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77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77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巴图和巴多跟着去,三个人骑马的身影很帅气,小于举人很羡慕,无奈他这身高不给力,连马背都爬不上去。
  而且无论是他还是原主,都没骑过马,只做过车子。
  不过倒是骑过驴。
  赶考的时候,骑的还是同窗的驴,只是骑着玩儿了一把,然后就回去闭门读书了。
  原主的运动神经虽然不发达,但是他的很发达啊!
  送走了刘文喜,小于举人就带着娃子挨家挨户的送,他发规十八里铺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逢年过节,他给的礼物虽然象征意义大过实际价值,但是他能做到除却付家兄弟俩,都能套上交情,且交情不浅的样子。
  现在他去别人家,说的最多的就是甘草杏的事儿。
  因为四月开花后,五月这个时候,就已经有小青杏子的影儿了,很多人家还指着这个卖点钱呢。
  “上次让配比的那个啥溶液,也喷了不少,就怕生虫子,整天让孩子没事儿就看着!”老村长家的杏树最多,乔大娘家的杏树最大。
  “这样看着就行,咱们这里很少有病虫害,不怕!”小于举人安慰大家,早就跟他们说过病虫害防治的事儿,如今他只能配出波尔多溶液,暂时用来防冶病虫害,还有就是教他们用别的办法杀虫。
  总之,这一年大家对自家的杏树前所未有的关注!
  “不过大家若是做甘草杏,去核的话,把杏核给我留着,我一文钱一斤的收够,千万别忘了啊!”小于举人又想到一件事情,于是跟大家说好,他要杏核。
  “您要那东西于什么?”老倪不解的问,这东西他就见过自家闺女玩儿过,弹杏核什么的,这是小姑娘的玩法,小于举人肯定不会玩。
  “用来做个东西,不知道能不能成。”小于举人不想跟大家多说,他还不知道能不能弄出来呢。
  众人一听,哦,还没把握的事儿,小于举人不说,大家也能理解。
  石宏大就静静地听他跟大家聊天唠嗑,走了一整个村子,等俩人回去之后,小于举人还很兴奋,在书房里写写画画,写出来的东西,石宏大不认识。
  “这是什么?”上头有数字,他认识,但是这一圈圈的是个啥意思?
  “我的设想,你别给我捣乱啊!”小于举人不给他解释,因为他也解释不清楚,难道告诉他,这是农药化学分子式?
  拉倒吧!
  穿越前辈八成化学学的不怎么样,虽然知道怎么配黑火药,但是却对农业一窍不通,不然不会连个波尔多溶液都配不出来!
  连天然尿素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怎么勾兑白水才是最合适种子的量!
  小于举人不让人打扰他,石宏大就不打扰他,扒了一颗蜜枣的粽子,沾沾白糖,塞进小于举人的嘴巴里。
  小于举人一边嚼着一边写写画画,书弄一张宣纸上满是那些他看不懂的东西,不过他觉得,小于举人可能在做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他的表情很认真。
  刘文喜是一早上就走的,中午的时候他就回来了,正好家里吃午饭,带回来的是给宝宝的东西,小于举人也有,就是只有一本新的唐诗三百首,而宝宝光是荷包就三个,三个舅妈给的,每个里头装着五枚铜板,都是崭崭新的铜板,一套薄衫,是夏天的衣服,密实的针脚,一看就是张老太太的手艺,而张老爷子给的是一个银的小长命锁,上头正面刻着五福捧寿,背面是五毒的花纹。
  小银锁不大,只有宝宝掌心大小,连一两都不够,但是做工很精巧,于良吉当时就给宝宝戴上了!
  “还是你姥爷惦记你啊!”小于举人摸了摸小侄子的头,他都没想过给孩子弄个锁什么的,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不信这些东西,小侄子也没朝他要过。
  还是张老爷子有心,给小外孙弄了这么个东西,不过张家本身的孩子就不少,张老爷子肯定不能厚此薄彼,要么瞒着家里人偷偷的给,要么就得是家里那些个跟于宝宝一样,都一人一个,不偏不倚。
  “听说张家的几个孙子辈儿的都人手一个。”刘文喜就直接说了这一句话,小于举人就明白了。
  吃完午饭,午睡之前,刘文喜就来了,张家如今也挺忙,他就在张家打个转就回来了,对方想留饭,他就说家里也忙呢,就辞了。
  小于举人听着的时候,打了两个哈气,石宏大扫了刘文喜一眼,刘文喜立刻就懂了。
  “别的也没什么事儿了,我先回去了,怪困的。”刘文喜起身。
  “好,回去吧,睡一觉,下午还有很多活呢!”小于举人眼皮子都沉了。
  等刘文喜一走,他就再也坐不住了,石宏大干脆的将人放倒,扯了个枕头给他,不一会儿小于举人就睡着了。
  体质好不好,全看平日里怎么表现了,都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小于举人春天困的早,睡得多,夏天的时候,午觉必须睡!
