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大文学家 >

第97部分

重生之大文学家-第9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文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一年是大汉传统的猴年,史称此事为“申年定南洋”,直到宝岛被和平收复,大汉国在南洋建立军事基地,平整了南洋隐患之后的几十年之后,有关此事才被档案馆揭秘,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而在那时候,李飞阳已经是阿拉斯加退休的老国王,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文学家和武学家,门人弟子无数,被称为一代文宗,三朝帝师,唐门老祖,武学宗师。
  当时的他早已不理世事,满世界的游逛,他已经成了活着的传奇,行走的神话。
  

第一百四十二章 终究不可避免
更新时间2015…1…29 0:53:00  字数:2671

 这个年代的新年的年味比之与李飞阳前世那个物欲横流的的年代可要浓重多了。
  大街上人来人往,个个面带笑容,喜气洋洋。
  过年嘛,哪有不带一点喜庆的道理?即使再贫苦的人家,也不愿意阴着脸过一个新年。
  如今刚改革开放,政策上对百姓少了许多束缚,虽然社会上还有大运动时期的残留思想遗存,但相比过去十年,已经是宽松多了。
  人们今年这一年展露少有的笑容,也是应有之义。
  这不是歌功颂德的功颂这个政策的高明远见,高瞻远瞩,但是你不能否认改革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变化。
  就是因为压力小,政策宽松了,人们才开始有心思搞一点欢情的活动。今年的中央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也因此,邵紫龙几人这几天开始忙活起来。
  他们也就是初一到初三这几天有空闲时间,而这几天的闲暇时间还得要去上级领导家里拜年送祝福,真正的休息时间少得要命。
  一旦过了大年初三,各种年会,庙会的邀请不断,他们开始赶年会,赶场演出。
  对于这种私下揽活挣外快的事情,上级领导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
  为了举办这次大型的戏曲比赛,政府近乎强行的将这些戏曲团留在了京都,浪费了他们大把的工作时间,极大减少了这些戏曲团体的表演收入,因此对这些在京的演员们演出挣钱,也都不好多说什么。
  闲来无事,李飞阳伙同赵春江,谢夫之,拉着云婷、欧阳小美和郑洁她们一起逛庙会。
  京都过年之热闹,是他城市所不能比的,大街上各个门店门口都大红灯笼高高挂,舞狮子,滚绣球,踩高跷,划旱船,吹糖画,捏面人,甚至还有拉洋片看西洋景的营生。
  云婷几人大为好奇,就是李飞阳也极为感兴趣,这种民间技艺可是不多见了,几人围拢了上去。
  拉洋片的道具是一个大大的木箱子,上面涂着花花绿绿的油漆,箱柜上开着几个碗口大的窗口,供人将眼睛凑近向里面观看那些风景人物画。
  拉洋片的中年汉子一身厚厚的黑色棉衣裤,抄着手吆喝不停,“瞧一瞧,看一看,西湖八景在里面。还有洋人太太牵着狗,红嘴叼着白卷儿烟。。。”
  这拉洋片的属于江湖中“金披挂彩”里面的“挂行”,据说跟丐帮有点关系。就是在拉洋片的手艺,江湖上也有说是从丐帮里面流传出来的。所以正统懂行的乞丐们,是不会向拉洋片的手艺人乞讨的,这是江湖规矩。
  李飞阳几人走到跟前,问了价钱,给了他一块钱,几人趴上去往里观瞧。
  里面的画卷倒是画的挺好,随着拉片的转动,各种景色交相变幻,几个女孩看的兴高采烈,嘻嘻哈哈的看了好一阵儿方才罢休。
  如是,游逛了一天,几个女孩手里的小吃和玩具早就拿不下了,弄了一个小袋子装着。
  她们几个,除了谢夫之之外,和李飞阳赵春江两人都不太熟悉,但是自从一起经历了影院烈火之灾,见到了李飞阳非人的一面,几个女孩对李飞阳起了探索的精神,有事没事就往李飞阳的宅院里面跑,如今和李飞阳已经俨然老友了。
  李飞阳也喜欢几人的脾气,尤其是云婷这个女孩,英姿飒爽,不让须眉,脾气性格非常合李飞阳的脾气,李飞阳乐得和她们交朋友。
  接连几天在京都各个地方行走观瞧,李飞阳对京城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多。
