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95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95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去外祖家可说是轻车简从,算上小兴怀也才十个人,一家三口和三个车夫,四个护卫。
  不是怕人打劫,而是怕路上野兽。
  幸而这几年秋猎打的狠,大型野兽一个都没有。
  一行人一早就出了门,到了张家村也才上午十点左右,张家村还跟去年一样,路上一个行人都没有,且因为大棚生虫子的事儿,还有点暮气沉沉的意思,没有一点过年的活跃劲儿。
  于良吉唏嘘不已。
  “他们这是自作孽不可活,要是他们村长倒行逆施的时候,有个人站出来说句话,也比现在强!”石宏大却不以为然。
  张家村的好人少,愤愤不平的人很多,可惜,如今于良吉和石宏大都不是他们能惹的起的了!
  到了张老爷子家门口,老爷子跟老太太都在大门那里等着呢!
  见到来人别提多高兴了!
  斯见过后,进了正屋,跟来的人都让到了东厢房,两个舅妈笑颜如花,两个舅舅也憨厚微笑。
  “今年我可是出了一口恶气!”张老爷子也十分的红光满面:“那些老不死的来咱们家买土豆种,一个大钱一斤,不二价,想讲价的一概不卖,且概不赊欠!”
  当时那些人的表情啊!
  于良吉比较担心他们用宗族家法压制老爷子,毕竟张家村是一姓村,全村都姓张,少数几家,也是娶了张家村的闺女。
  “有啊,他们说了,的确有人想用宗族家法压制我!”结果张老爷子也很光棍:“我当时就说了,要么除族,我们合家搬去十八里铺,还能天天看到外孙子呢!”
  “噗!”于良吉直接喷了!
  没想到张老爷子耍起赖皮来竟然如此……轻车熟路!
  “当时他们就不吭声了!”张老爷子得意洋洋:“后来卖土豆种,他们家的皆没有份儿,都是卖给了旁人家,估计拐几个弯儿才能糊弄到手,且还得花大价钱!”
  因为十八里铺的土豆种是绝对不会卖给张家村的,而附近十里八村谁不知道张家村跟十八里铺的恩怨情仇?
  没人会倒手卖土豆种,一个是十八里铺买卖土豆种,都是问你家有多少地,再给你多少土豆种,谁家想地少多买种是不行的,老村长亲自把关!
  等卖的差不多了人家就不卖了。
  各家各户基本上没多少富余的,且张家村名声也不好,要个一点看个新鲜还行,想大批量购买,有钱也没地方买啊!
  张老爷子家是唯一有土豆种的人家,以前不知道,很多人后悔,当时土豆还在地里的时候,怎么不挖一点出来呢?
  “当时咱家种土豆的时候,他们还笑话过咱家呢,说不种粮食种土豆,看冬天咱们吃啥!”老爷子想起开春那会儿就来气:“现在就让他们看看,咱家冬天吃啥!”
  于良吉笑着安慰老爷子:“对,让他们看看,咱们家冬天吃啥!”
  把全屋的人都逗笑出了声。
  “这是去年冬天大卖的牛奶草莓,你老吃一个看看!”于良吉指着洗干净端上来的草莓介绍。
  “这就是那牛奶草莓?”老太太很是好奇地看着:“听说是用牛奶浇灌长大的,好生贵重,去水果铺子买,要一两银子一斤呢!”
  于良吉差点没一下子栽下炕去!
  这卖家也太黑了!
  这两年因为菜棚子遍地都是,草莓也有人种植,最贵的时候,才五个大钱一斤,这会儿竟然要一两银子一斤了?
  顾掌柜挺白的,没想到内里如此黑!
  “是,牛奶草莓,没外头说的那么严重,就是口感好一点而已。”于良吉赶紧解释,自己可不是啥奢侈的人,要是真用牛奶浇灌草莓,别说一两银子一斤了,就是十两银子一斤,他也不会种的好不好!
  “你还别说,这东西贵有贵的道理,味道的确是好!”两位舅妈也吃了一个,果然味道十分香甜,还带着那么一点奶味儿。
  要说不是牛奶灌溉而成的,谁信?
  反正她们是不信的。
  于良吉无言以对,只能呵呵了事。
  因为今年土豆种张家赚了一大笔,日子越发过的好了,两位舅母做饭的时候,本想大鱼大肉的,后来还是老太太说了一句:“清淡点,过年谁家都不缺油水,怕伤了孩子脾胃。”
  这妯娌俩才放下油罐子,去菜棚子里摘了好些青菜回来。
  为了清淡点,连特意预留的冻豆腐都用上了,做了一桌荤素参半的饭食。
  石宏大跟老爷子和两位舅舅聊了会儿,说的是小兴怀去秋猎的事儿,听说外甥会打猎了,两位舅舅十分高兴。
  “他爹娘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老爷子伤感的擦了擦眼泪。
  自己闺女没福气,没看到这一天啊!


