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的家在东北 >

第13部分

我的家在东北-第13部分

小说: 我的家在东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小小的善意,原本就是顺手而为,没想到倒是让好多人对这对儿卖酱肉的父子俩好感倍增。
  最后两人带来的干豆腐和卤蛋基本半卖半送,都出去了,肉和鸡也都卖光,就剩下一点碎肉了。
  “小兄弟,你这碎的肉便宜卖不?”
  张玉鹤正在收拾摊子,今天来的晚,东西也多,卖到现在都十一点多了,他们也要赶回去了。听到耳边有人询问,张玉鹤赶紧抬头。
  面前的人是个看起来有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之所以拿不准岁数,主要是张玉鹤觉得对方可能没有看着的老,脸上全是疲惫的神色,身边还有个篮子,估摸着也是到集市上卖点什么的。
  “有有,我看看啊。”张玉鹤用笊篱捞了一下,有几块,并不多,大概加起来也没有半斤,都是切方子肉的时候切下来的。“大姐这些也都是好肉,切方子肉的边角,您看您要的话,给您三十一斤行么?这点估计有半斤,十几块钱。”
  “这……”妇女犹豫了一下,显然这个价位对她来说还是有点高。
  “要不这样吧,您看我们也该收摊了,这些肉您都买了,算您十块。”张玉鹤算了一下,现在肉虽然说不到十块一斤,但是酱肉会缩水,一斤能剩下七两就不错,这半斤多肉十块钱基本就是本钱了。
  “那我要了,我要了。”妇女忙不迭的点头,她也知道这价格真是很便宜了,连忙掏了一张十块递了过去。
  张玉鹤麻利地将肉装好递了过去,这妇女又犹豫了一下,不好意思地开口,“这酱肉的汤能给我一勺么?”


