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58部分

超陆权强国-第58部分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出卖矿井还引起了张梅生等人的不理解,不过李汉倒是没多与他们解释,这事也解释不清楚,他总不能去告诉他们,这应城真正的宝贝并不是这些贫盐矿井而是县内他命人圈下之后归入自己名下的数块荒凉之地,便是他真告诉了他们这地下几百米处埋藏了数百亿吨的优质岩盐,以后世十几亿的人口一年七八百万吨的食盐消耗也可支撑四千年之久(吐槽一句,对于国内前段时间的盐荒真不理解,国家年产盐量是消耗的2倍还多,甚至各地储备足够多支撑三个月左右,可怜我国民一经专家忽悠,白白浪费了大量的银子去购买天价盐,既可怜又可悲,当时我们这边的盐价最高飙升到了18块钱……2000%以上的暴利……),所以对于手上的这些膏矿、盐井他都不甚看重,还不如尽快出手卖去,借洋人之手购入西方的先进钻机等机械、尽快开采他所占去的富盐矿来的更好一些。
    不过,因为这一番动作太大,结果不仅旁边因为他的‘不听话’而变得不耐的‘副都督’注意到了他,武昌甚至专门发出了一封电报询问其事,然后一天之内连下四道命令命其尽快运盐南下自鄂东地区,可见鄂东地区对盐之需,不过这些都被他暂时压了下来,其他书友正常看:。
    鄂中军政府组建迫在眉睫,不提他并不相熟的刘英这段时间都对他指手画脚,甚至武昌军政府最近对待他的口气也越发的强硬了起来。
    因为前期准备充足,这几日革命军竟将来袭之军阻于三镇之外,甚至几度击溃北洋精锐,也难怪底气充足了许多的军政府会如此做派,李汉心中明白,以军政府历史上的表现来看,一旦解除了清军之围,下一步恐怕就要轮到他这个冒然误入又不甚听从管教的半路出家的革命者遭殃了!
    这几日李东来多番打探之后,倒是搞到了那京山刘英的详细情报,原来这位富庶人家出身的革命者还真不是个一般人物,他不但家中富庶、更是筹备组建了共进会的元老重臣,并与京山县内的大多数乡绅人士交好,手下不但人才济济、还在举义之前就掌握了一支千人武装,武昌起义之前乃是城内的革命党最强势力,更有相传他与同盟会巨头—黄兴相交莫逆,也难怪早在武昌起义之前就被‘湖北副都督兼第二镇统制’负责节制整个汉水流域,若是没有李汉的话,想必最多十日他必能掌握了鄂中地区,难怪人家如此自傲。
    军政府的大旗李汉暂时还不想放弃了,虽说对于与他相邻的刘英不甚在意,不过他还是命方才刚刚完成了整编的第二标立刻出兵占领了武备早就形同虚构的天门、仙桃、潜江等地,又命刚刚回师安陆的第三镇强攻下了随州、广水之后就地布防,兵锋止停在了武胜关前50里外,不但吞下了鄂中大部,还将触手伸向了鄂西、鄂北,更是打通了眼下急需的水运通道。借此良机,经过张梅生的指点之后,第一镇正式打出了‘鄂中革命军分政府’之名,由他本人担任军政府总指挥并兼任第一镇统制,随着卡尔承诺的第二批约一个师的装备的货船到来,李汉委托其回航之时为武昌那边捎带走了一百担的食盐,又派上几名善辩之人跟随,想必能够暂时稳住了武昌那边。
    忙活完了成立’鄂中革命军分政府之后,李汉终于能够腾出神来,关心外面的情况了!
 第103章 宋卿唱戏袁公登台(1)
    第103章宋卿唱戏袁公登台(1)
    这段时间……鄂中那边,李汉正在小心经营着自己刚拿下的一亩三分地,其他书友正常看:。
    而外面的世界也开始变的逐渐精彩了起来。
    自革命党用都督黎元洪的名义通电全国,宣告武昌光复。同时致电上海,催促居正、黄兴、宋教仁到鄂,并请孙中山速回国主持大计。
    不得不说,张振武等的这一步棋走得十分高明,通电一处,省内震惊,国内轰动。武昌三镇到处传言:“原来黎协统都是革命党!”