  等到了秋天,明明什么重活都不让他干,他也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无意识的哼哼,就好像多累一样,等到了冬日,更是,每天晚上八点半之后必须睡觉,不然第二天他就起不来!
  他这样的身体,他也问过大夫,所有的大夫都说是底子不好,或者大病之后就没养回来,若是好好将养一番,还能依复过来,毕竟听说年纪不大,但是要不好好将养,将来恐怕今影响寿元。
  这样的小于举人,石宏大怎么可能让他下田里?
  在家都怕他累着,还跟着去种地呢!
  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脸儿,这才种了几个菜园子,人就累了,要是让他种上几十亩地,指不定什么样呢!
  过完五月节,地里就返了青,这春雨今年特别及时,三天两头的下一场,不大不小刚刚够,真真称得上是风调雨顺。
  等到了五月下旬的时候,苗子都出来了。
  这次小于举人说什么都要跟去看一眼了。
  “行,跟着去就跟着去,补种个苗子也用不了多久。”石宏大怕他憋屈坏了,想跟着去就跟着吧!
  小于举人高兴了,第二天就跟着一起去看了田地。
  如今的田地上一片嫩绿色,远看好像毛绒绒的一片,可能是因为雨水的关系,这一年的发芽率极高,且不需要补种!
  旁边的地是自家的熟田,高梁苗也不错。
  虽然挨着山林却是向阳的平原,坐着板车来看了一圈,小于举人还拿放大镜趴在他上看了看苗子,发现植株很键壮,根茎很粗,一看就是好苗子。
  石宏大看不需要补种,就赶紧让小于举人看,看完了直接拉上车,回家!
  小于举人:“……!”
  苗子长出来后,天气渐热,等青色的小杏子长大了,也到了六月,开始要铲头遍地和趟垄了。
  这回不用小于举人吩咐,刘文喜早就准备好了食材,让黄大厨给来帮工的人做饭,他则是跟着石宏大,带着巴家父子俩,跟帮工们一起下田。


第183章 热夏七月
  头一天中午的时候,小于举人去了学堂,单独出来学习的几个孩子已经交了一本练习册上来,小于举人挨着个看了一遍,到底是农家子弟,这学习就是刻苦,哪怕是考武举的都回答的很正确,就是字不怎么好,没办法,谁家也不富裕,文房四宝真说起来,在有钱人家不算啥,可在农家就挺贵了,一套最普通的文房四宝都要二三十两银子。
  家里给孩子认字可以,没看谁家给孩子练字的,练不起。
  小于举人只好把别人送他的文房四宝弄来两套,还有宣纸也拿来了一刀,让他们没事的时候,可以用坏掉的毛笔占水在桌子上练,自觉写的不错的,再拿笔墨纸砚来写答案。
  “谢谢山长。”几个大孩子赶紧给小于举人道谢。
  虽然十八学堂小了点儿,可是小于举人还是这里的山长,哦,山长就是校长的意思。
  “都好好学习,就是对我最好的谢意了。”小于举人批改完作业,也到了孩子们放学的时候了,他就去找了两位先生。
  中午是在学堂吃的,两位先生家的给做的饭,因为天气热了许多,吃的是葱油烙饼,还有炒青菜和鸡蛋汤。
  虽然简便,但是味道很好,小于举人吃的很香,顺便跟两位先生讨论一下学堂的问题。
  食不言寝不语,这话在小于举人这里不存在。
  也就拿出来糊弄一下不好好睡觉的小于宝宝。
  “这几个看着怎么样?”这可是他跟人家父母要来的一年,要是考上了童生,就好了。
  “不错,聪明着呢!”林杰喝了一口汤:“我也给了他们笔墨纸砚,用水练习终究不如用纸。”
  “那就用吧,大不了我再去买点纸,咱们这边的纸张还有多少?”小于举人想了一下,自家这边还有不少的纸张,就是提前给学堂的孩子们准备的,只不过这纸张终究是穿越前辈弄出来的,不如传统的工艺做出来的宣纸好。
  听说最好的宣纸,能在高手中片成八层!
