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67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67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水泥的,十八里铺三十户人家,一排十户人家,三条水泥大道都连着,若是在高空看的话,就好像是一个棋盘。
  平时下雨也不会泥泞了大家的鞋子。
  于家大门四敞大开,于家带着家里人在等,于宝宝也被他从学堂接了回来,两位老先生听说是要接圣旨,相互看了一眼。
  “可都准备好了?”黄老先生问小于举人。
  “大概吧!”说实话,小于举人对刘文喜弄的那些还是不太放心的。
  “我去看看!”黄老先生二话不说就过去了,看了看,觉得还行,但是规矩他们不懂啊!
  刘文喜光知道怎么弄香案和供板,接圣旨的时候,怎么个行礼啊,怎么个谢恩啊,一窍不通啊!
  “别紧张,这圣旨,也是分级别的,首先……。”黄老先生临时给大家充当了一次礼仪老师。
  一般圣旨开头多为“皇帝诏曰”和“皇帝制曰”。
  区别在于,“诏曰”由翰林院撰拟,内阁大学士奏定后,由皇帝钦定的庶吉士书法大家书写,最后铃皇帝玉玺,而“制曰”是由皇帝对他所器重的受旨人或重要事件亲手书写。
  圣旨是古代帝王权利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制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识。
  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而接圣旨的时候,一般都是对着圣旨三跪九叩,然后他们跪地磕头来着?
  圣旨到了之后,是要先放到香案上,就收三跪九叩大礼,而后宣传太监才会上前,拿起圣旨,展开,此时,大家要面朝东,而不是给太监跪!
  太监宣读圣旨,此时不可出声,等圣旨读完了,大家再对着东方磕头接旨就行了。
  “为什么是东方?”于宝宝好奇。
  小侄子干得好!
  小于举人其实也同样好奇啊!
  为啥一定要是东方?


第304章 封候庆丰
  “因为紫气东来!”黄老先生只好给他们解释了一句。
  想再问点什么,黄老先生就先说了:“这些以后再问,现在,还是迎接圣旨要紧!”
  因黄老先生并非于家之人,更不是十八里铺的人,所以老爷子指点一番之后,就回去了学堂。
  而那群人也恰好到了大门口。
  呼呼啦啦一大群人占据了于家,或者说,守卫着于家,老村长作为村长只能带路,在大门口就停下了,他知道这个时候他进去不合适。
  不过小于举人死死地拉着他不放手:“您快跟我进去吧!”
  还有颠颠赶过来的车爷爷,隔壁的乔大娘等等,也都没放过,于良吉是这么说的:“家里没个长辈,我心里没底!”
  为了让小于举人有底,大家只好硬 着头皮往里走,索性他们是小于举人请 来的乡亲们,跟来的人并没有不放行。
  马车进了大门,停在了一边,第一辆马车上,下来一个穿着天蓝色的衣服绣有葵花团图案的人。
  此人面白无须,戴着黑色的三山帽,脚蹬黑色白底官靴,拿着一柄拂尘,手指头微翘。
  小于举人:“……!”
  他看到了什么?
  跟着后头车下来的六个人,同样都是面白无须,戴着三山帽,是纱网的那种,穿着茶鸵色乡着团花图案的衣服,脚下却是短靴。
  “总管。”其中一个一张嘴,于良吉浑身一哆嗦。
  这个时候,宇文县令跟房府尹终于过来了,尤其是宇文县令,立刻一躬身作揖:“总管大人辛苦了。”
  于良吉跟石宏大也跟着作揖,其实宇文县令这就是给他们俩光明正大的“通风报信”呢!
  来的可不是什么普通的传旨太监,来的可是一位内监,皇帝身边伺候的人啊,虽然圣太祖再如何努力,消除了明朝宦官对大蒙朝的影响,可也没能彻底取缔宦官这个畸形职业。
  索性留下遗言,不能重蹈明朝的复辙。
  这句话杀伤人巨大!
  小于举人暗道:明朝的宦官在他的那个时代也是赫赫有名,历朝历代,明代的宦官是最出名的!
  穿越前辈再厉害,也没能彻底消灭“宦官”。
  “不辛苦,咱家这是为了圣上办差,闲话少叙,哪位是小于举人呐?”这位总管太监还很和气,虽然说话的时候能听出细嗓子,但是不仔细听是听不出来的,跟正常人一样。
  “这位是下官治下的正六品武官石宏大,小于举人的结契之人。”房阳成直接拉过石宏大开始介绍,然后又指了指于良吉:“这位便是于良吉,小于举人。”
  于良吉个头不高,比这位总管太监还矮那么一点,打眼一瞅就能看出来的那种差距。
  这让总管太监很是高兴,因为平视就可以了啊,虽然还要稍微垂一下眼皮子,不过感觉良好啊!
