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28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28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天于良吉正在教小家伙如何行礼,因为六岁了,再有两年就要上学了,人不知礼仪怎么能行?
  而且他当了举人后,家里虽然在守孝中,但是来来往往的人还是不少的,他不想让人看轻他的小侄子。
  知道张家来人了,乔大娘跟张家二婶子也过来了,快到中午了,要做午饭的,同样是张家老太太去的厨房,三个女人一边聊天一边做饭,而屋子里的气氛,也渐渐地不太好了。
  “你也看到了,这个家连个做饭都要邻居来帮忙,你早点定个亲事,有个媳妇儿在身边照顾,才是正理儿。”张老爷子语重心长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于良吉有点惊讶:“”您是来给我提亲的吗?
  当时说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他还没啥实质性的进展,这边就有人来挖墙脚了?


第116章 又得赏赐
  “张老爷子,您看我可还在守孝之中呢!”于良吉不太高兴了,这哥哥死了不到一年,他就办喜事?
  就算是对方介绍的是公主,他也不会同意的!
  更何况,他也没打算娶这个时代的女人啊!
  他在上一世的时候,就是个单身主义者,看身边那些个野蛮的女友类型的女人他就不寒而栗,后来太过柔顺的也觉得没啥个性。
  这个度不好把握,以至于他在穿过来之前,一直都是只有理论知识,没实践过。
  他在发现石宏大偷亲他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恶心,而是有点震惊!
  因为没有爱过,不知道是什么感觉,他身边不是没有同,但是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他都本能的保持一定的距离,只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和他谈恋爱不如跟他聊化肥农药来的有兴趣。
  “当然不是,当然不是,你别误会,你在守孝这事儿老头子知道。”张老爷子赶紧否认。
  这是亲戚呢,要是让人知道他在小于举人孝期内就给人保媒拉纤说亲事,他成什么人了?
  “那您老这是什么意思?”于良吉看老头儿紧张的解释,都咳嗽了,这才相信老头儿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
  “老头子就是多嘴问一句,你这大张旗鼓的,这钱凑手吗?”张老爷子想了想措词:“张家还有点家底……。”
  老头儿是觉得吧,在家揣测的再如何,到了这里之后,也说不出口,毕竟人家是举人,有功名的老爷,他们虽然是亲戚,可女儿都去世多年了,女婿也没了,这情分就靠外孙子联络了。
  人的感情都是处出来的,他们以后就要跟小于举人相处了。
  “够用,这个您不用担心。”于良吉虽然觉得老头态度有点不对劲儿,但是也没多想,以为老人担心他家银钱不够用。
  毕竟春耕过后,可真的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可别跟我们客气,你看看你起的那大房子,花钱肯定如流水,你可以苦着过日子,可我外甥不行啊!”张家大舅憨厚的开口:“真要有啥事儿,你可得开口。”
  “就是,咱们都是实在亲戚。”张家二舅也不逞多让。
  张家三舅只是笑着点头,但是抱着小外甥的手不撒开,张老爷子想抢都不给,于宝宝咯咯笑的在他怀里打滚儿。
  以往只有石宏大有这个福利,于良吉身板子太单薄了,根本让他滚不了,小家伙虽然守孝,但是于良吉每天鸡蛋、豆腐和青菜都不少给吃,做饭都舍得放油。
  所以小家伙如今已经有了点儿肉肉,只是不多而已。
  “我知道,不过真的不用了,我弄了点儿小东西出来,朝廷看着好,已经给了不少赏赐,足够花费了。”于良吉并不是显摆,而是实话实说。
  这里消息还算灵通,但是春耕的时候,大家都忙,张家不一定听说,所以他先说了一遍。
  果然!
  张家是不知道这事儿的,张老太太别看跟乔大娘在厨房忙活,可耳朵没聋,听到这里,明显一愣,那个女人可没说这事儿!
  不由得怀疑了一下,再想想张家三个儿媳妇,在他们来之前,那种嘴脸,这事儿……。
  老太太心里有了新的成算……。
  正说着话,又有人来敲门了,这次是石宏大去开的门,因为他听到了马蹄声,怕是什么事儿,没敢让于良吉这小举人出去,当然,他身后跟着张家大舅呢。
  这俩人都人高马大,站在门口那里,基本上,门口都被堵住了!
  “石大哥!”来人竟然是佘家小二,带着六名官差,笑眯眯的脸蛋子都泛红了的架势。
  “啊,这位是张家大哥。”石宏大先给介绍了一下张家老大,顺便扫了一眼来的官差。
  发现他们都是喜气洋洋的,且马背上还驼了不少东西。
  “张大哥好!”佘家小二打了招呼,他身后的官差们都下了马,他立刻就介绍了起来:“这几位是来看小于举人的,都是县衙里的官差们。”
  “石……呃……是小于举人家吧?”其中一个领头的看向石宏大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话刚开个头,就在石宏大的一瞥中,硬生生的变了个方向!