  所谓京片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在李飞阳的结识的老人当中,黄世昌、王不知、以及刚刚熟悉的黄河文艺的黄河流,甚至是云长同志和云雨年老人,他们都是健谈之人,但是言之有物,从不多说废话。
  可是在京都的普通人群里面,可就和上面几位不太一样了,那俏皮话张嘴就来,胡侃乱侃,天南海北,天上地下,上到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没有人家不能聊的。
  这一点,你不佩服都不行。
  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文化特征,作为一个已经被这个世界认可的“作家”,李飞阳对这个四九皇城人们的生活态度,作息行走,历史典故,起了兴趣。闲来无事,正好趁着这段时间进行一个小小的采风。
  他肚子里有好几篇老舍同志的作品,这种京都味儿浓厚的作品,想要在这个世界将它们抛出来,总得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才是。
  没有生活阅历的人,是很难写出地方韵味的文章的。李飞阳不想让自己每推出一部前世著名作家们的充满浓郁地方风情的文章,都会引来文学界的争论。
  能减少一点麻烦,就尽量减少。
  在李飞阳还在京都“采风”,在邵紫龙和张昭夫领着团员们排练新节目的时候,大汉边境出了问题。
  这一年,大汉的西南边疆开始有小规模的骚乱,南方小国在北方沙俄帝国的支持之下,开始对大汉边境进行挑衅。边境的居民已经伤亡了不少,情势越来越紧张。双方冲突逐渐加深,战争一触即发。
  虽然此事大汉普通百姓皆不知情,但是李飞阳因为提出了部队换装分衔的建议,有提出建立特种作战部队的想法,这使得云长同志对他的军事敏感度大感兴趣,因此上在拜年商议阿拉斯加问题之际,云长同志和云雨年老先生都没有对李飞阳隐瞒此事。
  将此事告知李飞阳,两人也是起了考较李飞阳的心思,看这个神奇的小孩能有什么神奇的建议没有。
  他们没想到李飞阳还真的说出了几点建议。
  在李飞阳前世,中越自卫战是中国解放军打的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虽然是最后兵逼河内,几乎拿下越国整个国家,但是这一仗伤亡之大,行战之惨烈,罕有能比。
  当时的军队极少跟国际交流,已经脱离了时代的脚步,行军打仗还是老一套,土八路的一拥而上的战争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战士们才赢了战争,失了生命,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
  而李飞阳就是为了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损失,避免大汉走上了前世新中国的老路子,才提议让部队换装,从新换衔,省得到时候打起仗来,乱成一团,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对于前世的那场战争,但凡有点血性的国人,都会对此有极大的关注,而李飞阳本就是热血武者,对此事就更为上心。
  对于事后,国内军队用血肉总结的战争领悟,李飞阳也看着大为火光。就因为指战员的愚蠢和自大,整个作战团队的领导对整场战争的风险低估,才白白死了那么多优秀的战士!白白牺牲了那么多的英雄男儿!
  在李飞阳的心里,既然来到了这个和前世雷同的世界,能帮上几把,那就帮上几把吧!
  提出战争的建议,就看两位老人采纳不采纳了。
  不过李飞阳可是将前世所看到的所有相关那场反击战争的信息,全都剖析给了两位老人听,他们本就是军人出身,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自然一听就明,相信会有一点作用的。
  李飞阳本来以为这个世界都已经是七九年年底了,还没有什么边境冲突的消息,那么这个世界毕竟和前世不同,战争应该是不会再爆发了。这样也好,少了些无谓的伤亡,也是一件好事。
  可如今,看情况,这战争已经难以避免。
  在客观因素极为相似的情况下,历史车轮的行走有其极大的雷同性,和上一个世界一样,这场战争还是来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开始比赛(一)
更新时间2015…1…30 0:04:47  字数:2254

