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大文学家 >

第101部分

重生之大文学家-第10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文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洁捂脸,欧阳小美低头,就是谢夫之也为云婷的恶行恶状感到丢人现眼。
  李飞阳哈哈一笑,“都别管她了,这丫头天生就是一个吃货,咱们吃咱们的!一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
  。。。。
  。。。。。。。。
  出了饭店,几人酒足饭饱,马奇东一路打着嗝走到汽车里,叹道:“飞阳,这家饭店以后就是我们在京都的饭点了!这么多菜,才花了七八十块钱!好吃不贵,这滋味,这菜色,比我们港城的厨子的厨艺可是要好多了!”
  李飞阳道:“既然好吃,以后常来就是!”
  云婷在车厢内举手叫道:“来这里之前,一定要通知我!我先提前报个名!”
  众人懒得理会,一路颠簸的来到前门楼子那里,车上的几人都已经睡着了。
  将车上的几人陆续送回家,马奇东回到了自己的四合院里。
  虽然这次李飞阳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但是他已经想好了一个主意,大不了到时候将李飞阳在内陆的作品在港城转载就是。
  在港城,除了马奇东之外,李飞阳并没有和第二家出版社洽谈过合作的事情,港城迄今为止还没有哪家出版社有权利明面上出版李飞阳的作品,就是《新青年》报社也只是连载李飞阳的新作,对于他在内陆已经发表的作品,现在还没有提到出版的事情。因此上,对大陆人来说,李飞阳这些作品虽然是旧作,但是对港城人民来说却是新书。
  打定主意,马奇东不再忧心,反正凭自己和李飞阳的关系,这个出版整体书的权利那绝对是自己的。
  第二天,谢夫之不再跟随李飞阳去看戏,而是上了一辆吉普车,出了京城,奔赴卫津,李飞阳的《神鞭》开始拍摄了。作为反面角色“玻璃花”的扮演者,谢夫之必须要去剧组了。好在他在戏剧学院学习了这么长的表演,已经对影视表演有了点自己的想法,想来演一个反面角色不会有多大的难题,毕竟他本来就长着一副反面角色的脸。
  谢夫之远去卫津拍电影,赵春江要去上学,云婷几个小姑娘也要上学,李飞阳只好喊着马奇东一起去戏剧院看大戏,美其名曰加强个人素质修养。
  马奇东这小子文化底子厚,对于戏曲竟然还真有点内行,看戏点戏,说的头头是道,比云婷几个专业的话剧演员可要强多了。由此可见,但凡大家子弟,只要不是先天的智障白痴,别的不说,单说文化素质,就要比平民百姓要高多了。
  今天是最后一场表演,演完这场,这届的戏曲原创大赛也就要结束了
  这一场是京剧表演,表演者是京剧大师梁志海,是一场现代戏,戏名《弯田村》,内容无外乎就是改革开放之后,弯田村村民由以前吃不饱饭,穿不起衣,到现在责任田到手,生产积极性大增,村民摆脱了贫困的面貌,大踏步的奔向小康生活。
  不得不说,这京剧不愧是国剧,里面高人辈出,大师云集,就是现场的评委里面都有五个戏曲大师,其中三个都是表演京剧的。
  现在这场名为《弯田村》的大戏,无论情节,台词还是唱腔表演,都是一等一的棒,一场戏看完,李飞阳知道,这次的冠军就是这场戏了,绝对没跑了。
  谁让人家紧扣主题,外家歌颂党,歌颂人民呢,而且还是名家创编,大师表演,整个团队就连乐师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这等豪华的阵容,就是想不拿冠军都不行啊。
  至于唐城汉剧团,比起人家来就有点不够看了。
  虽然有李飞阳的《七品芝麻官》和《卷席筒》两个丑角戏打场,另外还有《打金枝》垫底,但是因为是古装戏,虽然看着有趣,但是与时代有点脱节,即便是三部极为优秀的戏剧,但在这次比赛当中,政治性不太明显,根本就没有可能那第一。
  果然,到了下午,几十个剧团里的人马齐聚大厅,主席台上,挺着大肚子的戏剧协会会长孙明石开始宣布获奖名单。
  第一名,毫无悬念的果然就是京剧《弯田村》,因为这部戏的编撰者是好几个京剧大家,颁奖时,一帮子老人激动的和孙明石握手,每人一个奖章,当然,奖杯还是归团长所有。
  第二名却是黄梅戏剧团的《暖春》,这部戏的创造者也是一帮子老演员。
  出乎意料的是,第三名竟然就是唐城汉剧团。
  孙明石在颁奖之前讲到:“三部新戏,都是构思精巧的情节,流畅简洁的唱词,虽是古戏,却有新风。其中两部戏开戏曲之先河,以丑角为戏胆,极为少见。演员功力深厚,唱腔不俗,表演到位。另一部戏说的是家长里短,帝王家事,别有一番动人之处,是少见的戏曲精品。现在有请唐城市汉剧团全体演出人员和原创人李飞阳上台!”
  

