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4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4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每天上午都是规定一大壶茶,下午是一碟点心。
  “来杯茶!”于良吉给石宏大一杯红茶,石宏大端起来,灌白开水一样的喝掉了。
  于良吉翻白眼,给于宝宝的是白开水,小孩子是不能吃茶的,不过白开水里放了一点点白糖,不是那么甜,只是让小孩子爱喝水而已。


第058章 棋逢对手
  外面下雪,教孩子读书写字,也不能一个劲儿的教导,也得让孩子有休息的时候不是?
  “你会下棋吗?”以前俩人不说忙忙碌碌,也很少有闲着的时候,石宏大要准备过冬的东西,于良吉则是要熟悉这个家的一切,俩人没多少空闲。
  现在不一样了,俩人一个小娃娃,在屋子里猫冬,不打交道是不可能的。
  石宏大无所事事,于良吉也憋得慌,就翻找出原主置办的象棋出来,本来是有围棋的,但是他怕石宏大不会,就弄了象棋出来,这个东西学起来不难,应该可以。
  “会。”石宏大洗了把手,擦干净后才在炕上坐到桌子另一边,对面是于良吉,中间趴着可爱的于宝宝。
  “那我们下象棋如何?”于良吉指了指用薄木板做成的棋盘。
  “可有彩头?”石宏大接过棋子,挨个摆了起来,于宝宝伸着小手指头点点棋子,有的字他认识,有的字不认识。
  “你想要什么彩头?”
  “谁输了,谁去做饭!”
  “好啊!”
  怕他不成?
  俩人就坐在暖和的屋里,开始楚河汉界的厮杀起来,于宝宝似懂非懂的看热闹,手边还有不少吃的喝的东西。
  于良吉只是想着找个消遣的东西,娱乐娱乐,谁知道起手才发现,石宏大也不是善茬儿!
  俩人棋逢对手,下了个不亦乐乎。
  于宝宝一开始看的挺高兴,后来就困了,最后歪在一边睡了个小觉,就被于良吉晃醒了。
  “叔……。”声音软糯糯,眼睛半睁着,可爱极了。
  “别睡了宝宝,晚上该走了觉了,来,起来活动活动。”于良吉抱着小侄子,抻胳膊抻腿儿的,于宝宝被动活动了一会儿,彻底清醒了。
  “石叔呢?”于宝宝扭头找石宏大。
  “在做饭。”于良吉贱兮兮的抱着于宝宝往外头瞅:“看,你石叔在做饭呢!”
  厨房,石宏大真的在做饭。
  就差一步,就差一步,他就被于良吉这个小举人给算计了,本来两人一局赢一局输,俩人持平,偏偏快要到做晚饭的时候,于良吉棋风突变,硬是坑了他!
  于良吉连赢两局,他连输两局,然后,他就去做晚饭了。
  石宏大会做饭,能做熟但不保证好吃!
  一回头吓了一跳!
  一大一小都眼巴巴的看着他呢!
  “你到底会不会啊?”于良吉有点后悔欺负老实人了。
  “会。”
  “石叔叔,晚上吃什么呀?”于宝宝眨巴大眼睛可劲的卖萌看着石宏大。
  “吃好吃的……,都回屋里去!”石宏大受不了做饭的时候还让人监工,将一大一小都塞回屋里。
  于良吉抱着于宝宝好一阵坏笑。
  冬天没什么消遣,只能逗弄逗弄老实人了。
  于宝宝需要守孝三年,毕竟死的是他亲爹。
  这三年里,于宝宝是不能去别人家的,免得带去晦气,也不能穿得喜庆颜色的衣服。
  在百日之内,更是不能吃肉喝酒,不能肆意玩乐,如果是成年人是不能过那啥生活,当然,这个他就可以忽略了。


