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养霸总们那些年 >

第10部分

我养霸总们那些年-第10部分

小说: 我养霸总们那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你真的不是C大的学生么?那怎么知道XX教授的这个讲义很难得呢?”段方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去年他找这个讲义可是费了大力气的。

    童彤半真半假道:“以前蹭过这位教授的讲座,觉得内容很不错,讲义又不是公开出版物,比较稀有,所以较高价格收了卖个相对高的价格,实在卖不掉我自己在家学习也行呢。这位同学,你想买么?”

    XX教授那可是在应用物理领域内国际知名的学者,他讲课时最擅长将深奥的物理知识融到各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中,还经常破解文学作品里那些看似神迹其实不过科学手段的桥段,让原本与物理不沾边的同学都能听得如痴如醉顺带学到不少知识。每每到他讲课,300人大教室早早就满员,除了本专业必修,各种跨专业选修甚至外校来蹭课的同学蜂拥而至,往往楼道里都能塞满了人。他也从不用官方教材,都是自己编的讲义,与时俱进随性加一段。这讲义数量有限,本专业学生都要自己去复印,外系的想要那可难弄了。

    童彤收到的这份讲义只是复印件,却加了一些这个学生学习的心得,非常有价值呢。

    段方早就收起来轻视之意,很诚恳的说道:“你判断的很准确。这讲义在9月开学的时候一定很抢手啦,我去年买过。对啦,你收了这么多二手物资存在哪里?存东西也要花钱呢,你收的这些万一卖不掉怎么办?”

    “这个是商业秘密。”童彤可不会那么实在的对陌生人交底,这票生意还没完,万一多了竞争对手,预期收益就会降低了,“除非咱们是合伙关系,我可以与你细细说。”

    薛明敏比段方还好奇:“你收了这些二手货,开学再买真的有利可图么?段方,我记得你说过,以前也想做这个生意呢。”

    段方黑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道:“的确,我以前有这种打算。但是现在纯粹是好奇,毕竟有奖学金和打工的收入支撑,比摆摊子稳定呢。”

    童彤点点头,赞同道:“没错,我这就是小本生意,低价收货,通过我科学分拣,提前筛出一批好卖的,在适当时机推出来加点钱卖,不仅能覆盖一些卖不掉的物品的损失,也会有一些小利润。初步估算,如果一切顺利或许能和你们C大的普通奖学金媲美吧。”

    C大普通的奖学金有800…3000不等,在帝都白领月收入1000左右的时代,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对于家教市场上C大学生的价码每小时30…100元而言,摆摊子并不是旱涝保收持续稳定的金钱来源。

    童彤当然知道C大的奖学金水平,才故意说的比较谦虚。按照已经收到的这些书籍和物品初步估算,如果开学卖的好,普通书转手3…5元,通用抢手的书籍和讲义材料卖10…20元这种肯定还是有市场的,一切顺利这一票利润能接近万元。不过麻烦的是开学后还要摆摊子来卖货,到时看看能否物色一个靠谱的学生帮忙看摊子,按照小时结算工资,一周内将存货出清。

    “哦,利润能比得上奖学金呢?”薛明敏一脸惊讶,“段方,要不开学的时候咱们帮着卖二手货吧。”

    段方强烈怀疑自己女朋友被带娃的帅帅摊主迷惑了。薛明敏家里是开公司的,平时每月零花钱就有800块,如果买什么贵的东西直接刷她爸的卡,根本就不可能看得上这点利润。

    薛明敏却很认真的说道:“我家里是开贸易公司的,我爸却总是以让我专心读书为由,不让我沾公司的生意。我若是连摆摊子卖货都没体验过,将来怎么继承家业?”

    薛明敏的大小姐脾气上来,九头牛都拉不住,段方本来也是要哄女友的,卖东西还是逛街看电影一样,都一样。或许卖东西的时候还能结交到不少朋友,这时候只能是顺毛依着不敢说二话。

    童彤这两天也在移动营业厅买了手机,是300元的N牌手机,黑白屏大直板,坚硬的能用来砸核桃,办理包月套餐,能免费发300条短信,晚上打电话每分钟半价收费的那种。与段方和薛明敏留了联系方式,约好了开学前碰面。

    目前口头上成了合作伙伴,童彤就大方的让段方和薛明敏先挑选他们看上的二手货,都是收购底价给他们,也算聊表诚意。不过说好了,等将来开学两人若没空来看摊子,那就必须推荐其他同学代替。