  “是于举人家,几位差大哥请进!”石宏大点了点头,张家大哥赶紧拉着他,退让到了一边。
  小老百姓对公务人员都保持着一定的敬畏之心。
  “谢谢!”领头的还道谢了!
  石宏大很隐晦的瞪了他一眼!
  等他们都进了院子,才发现于家人不少,但是看样子,也不是于家的人,他们来之前,都了解过于家,就一个小举人,和一个小孩子。
  于良吉看到官差进来,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屋子里毕竟小了点儿,不适合接到这些人,而且上次官差们也是来去匆匆,所以他从窗户里看到门口的动静后,就直接迎出了屋子,在院子里站着等人。
  张家二老也有点紧张的站在了门口,官差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威慑力的,没办法,小老百姓,都这样。
  “小于举人?”众人看到于良吉的时候,都有点不敢相信,还真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少年,这就是举人了?
  “正是,不知几位过来是?”于良吉心里没鬼,所以不怕官差怎么样他。
  “恭喜小于举人!”六个官差倒是很高兴找对人,打头的那个更是呲呲着大板牙:“您研究出来的方便耧车和三铧犁,工部的大人们都说好用的很,已经呈上御前,并且全国推广了!”
  能全国推广的东西,肯定是惠及百姓的好东西,且随着东西的推广,还有于良吉的大名!
  这可是花钱都买不来的荣誉!
  大蒙朝的商业发达的很,商人们各个都很有钱,科也没见谁的大名能传颂天下的,你花多少钱也没用,全天下多少人呢!
  “啊?”于良吉有点适应不良,他这边捣鼓出来才多久?那边就有人知道了?
  不太对吧?
  那手动脱粒机的时候,还是经过了一冬天才让人知道的,三铧犁跟耧车他用了不多久,就连村里人也才用完刚还回来一天,在老村长家还没给他送回来呢,朝廷都知道了?
  这时间上来说,就有猫腻儿啊!
  可是现在不是于良吉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官差特别兴奋地道:“工部派了人来送奖赏,我们老爷也顺道派人来给您送点春茶和礼物。”
  其实就是看到于良吉一个小举人,能两次得到朝廷的嘉奖,县令大人当然要结交一下。
  只不过碍于于良吉还在守孝,是不可能给什么出格的东西的,只能打点一些茶叶糖果啦,素色的布匹之类的东西。
  “工部的人,都知道了?”于良吉再次确认,从他的问话里,石宏大的听出了他的怀疑。
  别说他们十八里铺地处偏僻,就是他们整个临盛县,离京城也是十万八千里远,消息传的这么快,简直不科学!
  “工部的大人们真是耳聪目明啊!”石宏大在一边说了一句。
  “哦,也不是工部的大人们耳聪目明,而是前些日子,户部督促春耕的大人们路过本县,和工部的大人们一起去查看河提,发现了田间正在使用的耧车和三铧犁,经过当场试验,发现的确是好东西,您制作出的农具,可是让种地省了不少事。”领头的官差说的那叫一个顺理成章。
  “可不是吗!那天好几个人都在河提那边走走停停,我还以为是来捞开江鱼的呢,谁知道都是大人们啊!”佘家小二嚷嚷着,那个时候是中午,大家都回去吃饭了,他守在地头看着农具,来人不认识,他也不敢往前凑,他们看完东西就走了,他以为是路过的,没往心里去。
  谁知道全都是当官的啊!
  幸好当时没拦着他们啊!
  他还挺庆幸的。
  这回于良吉没话说了,人家都有证人了,他还怀疑啥?要说这也是好事儿,官差都开口了:“奉命奖励您银子五千两,黄金一百两,县太爷送您春茶二斤,麦芽糖块二斤,素色白梨花锦缎一匹,素色绸缎四匹,素色细棉布六匹,白米五十斤,白面五十斤。”
  光是金银就够让听到的人惊讶的了,这已经是第二次接到嘉奖了,于良吉笑眯眯的拱了拱手:“谢朝廷厚爱,也谢谢县尊大人。”
  不管怎么说,这真金白银是到手了,还有县令大人送来的贺礼,光是那素色梨花白的锦缎,就够让于良吉惊讶的了。
  那东西起码值个一二百两的银子!