第059章 开始猫冬
  再不逗逗乐,他都怕孩子将来是个面瘫脸!
  石宏大做饭倒是会,就是跟于良吉两种风格,于良吉是舍得放油的人,他也舍得放,但是没于良吉那么大手笔,不过做的东西挺好吃。
  他烙了玉米面饼子,烀了一锅土豆泥,酸菜叶子挑大个儿的来了一摞,大葱切成丝,大酱炸熟,玉米饼子夹土豆泥,酸菜叶子上淋满熟酱,包着葱丝裹着玉米饼子,咬一口,那叫一个香!
  这是这里老百姓们最普通的吃法,偏偏属于古代,于良吉做了好些天的饭,愣是没做过这个!
  于良吉终于见识到了东北这个时候冬天的威力,只是第一场雪而已,就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才放晴,石宏大一大早就出去扫雪了,因为天气太冷,洗澡也只能改成十天一次,但是每隔五日都要洗一次头,这是于良吉能接受的时间极限。
  于良吉做了酸菜汤,烙了玉米面饼子,炸了辣椒油,这个时节吃点辣的可以御寒,但是没给于宝宝吃辣,他还太小,吃不得辣椒。
  自从入冬之后,于良吉每天都带着于宝宝出去放放风,然后就回来,在屋里也可以做做运动,抻抻胳膊抻抻腿儿,活动一下筋骨,写个大字,背个三字经,百家姓什么的,是坚决不会放他出去玩耍的,生怕孩子着凉生病。
  虽然穿越前辈每个村子都设了一个村医,但是医术也就过得去,他们十八里铺的大夫姓付,就是付二柱子的大哥,付大柱子。
  兄弟俩不愧是十八里铺的有钱人,一家有羊群,一家有药房,卖价都挺贵。
  付大柱子还好,起码讲究点医风医德,同一个村子的人,手头拮据的时候,还可以赊欠,到秋算账。
  付二柱子家的羊,就从来不赊欠,而且卖价越到冬天越高,因为冬天是吃羊肉的时候。
  这付家兄弟俩,过日子那是一个比一个抠门儿,娶得媳妇也是一个赛一个得厉害。
  他可不想小侄子生病,被付大夫给敲诈一笔药费。
  吃完饭石宏大继续出去扫雪,其实也就是扫出几条路,通向茅厕和柴堆的,还有通向大门、仓房和鸡架、马棚。
  “过两日,恐怕还有雪要下。”石宏大打扫完雪,进来将身上戴着的帽子、手套等物都脱了下来。
  “快喝点姜糖水!”于良吉立刻奉上一个大碗。
  姜汤红糖水,入冬前,大家给了不少礼物,石宏大也买了不少白糖和红糖,姜这种东西,他们家不缺。
  虽然东北这边不产姜,都是别的地方运过来的,不过有聪明人用暖棚培育了姜,所以这东西虽然贵,他们家也买了不少,于良吉主要是想着防寒。
  石宏大接过来咕咚咕咚一口就灌了下去:“以后别放红糖了,那东西给你俩喝吧。”
  他不爱这种辣蒿蒿还甜了吧唧的味儿。
  “哦。”怎么可能不放?东北这边得的病最多的就是风湿老寒腿,类风湿大骨节病这种东西,年轻时候不注意,到老了就得遭罪。
  “从今天开始,就真的得猫冬了。”于良吉看了一眼外头黑漆漆的天。


第060章 手工脱粒
  猫冬不是待着不动弹,这个时候,是没有脱粒机存在的,所有的玉米粒,都是要手工搓下来装袋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于是这个时代的玉米,是扒开叶子之后,晒干,装袋,然后慢慢搓玉米粒,吃的时候,将玉米粒子碾成粉、压成碴,于家的玉米也是如此。
  石宏大搬进屋里个很大的簸箩,能装下一个人那么大的簸箩,放到了炕上,然后去外头,扛了一麻袋玉米进来。
  都是带着玉米瓤子没脱离的那种玉米穗。
  于良吉准备好,石宏大倒了玉米进来,俩人坐在炕上,开始了搓玉米,原主以前也常干,不过于良吉没干过啊!
  一开始有点笨手笨脚,石宏大却跟做惯了一样,手劲儿也大,搓的飞快!
  “怎么就没有脱粒的东西呢?”于良吉这个郁闷。
  根据原主的记忆,这种时候,人力打稻机都出现了,怎么人力脱粒机没出现呢?
  玉米出现好多年,还全都靠手工脱粒。
  他也是醉了。
  “有啊!”石宏大递给他一个木头磨制的签子:“用它攒粒子,挺快的。”
  “我说的不是这个!”于良吉撇嘴。
  石宏大不吭声,一直很认真的搓玉米粒子。
  自从有了玉米,他们都是这么处理的,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没觉得有啥不对。
  就说读书人想事情想的多。
  于良吉搓了一天的玉米粒子,把手掌都搓红了。
  “以后别搓了。”石宏大看着于良吉红彤彤的小手掌,皱眉。
  “我弄个可以脱粒的东西吧!”于良吉是在是忍受不了,用手搓上千斤的玉米这件事。
  还不得把皮磨没了啊!
  “这东西怎么弄?”石宏大有些诧异。
  不是没人想过做这个,就是没人成功,玉米出现得晚,一百多年而已,能让老百姓接受这个新鲜的农作物,已经很不错了,谁还会去考虑怎么脱粒?又不是稻子、谷子之类的东西,都种了上千年,从脱粒到剥壳,都有东西可以用,就这个玉米没有。
  “好办!”作为一个农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谁还不知道手动玉米脱粒机的结构啊?
  当年他可是亲手做了不少个呢!
  “帮我找点抗磨的木头,嗯,还有铁的圆珠,要是能用铁的就更好了。”于良吉在桌子上摊开纸张。
  “可以用铁,有图纸,就能专门打造。”石宏大眼神闪了闪。
  朝廷虽然严格控制兵器,却不控制铁器,只要制作的时候,到衙门报备一声就行。
  “更好!”于良吉一听,更高兴了:“木头的虽然自己能弄,但是不抗磨,有铁的更好,用上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
  提笔作画,别误会,不是画什么花鸟鱼虫,江山美人的,是画了好几张奇怪的图纸。
  石宏大也曾经学过看图纸,但是没见过这样奇怪的东西。
  “咱们村就一个铁匠铺,还半死不拉活的,能打好吗?”于良吉有点担心。
  按照朝廷的规定,成立一个村子,必须要有村长一名,村医一位,杂货铺、铁匠铺各一个。


