,张籍是员外郎,论爵禄陈鸿是上柱国,但在这里都把官职抛到了一边,以文士身份论交,也不要人服侍,自斟自饮,谈论的话题自然也少不了《长恨歌》。
  去年冬天,在周至县尉任上忙活完了政务的白居易正觉得穷极无聊之时,刚在长安忙消停了的陈鸿等人来到周至看望他,顺便游玩,玩着玩着就到了马嵬坡,议论起当年明皇贵妃故事,看了老太太之后的老太太出示的贵妃遗物(杨贵妃死后,马嵬坡边老太太捡得几件遗物,靠展览谋生),几人都唏嘘不已。酒助诗兴,想起安史之乱后江山几至倾颓,又想到现在皇上(李诵:嘎嘎~~是我~~~~奸笑三分钟)奋发有为,几个愤青一合计,觉得得把这事写下来警示后人。这时张二公子的故事已经被好事者写成了传奇,流播甚广,给了几人不小启示,当时就推举陈鸿作《长恨歌传》,白居易配合《长恨歌传》作诗。
  写出来以后,《长恨歌传》倒是符合要求,但是最擅长写诗的白居易却把《长恨歌》写跑了题――酒喝多了的白居易本来想写杨贵妃死后明皇的哀伤来警示后来君主,不好好干连自己女人都保不住,结果写着写着就想起了元稹、陈鸿等人都在长安,而自己却在周至待了一年多,委屈一上心,就想起了初恋情人湘灵,苦恋而为家人相阻,有情人不得终成眷属,白居易伤感之下,后半部分基调就全变了,成了现在听到的这样子: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等白居易酒醒之后,才发现自己周围的人两眼灼灼放光,如痴如醉,陈鸿当时就要把自己的《长恨歌传》给撕掉,直念叨: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回长安后,陈鸿立即跑去找元稹,元稹手舞足蹈之下跑去找王建,王建一拍桌子,《春明外史》就专为《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出了号外,出京已久的白居易再次声动朝野,《春明外史》的号外加印十余次,每次都脱销,喜得王建眉开眼笑。从年底到现在,谁要是手里不拿张印有《长恨歌》的《春明外史》,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由此可见,写作文跑题有时候也不是坏事。
  谈到这儿,一桌人又是笑声一片。不过这些人不知道最开心的是李诵,拿到《春明外史》后,李诵哈哈大笑道:
  “虽然迟了点,但终于还是让我等到了。”
  不过李诵光顾着高兴,忘了小白同志还在周至公安局长任上苦哈哈地监修水利道路,搜捕盗贼,加强治安。直到前不久听到幼宁公主哼唱时才想起来,下令将白居易从周至调回来,入翰林院为学士,兼左拾遗,集贤校理如故。当然用的理由不是白居易写了《长恨歌》,而是白居易在周至期间写的一百多首讽喻诗,《秦中吟》之类的,规讽时事。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这儿为白居易接风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又转到了最近热火朝天的水利上,白居易指手画脚地给大家比划,描绘周至乃至整个关中的农业前景,其他几人也听得仔细,元稹作为监察御史,马上就要出京到山南巡视督察水利,问得尤其仔细。杨于陵则频频点头,默记于心。王建,孟郊不在官场,听着听着就觉得有些无趣了。
  正在热火朝天的几人马上注意到这一点,杨于陵笑道:
  “说好今日放假,不谈政事的,岂料又给乐天带走了。”
  白居易不好意思地笑笑,举杯敬酒。放下酒杯问张籍道:
  “十八兄(张籍排行十八)最近那一首《节妇吟》也是难得佳作,“含泪还君双明珠,恨不相逢未嫁时”,小弟看其中颇有蕴含,不是别有所指吧?”
    正文 第七十三章 前世恩怨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44 本章字数:2281
    (今天上午正式登记结婚,喜气洋洋求订阅!)
  一听白居易这么问,张籍就抚掌笑道:
  “罚酒,罚酒!”
  白居易一愣,王建道:
  “乐天当真是行家,只是说好了不谈政事,乐天非要挑头,不罚你罚谁?”
  见白居易还是不明白,张籍解释道:
  “此诗果然如你所说,是别有所指。乃是淄青李节度李师道知道愚兄任期将满,派人持书信来征我入他幕府。想那淄青,乃是高句丽亡国之余孽,自李纳起三代均割据称雄,跋扈不恭,有不臣之野心,为士人所不耻,我张籍虽然才干平平,却也知道大义所在,不愿意俯身屈就,又不好明言,只好写了这么一首诗给他。”
  白居易闻言,道:
  “十八兄高义,白某自罚三杯也是痛快的。不过这李师道果真是嚣张狂妄。”
  于是自己斟酒饮了三杯。那边裴度笑道:
  “乐天你是才回来,不知道。李师道的事迹何止这么多呢?前不久,魏征的玄孙魏稠因为贫困潦倒,将朝廷赐给祖上的老宅典当给了别人,这李师道听说了,就上书朝廷说要用自己的私钱帮魏稠把宅子赎回来,你猜皇上怎么说?皇上说,朕还在呢,江山还是大唐的江山呢,哪里轮得到他李师道到这里来充好人。于是皇上从内库里拿了两千缗出来,将宅子赎回赐还了魏稠,并且下令不得质卖。”
  大家都笑道:
  “合当如此。”
  一群人直到日头偏西才尽兴而返。结帐时,店家知道是白居易在此,只道蓬荜生辉,死活不肯收钱,只要白居易留下墨宝――能让这么多官员光临的酒楼自然也不小,眼光是有的,只要在这雅间贴上在座的任何一人的字,就够他赚多少天的。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