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贼 >

第530部分

汉贼-第530部分

小说: 汉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沮渠元安最得力的助手。后来,统一卢水胡历次战役,亦无一缺席,冠绝诸将,名位亚于罗侯、彭飞。
    罗侯、彭飞、沮渠无暇三人,俱以忠勇见称,威名远播,令敌人闻风丧胆,号称三杰。
    沮渠元安仰靠王座,俯视着自己最为倚重的三名大将,缓缓开口道:“你们有何想法,不妨说说……”
    “……”罗侯无言以对,他向来敏于事而拙于言,每有议计,常沉默不语,而一旦沮渠元安决定某事,哪怕再艰难,他也会全力完成,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彭飞和沮渠无暇相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两人皆参加了镇压黄巾之战,乃至后来的破韩遂右扶风之战、破野利北地之战、破唐颇安定之战,与盖俊朝夕相处长达年余,对其xìng格了解不可谓不深。沮渠无暇手捻黄须道:“盖子英其人,外宽内忌,狠辣果决,必定不会同意我方立国,而我方亦无放弃立国的打算,双方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其待日后韩遂败亡,我方独自面对来自盖俊的威胁,不如趁此良机,同韩遂联手抗敌。”
    “……”沮渠元安不置一词,现在还不是他该表态的时候。
    彭飞顺势接话道:“韩文约虽称霸西凉,汉胡归心,盛兵十余万,犹不及盖子英盘踞北疆,树大根深,实力雄厚。二者强弱分明,我方相助韩文约,盖子英纵然不济,也不致败亡,最多受些xiao挫。这却正合我等心意,盖、韩任何一方灭亡,都只会造成另一方势大,不符合我等利益,惟有势均力敌,我等方可浑水mo鱼,从中得利。”
    沮渠元安平静地道:“这么说来,你二人都赞同韩文约使者所言,支持出兵北地之议?”
    “是。”彭飞、沮渠无暇异口同声道。彭飞复道:“我等只是给出意见,最终还是由大王拿主意。”
    “知道了,你们下去吧……”沮渠元安又看了一眼沉稳如山的罗侯,抬起手,挥了挥,三员大将当即出帐。
    “盖兄弟……这一天,你可知我等了多久?”沮渠元安枯坐空帐,端起酒杯,仰脖痛饮,一双鹰目愈明澈。
    ……
    沮渠元安同意韩遂联手之策的第三日,便有大批汉胡士卒由南北两个方向入武威境内,显然,韩遂事先就有所准备,陈兵武威边界,待得到沮渠元安答复,马上向武威进。
    韩军北军约步骑一万五千,由敦煌、酒泉、张掖三郡兵及数千杂种羌胡组成。
    武威郡中部,宣威县。
    一人在众多甲士的拥簇下登上宣威城头,他年约三十六七岁,身姿魁岸,几近八尺,方头大耳,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姿貌甚是雄伟,令人过目不忘。此人即韩军北军主帅宋立,现居酒泉太守一职。
    宋立缓缓走到城墙边上,目视城郊苍莽的西凉大地,怔怔出神。他出身于敦煌宋氏,宋姓早在汉武帝开河西之际便迁移到敦煌,比历史底蕴,盖、令狐、张、索、汜诸姓,无一能及,惟有曹氏方可比肩。然而数百年来,宋氏展极为缓慢,或可闻名一县,拿到敦煌郡,却是排不上号。这种尴尬的局面,直到宋立崛起方有所改观。
    宋立表字公援,少拜敦煌大儒、已故苍梧太守令狐溥为师。敦煌令狐氏和盖俊所属盖氏一样,崛起的时间并不算长,不过区区百余年而已,代令狐称,生六子,扶、坚、由、羡、瑾、猛,皆有不凡之处,第三代令狐禹官至两千石博陵太守,令狐溥为第四代,学识为河西之宗,凉州三明张奂亦甚敬之,至此,敦煌令狐氏借由令狐溥,遂“世为西土冠冕”、“代为西州豪右”,成为闻名河西的大族。