第342章 两件事情
  石宏大微笑以对,并且迅速转移话题,聊起了明年种点什么的事儿,果然,三个大男人终于不伤感了。
  “您老尝尝,这是咱家自己种的葡萄酿的酒。”饭桌上,于良吉开了一坛子葡萄酒。
  “好,尝一尝,尝一尝!”老太太很是高兴。
  能喝到侯爷亲手酿造的葡萄酒,这世上也没几个。
  于良吉也吃到了老太太亲手做的烩酸菜,很是好吃!
  聊了土地聊庄稼,聊了庄稼聊孩子,尤其是大舅舅家的大儿子和二舅舅家的大儿子。
  “今年秋天吧,看看先考个童生试,若是考中了,明年春天就考秀才。”于良吉对这些孩子的学业很是关注,不过不是都关注,孩子如今太多了,他关注不过来,不过,自家亲戚的孩子,还是知道的。
  小兴怀大舅舅舅的大表哥,和二舅舅家的大表哥,本来是有学习功底的,不过是被人耽误了而已,现在好好教导了半年,已经差不多了。
  “能考过吗?”老爷子担心:“这可是耽误了好几年了。”
  从打老举人去世,学堂就没了山长,幸好还有两个秀才教导,后来张云逸接了山长之位,却光顾着捞钱,要不是那两个秀才都是在学堂教了一辈子的书,不舍得让孩子们耽误时光,顶着压力教导学生,后来十八里铺接替了这边的学堂,于良吉给了两位老先生丰厚的退休金,两位老先生才回了老家养家。
  也难怪老爷子对自己的两个孙子没信心。
  “秀才没什么难的,有把握。”于良吉给他们信心:“放心吧,我那个地方,进士和致士的官老爷都有。”
  十八里铺学堂师资雄厚,他们是有所耳闻,致使大家都在猜测,从没有听于良吉亲口承认过,这次可是听到了实话。
  有这样的老师,学生也肯定错不了。
  “那好,那就好!”老爷子欣慰了许多。
  “不需要他们多聪明,只要能有个功名,不受人欺负就行。”老太太就差合掌念“阿弥陀佛”了。
  “不会受人欺负。”于良吉笑着给老太太夹了一筷子的烩酸菜。
  老太太老年人思想,觉得有个功名才是最好的事情,不论是文还是武,只要是个功名,就好。
  而张家来年各个孩子,武功比文功好。
  在张家住了一晚上,孩子大了,也不能跟姥姥一起睡了,倒是跟表兄弟们睡在了一个屋子里,半大少年们闹了许久才睡觉。
  第二天吃了早饭,于良吉他们才告辞启程回家。
  年后正月里,也有不少包裹寄到了十八里铺,给侯府的石宏大的,他的同袍们邮寄过来的年礼。
  且到了正月二十五的时候,去京中献贺礼的人回来了,这次拉了两大车皇帝陛下的赏赐,一大车皇后娘娘的赏赐,以及一小车皇太子并皇子公主们的赏赐。
  于良吉当时正在老倪家吃春宴,听闻之后立刻就道:“肯定都是好东西!”
  众人哄笑:“皇帝陛下赏赐的,就是一张纸,那都是泛着金光的!”
  果然,回家一看,都是好东西,前十件都是御赐敕造,不得送人和买卖,剩下的都不是,尤其是皇后娘娘给的东西很特别,有八件是御赐敕造,分别是和田玉如意一对,赤金镶宝如意一对,金镶玉玉佩一对,金镶宝石长颈瓶一对。
  竟然都是成双成对的!
  “留着,将来给孩子当聘礼用!”于良吉大手一挥,立刻叫人打点好收起来:“还有那盒子珍珠,那边的珊瑚盆景,都给我留着!”
