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5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5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乔二哥家还在县城呢,若是老娘弟弟去了,住都不留住一晚,就给打发回来了,村子里的人肯定会说他们不孝的。
  “还有,就是我给您十个大钱,您过些日子,请张大哥帮忙弄点木柴回来,晚上压灶坑,这晚上越来越冷了。”于良吉更有深远的打算,往年的木柴都是原主的大哥在张罗,今年,大哥没有了,就只能自己张罗了。


第017章 准备过冬
  他的办法很简单,给点钱,请张艳辉帮忙,张家因为有一个老人在,日子过的也有点紧巴巴,虽然有张家大哥贴补,可也不能老是靠着大哥不是?张家二婶子还是很好脸子的,不想让人说他们家养活老人就是为了抠大哥家的那点钱过日子。
  “这些也太多了吧?”张家二婶子想着十个大钱,可能买到多少木柴。
  他们这里虽然有山,但是山上因为山高林密,还有各种野兽出没,很少有人敢进去打柴,除非是这个时候,几个大小伙子一起进山,有干枯的树木,就伐下来,再打点树枝子什么的,留着过冬用。
  平时都是搂一点干草和一些干的蒿杆子做烧柴,还有就是自家地里的苞米杆子,以及苞米棒子里的苞米瓤子,这才是重要的烧柴来源。
  木柴什么的,只有去那边的山里能打到。
  这里的朝廷,因为有穿越前辈在,对水土非常保护,打柴可以,但是只能砍树枝,不能伐树,尽最大的可能,保持住一方水土不流失。
  尤其是东北这边,大山里野兽多,自从有了苞米之后,打木柴的人就少了,大多数人都是烧的苞米杆子,而能和木柴媲美的,也就苞米瓤子。
  再有就是葵花杆子,那东西烧起来也很热乎。
  “不多,这点只是定钱,不用都是木头柈子,树枝子也可以,您知道,我这种情况,也不方便出门,就算是能,也干不动。”他这具身体,真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力气不大,人又是刚刚病愈,穿在身上的秋衣都显得有点空荡。
  别说去砍树枝子劈木头柈子了,就是走去山上都难。
  “那行,我明天就让艳辉去山上撒嘛一圈,争取给你弄点过冬的木头来。”张家二婶子一想也是,这于秀才别看读书不错,农活可就不一定了,以前都是他大哥下地种田,他最多是在读书之余,给送一趟饭食和水。
  于良吉高兴的笑了笑,如今安全越冬才是最关键的,别的都是次要的,原主就是想不开,死心眼子。
  宁愿卖了家里的大牲口和车子,给他大哥发丧,也不知道动用那点子赶考银子。
  就他这个小身板子,要是没有了大牲口,明年的田地都不知道怎么种!
  张家二婶子帮忙熬了大碴粥,张艳静小姑娘切的咸菜丝,看到水缸里的水还够用,就没去喊她哥过来挑水。
  晚上没有给孩子洗澡,这里不流行天天洗澡,那样不止是费水,还更浪费柴火。
  而且因为天气太冷了,想要洗澡,还要多烧不少柴火,来增加屋里的温度,不然容易让孩子感冒。
  不过还是烧了热水洗脸和洗脚。
  油灯晚上依然没有吹灭,就那么点着,如豆的灯光,映着屋里也暖了不少。
  哄着小孩儿睡着了,于良吉想着心事,虽然今天花出去一两银子和三十个大钱,不过他花的都是该花的,总不能让孩子跟他一起挨冻。
  原主和原主的哥哥以前什么样,他不管,也管不着,但是他现在接手了这个家和孩子,就按照他的意思来过日子。