第061章 邵家铁匠
  为什么这么要求?
  因为村长要负责管理,村医负责治病救人,杂货铺子可以贩卖各种日常用品,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这种生活必需品,铁匠铺则是可以让农民们有个修理农具的地方。
  起码耙子、镰刀之类的东西,得是必备的,坏了就得有人修啊!
  做饭的铁锅,漏了也得有人给补啊!
  所以铁匠铺子也要有,四样齐备之后,有三户以上的人家,就能成立一个村子了。
  十八里铺二十四户,也有村医、杂货铺和铁匠铺。
  而别的村子,还有裁缝铺、布庄之类的存在,当然,那都是大村子,像张家村那样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个客栈呢。
  “我去打,借他的地方一用。”石宏大将图纸收起来,揣到了兜里,转身拿了大衣服就要出去。
  “等一下,等一下!”于良吉赶紧拉住他换衣服的胳膊:“你就这么去吗?”
  “嗯?”石宏大心说我不这么去,还怎么去?
  “等会儿啊!”于良吉跑到衣柜前,掏出个小盒子,打开,从里头拿了个东西出来递给石宏大:“拿点钱去,就算自己动手,也是要用人家的地方的,你不给点钱不行。”
  虽然说乡里乡亲的提钱俗气,可于良吉不想占人便宜,尤其是他们这里的铁匠,据说是个退伍的老兵,一条腿瘸了,也不会什么手艺,干不了别的,就只能打铁糊口。
  家里分到的田地也少,平时都是租赁出去一半,另一半是他的棋子带着两个孩子种,每年的口粮基本上够吃,却要靠铁匠打铁攒钱,孩子是一男一女,女孩子好说,嫁出去,给个十两八两的穷嫁妆,就行了,大不了聘礼也随嫁过去;男孩子呢?将来可是要娶妻生子的,没点家底谁家姑娘肯嫁?嫁进来吃苦吗?
  更何况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十八里铺,十里八村有名的穷旮旯。
  “二十两?太多了吧?”石宏大觉得太多了,十两就够了,若不是于良吉给他钱,他本来是想担了两捆木柴过去,虽然炼铁用的是煤,不过平时取暖,大家都用木柴,煤很贵的。
  “那就十两,不能再少了,他们家也不容易。”于良吉拿回一个元宝,将另一个元宝塞到石宏大手里:“现在就去吧,天不黑就要回来,现在外头连个鬼影子都没有,你可得当心啊!”
  “好。”石宏大穿好衣服,拎了一把刀在手,还背了一捆木柴,出了大门直奔前头老邵家。
  老邵家就是铁匠家。
  铁匠家跟别人家不太一样,门口有个帆布,灰扑扑的颜色,上头有用黑色绣线绣出来的一把铁锤。
  这是铁匠铺子统一的标识,朝廷规定的。
  于良吉送走了石宏大,继续搓玉米,能搓一点是一点,他来到这里之后看,一直过的都挺好,虽然没有现代那么方便,却也跟六七十年代一样,东西不贵,朝廷也不苛捐杂税什么的,可舒服了。
  一直到现在,他才发现,古代就是古代,哪怕再好也是古代!
  以人力搓玉米什么的,在现代绝对不可能,可他们竟然能一搓上百年!


第062章 打造零件
  甚至朝廷征收赋税的时候,给的多数也是玉米棒子!
  当然,你给玉米棒子,就要多征收两成,这是为了去除玉米瓤的重量,因为那东西不能吃。
  官府更鼓励大家直接给玉米粒。
  省事啊!
  朝廷不缺那两成的重量,缺的是处理粮食的人。
  于良吉送走了石宏大,自己继续努力搓玉米粒,于宝宝见状,也想帮忙来着。
  无奈胳膊太短,手太小!
  “好了,叔叔自己来,你快去把叔叔教的三个大字写会。”于良吉交了于宝宝三个大字,分别是“人”、“大”和“犬”。
  “哦。”于宝宝在一边老实的练字,小手握着最小号的毛笔,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是都没写错。
  邵家铁匠铺离于家并不远,隔着三户人家就是,他们家的小闺女养了一大群鹅,明年开春就能吃上鹅蛋了。
  石宏大在那里一直待到太阳偏西才回来,一身的烟火气。
  “怎么样了?”于良吉在家做的晚饭,一直在锅里放着,没吃,等他回来开饭呢。
  “胚子已经弄好了,明天就能直接打,后天给你带回来!”石宏大赶紧洗漱了一下。
  “辛苦啦,开饭,开饭!”于良吉一听就赶紧去摆饭,打铁可是个力气活,人都说,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是最累人的活计。
  石宏大会打铁,于良吉还挺意外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