    残敌纷纷投降或逃窜。
    但黎元洪本人却不情愿,面对既成事实,他真的做起了“黎菩萨”,任你怎么相逼就是不张口,甚至闹过几天的绝食,好似真要为朝廷尽忠一般,书迷们还喜欢看:。
    他乃是老成谋国之人,否则也不能这几年来一边依靠着瑞澄与第八镇的张彪争起了省内掌兵之权,而另一边却又能与他张彪相交莫逆,甚至连他的对手都对他佩服不已。
    因此别看他表面上如此做派,心里早就盘算妥当:革命的声势是越来越大,看样子似乎有成功的可能,但现在才刚开了个头,最适合自己的莫过于安心做他的傀儡、不发表发表意见,革命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私下却暗中联络二十一混成协残部,万一将来清军成功夺回武昌他也好自称乃是遭到党人幽禁,其余一切不知。
    当然若是革命党侥幸得了天下,以他天下第一军政府都督的威望,日后说不得会飞黄腾达成个什么光景。
    立宪派汤化龙原本是谘议局议长,现在也像模像样地参加了临时政府,还担任了政事部部长,年初口口声声要求立宪的人现在摇身一变,唱起革命高调来居然也不落于人后,也成了标准的革命党了,真是变得比谁都快。
    在他的榜样作用下,一大批旧官僚、立宪派进入了革命政府,对于这些省内素有公望之人,共进会的一帮人虽然不舍,但是却也不能像对待熊秉坤、李汉等或给个参谋的闲职、或者干脆就不去理会了,因此李汉离开的数日后,这军政府内的形式有开始变了味道,至15日谭人凤、居正等同盟会大佬到来之时,临时军政府内混入的乡绅、旧官僚、立宪派之流已占去了军政府近三、四成的位子,虽说大多都是闲职,不过还是有不少像汤化龙这样的精明之人跻身高层。
    加上同盟会的发力、原本几乎成了共进会一言堂的军政府反而只剩下孙武一人仍担任军务部长这般重职,不过业已逐渐失去了临时军政府的指挥大权。
    武昌起义成功地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极大地鼓舞了人民,上海望平街报馆门前,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民众争相打探湖北革命胜利发展的消息。大家都认为满清必败、革命必胜,一次报上登了汉口革命军败退的消息。居然遭到一千多人的围攻,认为是造谣,破坏民心。
    坐镇京师的载沣明白大事不妙,急忙召集内阁商议派兵镇压。此时全国已编练成地新军共有14个镇、18个混成协,分布在全国各地。议来议去,认为南方各省新军大都不太可靠,只有寄希望于北洋六镇。根据商议结果,载沣命令在永平参加新军秋操的第四镇统制王遇甲率领第四镇、第三、第十一混成协编为第一军,星夜赴湖北增援。陆军大臣荫昌赶赴湖北,节制所有湖北军队及增援部队;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昌,协同作战,主要军舰有甲午战争后新购买的“海容”、“海琛”和“海筹”等;以第五镇、第五、第三十九混成协编为第二军。由冯国璋率领。迅速筹备,听候调遣;将京城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编为第三军。由贝勒载涛督率,驻守京畿。
    应该说,这个调度还是很合理的,水路并进、两军依次开拔,梯度配置、形成钳形攻势,又有第三军保卫大本营,但纸上谈兵容易,真正执行起来只有一个结果——难!
    起码,有一人可一直都在惦记着朝廷呢!
    河南彰德府安阳县,有一村子,因临洹水,就叫洹上村,不但风景秀丽,而且交通方便。
    却说那一日朝议之后,便有一骑快马星夜兼程,至12日夜,便赶到了这洹上村。而这时整个村子十分热闹,几乎每过片刻都有许多达官贵人来访。原来,这一天,是隐居此间的一位大人物,正在庆祝他的五十二岁寿辰。
    全村百姓感叹,这位大人物面子好大,连彰德知府也亲自来给他祝寿,让整个村子都觉得与有荣焉。
    这位大人物的人气亦是大得不可思议,也被朝廷忌惮不敢忘,原来此人就是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又转任军机大臣兼外交部尚书,且兼会办练兵大臣、兼督办邮电大臣、兼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兼津镇铁路大臣、兼京汉铁路大臣等等头衔,一时权势熏天,炙手可热,却又在三年前被摄政王载沣,一封谕旨罢免,勒令“回籍养疴”的袁宫保袁世凯。
    说起来这位出身世家,十三岁赋诗“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以潜龙自诩以逐鹿自励,弱冠就要“杀气直上干云霄,一口吞尽胡天骄”,二十七岁就做上了朝鲜监国的袁大人,罢官回籍之前的人生可谓多姿多彩。
    自1895年领衔在天津小站练兵,到1908年慈禧死去之时,以“北洋六镇”为班底,袁世凯已经经营出了一个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其手下人才济济,心腹布满朝廷,几乎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慈禧咽气之后,三岁的溥仪继位,其父载沣以摄政王名义监国。
    载沣对袁世凯嫌隙甚深,上任伊始,就想除之而后快。于是找来庆亲王奕匡和张之洞商量办法。
    然而立马遭到反对。
    当时有庆亲王摇头道:“杀袁世凯容易,可是,杀他,罪名不彰,死不以罪。如果人杀了,北洋军起来造反怎么办?”
    更有尚且健在的军机大臣张之洞更是劝载沣打消这个主意:“主少国疑,此时万不可轻易诛戮大臣!”