第23章 23。23。葱花小饼配土豆丝
  23。葱花小饼配土豆丝
  张玉鹤愣了一下,展颜一笑,“行啊!”说罢给这妇女袋子里舀了一勺卤汤。
  卤汤这东西,有的人家讲究的是老汤,也就是每天放入新鲜的食材,但是汤头不换,顶多是调料包味道不够了换一个,但是汤是只往里面续,不会换。
  这样的陈年老汤卤出来的食材味道才醇厚滋味足。
  也有的是像张家这种,因为之前不是天天做,一次做一些,所以汤不能存放。这种荤汤天天都要反复煮着,否则很容易就变质了。
  张家之前一年做不了几次,自然不会存老卤。不过现在完全可以了,只需要把料包做好,味道不够了就换料包,这样老汤加上犀浦草,味道会更上一层楼。
  不过老卤是老卤,老卤的滋味足,但是他家这个,总共才卤了两天而已,实在算不得老汤,只不过在犀浦草的作用下味道绝妙而已。
  不管怎么说,对方开口了,张玉鹤还是给了对方,好吃不好吃的……也就那样了,回去炖个土豆啥的应该不会太难吃。
  送走了最后一个客人,张家父子赶紧回了家。
  家里早就做好了饭菜了,等着这父子俩,结果左等也不回来,右等也不回来。孙翠芳心里着急,“玉薇啊,你拿着你那个手机,给玉宝打个电话?”
  “行,我去打个电话。”张玉薇不多时回来了,“妈,别急了,他们在路上。道儿远,他们回来的慢。”
  “那就好,那就好。”孙翠芳点点头。
  张家父子俩快一点的时候终于到了家,来回蹬了快三个小时的三轮车,张玉鹤也有点扛不住了。
  张长贵看儿子累得样子,“不行,下午我就去买辆电三轮,这样不像话。”
  “爹,咱们别买电三轮了。”张玉鹤洗了把脸,“咱们直接买辆汽车吧。”
  “啥?买汽车?”张长贵、孙翠芳母女全都愣住了。
  他家的情况,心里都门清,能有点存款就不错,这几年刚把除了张玉萍外的外债还清了而已。
  当年张玉蓉嫁人狠狠咬了娘家一口,里里外外光是现金就有十万块。随后孙翠芳又急又气又伤心,也大病了一场,不光家里给张玉鹤留着上学的钱花光了,还欠下了十来万的外债。否则也不会张玉鹤悄悄退学入伍,张玉薇留下纸条南下打工,好好的一个家转眼变成了这样。
  那些日子多亏了张玉萍时时来娘家照看着。弟弟妹妹们不在,父母身边就只有她了。至于那嫁了富二代乐不思蜀的张玉蓉,全家人都选择了忘记这个人。
  这五年来,一开始张玉薇和张玉鹤都没有什么钱,后面三年才渐渐有了些存款,往家寄。而张长贵也在美食城支了个摊子,这才还上了钱。
  现在张玉鹤说买汽车,其他几个人都觉得有点懵,汽车和这个家,好像离得有点远。
  “你们这是什么表情啊?”张玉鹤有点好笑,“买一辆农用小货车没多少钱的,咱又不买新的,买辆二手的就行。”
  “那汽车哪有便宜的啊。”孙翠芳嘀咕了一句,她可是不信的。在她心里,汽车那都是天价。
  张玉鹤笑笑也没反驳,从兜里掏出手机从某二手车软件里挑出一辆车给爹妈看。
  “您看看,这车,昌河双排微卡,后面车斗能把咱们的家伙什都装上,两排座位还能做五个人。”张玉鹤看着爹妈轮着看,在一旁介绍着,“我昨天就看了,全新的车办完了才四万,二手的才一万多,我昨天和车主联系了一下,要是爹妈同意,我下午就去看看车,合适我就买下来。”
  “要是这样,那就买吧。”张长贵点点头。
  “这车,真这么便宜?”一万多买一辆汽车,孙翠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二手的,当然便宜。”张玉鹤嘿嘿一笑,“妈,我饿了,咱们赶紧吃饭吧,吃完饭我就去看车。”
  “哎哎,马上就好。”孙翠芳赶紧出去把饭菜端进来。
  中午是吃酸菜粉丝、炒土豆、自家做的香肠和惯例的一大碗鸡蛋炸酱配干豆腐。主食是自家烙的葱花饼和小米粥。
  张玉鹤早上吃的那点东西早就消化完了,上来先喝了半碗粥下去,这才拿起一块切好的葱花饼,卷上点土豆丝咬了一大口。
  葱花饼里只有油盐和葱花,可是烙出来后香的很。大葱是他们这边很重要的一种蔬菜,一年四季都少不了,尤其是冬天。
  不说各种炖菜里要放,就是光蘸上鸡蛋炸酱卷上干豆腐吃,就是一种便宜又易得的美味。更不说大葱还能做葱花饼,做肉饼,做猪肉大葱的包子,炒菜也少不了。张家的地窖里可是放着结结实实好几捆,说有百十斤也不夸张。
  别看没什么大肉菜,看这种纯正的农家饭菜吃着才香。吃饱喝足,张玉鹤跟卖家联系了一下,约好了时间准备出发。
  “玉宝儿,拿着钱!”孙翠芳追出来。
  “妈,我有钱,有很多钱。您这钱自己留着吧。哦对了,当初是不是还借了大姐家的钱?大姐在婆家本来就艰难,要不然先还上,免得大姐为难受气。我这边您不用担心的。”
  “那你一个人去行么?要不然让你爹跟着?”
  张玉鹤哈哈笑了起来,“妈我都二十多了,还怕我丢了啊?让我爹歇会吧,哎,我还真不太认识路了,要不然让我姐跟着我?”
  “哎行,我喊玉薇去。”
  姐弟两人搭上了去县城的公交车,总算是在约定的时间前赶到了二手车市场。
  看了一下手续没有什么问题,车也没有什么重大交通事故后,张玉鹤又上去试开了一圈。好在当初在部队考了驾照,现在手还挺熟的,仔细感受了一下车没大毛病,张玉鹤和对方谈起了价格。
  张玉薇在一旁根本插不上嘴,原本爹妈让她跟着,是怕她弟弟这么多年一直部队,不清楚社会上的乱七八糟,没想到在买车上她弟弟是门清,根本就不用她帮忙。
  最后这辆车张玉鹤砍价到了一万块,对方倒也爽快,“行吧,小兄弟我们挺投缘的,一万就一万。看不出你年纪轻轻还挺会砍价的。”
  “那多谢了啊,大哥。”
  两人钱货两清,愉快地挥手告别。
  张玉鹤有上了驾驶室,摇下窗户,“三姐,上车啊?”
  “哦哦。”张玉薇这才反应过来,赶紧上了车。
  “姐。这车原本要一万二,这一万就拿下了,等于赚了两千块。”
  “是啊。没想到你这么会砍价。”张玉薇点头。
  “姐,一下子赚这么多,咱们去买点东西呗?给你买点,也给爹妈买点。咱们回去还路过大姐家,也给她带点。”
  “刚赚了钱就要花出去?爹妈要骂了。”张玉薇笑道。
  “怕啥的,赚钱就是要花的。你知道咱们今天卖酱肉卖了多少钱?”
  “多少钱?今天酱的肉多,我看你们都卖出去了,得……一千多?”
  “嘿嘿,一千九百多块,这还是因为卤的干豆腐都让我搭着送出去了。”
  “送出去也好,我总是觉得你这肉卖的太贵了。”张玉薇松了口气。
  “哎呦我的佛系姐姐啊。你这样怎么做生意?”张玉鹤大笑起来,“总之我那天买这一扇猪肉才花了不到六百,第一天就回本还有赚了,今天这都是纯赚的了。”
  “哎呀,这酱肉可比卖猪肉赚钱多了。”张玉薇惊讶地张大了嘴。以前村里的富户就是贺老六他们这种养猪杀猪卖肉的人家,现在他们不过是把肉买过来酱一下卖出去,居然一天就卖出了一头猪的钱。