    宋立随令狐溥习《诗》、《左传》,《史记》、《汉书》、《孙武兵法》,皆略诵之,为人有才略,多谋计。中平初,张角卒起,蛾贼为祸,盖俊为筹建shè虎、落雕二营,遣人返乡求助,宋立认为这是家族千载难逢的崛起良机,力排众议,说服家主宋秉,鼎力支持盖俊,以军侯之职随军镇压黄巾,凡大xiao二十余战,功劳颇多。
    会金城韩遂、边章、北宫伯yù反,宋立yīn知西州将1uan,拒绝入宫为羽林郎,甘愿留于军中任事。后车骑将军长史赵岐被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盖俊有意让族兄盖观率军护送,宋立动心,夜入赵岐大帐,说服之,乃将步骑千许人护送赵岐赴任。
    由于当时韩遂陈兵黄河一线,阻绝道路,河西四郡不能与朝廷联络,赵岐到郡后,眼见敦煌大姓雄张,肆意掠夺平民田产,形势极为严峻,惟有倚仗宋立。后者手中既有兵权,又得太守赵岐信任,面对挑衅,手段强硬,先是弹压最桀骜者,随后把宋氏推到前台,并提拔敦煌寒mén、xiao族,以为辅佐,对抗郡中豪姓。
    一番明争暗斗后,诸姓并未得到丝毫便宜,宋氏则是借机成功上位。
    不久,赵岐将河西四郡兵、卢水胡数万众偷袭叛军老巢金城郡,结果因为卢水胡临阵叛变,全军覆没,宋立和赵岐一道被俘。他身兼振兴家族的重任,没有赵岐誓死不降的决心,韩遂数劝下归降之,先被任命为张掖属国都尉,后拜酒泉太守。
    宋立收回目光,转谓身旁一人道:“懿德,对方到哪了?”
    表字懿德的人姓yīn名就,出自敦煌yīn氏,其姓和宋氏一样,并非豪族大姓。他年约三十余岁,身长七尺余,略微清瘦,一袭白sè袍服,尽显儒雅,姿容不凡,风仪极佳。yīn就少有名声,与宋立相友好,随宋立为张掖属国司马、酒泉郡长史。
    宋立所言对方,指的是金城兵,yīn就答道:“按行程,日落前即可到达。”
    宋立点点头,不再言语。
    随着时间的流逝,红日渐渐西斜,宣威县南,伴随着震耳yù聋的马蹄声,尘土飞扬。
    久立城头的宋立jīng神不由一震,暗道来了……
    南军人数同样是一万五千人左右,不过全部都是骑兵,主要是由金城郡兵、湟中羌、西羌组成。湟中羌即生活在汉境(金城郡)湟中一带,属于归化羌人。而西羌,则是指西海周边,不服王化的羌人,以钟羌最富强,号称胜兵十余万,另有白马、烧当,亦是屈一指的强大部落,胜兵数万,其余**十种,大者万余人,xiao者数千人。
    南军主帅为中郎将、金城人麴光,此人才华稍逊同族麴胜、麴演,亦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帐下蒋飞、侯选、程银、李堪等都、校尉十余员,羌人酋豪、渠帅数十人。
    两军会师宣威县城下,稍作休息,次日,向北进,直趋武威县。
    卢水胡大王沮渠元安早已等候多时,使麾下大将罗侯、彭飞率卢水飞骑两万相迎,双方合兵一处,人数一举突破五万大关。
    继而,双方经过紧急磋商,定下由休屠泽出塞,迂回到北地郡之北的行军路线……
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霸陵,望长安
    第三百九十六章入霸陵,望长安
    关中,京兆尹,一支黑压压的大军由东至西,开入霸陵境内,规模之盛,似无尽头,烟尘遮天,旍旗蔽日,好不壮观,可惜霸陵屡遭浩劫,百姓虚散,道中甚空,无人瞩目。
    盖俊在麾下文武的簇拥下,御马而行,遥望远方因帝陵而闻名于世的霸陵城,神sè无比凝重,俄而目光向西极尽延伸,数十里外,即是大汉西都长安。
    长安,对于他来说,可谓一念之间,咫尺天涯。
    盖俊数日前获悉,韩遂顺利攻破西都长安,杀王允、逐吕布,随后拜为司徒,大封文武,尽揽权柄,颇有几分董卓第二的架势。