  “小于举人啊,您可真能耐!”东北大汉里头还能有这么秀气的,真不容易啊!
  “呵呵!”于良吉不知道要怎么跟他说话了。
  “咱家姓柳,好了,请圣旨吧!”柳公公是个干脆利落的,他身后那六个太监一个都没说话,看样子是小太监,这位大太监也不废话,直接请了圣旨出来。
  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带着托儿放到了供桌上,上了三株高香,于良吉带头跪地磕头。
  以往他都是每逢年节的时候才去给坟茔磕头,这次可是给个圣旨磕头,怪别扭的,不过这个朝代虽然被穿越前辈改变了不少,可有些事情还真是没法改。
  磕 完了头,面朝东边跪着,柳公公展开圣旨,宇文县令跟房府尹立刻斜眼偷看了一下,倒吸了一口冷 气!
  小于举人的这道圣旨,用的是三品贴金轴,且圣旨两端是翻飞的金龙!
  等太监一开口,大家都明白了,为什么是绣金龙的圣旨了。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于门良吉,少以好学,游心典谟,既综七经,又精纬,钩深极奥,学富五车……。”
  这是皇帝亲自书写的圣旨!
  严格的说,皇上的旨意分两种,一种是经过大臣比如丞相,三省等等权力机构核实颁布的,这个叫圣旨,是要通发天下,记载史册的东西,尤其是小于举人这样的封候圣旨。
  而皇帝直接下发不经上述部门同意的,叫中旨,以前是可以接受可以不接受,看那个大臣的胆子了,一般都会接受的,但是这种旨意一般不会同传天下,朝廷上知道就行了,老百姓知不知道无所谓。
  这些统称也都是圣旨,除非皇帝和大臣的关系很差才会出现中旨的情况。
  例如明朝的时候,君臣关系相对很紧张,再有宦官为祸,这明旨不通过,皇帝就发中旨了!
  现在嘛,这中旨基本上都是传给后宫的妃以下女子,可惜,两代帝王都很专情,这中旨到现在,也没人见过,皇帝更没颁发过。
  一大堆说法,听的于良吉头晕目眩,幸好有原主的底子在,但是好多年不曾之乎者也过了,他有点消化不良怎么办?
  “……晋尔为候,御命庆丰,正三品爵,降级世袭,是为庆丰候也,钦此!”柳公公终于念完了这道圣旨。
  降级的话,也就是小于举人的第一代后人,便会是庆丰伯,伯爵后庆丰子爵,然后是庆丰男爵,世袭的话,也就是正四品的庆丰伯,正五品的庆丰子爵,正六品的庆丰男爵。
  到男爵之后,便会没了爵位。
  当然,小于举人的后人若是争气的话,他们也可以以自己的能力保住爵位,甚至立下大功劳,将爵位往上升,也不是不可能啊!
  石宏大也终于明白了,上头为什么这么久才给小于举人封赏,不是有人半路拦截,而是这封赏太大,自开国以来,封官的不少,封爵的凤毛麟角!
  要不是小于举人的功劳太大,上头肯定会压一压,哪怕是赐小于举人一个进士出身都有可能。
  这是一种荣誉啊!
  但是给一个爵位,还是侯爵的爵位,这就太大了!
  “太丰侯,接旨吧!”柳公公乐呵呵的宣读完圣旨,还挺开心,这可是一趟美差。
  别人不知道,他身为御前伺候的可是清楚,这位小于举人每每来了消息,皇帝都是第一个看的!
  新鲜出炉还冒着热气的庆丰侯有点傻眼这就封侯呐?
  “微臣领旨谢恩!”石宏大只好拉着小于举人一起磕了个头,然后站起来,扶着小于举人站起来,趁机在他耳边低语:“快去接圣旨!”