第24章 24。24。买车
  24。买车
  “那当然了。他们是靠着卖猪肉赚钱,咱们可是靠手艺吃饭的。性质不同,科技含量比较高。”张玉鹤洋洋得意地说道。
  看着弟弟那骄傲的小模样,张玉薇扑哧笑了出来。
  “三姐,看咱们赚这么多钱,买点啥回去好?”张玉鹤离家五年都没好好逛过县城了,心里多少有点痒痒。
  “好像爹妈也不缺啥。”张玉薇低头想了一下。爹妈都有新衣服,弟弟从京城带回来的,自己也有条金项链,实在是不缺什么。“要不然咱们就别乱花钱了,还得买猪肉和鸡肉用呢。”
  “要不咱们去市场上寻寻?看看有啥能放卤汤里的?”张玉鹤琢磨了一下,“而且咱们昨天把家里鸡蛋都给用了,得买点了,而且都用笨鸡蛋也用不起,主要吃的卤味,咱们买点普通的鸡蛋就行。笨鸡蛋当做高端产品。”
  “成。”
  姐弟俩商量好了,就将车停在了县城最大的批发市场里。
  这里一般五点就关门了,他们到的时候已经四点多了,没多少时间,人也不多了。
  姐弟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分头出击,反正大家都有手机,联系起来也挺方便的。
  张玉鹤选了一条道转了起来,这里是在室内,从一头到另一头足有百米长,是全县城最大的食材批发市场了。不过来这里采购的大多都是各大工厂单位的食堂和餐厅饭馆,私人的很少。因为这里价格很便宜但是都是多少斤起销售的。
  比如土豆,那最少就是一麻袋,这一袋子得一百来斤,一般家庭可吃不了。而能存起来的农村家庭人家早就在丰收的时候就存上一大批了,不会来这里买。
  不过这倒是给张玉鹤一个提示,土豆也能卤啊!切成厚厚的片,卤到刚刚熟就捞出,既保持一点脆口感,还能有滋有味。
  除此之外还有海带、豆干、藕片等,此外还有香菇。家里那些山里采的野味干货自然舍不得卤,可这些人工养殖的香菇就不是什么贵价食材了。
  张玉鹤想明白就在市场类疯狂采购了起来,看到的,能卤的,每样他都没放过。虽然大多都是几十斤起卖的,但是有时候好几样菜都是一家的,人家还主动借给他辆小拉车,让他方便拖出去。
  半路上正好遇到张玉薇,张玉鹤让她别再逛了,就在车里看着买来的东西。
  张玉薇看着弟弟一趟一趟地拉出东西来,赶紧下来,“玉宝儿,你买这么多东西吃的了么?”
  “虽然东西多,但是也用不了几天的。”张玉鹤心里都算过了,如果有人买,这真不算什么,要是没人买,放地窖里也能放一段时间的。
  张玉鹤最后一趟是买了一箱鸡蛋,一个男人拖着车拉着鸡蛋,上面还有十几只捆好的鸡。
  “谢谢了大哥。”之前的车已经还了,后面这辆是卖鸡蛋这家摊主的。因为买的东西多,摊主还帮忙送过来了。
  “客气啥,兄弟下次来还上我家来哈。”
  “那必须的。”张玉鹤上了车,交易市场的大门也关上了。五点到了。
  “时间刚刚好。”张玉薇笑着说道,“明天的鸡肉也有了,家里没猪肉了,下午爹应该去跟贺老六说了吧?”
  “肯定的,咱爹干事从来不用咱们张罗。”张玉鹤一脚油门上了路。
  “还去大姐家么?”张玉薇看看手机,“这时候应该她家吃饭呢,要不咱们别去了了,她婆婆事儿挺多的。”
  “也行,今天也没买什么礼物,改天带上点酱肉再去。”张玉鹤点点头,上了回村的岔路。
  农村的院子都很大,门也都很大。主要是秋收的时候,家里的玉米大豆什么的,都是在院子里晾晒的。不光有前院,后院也挺宽敞的。
  有的人家孩子多,后院也都盖上了房,张家孩子虽然多,但是都是姑娘,而且都出门子了。现在家里就张玉薇和张玉鹤两个孩子,房子足够的住。看张长贵那样,也没打算让老闺女寻个倒插门女婿,房子估计短时间内不会翻新。
  这边姐弟俩开车回家,张长贵下午也果然不出张家姐弟的预料,果然去寻了贺老六让他杀一头猪。贺老六家里现在能出栏的猪还有六头,都已经卖给了张长贵,就等着他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过称了,所以这些天还是在积极地喂着。
  贺老六家就一个儿子,是张玉鹤的同学,如今子承父业。下午张长贵找过去的时候,爷俩正好都在家。
  家里剩下的六头猪分量都不小,大概在二百斤往上,今天下午杀的这一头就两百五十斤了。
  按照两家的约定,要么直接买肉,要么买整猪,贺家父子帮忙给杀。
  这两者,前面的肉贵一些,但是得到的都是净肉、排骨。不包括猪头、猪蹄、猪尾巴、猪下水等。这些东西,他们屠户家也是有销路的,不愁卖,有的是喜欢吃这些东西的。他们家好几辈都干这个营生,手艺也好,处理起来不麻烦。
  后者虽然麻烦一些,但是贺家说给点帮忙的钱也能帮着收拾,关键是肉的价格也便宜一些。
  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