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43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43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逝世,是迁坟。”石宏大付了全额给棺材铺老板。
  “哦,那可需要其他的事儿?”老板一脸严肃:“我这里有全套服务,包括阴阳先生、佛道两门,抬棺起灵的事儿,可马虎不得。”
  别的行当,都是微笑服务,干他们这行,偏偏不能微笑,谁家死人还需要你的微笑啊!
  石宏大一听正好,他们那儿啥也不懂,车爷爷也不是专业的,这有专门的人才,就点头道:“要全套服务。”
  老板心里高兴脸上不显,石宏大交了钱觉得全身都轻松了。
  他是骑马来回的,走得很快,到家的时候,厨房正准备做饭,于良吉在棚子里看他的那点草莓,还有就是他带回来的绿色的小番茄,透了籽儿出来,能种植的就那么几粒已经成长的饱满的籽儿,剩下的都是瘦的,根本种植不了。
  于良吉就另辟了一块地方,在屋里用育苗箱先催生,这两天正发芽的时候,他看得可勤快了。
  “回来啦!”于良吉看到石宏大回来,殷勤的给脱外套,递湿毛巾,争取让人好过些。
  “嗯。”石宏大点头,将事情跟他说了一下。
  “那就好,大家都很忙,不想麻烦他们,且有专门人员在,请车爷爷指导一番就行了,老爷年岁大了,少折腾他老人家一次。”于良吉絮絮叨叨。
  石宏大很享受,这种家人一般的待遇。
  第二天,他们起得很早,车爷爷和老村长也被告知,石宏大请了人做全套。
  “请了人也好,毕竟这种事情,大家都是一知半解。”车爷爷也松了口气,他老人家毕竟不是专业的,年岁又大了,很多事情都是半夜才想起来,都忘了跟石宏大说,生怕今天来不及。
  众人直接去了石家村外围的石家祖坟,那里已经有了不少人,都是石家村的,石村长脸拉的老长,石宏大到了之后,他看着石宏大的眼睛都红了!
  石宏大环视一圈,没见到石大,以及石张氏他们,竟然没来!
  “宏大啊,是石家对不起你,你爹他……嗨!”石村长都不知道要怎么跟孩子说。
  石大要说人好,是,人是很老实,可你瞧瞧他都干了什么?石张氏那个泼妇,当初他们怎么就允许她进门了呢?简直是给石家村抹黑!
  “没关系。”石宏大很善解人意:“您们能来就行了。”
  石大来不来没关系,只要石家村的村长兼族长在这儿,就好办,他不吭声,别人更没资格张嘴。
  找到大张氏的坟茔,已经有了不少荒草,石宏大亲自上去扯了荒草,挖了第一锹土,第二锹土……。
  众人纷纷帮忙,很快就挖出了棺材,看到棺材的时候,石家村的人都低头默默的抹眼泪儿。
  当年大张氏是如何的会做人,小恩小惠没少施舍,现在的小张氏是如何的泼辣,得罪人,简直数不胜数!
  这同样是老张家的闺女,怎么相差的那么大呢?
  棺材果然已经腐烂,毕竟二十多年了,石宏大出声,大张氏去世。
  石宏大亲自下了坟坑,于良吉紧随其后,这是迎骸骨回去,于良吉作为结契的人,必须跟着来。
  平时没见过尸骨,于良吉也不算是多么大胆的人,无神论什么的,在穿越到这里之后,彻底就饭吃了。
  不过在看到雪白的尸骨的时候,于良吉没觉得害怕,可能是因为,这是石宏大的母亲,为了生石宏大而死的女子。
  阴阳先生搭了白色灵棚,指导石宏大跟于良吉俩,用白布将尸骨一点一旦的包好,包成一个人形,俩人抬了出来,放到了新的棺材里。
  旧的那只,被一把火烧了,灰烬就放在坟坑里,连带大张氏那木头的墓碑,也一起拆了,填上土,踏平。
  有认识大张氏的老人,眼泪忍不住就掉了下来,是石家村没福气,留不住人啊!
  于良吉和石宏大一起摔得丧盆,石宏大扛着孝子灵幡引路,于良吉拿着一个筐子,里头是黄表纸剪成的纸钱,一路走一路撒。
  哀乐奏起,阴阳先生在前头带队,后头十六个大小伙子抬起新棺材,跟着走,石村长忍不住哭了:“弟妹,你慢走啊!”
  他这一开口,很多来的人也跟着哭出了声。
  石宏大默默的走着,板着脸,让人看不出他的心思,于良吉每走三步就撒一把纸钱。
  等走到了十八里铺的西山坟茔地,于良吉才发现,自己竟然没觉得累!
  石家村跟十八里铺其实并不近,他们走了起码两个小时!
  还要不断的撒纸钱,他胳膊都没酸哎!
  好神奇!