    段方是学生会的干部,想找个同学帮忙顶上手到擒来,一口应下,寻思着薛明敏万一只是一时兴起,等开学就忘了这茬,也好呢。

    当晚收好了最后这批货,童彤照例扛着已经睡着的何小路回家。

    毕业甩货这单生意基本算是搞定,只花了不到3000元的收购成本,未来卖货看摊子的薪资成本再控制一下早点出清存货,暂定1500元以内的预算。童彤目前手里有七千左右的余钱,琢磨着是该开始新的赚钱门路了,秦雪那边的时尚小店从开张到盈利起码还要等一两个月,距离C大开学也有一个多月,这段时间不能坐吃山空呢。还有买个好点的手提电脑起码一两万,给何小路增加营养肉蛋奶轮番来平时吃饭花销也变大了许多,这些都鞭策着童彤要努力赚钱啦。

 第14章 14孩他舅舅

    关于新的赚钱方法,童彤还在筛选。各种报纸上有关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内容,童彤一一仔细查阅,与记忆中的时代关键节点进行比对,发现目前身处的世界在大的走向上并没有什么偏差。

    早在2001年祖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逐渐打开。2002年1月欧元正式取代了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的货币,实质上已经突破了米元霸权形成了强大到的欧洲经济联合体。就连2002年5月左右颁布发放国家第一届奖学金这个事件也如期发生,一等奖6000元,二等奖4000元的金额设定与童彤记忆中一般无二。

    2002年6月下旬,因着国有股减持被叫停,股市上演了一波大行情之后已经逐渐回落,如果没有奇迹发生,此后几年都将是漫漫熊途。如果想在股市里赚一票还需等两三年,童彤这会儿可不敢随便将血汗钱往无底洞里扔。

    经过一番分析,童彤决定还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蹭一下帝都大力发展国际旅游这个热度。2001年国家刚发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与地方上相比,帝都各方面的配套政策肯定是走在前列的。

    如果只是当导游开旅游公司,市面上早有许多国营成熟的团体,私营的准入门槛也比较高,最起码要有导游证、几十万注册资金。不是这种正规公司,很难获得外国友人的信任。

    虽然导游证书的题目难不倒学霸出身的童彤,不过帝都最早的考试在8月报名,11月才开考,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者如果真的去带团,怎么兼顾养娃呢?

    于是童彤想到了另一个解决办法。

    目前帝都二环里还有不少四合院老街区,这些房屋多是大杂院混居,生活条件比正规的现代化小区差了许多。胜在离着帝都各大景点很近,又保留着传统的民俗风貌,比如后海啊大栅栏等等地界,自有古韵犹存。这时候东西城的学区房概念还没有兴起,地段好特别齐整刚翻新的四合院也就是2万多一平米,普通的那种不足百平的小院子,百十来万就能买到,与二十年后动辄上亿的售价相比,实在是便宜。

    当然这个时候帝都最贵的商品房,也就是1万一平米的售价,大多数三五千一平,有个三四十万便能买。国有单位的房子卖给个人更便宜,一套两居室带电梯的高层楼三五万就能搞定。谁会闲得没事去买那种上下水都不齐冬天还要烧煤的老旧平房呢?原住民们也大多等着拆迁,去二环外边住新建的好房子了。

    四合院的售价没起来,租金自然也上不去。童彤打算去这些地方转转,看有没可能租个相对独立点的小院子改造一下,做成民宿,招待那些好奇中国文化想体验传统生活的国际友人。至于如何散播民宿的宣传,通过网络在各种BBS论坛发帖子必不可少,也可以与正规的涉外旅行社合作,作为传统民居的体验项目扩大影响力。

    童彤做好了计划,买了两张帝都的地图,一张是标注那些可以开时尚小店的位置,一张就用来做民宿。若真能谈好了地点,童彤打算带着何小路一并住到二环内,暂时告别偏远C大边上的城中村啦。

    如果一时半刻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还节约成本继续住在城中村,通过那次做德语翻译认识的大学生联系一些靠谱的笔译工作维持生计。

    第二天,童彤带着何小路正准备出门,就听见房东刘姐的声音。

    “何先生在不在?”

    童彤算算日子这才七月半,还不该交房租,房东找他干什么呢?

    刘音隔着门说道:“刚才有位王先生打电话,找陈莹,我说陈莹已经去世了,只剩你和娃。那边情绪有些激动,问了这里的地址,说一个小时后就到。”

    在何连天的记忆中,可没有王先生这号人物,童彤怀疑莫不是何小路的亲爹找上门来了?还是陈莹以前的朋友来追债?

