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229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229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目送柳公公之后,才进了骑尉府。
  骑尉府不大,只有四进,但是左右有跨院,这才能安顿下这么多人和东西,骑尉府原本就有人看着,大家进去就能住。
  还有两个会试的时候落榜了的举人,倒不是学识不够,而是考试的时候没吃对东西,俩人一个生病了,一个拉肚子,这就没考上。
  不过俩人没气馁,争取三年后考上!
  石宏大给于良和于兴怀介绍了一番这边的家人,其实也就是石宏大曾经的战友。
  “这是康大壮,这是他媳妇,他大儿子,大闺女!”石宏大第一个给于良吉介绍的就是满脸络腮胡子的康大壮。
  这人别的都好,就耳朵上少了一块,一条腿还有点瘸,但不妨碍他的生活。
  “康大哥!”于良吉很会说话,直接喊大哥。
  也不叫名字,更不康大壮的什么军衔官称。
  “这是毛大风,那是他契弟,毛小风。”还有一对亲兄弟,就是这名字?
  “毛大哥,毛小哥。”于良吉眼神有点奇怪,因为毛大风一看就是个标准的高大汉子,而毛小风则是个个头中等的有着外国人样貌的小青年!
  “小风是我捡到的弃婴。”毛大风很坦然的道:“也不知道谁那么缺德,把孩子丢在了战场上,可把我吓坏了!”
  毛小风嘿嘿笑,他对自己的身世一点都不介意,他就是大风养大的。
  “当时大风也才在十岁,帮着附近的老乡们打扫战场,就捡到了小风,一直养活着,后来大风先参军的,小风是后来为了找他哥,才去参军的……。”石宏大简单的说了一下他们俩的事情。
  最后大风退役,小风也跟着走了,俩人这才到了一起,但是老家那边已经没有亲人了,也没啥直系亲属,就被石宏大安排来了骑尉府,俩人在这里的养生堂收养了两个孩子,两个男孩儿。
  “这是徐远东,这是他家大嫂,那边是他的两个闺女,儿子在学堂上学,还没回来。”最后一家是五口人。
  徐远东少了一只胳膊,徐大嫂是个标准的家庭主妇,两个女儿都是英姿飒爽,看到于良吉他们笑呵呵地给上热茶,还有果子茶点。
  “徐大哥,徐大嫂!”于良吉同样打招呼,但是就跟两个女儿点了点头,因为人家闺女还没出阁,闺名也不是谁都能问的,只能叫徐家大闺女,徐家小闺女。
  他们对于兴怀也不陌生,因为每一年,他们都能接到侯府送来的年礼,虽然不是什么金银珠宝,但是都很实用,粮食,肉菜,布匹。
  还有一些东北地道的药材,防风,柴胡等也有给他们送来,感冒发烧泡一点喝水,就能好了。
  所以大家对于良吉一点都不陌生!
  “侯爷,今天晚上包饺子,猪肉大葱馅儿的,给大家接风洗尘!”徐大嫂是这里管着后厨的,也就是管着大家吃喝的,她跟康大嫂是厨房的主儿。
  “对,我去杀鸭子!”康大嫂也提议:“做五十只烤鸭!”
  “用不了那么多,杀三十只就够了!”于良吉赶紧阻拦,他们才多少人哪?就五十只烤鸭?
  吃的完吗?
  “一炉五十只,正好,而且这烤鸭子,配着甜面酱,黄瓜段,葱丝和香菜,卷在一起吃,那味道!”康大嫂坚持。
  “一个人起码吃半只!”毛小风说话口音很地道,就是长相有点明显不符合说话的风格。
  毛大风摸了摸他金黄色的头发,他家小风就喜欢吃烤鸭子!
  “那就麻烦两位嫂子了。”于良吉想了想,应允了。
  “您就瞧好吧!”两位大嫂很高兴的下去了。
  两个闺女也跟着去打下手,毛小风坐不住,也跟着去了厨房。
  石宏大跟他们聊了许多,这些年没见面了,他们也不着急走,于良吉就随着他们去了,听了许多他们过去的事情。
  看得出来,他们兄弟的情谊很深厚。
  晚上吃饭的时候,于兴怀还给他们敬了酒,算起来,这都是长辈!
  “世子这么一来,婚事解决了就好。”康大壮喝了酒,美滋滋的摇头晃脑:“让那帮人着急去吧!”
  于良吉不太明白。
  “本来他们涉及不到他的婚事,全都是痴心妄想!”石宏大喝的微醺,冷不丁说漏了嘴。
  于良吉夹了块烤鸭脯,放到薄饼上,再放点甜面酱,黄瓜条卷上葱丝和香菜,直接塞进了石宏大的嘴里。
  毛大风看到了,嘿嘿直笑。
  晚上大家喝多了,早早就睡了,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吃过了早饭,就有内宦前来。
  “皇上说了,上午是早朝时间,中午还要休息一下,就安排下午请侯爷与大人和世子觐见。”内宦是个传信的小太监,很是天真烂漫的样子,还好奇地看着于良吉。
  “好的,知道了。”石宏大让人给小太监一个荷包,不精致,但是里头装了两个金裸子,四块花生糖,四块松子糖,还有四块龙须酥。
  “你怎么这样看着我?”于良吉看着小太监,觉得有点可怜,这孩子才多大?就太监了?