  到了地方之后,正好是十点半,上了高香,四位高僧,四位灵道,都在坟地旁边设坛做法,高僧设坛念经,灵道做法祈祷。
  来人里头有于良吉认识的,莲花观的观主!
  不过这个时候不是聊天的时候,大家表情严肃的将新棺材给埋了,新起了一个坟茔,石宏大在墓碑店订购的是石碑,花了大价钱,已经刻好了。
  “于门张氏之墓”六个大字。
  “于门?”老村长震惊的看着石宏大。
  “我既然跟小于举人结契了,就带着我娘一起过好了。”石宏大一点都不介意给他娘找个新门第。
  “小于举人你知道这事儿么?”车爷爷拉了拉于良吉。
  于良吉事先并不知道,但是现在他不可能说自己不知道啊!
  难道告诉他们,石宏大先斩后奏?
  “我知道。”于良吉很沉得住气的点头:“昨晚石宏大跟我说了。”
  “好吧,既然你都同意了,那就这么着吧。”老村长一听人小于举人都同意了,自己这边再咋咋呼呼也不合适了。
  车爷爷却是很赞同的样子:“石小子这么多,地道!”
  这巴掌,狠狠的隔空打在了石家所有人的脸上!
  包括石宏大他那个该千刀万锅的亲爹石大!
  不过大家知道之后,对于良吉跟石宏大的感情更肯定了,这得好成什么样啊!
  石宏大嘴角微翘,就知道他的小于举人不会让他失望!
  看了看石碑,以及石碑上的字:石大,你永远都不会名正言顺的跟我娘在一起了!


第272章 九九归一
  一切完成之后,于良吉请大家到于家用餐,一个人都没落下。
  黄大厨做了很多饭菜,早在孙大爷那里定了两板豆腐,做了小葱拌豆腐,且这道菜是最后一个上桌的!要了五香豆干,凉拌了一下,还有清炒豆芽,黑白菜,烧蒜苗,果仁菠菜,炒土豆丝,油炸花生米,上了素丸子汤作为汤品。
  这九道都是素菜,专门供给四位高僧,四位灵道享用,连米饭都是大米饭,八个人加上阴阳先生,九个人一桌,不与其他人一起食用。
  而给别人的则是白切肉,白切鸡,五香豆干,清炒豆芽,黑白菜,炒蒜苗,果仁菠菜,油炸花生米,小葱拌豆腐。
  没有上汤,同样也是九个菜,且素菜居多,肉就两样,还都是白切,没有红烧。
  其他的人落座,同样都是九人一桌,白事宴席与其他宴席最大区别就是坐上、上菜都是单。
  十人席叫十全十美。白事不讲十全十美,要给走的人留个座留个菜。一般坐九人,正所谓“九九归一”。
  这“一”,就是把思念归集到送走的那位。
  于良吉这是在向大家证明一件事情,他是将石宏大的母亲当成家人对待的,不只是墓碑上的称呼,还有实际行动。
  这事儿办得很大,别说十八里铺轰动了,大张氏墓碑上的称呼,随着大家吃完饭之后离去,也都传了出去,石家村也轰动了!
  不过他们是埋怨石大的多,可怜石宏大的也多,对石张氏更是掐半颗眼珠子的看不上了!
  下葬之后的第三天,老村长组织人手,十八里铺人少,不如别的村子人多,所以倾巢出动。
  于良吉找上了两个人。
  “乔大娘,我不说别的了,巴图顶替小五的名额,跟着去,小五留在家里。”于良吉开门见山。
  乔大娘红着眼睛:“你说啥?”
  这几日,乔大娘很是不安,小儿子将将长成,就这么出去,她害怕啊!
  杨达倒是说会照顾小弟,可一起出去两个儿子,乔大娘更不放心了!
  “我看小五还小,这趟就别去了,您也知道,我家石宏大他要跟着石家村的人一起到县城汇合,他自己去我不放心,可巴图跟巴多跟着,也得师出有名,就借您家小五的名额一用吧。”于良吉这两日看得出来,乔大娘也真的是很怕小五出事,而且杨达跟着一起去,两个儿子,她能不担心么!
  一个大儿子,一个小儿子,老太太这两天头发都愁白了鬓角,却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那能行吗?”乔大娘一辈子遵纪守法,从没干过让人冒名顶替的事儿,有点儿不敢做。
  “没事儿,只要人够数,管他谁去呢!”于良吉可大方了:“我家石宏大还不是被他那老爹逼着顶替了他二弟的名额?他都没事儿,咱们更没事!”
  “那,那就谢谢你了啊!”乔大娘终于露出了笑容,解决了一件心头大患。
  “您老安心吧,我还要去一趟车家。”于良吉起了身,准备告辞。
  “去车家?”乔大娘瞪大了眼睛。
  于良吉去了车家,同样,让巴多顶替了车达的名额。
  “我家车达不是……。”车爷爷不太高兴,该是咋回事就是咋回事,咋还能冒名顶替呢?