第一百五十章 求戏
更新时间2015…2…6 0:21:13  字数:2863

 在一片激烈的掌声中,李飞阳与邵紫龙、张昭夫领着汉剧团的所有演出人员上了主席台。
  孙明石看到被邵紫龙、张昭夫夹在中间的李飞阳,很是赞叹的说道:“李飞阳同学是一个屡次令人震惊的天才中学生,前几天,黄世昌老前辈就说过,李飞阳是一个神奇的小孩,他不好好的写他的小说,反而有点不务正业。”
  孙明石一脸赞叹,笑着道:“他本来是童话作家,童话写的好好的,都已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都以为他会一直写下去的时候,他突然开始写武侠小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武侠热。当大家以为他会接着写武侠小说的时候,他又转向了正统文学,一部《红高粱》掀起了诺大的风波。”
  孙明石顿了顿道:“现在他又开始玩起了戏剧,没错,大家没有听错,他确实是在玩!因为我发现这些对我们来说困难无比的事情,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一场轻松的游戏而已。飞阳,你说是不是?”孙明石看向面前的李飞阳。
  李飞阳笑了笑,接过孙明石递过来的话筒,道:“孙老师您太抬举我了!”
  转身面对台下的观众,“谢谢,谢谢,谢谢诸位前辈的厚爱!没想到能得到这个名次,我很激动,也很忐忑。因为自幼喜爱戏曲,我老舅就是汉剧团的副团长,所以经常去唐城剧场看戏,时间长了,就有点想法,于是就有了这两部戏曲。好在写的虽然不好,但也不是太坏!”
  李飞阳向台下鞠躬,“谢谢大家!谢谢!”
  掌声响起,孙明石将奖杯递给李飞阳,同时将一个金质奖章戴在了李飞阳的脖子上。
  李飞阳举起奖杯,向台下示意,闪光灯接连闪动,这个场景被定格下来。
  颁给邵紫龙的是一个团体奖状,作为一个小城市的戏剧团能在这么一个全国性的戏曲大赛上面得了第三名,邵紫龙和张昭夫两人接到奖状的时候,手抖的跟帕金森患者似的,邵紫龙嘴皮子直哆嗦,“这就得了第三名?老张,我没有做梦吧?”
  张昭夫哼了一声,“瞧你那没出息的熊样!一个奖状而已,你至于么你!”其实他的嘴皮子也在跳动不休。
  在掌声中上台,又在掌声中下来,台下摄像机的镜片冒着蓝幽幽的光芒,几个摄影师扛着摄影机正在扫来扫去的拍摄这个获奖的盛况,对新闻界来说,今天这场戏曲大赛可是晚上的新闻热点。
  唐城汉剧团这次可是真出了名,当然更出名的还是李飞阳,他再一次向世证明了这个世上确实是有天才存在的。
  颁奖礼结束后,到了晚上是大聚餐。
  在晚上的大聚会上,一个高高胖胖的老人在黄世昌的带领下来到了正在和马奇东大吃大喝的李飞阳面前。
  黄世昌为李飞阳介绍道:“飞阳,这是首都京剧团的团长吕师咨先生,你们认识一下。”
  李飞阳赶紧站起来,马奇东也不敢托大,和李飞阳一起站起来,向两人行礼,“黄老好,吕先生好。”
  黄世昌笑眯眯的说道:“不要多礼,都坐,都坐!”
  李飞阳有点奇怪,“黄老,您这是有什么事情吗?”
  黄世昌笑道:“不是我有事情,是吕师咨先生找你有点事。”
  李飞阳看向吕师咨,“吕先生,您有什么吩咐?”
  吕师咨是京剧大师,主打铜锤花脸,架子功了得,是当今京剧界数一数二的花脸。
  李飞阳看过他的戏,知道此人功力深厚,表演别出一格,不类凡俗。他拜师百家,自成一派,自创铜锤花脸架子功,架子花脸铜锤唱,演唱刚劲有力,雄浑质朴,非常有气势。《盗御马》是他的成名戏。
  第一次看到此人的表演,李飞阳就想起来前世的尚长荣大师,此人与他有极大的相似性。表演风格,唱腔身法都没有多大的区别。
  此刻见到他来到自己面前,李飞阳隐隐约约知道他为何而来。
  吕师咨不说话,先弯腰给李飞阳行了一个礼,“飞阳,我今天是来求戏来了!”
  李飞阳吓了一跳,猛然蹦起来躲到一边,因为躲闪的急速,带起一股劲风,将桌子上的茶杯带动的摇摆不休,茶水泼出来一片,顺着桌布流向了地面。
  旁边的马奇东更是惊慌失措,大张着嘴巴,激动之下,身子后仰,一时失重打翻了板凳,噼里啪啦一阵响动,马奇东一屁股摔在地上,引得旁边人群众人纷纷观瞧。随即就发现吕师咨弯腰拜李飞阳的情景,众人一阵混乱,都是一惊,不知道吕先生为何如此。
  李飞阳纵然修为已达天人之境,此刻也是脸上冒汗。走到吕师咨身边,将他身子托住,“吕先生,您这是折我的寿啊!”
  吕师咨挺身道:“我今天来向飞阳你求戏,那你就是我的老师,学生拜见老师,这个礼节不可废。这可跟年纪无关,达者为师,我这是拜师来了!”
  吕师咨身材高大壮硕,声若洪钟,这番开口,整个大厅里有一半人都能听得见,大厅里顿时一片哗然。
  李飞阳苦笑道,“吕老先生,您这个礼我可是受不起啊!您这一拜可是吓死我了!”
  旁边的黄世昌笑道:“飞阳,吕老师这是求戏心切,我给他说你排戏编戏的能力天下一绝,他就心动了。”
  李飞阳道:“黄老,您这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啊。”
  黄世昌哈哈大笑,看了看四周,道:“此处说话不便,咱们出去说吧。”
  李飞阳眼看大厅里一帮人好奇的看着这里,也觉得自己应该出去,当下对马奇东道:“马大哥,咱们回去吧。”
  马奇东刚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道:“哦。。哦。。等着我啊,我去开车。”一股风的跑出了大厅。
  马奇东将几人拉到李飞阳所在的贝勒府后,不用吩咐,自动的泡茶倒水,一副仆人的样子,这些戏曲大家无论是港澳台还是内陆,都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敬重。
  分宾主落座,吕师咨说出来意,“飞阳,我最近在听评书联播《隋唐演义》,很精彩!我正琢磨着从《隋唐演义》里面取出来几个段子丰富一下京剧的剧目,后来见到黄老谈及此事,黄老告诉我你就是《隋唐演义》的作者,今天看了你编的两个段子,才知道你对戏曲创作也很擅长。我今天就想向你求几段戏,实在不行,我们根据《隋唐演义》里面的情节自己改编也行。只要你同意就行。”
  李飞阳道:“您太客气了!您能从我的书里面抽出段子来,那是我的荣幸。我高兴还来不及呢,那有不同意的道理?”
  吕师咨高兴道:“那我可得代表我们京剧界向你表示感谢了。”
  《隋唐演义》这部书,李飞阳已经发出了实体书,吕师咨听了几次评书后,心下大动,特意从书店里买了此书观看。他是京剧大师,平常念念不忘的就是京剧新戏的创作和改进,听到评书《隋唐演义》之后,凭借他对戏曲创作的敏感度,知道这部书里面可是有许多情节可以改编成新的剧本。因此,就动了找李飞阳商谈改编的念头。
  李飞阳本人更是清楚《隋唐演义》这部书面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这书里面有多少可以改编成戏曲段子的情节,他推出此书,并且分成评书版和白文版两种格式,目的就是勾起戏曲界人士的瞩目。
  在前世,根据这部《隋唐演义》改编的戏曲可是多了去了。
  《秦琼卖马》《三家店》《贾家楼》《霓虹关》《断密涧》《锁五龙》等等等等,这些经典曲目可都是从《隋唐演义》这部书里面抽出来改编的。这还只是京剧里面的段子而已,还有豫剧里大名鼎鼎的《对花枪》也是从此书抽出来的。
  李飞阳知道王智方将这段评书讲出来之后,肯定会有戏曲界的人士来找自己商谈改编的事情,以后影视界的人也少不了来找。只是没想到第一个来找自己的人竟然是当代名家吕师咨大师。而且人家还这么有诚意,见面先鞠躬行礼,这份面子可是给足了自己,现在人家求戏,他可是绝没有拒绝的道理。
  