    载沣本来就性子软弱,被那诸多汉臣、袁氏党羽一驳顿时没辙了,因为按照当时成例,所有谕旨,须有军机大臣副署才能生效,有这两人带头,其他军机大臣都不会附和载沣。载沣自然可以不循成例下旨,但是他并无此决断的能力。
    最终,载沣只好以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艰难”为由,打发他“回籍养疴”。
    于是,1909年1月6日,冷风料峭之中,袁世凯从北京凄然回到老家。
    袁世凯回老家后,先是居于辉县,后又隐居洹上村。为了消除朝廷对他的疑忌,在洹上村,他斥巨资修建了一处总面积达200多亩的大别墅,一副在此终老,颐养天年的样子。
 第104章 宋卿唱戏袁公登台(2)
    第104章宋卿唱戏袁公登台(2)
    在这里,袁世凯终日和那些文人墨客往来,吟风弄月,诗酒唱和,很是享受了一段闲暇文雅的日子。
    他在与朝廷大员的书札中更是一再说自己“甫逾五十,精力已衰,遗大投艰,断难胜任”,书迷们还喜欢看:。差不多就是恳请朝廷放过自己,自己再不会,也没有精力出去折腾了。
    然而,袁世凯隐居洹上村的这几年,也是外面风云变幻的几年,各地抢米风潮迭起,起义迭兴。立宪派风头正健,鼓动京畿。到了1911年6月又闹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眼见时局纷乱,袁世凯早走出了三年前刚被赶回老家时,以保全首领为幸的时期,开始盼着能够复出有所作为。加上国事艰难,内又有他之党羽煽动,多年的苦心经营,其中不乏满清宗贵大臣,自四川保路之乱以来,朝野上下,要求袁世凯出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然而,老袁何须人也,自然知道朝廷,尤其是以摄政王载沣、小恭王傅伟为首的年轻宗贵们一直惦记着他,于是命人给自己拍了几幅披蓑钓鱼图,并配了两手诗,发在《东方杂志》上,向朝廷表白自己的高蹈出世之心。
    私下里,他却不动声色间已经在暗暗布置一切。不但与旧部的联系加强了,而且与朝廷大员、封疆大吏的函电往来也更加密切。
    前不久,袁世凯听说汲县有个算卦的瞎子,卦算得极准,便请来给自己算了一卦,得到的卦象是:“辛亥八月官象动”,意思是说辛亥年农历八月之后,他的官会越做越大。
    袁世凯是非常迷信星相卜筮和堪舆的,当下很高兴,赏了汲县盲人十个银元,并允诺:“若算得准,将来必有厚报。”
    这一天,袁世凯早早起来,穿戴一新,精神抖擞。为何,因为今天是阴历八月二十(阳历10月11日),正好是他的五十二岁寿辰。
    中午时分,客人纷纷到来,一时间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匆匆闯进来一个人,乃是老袁心腹,与他耳边道了几句之后他的脸上突然一变,连忙命下人,撤去酒席,挥退戏子,与客共商国事。
    袁世凯下台后,原本与其关系一般或者只是趋炎附势的人物多半不再前来,能够接到他邀请的都是他的铁杆心腹,因此倒也不怕走漏了消息。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革命军不过区区数千人马,而且孙中山、黄兴都不在,缺乏领袖,必定难以持久。
    老袁只静静地听着,一语不发,脸上出常人难以觉察地笑容,议了半天,有人问袁宫保的看法,孰料袁世凯诡异地一笑:“局势难料,谁知道有这么一出呢?”
    众人心领神会,纷纷附和道:“局势非袁公不能收拾!”
    袁世凯但笑而不答。
    湖北革命的局势就象沾了水的纸一般,因为太薄且水的渗透性良好,慢慢地扩散开来。自11日,汉川率先响应,成立汉川军政分区;12日,武昌一部趁黄冈巡防营军变,拿下黄冈。又一日,再夺鄂州。各地动荡此起彼伏。载沣吃不消了,不得不接受内阁建议,重新起用袁世凯。他本不愿将这个对头请出来,但已别无他法,同时眼见端方入川日久却一直不能解决四川之乱,加上他又是老袁的铁杆盟友,便下令启用岑春煊为四川总督,督促其尽快入川平息川乱,并下令‘战事未平息之前、无论川盐、淮盐,一律不得入楚’!
    13日,朝廷下令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但是却不愿给他兵权。袁世凯何当人物,几年都能忍了又怎么会耐不住这一时,心中打定主意,还要待价而沽。
    于是他就上报朝廷言道“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但老袁狡猾就狡猾在这里。后面还留个尾巴“一等稍可支持,即当力疾就道,借答高厚鸿慈于万一。”袁世凯作势不出,北洋军自然也不肯卖力作战,与那革命党人稍一接触便是‘溃败’,连连失去渝口等地控制,一手养寇自重用的出神入化,不但令那革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