    盖俊凭借对历史的了解,早在去年就开始筹划勤王,待董卓一被王允、吕布所杀,立刻挥军十余万众,分三路而进。这般鼎盛军势,无论是董卓余党,抑或长安朝廷,皆无力抵挡,世人皆道他入主长安,已是定局,即将成为大汉又一位权臣,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没想到,他在河东稍有迟疑,韩遂突然横空而出,将大兵、入三辅、联樊稠、杀朱儁、破汉军,继而围攻长安,破之。生生将他几乎到手的“桃子”偷走。
    “韩遂、韩文约、韩文约……”盖俊心里默默念着这个直令他有咬牙切齿之感的名字。他心里很清楚,历史上有马腾在旁掣肘,韩遂依旧纵横西凉三十载不倒,虽年过七旬,败于夏侯渊之手,犹能合聚徒众,若非为亲信所杀,说不得再度东山再起,与曹netbsp;而今有着他这个变数,马腾远离凉州,韩遂独霸西疆,绝对比历史上难缠无数倍,是自己前路上的劲敌,不应低估其人,尤其盖俊与韩遂碰过面,也打过仗,更见识过他惊人的手段。可是不得不承认,盖俊还是犯了轻敌的大错,他如果以对待二袁、曹孙的态度对待韩遂,不致有今日之难。
    贾诩尾随盖俊之后,狭长双目注视着盖俊略显沉重的背影。当初,戏志才提出“驻马河东,以观成败”的战略,荀攸、陈群、华歆、郑泰、杨俊等智谋之士无一反对,连荀彧也不觉有何不妥,惟有贾诩看出些许端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关东士人对关西的了解有限,更多停留在纸面上,韩遂在他们眼中,一方逆贼而已,根本不入法眼。
    贾诩则与他们有所不同,他出自西凉,深知韩遂的手段,然而当时的局势大利己方,他亦不认为韩遂能够克复种种困难,从而有所作为,是以未向盖俊进言。说到底,贾诩和盖俊犯了同样的错误,低估了韩遂,作为北疆席谋士,他的责任更大。
    其实,除贾诩外,年仅十八岁、尚未成年的傅干也朦朦胧胧察觉一些,只是未如贾诩那般清晰罢了,一来傅干少有智略,远迈netg人,二来便是出身西疆的关系。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所过之处,皆招贤纳士,用以为谋,即此理也。毕竟,人无完人,谋士再怎么眼光卓著,也不可能尽知天下事。
    霸陵县长、县丞早在董军过境时便弃城逃亡,诸吏见此,一哄而散,县廷空旷已久,加之霸陵士民惨遭董军士族轮番洗劫,人财损失惨重,于东城mén外迎接盖俊大军到来者,人数不满百人,牛羊不过数头,酒水不过数坛,场面无比凄凉。
    盖俊呼来建军将军马腾,让他以白鹿原北为基,依山临水,兴建大营,随后径直来到霸陵城下,与迎者寒暄。行虎牙都尉马未免刺客hún杂其中,图谋不轨,带领一众亲卫,捍卫盖俊前后,不叫士民近前。
    期间,陷阵中郎将鲍出、先登中郎将胡车儿,率shè虎、落雕二营两千余jīng骑驰入霸陵城内,陈兵夹道,屯卫周匝,从城mén一直延伸到县廷mén口,确保盖俊一路安全。
    眼见布置完毕,盖俊chou出身,策马入霸陵。
    事已至此,盖俊心里深知,韩遂不可卒除,长安不可卒下,可以想象,这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目前着急也是没用。盖俊前翻为与韩遂争夺时间,连日来屡屡急行军,甚是辛苦,进了县廷,当即解散文武,寻得一间干净的官舍,倒塌就睡。
    盖俊睡得很沉,不知过去多久,朦朦胧胧间感觉身边有人轻声呼唤自己,睁开睡眼,觉是马,再向窗外望去,只见天sè已是日落。盖俊心里微微感到讶异,看样子,自己确实是有些累了,不仅身累,心也累,这一觉,竟然睡了足足三个时辰。
    盖俊睡得极饱,只觉jīng力尽复,神清气爽,坐起身来,问道:“是孟起啊,何事扰我?”