  随着于兴怀越长越大,于良吉开始关注他的学业之外,就是给他攒聘礼了。
  将来找个贤良淑德的媳妇儿,给他们老于家传宗接代。
  正月里还去看了看同窗家,同窗也过来吃了他们家的春宴,热热闹闹的正月过后,便是二月二。
  当天,还吃了猪头肉。
  于良吉咬了瘦肉,肥的给了石宏大。
  过了二月二,学堂正式开学,要备考童生的孩子们,单独分了个班级出来,由两个新先生教导,教导他们应试的注意。
  两位老先生因为年岁已经大了,对当年的童子试,早已经记忆模糊。
  对县试都有些模糊了,反倒是对府试和会试有印象。
  所以现在是两位新先生教导孩子们童子试,偶尔十六个秀才过来串堂,讲一讲他们的考试注意。
  于良吉则是直接带着大部人马和八个小举人的衣裳行李等物品,去了府城。
  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时送林杰和洪泽涛拖家带口去京城,他们要在京城住一年,顺便看一看,能不能考会试。
  另一件事情,则是将八个小举人安排在府城这里上学院。
  到了府城的家,正好,前头的客房是四间,八个孩子,两个人一间,让齐五一家子好好照顾,又留了两天,找房府尹,给推荐了一个有名的公立书院,林洪两位先生亲自带着他们进去熟悉,过了三天之后,八个孩子去了书院上学。
  这边,于良吉张罗着给林洪两家人搬家。
  “其实东西都不用动,只要人去了,带着衣服行李就够了,那边都安排好了,两家人过去,吃住都在骑尉府,京城大,随便一个人都有可能跟有头有脸的扯上关系,所以现在你二位是我骑尉府的教书先生,正好骑尉府里也有那么几户人家,家里也都有小娃娃,可以闲暇之时,教导一番。”石宏大早就想好了理由:“他们的父母皆是在骑尉府做工,你们有什么事情,忙不过来的可以找他们。”
  “能有个住的地方就不错了,听我们前头那几个同窗说,京城很大,居住的地方挺难找,合适的就更少了,我们俩本来还想去京郊租个房子呢!”林杰很是感动:“能去骑尉府自然是好,起码有个熟悉的地方。”
  “过去后,有什么事儿就写信回来,我好歹也是个侯爷。”于良吉开玩笑的道:“说出去还是能唬人的。”
  “是极,是极!”俩人异口同声。
  林洪两家人,加上孩子和换洗衣服,被褥枕头等东西,装了十大马车,石宏大派了四十个人护送他们进京,这四十个人进了京暂且不必回来,就留在京城的骑尉府,等他们俩进士及第。
  若是考中之后想回来了,再给护送回来,若是想留在京城发展,这四十个人再自己回来。
  横竖这边也暂时用不了这么多人手。
  等送走了人,于良吉才感叹不已:“就这么走了,指不定就不回来了。”
  见识过繁华的地方,谁还会回来边境城市啊?
  “那可不一定!”石宏大却相反:“当年我也进过京城,见识过皇宫大内,还不是不想留在那里!?”
  “你怎么进去的?”于良吉转身袖手看着他。
  “特种营不是谁都能进去的,但凡是特种的老兵,都有机会进京,其实就是皇帝陛下想要一些身手非凡的人当大内侍卫,而不是那些绣花枕头的世家子弟,当时有人留在京城,可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回到自己的老家,我就是那些喜欢回老家的人之一。”石宏大指了指自己:“也是那个时候当上了锦衣卫的,其实只是个闲职,要不是有了个你,我现在恐怕连一个密折都不会写,一年也就写一个奏折,上头就都是些鸡毛蒜皮。”
  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自然不缺人上告,他一年写一次,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薪水了。
  这话说的可真实了,逗的于良吉哈哈乐。
  送走了两位先生,又待了两日,看孩子们适应良好,学院也很不错,委托房府尹多多照顾,又看了看他家的千金小小姐,去了种子站挑了些种子,这才回了十八里铺。
  于良吉给每一位小举人家里都告诉了府城的地址,若是谁想看孩子了,可以乘坐公交马车去县城,倒车再去府城,到地方自然有人接待。
  几家人都兴奋的谢了又谢,因为是侯爷去送的孩子们,家里没给带多少东西,生怕拖拖拉拉的不好看,如今有了地址,送去点穿戴是小,主要是给送去点银钱,还有听说都是吃住的侯爷的,也不太好,自己家的菜运不过去,那么就在那边定个菜铺子,按时按点的给送菜上门,这钱,他们还是出得起的。
  结果到了才发现,侯爷早就订好了菜铺子,几家人遂买了不少鸡鸭鱼肉,还跟肉铺子的老板说好了,每天多加十斤肉,找了鱼摊订了每三天送十条鱼过去,发下大笔定钱,又买了些寻常礼物给齐五一家,谢谢他们照顾孩子,十八里铺的人恩怨分明,齐五一家很是惶恐的接受了礼物,过后对八个孩子更加尽心照顾。
  于良吉知道之后,也没说什么。
  晚上跟石宏大嘀咕:“可怜天下父母心,再厉害的人,关系到孩子,也收敛了,以前十八里铺的人只知道跟人比嗓门,因为别的他们比不起,现在可好了,连肉铺和鱼摊都能下定钱订东西了。”
  “要是换成小兴怀,你说不定比他们还要大方。”石宏大将人往怀中扒拉的紧:“不要多想了,赶紧睡觉!”
  “哦!”于良吉在他怀中摆了个舒服的姿势,沉沉的睡去了。
  三月的时候,清明节到了,北地下了小雪,却也有很多人去祭拜先人,于良吉已经给父母和兄嫂修过坟茔了,其实也就是比旁的坟茔大了一些,起了一圈儿青砖帷幕而已。
  等祭拜完了回家,还吃了一天素,第二天就开始折腾春耕事宜,农具都拿出来检修,送去铁匠铺子磨砺一番,结果都给退了回来!
  “为什么?”平时都是送去就能修的啊!
  “铁匠家的儿媳妇有了身孕,不宜太嘈杂,估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