第018章 宁静山村
  今年是不行了,因为这眼看着都要霜降了,什么都晚了,只要熬过这个冬天,明年才是他的开始。
  虽然很多东西,都让穿越前辈弄出来了,他好像没了用武之地,但是没关系,人人都有擅长的东西。
  他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原主算是这个村子里见多识广的人了,还去了府城考过试,穿越前辈真是很厚道,什么都发明普及了出来,让他以前看过的那些穿越小说们都不同,他也不能随便拿点什么菜谱出去卖,因为原主在府城,可是吃过很多东西的,都是同窗之间相互请客鼓劲的时候吃的,当然,原主也请过一次,吃的还是火锅呢!
  甚至府城那里还有各大菜系的馆子不计其数,这个年代的商并不低贱,当官的更是被穿越前辈来了一把高薪养廉。
  不然张家老大也不会只是当了一个小小的捕快,就能有小丫鬟在家伺候张老猴精了。
  不过,穿越前辈好像对种地不太了解,只知道加肥,种高产的玉米和土豆,地瓜等东西,至于怎么种,全靠大家自己摸索,如今他们种植的玉米,在于良吉看来,都是过去已经被淘汰了的老玉米。
  按照他的看法,这种玉米产量低,植株又矮小,扛不住风吹,成熟期也长,完全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想着这些,慢慢的,于良吉就睡着了,半夜又醒了过来,也许是原主留下来的习惯,半夜就醒来什么的,幸好半夜的时候,灶坑里的火苗都要灭不灭的,也是时候添点柴火进去,重新烧一下,不然明天一大早,肯定冷。
  十八里铺的人家不多,建造的房子几乎都是零零散散地在一边,并没有建造在一起,更别提什么规划了,唯有围墙够高,是为了防人防野兽,门板家家户户的都很厚实,同样的道理。
  于良吉早上起来,先给小孩儿收拾了一下,然后自己收拾了一下,又多穿了一身衣服,出门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敞门放了一会儿,就赶紧关上了,孩子还在屋里呢。
  宁静的山村,袅袅的炊烟,让过惯了大城市喧闹生活的于良吉,心里无比的宁静。
  今天早上来送早饭的是张家二婶子,敲门砰砰响。
  “张二婶子。”于良吉去开了门,就看到了拎着大食盒的张家二婶子。
  “还以为你没那么早起来呢。”张家二婶子特意来的晚点,想着于秀才身体不好,孩子又那么小,不如晚点来,让他们多睡一会儿,俗话说得好,春困秋乏,秋天了,是该睡点懒觉。
  “不早了,整天休息,骨头都软了。”于良吉关上了大门,跟在她身后,帮忙开了自家房子的门。
  “我让艳辉去问了,一个大钱一捆木柴,都是手臂粗细的树杆子,扛烧,还热炕,冬三月的时候,烧正好!”张家二婶子边往外拿早饭,边跟于良吉唠叨。
  冬三月,就是冬天最冷的那三个月,也就是三九四九的时候,那个时候,这里真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很多人家那个时候一天到晚都要烧着火,不然都容易冻死。


第019章 十两银子
  幸好于良吉也是北方人出身,知道北方冬天的冷,虽然那个时候温室效应很严重,不过也经历过两次全北方百年内气温最低的时候,据说那个冬天,承包锅炉的人赔惨了,外头一个冬季有四十天的时间,气温低于三十度,剩下的都是二十多度,甚至最冷的一天,是零下快四十度了!
  那个时候,他还听过一些积古老人说,他们那个时候啊,九月初九就飘雪了。
  现在才刚过完八月十五,可能江南那边才刚金秋,北方这边早就已经收拾完秋了,准备越冬了。
  这个时代本来就是架空的,又没有污染,冷是肯定的,但是他们又没有暖气可以二十四小时供暖,只能用土办法保暖了。
  那就是多烧点柴火。
  他们家弱的弱,小的小,必须要备够烧火用的柴才行。
  “不贵,不贵,给来一百个大钱的吧!”于良吉现在手里头有钱,反正也不打算去科举了,留着干嘛?先度过这个冬天再说吧。
  “一百个大钱的?”张家二婶子惊讶了:“那可是十两银子啊!”
  他们十八里铺算是穷的村落了,一年一家人家也能攒个五六十两,最少也能攒个三四十两,这是扣除所有花费之后纯剩下来的钱数,于良吉一次就拿出十两,这可是一笔大钱了。
  “张二婶子,你也看到了,这屋子虽然小,可我们爷俩也弱啊!”于良吉苦笑了一下:“不多备点柴火,我怕熬不过这冬。”
  张家二婶子看了看于良吉都不如自己壮实的身板子,以及怀中乖乖坐着的于宝宝,觉得于秀才说的也对:“好吧,越冬的确马虎不得,得了,我这就回去跟艳辉说!”
  虽然现在日子好过了,可也有人在冬天冻死的,各种原因,真是让人对冬天充满了恐惧,每年冬天来临之前,各家各户都好一通忙碌。
  送走了张家二婶子,于良吉百般无聊的收拾了一下自家,他本不是原主,原主什么君子远庖厨之类的概念,他压根就没搭理,收拾自己的家,又不是妇女的专利,他家这两天都是他收拾的,不叠被让谁给你叠?不擦桌子等谁给你擦?
  收拾完了,给小侄子擦了擦脸和手,发现孩子的小脸蛋子,好了许多,前些日子,还有点黢黢呢,现在已经愈合了。
  原来这三四天,他坚持给孩子用热水洗脸擦手,慢慢的,那些黢皮的地方就好了。
  要不然,于良吉还得想办法,找点润肤的东西给他。
  抱着孩子,教他读三字经,尽管穿越前辈折腾了一辈子,但是这个世界依然是封建主义为主,改革开放什么的,是在不能威胁君权的前提下。
  虽然富国强兵,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今这种程度,于良吉已经很满意了,要是换了他的话,恐怕没这么大魄力。
  孙大爷给送豆浆来了,于良吉跟着喝了一碗,甜丝丝的,知道里头放了糖。
  这里的糖,是孙大爷家自己熬的,种的甜菜,熬的糖浆,出产虽然不多,但是农家人,一年到头吃那么几次糖,足够了。