第一百五十一章 打道回府
更新时间2015…2…7 0:31:47  字数:3063

 自古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各行各业也都有各自的规矩,特别是大汉一些传统的行业内,规矩一直都存在,纵然到了现代,许多礼节都已经废了,但是一些固有的规矩仍然没有改变。
  就像戏曲界,戏曲演员拜师,必须要敬茶叩头,有见证人在场见证此事才算是正式的师徒。
  老的戏曲艺术家与武学大师一样,收徒弟都是非常严格的,但凡不入眼的人想要拜入门下,那是想都别想。
  当年孟广禄拜裘派大师裘盛荣的弟子方荣祥为师之时,那可是后来的常委李锐环亲自主持的拜师仪式,估计要是没有这么一个主持人的面子,老孟想拜方荣祥为师,瓶他自身不怎么样的自然条件,恐怕希望不是太大。
  孟光路嗓子不好,身材也不行,拜师方荣祥之后,为了不负教导,学习努力之极,他当时在卫津上班,但是方荣祥老师却住在泉城,他学艺心切,频频乘火车上门求教,卫津到泉城的火车基本上都是凌晨到达,那时候方老先生一家人还没有起床,他不敢惊动老师,只好在楼道里等着,无论冬夏。
  这件事一方面说明孟光路学艺的辛苦和心诚,另一方面却是反应了戏曲界老师和学生之间那种森严的规矩和辈份。学生视老师为天,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