  “臣,领旨谢恩!”于良吉赶紧一揖到底,然后双手接过了圣旨,放到了供桌上。
  张艳辉跟乔小五一起,紧张兮兮的搬着供桌,跟着刘文喜去了祠堂,供桌放到了祠堂门口,于良吉跟石宏大一起搬进了祠堂,石宏大踩着梯子将圣旨主到了供龛里。
  退出祠堂之后,才接待众人进屋。
  这位柳公公对小于举人的家还是很满意的,可能是没来过北方,看什么都新鲜,尤其是进屋之后,看到小于举人家的摆设,就更高兴了:“到底是有才华的人,看看这屋子,收拾的,这摆件,多雅致。”
  “呵呵,那个,您喝茶,喝茶!”于良吉的社交能力很薄弱,尤其是对不熟悉的人,以前他能跟房府尹、宇文县令他们说话自然,是因为有石宏大的关系在,石宏大一副“大家都是熟人”、“都是千年的狐狸玩的什么聊斋”之类的举动,说实话,的确是让小于举人放松了许多。
  可这位谁都不认识,偏偏一副自来熟的样子,于良吉很紧张,社交障碍症正在复发中。
  “嗯,好茶啊!”喝了一口,其实并不是怎么好的茶叶,只是不能不给新任庆丰侯一个面子。
  “您吃点心,吃点心。”于良吉干巴巴的推了推点心盘子。
  点心是黄厨娘紧急做的,用的还是她自己带过来的模子,第一个就上了四种酥,分别是山楂荷花酥,红糖杏花酥,枣泥菊花酥以及孔雀开屏酥。
  摆在一起,好像是一个花朵集中营,于良吉跟石宏大面面相觑,黄厨娘肯定不会给他们做这些就是了。
  但是现在接待的人很重要,于是黄厨娘也露了一手绝活。
  “小于举人别紧张,咱家这都宣完旨意了,咱们就闲话家常。”柳公公来之前,还以为对方既然这么有才,肯定是个傲气的人。
  因为“恃才傲物”嘛 !
  结果见了面两句话,小于举人就露了底,就是个呆萌的!
  柳公公更高兴了!
  这样的人总比盛气凌人的好。
  “嗯呢,不紧张,呵呵!”于良吉干笑,看向石宏大:接下来咋办?
  “不知道,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石宏大就直直的问了柳公公。
  旁边好几个人都喷了!
  柳公公却笑呵呵道:“接下来当然是建庆丰侯府了,工部的工程队就在县城,材料在当地采购,有缺少的直接在内务府调拨。”
  “还要盖房子?”于良吉一听说惊讶了:“在哪儿盖?”
  “当然是您想在哪儿盖,就在哪儿盖啦!”柳公公可好说话的样子:“您可以圈定个地方,或者让内务府给您圈定个地方?”
  内务府如今不似清朝的时候那么糜烂奢侈,而是真真正正的清廉如水的皇家部门。
  除了负责皇家,别的一概不管。
  “内务府?”石宏大却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可是皇上隆恩呐,派了内务府过来,给侯爷建造府邸,还有伺候的人手也不用担心,内务府早有定律。”柳公公继续道:“从仪仗到伺候的下人,都由内务府操办了,您呐,只要安安稳稳的坐着就行了!”
  “为什么?”于良吉不明白,就问了出来。
  旁边陪坐的房府尹跟宇文县令都捂了脸!
  “皇上这是心疼您,给您呐,都置办妥当了,您不就不用手忙脚乱了嘛!”柳公公很会说话,三句不离皇帝陛下,真真显示皇帝对小于举人的看中。
  石宏大也听明白了,他们家,算上他这个正六品的散职武官,都不是啥高贵的出身,连接圣旨都不会,一个偌大的侯府,从建设到入住,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皇帝陛下估计也知道这一点,人省事,直接吩咐一声,内务府的就来人办理了,啥都不用他们操心。
  说实话,石宏大是真心感谢皇帝陛下!
  就他跟小于举人俩,是真不想操心的!
  有省时省力的人操办,这时候当然是好事儿了!


第305章 建设府邸
  “您选个地方,建议您选府城,那里毕竟繁华一些。”作为东北省的府城,东北府那边的确是繁华,且有重兵把守。
  老村长他们只是陪坐,但是却眼巴巴的看着小于举人,若是小于举人走了,他们十八里铺估计也会元气大伤。
  因为于良吉走了,石宏大就跟着走,学堂,恐怕也……。
  更何况,大家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十八里铺人口少,要是他离开了,不用说也知道回不来了。
  “我选 我们村儿东边那片荒地。”小于举人选了地方。
  众人都很惊诧,因为他们都知道,于良吉在县城府城都有宅邸,而石宏大在京城,也置办 了个府邸,他有虚职在身,府邸直接挂 了“佐骑尉府”的名头,还是个官邸。
  找了四户人家看守,都是石宏大曾经的战友,上了战场之后残疾了,生活不是很好,于是便被他弄去京城,给了安家费不算,每个月还给发工钱。
  实际上,石宏大基本上不会去那个府邸,里头虽然人手齐全,却是各自过日子。
  按照他们的意思,既然能在外头置办宅邸,有机会搬走,且还是侯府坐落的地方,就算不是府城,起码也得是县城吧?
  没想到他还是选择了十八里铺!
  这么个……虽然依山傍水的,可也是个穷旮旯啊!
  “这……。”柳公公也有点发懵。
  “不可以吗?”小于举人吸了吸鼻子:“我看上东边那片地很久了,那里离大田也近,还有一小块山头,可以种果树,前头有河,还能引水为渠,我想着,还能试试养鱼弄个虾的,再有,那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