  “您就是大名等等的庆丰侯?”小太监干脆明目张胆的看着于良吉。
  “是大名鼎鼎,不是等等。”于兴怀笑着给他板正。
  “我说话有的时候不清楚。”小太监挠了挠头,嘻嘻一笑。
  “你这么小,就进宫了……?”于良吉眼中的怜惜甚重。
  “我不进宫还能做什么?”小太监很小声的告诉于良吉:“我是天阉……但凡是确诊天阉的,都被收进宫里了,每天还能学习,又有饭吃,还有衣服穿,有饷银拿……。”
  于良吉这才知道,宫里头的太监,还有一部分是这么来的,基本上,一旦确诊是天阉,就直接做了手术送进宫。
  一个是让他们不受人歧视,另一个也是给他们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不人道。


第385章 番外之五
  “我只是好奇,你就是庆丰候啊?”小太监甚至好奇地摸了摸于良吉的手:“听说您可神奇了!”
  “我怎么神奇了?”于良吉好笑的任由他摸了摸自己的手。
  “听说你能化腐朽为神奇!”小太监可高兴了:“能在冬天种出果子来!连内务府的大棚都是您指点的,我们冬天能吃到新鲜的水果,也是因为您呐!”
  “那是农业上的创新。”于良吉明白,这小太监只是觉得自己见到了名人,激动的。
  这个小太监走的时候,于良吉拿了很多东西,当然,都不是贵重的,但是都很实用。
  “准备准备,下午进宫。”于良吉还没说什么,石宏大就吩咐人赶紧准备了。
  于良吉没进过宫,石宏大进过,规矩老多了!
  折腾了好一通,于良吉都被累出一身汗了,这才勉强通过,中午休息了一会儿,睡了一小觉,才被石宏大挖起来,穿戴整齐后,坐着车轿进了宫。
  于良吉从来没穿戴他那一身侯爵的正装,头一次穿啊!
  就一个字:沉!
  到了宫门口,等着皇帝召见,于良吉抬头看了看皇宫,很辉煌,仿佛看到了后世著名的故宫一样,比故宫充满了人气!
  故宫毕竟是个旅游景点,这里却是真真正正的住着人的地方!
  不一会儿,柳公公就出来了:“上皇,皇上,宣庆丰候,石骑尉觐见!”
  “没宣见子安吗?”于良吉纳闷儿的问会柳公公。
  “侯爷,暂时没说要见世子,不过肯定是要宣见的就是了。”柳公公一挥拂尘:“二位,请吧!”
  接见他们的不是金銮殿,而是南书房。
  南书房啊!
  如雷贯耳!
  此时,二圣都在,太上皇看着于良吉,就是这个人,让天下的粮仓都翻了一番都不止;皇上好奇的看了看于良吉,再瞅瞅石宏大,贞娘人也是绝配了,一个种地好手,跟一个外表是骑尉,内里是锦衣卫的人!
  俩人一过十多年,也没听说他们吵过架,红过脸儿!
  而且还总有想塞女儿、孙女、外孙女、外甥女,侄女儿等等女人进去,要不是有自己跟父皇两代帝王护着,这侯府指不定什么样了呢!
  现在倒好,这俩人一起养活大的于心怀,反倒是跟自己成了亲戚,要娶自己的外甥女!
  “起来吧!”俩人见了礼之后,太上皇先发了话了:“以后就是亲戚了吧?”
  以后就是亲戚了吧?
  这是可以点头啊?还是摇头啊?
  就算是亲戚,可还拐着弯儿呢!
  “父皇说什么呢?”皇帝赶紧打圆场:“以后这就是大皇姐的亲家了,您说算不算?”
  “呵呵!”太上皇笑了笑:“闻名多年,终于见面,庆丰候很年轻么!”
  “呵呵!”于良吉就这俩字儿应对了。
  他就比于宝宝到了12岁了啊!
  于宝宝今年十八,他今年正好三十!
  都说男人三十一枝花,能不年轻么!
  “庆丰候,石爱卿,坐吧!”皇帝很温和的让俩人落了座。
  于良吉没面过圣,有点拘谨,石宏大大胆的握了握他的手,让他安心了许多。
  终于有心情打量两代皇帝。
  太上皇是个六十岁的老头儿!
  不过保养的好,看起来也就四五十岁。
  皇上的年岁跟他差不多大,但是个头比他高,体格比他壮,眼睛倒是没他大,可很有神!
  跟太上皇一样,穿着明黄色的龙袍,都带着赤金羽冠,太上皇的是镶嵌十二颗龙眼大的珍珠,皇上的是十颗,比太上皇的少了两颗,以示对太上皇的尊重。
  皇上掌皇帝长得有八分像太上皇,一看就是亲生的!