 等了个把月,全国各剧种戏曲交流大赛开始。
  比赛地点就在京都戏剧院里面,本次大赛主题是发扬创新精神,参加比赛的曲目都是近年来新创作的作品,李飞阳作为戏曲的原创作者,自然也得陪同剧团一起进入比赛现场。
  三层高的环形大厅,此时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评委席就在高高的戏台下面,评委们有的是曲艺界的老人,有的是文学界的泰斗,还有职业曲艺评论家。
  在评委席上,李飞阳发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黄世昌、王不知、黄河流三人俨然就坐在评委席的最前方。见到李飞阳打招呼,三人点头示意,黄征农竟然也陪坐在黄世昌的身边,估计他这是假公济私的跟着他老子想要见识一番。
  开幕式自然是有关领导先在台上“简单说两句”,说了半个小时,歌颂完领导,歌颂完政府之后,大赛正式开始。
  汉剧虽然在大汉国有名,但是很高雅二字还差点距离,在京能真正入的文化人眼睛里的却是京剧这个剧种。
  汉剧虽然历史文化早,但相比于京剧就有点稍微显得有点“土腥气”,称不上高大上,只能说是接地气的地方剧种而已,如今被列为国剧的剧种还是京剧这个剧种。
  因此上,汉剧虽然影响大,覆盖范围广,但是在上层人物的眼中,他们最为看重的剧种还是京剧。
  因此上,第一个出现在舞台上面的就是一场京剧折子戏,戏名《柳云阳下南广》,讲述的是主角柳云阳本来是南广人,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如今定居在京都,改革开放之后,手里有点闲钱来,手头也不那么紧张了,就有了动身回家探望的念头。
  戏中讲述的就是柳云阳在老觉的所见所闻,发现改革开放之后,本来贫苦落后的老家已经变了模样,高楼大厦平地起,人人家里都有电视机,生活水平比在京都的自己还要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歌功颂德的现代戏,其中夸大之词令人哭笑不得。其实如今改革开放也就一年多一点,就算是南广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但也没有戏曲里表演的那么夸张。不然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偷渡去港城了。
  唱词说不上经典,但也过得去,按李飞阳的欣赏水平,感觉这个折子戏也就是一般般,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作品。毕竟里面的矛盾冲突不大,没有什么拔高的段子,算不得精品。
  一场结束后,满场掌声雷动,不管唱的好不好,这点礼貌的掌声还得是要表现出来的。
  这场京剧演完,一个上午也就过去了,在座的评委开始在在下面发表自己对这场戏的看法。
  黄世昌老先生是整个评委里面辈份最高,威望最重的老前辈,对于这部戏的点评自然是由他开头。
  “总体来说,这故事编的还算合情合理,演员的唱功也还不错,但是亮点不够,虽然有所创新,但也只是带来了一个新故事,切合时代脉搏的作品不是不可以,只是这部作品未免失之粗糙。”
  黄世昌点评起来,毫不留情,有一说一,说的这场京剧的几个原创者,个个面红耳赤,连声道:“是,是,是,黄老说的是!”
  李飞阳看到暗暗好笑,心道:“没想到黄老爷子平日里这么和蔼可亲,现在一进入工作状态,却是这么严苛,说话毫不留情!”
  黄世昌说完,王不知、黄河流以及众多评委接连发言,开始给这场戏打分,满分是十分,黄世昌给的是六分,在他眼里,这部戏也就刚刚及格。
  但是别的评委就不能像他这么随心意而打分,他们毕竟是属于体制内的人,身上背负的职位决定了他们不能靠一己的好恶来评价戏曲节目的好坏,对一个节目的好坏已经不是单单看它的文艺性,更要看节目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而在他们的评价标准里面,政治性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文艺性。
  黄世昌也清楚这一点,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样百无忌惮,他可以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无人能及,完全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但是别人要养家糊口,要生存,只能随波逐流,因此黄世昌看到这些人给这部京剧的打分都是七分以上时,也只是哼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戏曲大赛,每天只能演出两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下午参演的昆曲。
  昆曲是大汉国最为古老的戏曲,被誉为戏曲界里的活化石,以其唱腔美妙,身段优雅,动作细腻而闻名于海内外。
  在大汉国,昆曲的黄金时代是在明清之际,那时候出了许多词曲大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段子,风靡天下。
  不过正因为创作的文人多了,过分追求唱腔的缓慢优雅,已经完全脱离了大众的欣赏水平,除了一些文人墨客能津津有味的看下去外,普通的老百姓已经看不懂了,他完全丧失了生存的土壤,已经成了无根之木,到了现在,整个大汉国已经没有一家像样的昆曲剧团,眼看就要灭绝了。
  这次为了抢救国家濒临灭绝的文化种类,才有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开始对这个古老剧种的编撰和整理,从新组建了昆曲剧团。这次参加比赛的就是新近组建的昆曲团,他们参赛的节目并不新创作的作品,表演的还是老曲目。他们参赛的目的就是秀一下存在感,为大汉国全国全剧种戏曲比赛凑个份子。
  其实也不是昆曲团体不想创作新的作品,实在是昆曲的创作难度太高了,没有及其深厚的文学修养,根本就不能填词作曲。昆曲的创作难度比之所有的剧种都要困难,没办法,只能出演老的曲目调子。
  李飞阳前世其实也不喜欢昆曲,但是在所有的剧种里面,昆曲的艺术成就最高,文化韵味也最高。有时候为了附庸风雅一下,陪同几个同样也附庸风雅的朋友们一起去SZ剧院里面听评弹,听昆曲,时间长了,倒也看出一点门道,发现这个剧种还不错,已经慢慢的能够看进去了。
  此时,舞台上的昆曲演员开始表演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