第020章 带回个人
  看来那十个大钱没白花。
  中午的时候,张家二婶子给送来的木耳炒白菜,一摞土豆丝饼,土豆丝饼里放的纯白面,软乎乎的于宝宝很喜欢吃。
  因为是守孝,张家二婶子特意用素油给做的,吃起来也不油腻。
  “叔叔,讲故事,讲故事!”于宝宝这两天吃得好睡得好,小脸儿已经红扑扑的了,没了一开始那种显着灰败的青色。
  这才是一个小孩子应有的脸色。
  “好,讲故事,今天啊,咱们讲一下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于良吉给孩子讲的都是一些幼儿故事,感谢老妈和大嫂,那些年硬逼着他给两个小魔头讲故事,他那一肚子的故事,都是这么来的。
  讲了个小故事,又扶着孩子让他练习走路,多多锻炼才能身体健康!
  下午的时候,又听到了张老猴精的哭嚎唔闹的声音,于良吉也无奈了,这老太太隔三差五的就这么来一出,她难道不累么?
  傍晚张家二婶子过来,给他们俩熬大碴粥。
  “张家奶奶还好吗?”于良吉没忍住,有这样一个婆婆,张家二婶子是怎么忍过来的?还一忍就是这么多年。
  “她闹她的,大夫都说了,她没病,就是瞎咋呼,哪天她不闹了,才是真病了!”张家二婶子,已经跟婆婆斗了多少年,最是知道那老太太的心思。
  不就是看孩子岁数大了,该娶媳妇了么?可也不看看,有她这么一个太婆婆在,谁家闺女能嫁?
  大碴粥煮好了,张家二婶子就回去了,她前脚刚走,后脚乔大娘就回来了,嗯,该买的东西,都买了,甚至还多了一辆马车!
  乔大娘没直接回家,而是让乔小五将自家的马车,和另一辆马车,都停在了于良吉他们家门口。
  于良吉开门,就看到乔大娘带着乔小五和不少东西,还有一个陌生的男人。
  男人长得挺硬气,是那种见惯了风霜的感觉,用一句现在的话来将,就是特别男子汉气概!
  “于秀才啊,来,有件事情和你说一下!”乔大娘笑眯眯的看着于良吉,觉得这件事情,很可能成。
  “行,进来吧,大娘,小五,嗯,这位大哥也一起!”人是乔大娘带来的,肯定不是坏人,先放进来再说。
  “好,好!”乔大娘赶紧进来,男人也点了点头,跟着进了来。
  进屋落座的时候,腰板挺直,不动如钟。
  “这位是于秀才,我们十八里铺唯一的秀才。”乔大娘强调了一下。
  “于秀才!”男人一抱拳,行了个抱拳礼,这是武人们的习惯。
  “这位是石宏大。”乔大娘介绍了一下石宏大。
  “石大哥。”这人一看就比他大,干脆的叫了一声大哥,而且于良吉发现,这位石大哥,带着一股子军伍的味道!
  “于秀才的,这次来,也是没法子了,只能找你了。”乔大娘喝了一碗温热的开水。
  石宏大也喝了一碗,毕竟走了这么久的路,也挺渴的。
  喝水也很有架势,于良吉更莫名其妙了,这个人,什么来路啊?


第021章 石家宏大
  石宏大是石家村石大家的长子。
  石大原来娶了张家村张老三家的独生女,本来说好是入赘,但是张老三是个倔老头,死活不让女儿招赘,找了当时特别老实巴交的石大,谁知道嫁过去不到三年,难产死了!
  张老三两口子年岁也大了,经不起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也跟着一病去了,石大去了张家村,将岳父岳母的后事料理了,将家产变卖,都给岳父岳母办了丧事。
  张家村的人可都看着呢,发现他的确没藏私,便对他挺佩服,后来张家村张老八家的闺女,还没过门定亲的男方就得疾病去了,这下子,一个克夫的名头扣脑袋上,再也摘不下去了。
  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了,闺女嫁不出去,张老八家的就想到了石大,一个死了老婆,一个没了未婚夫,俩人年纪都不大,石大还是个好拿捏的,就跟族里商量了一下,毕竟张家村的未婚姑娘还有那么多,总留着也不是个事儿,干脆,他俩凑一块过得了!
  而且都是张家村出去的人,肯定能好好照顾原配留下来的,才四岁多的大小子儿。
  的确,张氏在刚过去的时候,虽然当了便宜娘,但是少女情怀总是诗,对石宏大也的确关爱的很,又因为她过门三年都没生子,这下子更是对石宏大好了,结果在石宏大八岁的时候,这位石张氏怀了身孕,十月后瓜熟蒂落,生了个大胖小子!
  俗话说得好啊,有了后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