    何连天与陈莹结婚后感情不错,陈莹也陆陆续续讲了一些过往,从没有提过与姓王的人有联系。

    不过既然人家找上门来,童彤自然不能放鸽子。只好将外出活动取消,与何小路在家一边学习一边等人。

    不到一个小时,那位王先生就已经到了。童彤正巧在窗户边,看见这位王先生在城中村的街口从一辆挂着军牌的车里下来,徒步走到这栋楼下。

    这位王先生看来还是有背景,来头不小呢。

    因为想着要搬家,童彤就没有在房内添置更多家具,王先生进来,依然是坐在那把唯一的椅子上。童彤平时也并不喝茶,家里除了刚烧的白开水,新切的西瓜,真没什么待客的东西。

    乍见这位王先生,童彤只觉得有几分面熟。在何连天的记忆中翻找了一下,竟然发现王先生与陈莹眉眼间七八分相似。只不过一男一女,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不太一样。这位王先生多半出身军旅,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干练飒爽的气质,不苟言笑,却并不是那种拒人千里的冷淡。

    “你就是陈莹的丈夫,何连天何先生?”王先生的态度不算热情,显然是努力克制着悲伤的情绪,“你好,我是陈莹的孪生弟弟,王宣。”

    童彤很识相的将何连天的身份证户口本还有结婚证都拿出来,将盛放陈莹的证件与遗物的盒子也放到了王宣眼前的桌子上。

    “原来陈莹已经有孩子了?”王宣趁着何小路去洗手间的时候,压低声音小心问道,“看你们结婚证才半年多,为啥孩子都两三岁了?”

    “陈莹一直不肯说孩子的生父是谁。”童彤感慨的讲述着何连天与陈莹相识的过往,末了小心试探道,“王先生既然与陈莹是孪生姐弟,为何姓氏不同呢?怎么失散了这么久,我从未听陈莹说过你?”

    这时何小路已经乖乖坐回到爸爸身边,很懂礼貌的认真听着大人说话。

    王宣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说出实情:“我们的母亲叫王树华,当年上山下乡去了南方一个山沟里插队,就在当地嫁人生子。后来恢复高考,她又打算重拾学业考回原籍帝都这边上大学。那时我和陈莹都还未满三岁。夫家死活不同意,母亲却毅然决然说,就算离婚也要参加高考。母亲闹到县里,法院给判了离婚。两个孩子本来都判给母亲了,因为母亲出示了很有利的财产证明。”

    王宣说到这句的时候,特别注意观察了一下何连天的表情,见他根本并未对那所谓财产证明有什么歪心思,眼神一直纯正,多少放下了一些戒备。今天来的匆忙,王宣只侧面了解了一下何连天与陈莹的简单履历。真人见面,又更直接能感受到对方的正气,哪怕生活贫苦,单身男子带个娃,房间里也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阳台上是做饭的用具瓜果蔬菜鸡蛋酸奶都有,可见是会过日子的。在床头放着写了汉字与英文的纸本,在王宣进来前,恐怕这位父亲正在教孩子学习。何小路只是个两三岁的孩子而已,莫非这孩子也像他们的母亲王树华那样,天赋秉异么?

    “小路他是不是很聪明啊?”王宣突然问了一句。

    童彤点点头:“嗯,小路比普通孩子早熟,26个英文字母和一些简单的英语汉语字词他都认识了,几乎是能过目不忘,逻辑思维也不错。”

    “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的,可惜当年我们的祖父成份不好,母亲还有个姐姐跑到米国去了。母亲受了牵连才被迫在乡下待了那么久。后来恢复高考,她一直执着要上大学,就是为了实现她的科研梦想,我们的祖父当年留下的一些研究手稿保存在帝都一个朋友手里,对母亲后来的研究也有很大帮助。”

    “那么为何陈莹没有和母亲一起回到帝都呢?”

    王宣的脸上流露出哀伤之色:“陈莹从小就和爸爸亲,那时候乡下只要勤奋,吃饱饭没问题,反而是到了城里,买东西还要票,各种限额。家里孩子多的话,经常要挨饿的。法院虽然判了,最终母亲碍于我们父亲的恳求,心一软就将陈莹留在了乡下。再后来母亲参加了国家一个保密级别非常高的项目,二十多年断绝外界联系。父亲或许以为母亲再嫁故意疏远了他们父女,总之断了往来。直到一年前母亲病逝,我也因着只是普通军人并未接触到项目核心机密,这才能离开那个基地回到帝都。母亲去世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找到父亲和姐姐。”

    “陈莹告诉我,说生母改嫁断了音讯,也从没提过你这个弟弟。或许就是这种误会,让她一直记恨着才不愿提过往,可惜她现在已经无法知道真相了。”童彤感叹道,“陈莹的父亲在她十岁的时候得疾病去世了,她跟着叔叔过了几年挨到初中毕业,老家那边也不让她读书,她只好跟着老乡南下打工去了。记得刚结婚那会儿陈莹还说,当年她学习可好了,上课就能将书都看明白,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