    马容sè一肃,回道:“将军,长安朝廷使者至……”
    盖俊闻言面sè一冷,说道:“使者?孤挥军十万,进抵霸水,虎视长安,大战已是不可避免。到了这时,韩遂难道还妄想让孤退军不成?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盖俊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复问道:“孟起,使者是孤之故人吗?”
    马点了点头,皱眉说道:“是将军的老师,太尉马公。”
    盖俊一听是老师马日磾到来,立刻翻身下榻,脚cha皮靴,口中埋怨马道:“孟起,你怎不早言,险些误孤大事。师者,犹父君也,你想让孤被世人指责不恭吗?”
    “……”马默然无语。自其祖父马子硕为汉阳兰干县尉,后失官不能返乡,留居陇西,与羌错居,又因家贫,遂取羌nv。作为第二代,马腾、马举谨记父亲临终所言,以重归扶风马氏为志向,及沙场立功,建立名声,马氏兄弟,特别是马腾,与马阀阀主马日磾联络密切,敬畏有加。马长于边地,随shì盖俊,又是第三代,重返马家的观念颇为淡薄,他只知有盖俊,而不知有马日磾也。
    加之,中平末,马日磾借势并州1uan象,将盖俊调离北地郡,并有肢解盖系之心。随后董卓将兵入京,祸1uan国家,海内沸腾,盖俊响应关东州郡号召,南下勤王,又是马日磾,持节入河内,劝盖俊率军回返。而今,又为韩遂所遣。在马看来,马日磾作为盖俊老师,三番五次为难弟子,颇有不分亲疏,吃里扒外之嫌,心中甚恶其人。
    盖俊走出房mén,马三步并作两步追上,紧随而出,口中说道:“此番使者有二,马公为主使,副使是大鸿胪、京兆赵邠卿。”
    “赵邠卿……”盖俊不禁一怔,止住脚步,脑中顿时浮现出一个身形清瘦,容貌古朴,白须飞扬,飘逸出尘的老人形象。
    盖俊曾和赵岐共事过一段时间,正是因为有后者稳定后方,他才能无后顾之忧,将兵长驱直入羌地,剿灭先零叛羌,生擒伪王野利,及后西征,再斩安定羌胡大帅唐颇,如此种种,赵岐功不可没。对于这位老人,盖俊心中颇怀敬意,在其兵败被俘之际,曾着人打探,只知他还活着,至于真伪,则无法辨别。如今看来,消息不假。
    不过,他投靠韩遂了吗?
    盖俊没有疑huo太久,很快想通,赵岐和马日磾一样,都以汉臣自居,无论谁主朝政,皆悉心辅佐。这种人,无疑是大汉国的基石,同时,也是野心家的拦路石。
    盖俊被马引领着,于庭院中三绕两绕,来到县廷议事厅,闻讯而来的数十名文武重臣皆立于mén前,见到盖俊,齐齐下拜行礼。盖俊微微颔,示意诸人起身。
    甲卫当先开道,盖俊旋即跨mén而入,文武分作两列,沿大mén左右走进厅堂。
    盖俊举目望去,就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