  还有那春茶,北方的茶叶都是来自南方,贩卖到这边的可贵着呢。
  一般人家真的消费不起茶叶这种奢侈的饮品,最多喝个白糖水甜甜嘴巴。
  “小于举人客气了!”打头的那个,赶紧让人从马上搬东西,幸好于家院子里有个板车,面上很干净的那种,他们直接把东西放到了板车上,于良吉在他们卸货的时候,进屋赶紧拿了几两碎银子,用花布一包,就要出去,被张老太太拦住了。
  “用这个不好看,用荷包装上!”老太太直接掏出六个荷包,都是颜色素净的那种,但是绣工不错:“本来是给孩子过五月节的时候带的,现在也顾不得了。”
  “谢谢老太太了!”于良吉没推却,直接二三两银子的一个荷包的装好了,揣到了兜里出去。
  他收了银子,张老爷子跟张老太太都笑开了花,这是小于举人跟他们不客气,拿他们当自己人。
  于良吉是举人也就罢了,连朝廷都来奖赏,他们在村子里听说的事儿,看样子是真的!
  “这些给几位当茶钱。”于良吉笑眯眯的一人一个荷包,打头的给了个装着三两银子,剩下的都是二两银子一个的荷包。
  这已经是不少赏钱了。
  打头的那个先偷偷扫了一眼石宏大,看他没反应,只好伸手接了:“谢小于举人的赏!”
  领头的接了,剩下的人也就都接了。
  “在下等人还要回去复命,这就告辞了!”领头的不想在这里多待,赶紧带人告辞跑路了,有那么一点落荒而逃的意思。
  于良吉跟他们没打过交道,所以没看出来,但是石宏大看出来了,偷偷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他们背影一眼。
  “好了好了,东西快帮忙搬进仓库里吧!”于良吉看着放在板车上的东西,以及手里头的银票,高兴得很。


第117章 睁了眼睛
  正愁没家底,就有人给送银子了!
  还是朝廷明目张胆送给他的,这种银子没人敢打主意,这可是朝廷第二次给嘉奖了,于良吉相信,恐怕连县太爷都不敢伸手拿钱。
  “好。”石宏大拎着米面,张家三兄弟抱着布匹等物品。
  石宏大是直接去的仓房,张家三兄弟也跟着他,被张老太太给拦住了:“傻孩子,这布匹不能放进仓房那种地方,赶紧放屋里去!”
  他们都是大老爷们儿,还真不太知道这玩意儿能不能放进仓房里,谁家没事老爷们儿管这个?都是老娘们儿的事情。
  “上次,好像是放到了屋里?”于良吉想了想,上次是乔大娘她们帮忙安置的布匹。
  好像是给放到了柜子里。
  他后来还拿着那些上好的布匹给乔大娘她们,给自家三口人做了春衫,又让石宏大去县里的裁缝铺子,做了好几身里衣。
  因为布料柔软,做成里衣穿着很舒服,还有给他做了两套长衫,用的是那匹锦缎,如今又有了一匹,可是贵重的东西,也只有他能穿。
  虽然穿越前辈已经很努力了,甚至当上了开国皇帝,改革开放,攻打周边小国,连东瀛都成了自己的地盘,把高丽棒子也给灭了,成就了辽东省,但是阶级依然划分明显。
  老百姓依然只能穿着细棉布、粗棉布和土布,有钱的最多用点丝绸,还得是六十以上的老人,剩下的只有秀才才能用丝绸,举人能用锦缎,进士能用帛等布匹,这不是硬性规定,而是约定俗成。
  不过老百姓就是穿着锦缎也可以,只要他买得起,也穿得起!
  所以这颜色鲜亮的好衣裳就成了身份的象征,且好衣服也不好穿。
  这话说的那绝对是真心实意。
  这时候的染色可都是植物染色,鲜艳程度自然比不上化学染料,而且腿色问题也严重,别看那书里头说什么一年四季要做衣裳,好像世家大族很是浪费什么的,旧衣服都不穿了,其实真要说起来,那也是不得已,这衣裳料子只要过上一年半载的,颜色就会败了将近三成,这样一来,可不就是要年年做新的嘛。
  若是不做,这穿出去,丢人的可就是自己了。
  旧衣服那是一眼都能看出来,光鲜亮丽不是说的,是要保持的,很多读书人的衣服一年四季都要做好几套,不是他们奢侈浪费,而是他们也要保持自己读书人的脸面。
  只有那些所谓的官锻,贡缎,才能有幸多保存几年,那些什么十来年不变色的料子,那绝对是属于稀罕东西,都能当做贡品进献给皇帝了。
  也就是说,此时的布匹染色技术并不成熟,通常都是过几次水之后,像是丝绸、锦缎等的颜色就没那么鲜亮了。
  所以布料的颜色,一般都很重,很深。
  夏天还有淡青、淡蓝一类的衣服可以选,冬天就只有深色了。
  更加有小老百姓穿着的都是黑色的衣服,因为色耐磨又耐脏。
  “什么是好像啊,就是!”乔大娘正好从厨房里头出来,笑呵呵的跟张老太太道:“再是举人,也有不知道的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