  “也不算是冒名顶替,咱们只记人数,不记名。”于良吉安慰他:“更何况,我这是为了石宏大,有巴家父子俩在,我能安心些。”
  车张氏已经怀孕了,车达作为车家二老养老送终的养子,给车家开枝散叶,让二老很是高兴,车家老的老,孕的孕,车达是唯一的劳动力,出去了谁照顾这一家子?
  左领右舍再帮忙,也不如让车达在家来的安心。
  “那别人……?”车爷爷怕别人说三道四不好听。
  “别人是别人,咱们是咱们。”于良吉觉得老爷子想多了:“我这是为了谁?大家都看得出来。”
  最后,车达跟乔小五的名额,就让巴家父子俩顶替了。
  巴家父子俩对出去没意见,反而押运粮草之类的事情,还能跑跑马,疏散一下筋骨。
  因着金秋事儿多,连秋猎都没举行,他们这伙人就得赶着大马车,走上了北去的路。
  索性十八里铺如今有又高又厚的青砖围墙,也不怕野物的袭击。
  “一路上要小心。”于良吉送石宏大:“我让巴家父子俩都跟着队伍一起,你们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我知道。”石宏大摸了摸小于举人的脸:“记得,我不会有事。”
  “嗯,我记得!”小于举人点头。
  可石宏大却觉得,他肯定没听出他话中的意思。
  “我不会有事。”再一次叮嘱。
  “嗯,我也不会有事,在家等你。” 于良吉塞给石宏大一个小荷包:“里头有一千两的银票,穷家富路,你别吝啬花销。”
  石宏大无奈:“我是去跟着大家运送粮食到军需处,又不是出去游玩?”
  带这么多钱,干什么?
  路上也不一定能花,因为他们这帮人是标准的“庄稼汉”,大家都省着钱呢,谁都不富裕,肯定不会乱花钱,且有官府的衙役帮忙,统一行动,谁都不会落单儿。
  估计食宿也都得是府衙的衙役们操心,毕竟他们这么多人,还赶着马车送粮食呢!
  “是不是的,带着钱我安心。”于良吉坚持,幸好穿越前辈弄了银行和钱庄出来,不然他就得给石宏大带金银了。
  十八里铺人少,去的更少,不过石家村的村长可能觉得对不起石宏大,主动过来跟老村长说了,两村子一起走。
  老村长不置可否,一起走就一起走!
  灯他们到了县城汇集之后,由县城派出二十名衙役,在第二天一大早天亮之后就开了城门,送他们去了府城。
  府城有守城的驻军,听说要抽掉两千人护送他们送粮食道后勤军需处。
  送走了石宏大, 于良吉就跟没了主心骨一样,不过抢打起精神,去了学堂看看情况。
  两位老先生已经就绪,学堂也开了学,还是十八里铺的孩子们,两位先生如今跟着老先生学习,又多学了不少东西。
  八个小秀才也很有气质,说话做事更是好了许多,于良吉估计,再过两年考试,肯定能中举人!
  两位老先生也表示,这里不错,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于良吉听后当然大喜:“您二位放心,孩子们随便管,等过几日,中午还有糕点和汤水分发。”
  二老对小于举人说的糕点啊,汤水什么的不感兴趣,只是对十八里铺的孩子们比较有爱才之心,说实话,这些孩子们比他们教导过的那些所谓的大家公子可好多了!
  是,人没那些大家公子小家少爷的聪明,但是他们淳朴,可爱,天然,不会小小年纪就刷心眼,这才是孩子的样子,那些人家的小孩,从小就知道竞争,却不知道团结。
  而十八里铺的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抱成团,自己打起来不要紧,遇到外人就算有天大的矛盾,也要放下,先一致对外。
  俩老人觉得有意思,整天逗孩子们玩儿,包括他们那俩孙子,也入学在十八里铺。
  从学堂出来,于良吉觉得高兴了点儿,刚回到家,就让人准备好点心和汤水的食材。
  “这次有两位老先生,照顾一下他们的牙口。”于良吉想到老人吃东西有诸多忌讳,就不放心的叮嘱黄厨娘。
  “好,我单独给二老做点软糯的小点心。”黄厨娘点头。
  石宏大不在家,于良吉可是没人管了,钻进大棚里一待就是一天,他那番茄秧子终于长高了,可以移植了,立刻乐颠颠的移植到了大棚里,每天都去观察一番。
  草莓开花了。
  这个时候也没风扇,打开大棚通风当然更不行了,外头每天都由下霜,空气也干冷,前些日子下了点雨夹雪,也没让空气多包含点水分。
  于良吉只能拿着干净的小刷子,挨个的开始人工授粉。
  于家在秋天的时候,又盖了一座大棚,占据了东边菜园子的二分之一,因为离着近,那大棚也归刘文喜打理。
  他琢磨了一下,按照原来大棚的种菜样式,扩大了一倍,将新大棚种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