  皇帝其实说话很温和,就是都问的很关键,尤其是对于兴怀婚后的生活打算。
  “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听他说想去边疆,就怕委屈了水家千金。”于良吉小声的回答:“我们俩没什么意见。”
  “孩子大了,也该他自己拿主意了。”石宏大也说了:“我们只要给他守着家就行了。”
  石宏大看到于兴怀的名次就知道,他这是要被皇帝重用的意思。
  早在三年前,柳公公传话,让他们上书请封世子,就是打算要用于兴怀的前兆,等到会试的时候,肯定发现了于兴怀是个人才,要不然不会将探花给了于兴怀。
  文科的状元出身平民;榜眼出身清流;而探花于兴怀就出身勋贵了。
  武科的状元出身门派;榜眼出身勋贵;而探花的那一位就出身平民了。
  皇帝很有心机,这一点,光是他挑选的文武科三鼎甲上,就能看出来了。
  “哦?不管他做什么?”皇帝没想到这俩人养孩子,竟然是成人之后就散养的架势。
  “不管了,他都十八岁了,成人了,在家的时候,我已经给他行了成人礼,取了字。”于良吉赶紧禀报一下,其实也就是在祠堂里上了香,祭了三牲。
  北地没有那么多规矩,简单的祭拜过后,于良吉就公布了,给他取的字,后来熟悉于兴怀的人,都知道了,他叔叔给他取了字的事儿。
  从那以后,聚会之类的,大家都称呼于兴怀的字以表示亲近。
  “取了什么字?”太上皇问了。
  “子安。”于良吉回答:“旺子平安。”
  平安,多么好的寓意,也代表了两个人对于兴怀的人生期盼,不求大富大贵。但求望子平安。
  “不错,不错!”太上皇很高兴,但是于良吉给于兴怀起了个什么大气的名字,什么“英博”、“兴贤”之类的字,太上皇恐怕就不舒服了。
  就连皇帝也会觉得于良吉心不平,或者是心大了!
  也会对石宏大一直给他们的消息,觉得不对劲儿。
  因为石宏大一直告诉他们,于良吉没有任何野心!
  这么多年了,于良吉一直保持着一年一两个研究成果,都是对民生有用的东西,却都是农业上的发展。
  虽然名声很大,但是为人很低调,在东北十多年都不动弹,今次要不是给侄子娶媳妇儿,恐怕也不会来京城。
  又聊了一下黄河那边的治理情况,如今那些不想搬离家园的人,都种了于良吉提供的那四样物种,虽然还没见到成效,但是前景大家还是很看好的。
  说起农业方面的事情,于良吉一改刚才木纳少言的样子,侃侃而谈:“以后生产的山东大红枣,晒干之后,抠掉里头的枣核,加上干核桃!”
  这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大枣夹核桃的干果组合。
  于良吉分析了一下这个干果组合的前景,又说了吃这个的好处,滔滔不绝,比刚才蔫了吧唧的样子大相径庭!
  看的两代帝王啧啧称奇,石宏大只是面带微笑,一点尴尬的样子都没有!
  反正在他的介绍里,就是这样,这人就关心他的研究,不关心别的,家里没有个女主人,都是交给何管家在负责。
  期间皇帝也召见了于兴怀,于兴怀果然想要去边疆解决冬日吃菜的问题。
  “我想找到有地热的地方,那样的话,会省事很多,就是需要时间实地考察……。”于兴怀的打算很长远,边境线长,恐怕就要考察一段时间。
  而且边境线也不是光有长度的,还有宽度呢!
  考察的宽度就更大了,翻山越岭的,肯定需要有个长久的准备。
  这于兴怀说起这种事情,竟然跟他小叔一个德行,于良吉还给他提议,地热虽然可以省时省力,但是也有些弊端等等。
  聊天聊的不错,晚上还留着吃了一顿御膳,一家三口里,也就于良吉没吃过御膳。
  石宏大好多年之前就吃过,还不止一次;于兴怀则是在殿试之后,骑马游街又赶赴琼林宴,也吃过了御宴。
  就于良吉,没出过东北府,也没吃过御宴。   这御宴是很讲究的,菜都做成了花儿一样!
  御宴的菜品里头包括山珍、海味、珍禽、异兽、鲜蔬、名果诸类珍馐。
  因为是皇宫,尤其吃饭的还是皇帝,两代帝王吃饭,那可真是精致异常!
  于良吉吃的很饱,一点都没装假,好不容易吃一顿御宴,可得多吃一点!
  石宏大忙着给他夹菜,于兴怀忙着给他端汤,两人光顾着照顾他了,时不时的搭理一下太上皇和皇上,也敬酒,两位圣人也赐了酒,算是吃的宾主尽欢吧。
  等他们一家三口告辞离开之后,太上皇问皇帝:“你怎么看?”
  “挺好的,一家三口都是老实人。”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