  “纸张够用了,要是不够的话,买普通纸就行,考试前几日再改成宣纸。”科举考试,为了让大家的字迹能够长久保存,用的都是宣纸,平时练习的时候,大家用的就是普通纸。
  其实这纸张没什么两样,反正他们又不是作画。
  晚上他才回到自己家,石宏大一天没见着他了,看到了就忍不住拉着人进了里屋。
  “怎么……唔……?”小于举人想问他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结果石宏大就是把人拉进来,亲了亲,不敢有大动作,一个是俩人如今还没过了明路,怕人说闲话;另一个则是石宏大不想小于举人稀里糊涂的就跟了他。
  只是一天没见了,他实在是想念的很,亲一亲,解解相思之苦。
  “想你了,一天没见着了。”虽然就在前院的学堂里,可石宏大不能过去,他知道他在商量正事,而他要带着人好好词候田地。
  “嗯,我也想你了。”小于举人被这话说的脸通红,不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的,恋受中的人不都是这样吗?
  他觉得他跟石宏大已经很走运了,从没确立关系开始,就这么一直在一起,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形影不离了。
  气氛正粉红,外头黄大厨一嗓子:“开饭喽!”
  得!
  啥气氛都没了!
  小于举人看到石宏大一脸便秘样,就忍不住笑道:“快出去吃饭吧,这都累了一天了,吃完洗漱过后赶紧休息!”
  石宏大捏了捏他的小爪子,跟在他身后出去了。
  第二天他们走后,小于举人就进菜园子里看自己的菜了,黄瓜家早就搭上了,甚至后来种植的豆角都爬蔓了,而茄子、青椒等提前育苗移植过来的青菜,已经开花结果,茄子甚至已经一掌长了,都可以吃了!
  小于举人摘了不少茄子青椒和黄瓜回去,直接拎着篮子进了厨房:“这些今天中午吃吧!”
  黄大厨听到小于举人的声音,一回头吓了一跳:“这些都能吃了啊?”
  这几日他就一直在厨房里头转悠了,院子里的菜都能吃了?这才六月初啊!
  “能吃了。”小于举人不想再吃干菜了,家里有新群的菜,干嘛不吃?
  “不拿去卖吗?”过来送洗于净的围裙的刘宋氏,正好听到对话,跟自家相公待久了,也朝钱看,朝厚赚了。
  “卖什么啊?咱们村子里的青菜就不少了,咱们自己吃!”小于举人也知道,外头跟他一起育苗种植菜的人,可能菜没怎么长大就着急卖了,因为他们春耕的时候,的确是缺钱。
  卖了青菜买点肉,给自家人补一补,这都是常情。
  十八里铺最少提前半个月,有了茄子青椒和黄瓜等青菜,和菠菜油菜这种长得快的菜不一样,柿子黄瓜这种果实类的青菜,还镇没几家有的,十八里铺里的男人们下田,女人们就出去赶集卖菜,结伴而行,腰里头都别着小锄头小砍刀,人多,也不怕野兽,今天你家出车,明天他家出马的,刚三天时间,就有专门的菜贩子来十八里铺收菜了,人家是贩卖到县城府城去的,大家没时间,干脆都卖给菜贩子了!
  省去了出门卖菜的时间,在家忙些家务做做饭。
  这东西卖的就是个早,等过了这阵子,青菜都下来了,可就没啥值钱的了,烂大街都没人拾。
  自家晚吃几天就晚吃几天,没青菜吃又不会饿死,去年的干菜这个时候吃正好接上溜儿!
  小于举人不行,他就要吃青菜,新鲜的青菜!
  结果当天上午就有菜贩子来收菜,黄大厨直接跟菜贩子沟通了一下,决定换菜!
  中午回来他们的饭菜就是酱炖鲫鱼和拍黄瓜,吃的小米饭,汤则是紫菜虾米汤。
  吃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顺便感动了一番,每次到小于举人家做工,都能吃得好,喝的好,睡得好,还能有机会洗澡!
  晚饭的时候,更是青椒炒肉片和炒鸡蛋,熬的大骨头汤,配的高粱米饭。
  “今天吃的都是青菜啊?”石宏大洗漱完了躺在炕上不睡觉,跟小于举人闲磕牙。
  “谁说都是青菜了?不是有肉的吗?”一激动,小于举人就起了半身。
  小于举人的标准,就是必须要荤素搭配,伙食绝对要搞好。
  “我是说,那肉里头的青菜!”石宏大赶紧矫正自己的意思。
  说实话,的确是青菜少,肉多,但是这个时候能吃到青菜,也的确是小于举人的大方了。
  “反正都种出来了,不吃干什么?”小于举人趟回去:“咱家不需要卖菜,黄大厨还用青菜跟人家的菜贩子换肉呢!”
  十八里铺没有屠夫,自然也没有卖肉的地方,平时都是要么去张家村的集上买,要么就去县城,现在家里铲地,人手严重不足,黄大厨不能出门,就干脆跟人菜贩子说了,用青菜,换肉,他们家青菜不卖,但是换肉可以。
  结果是茄子三斤,黄瓜三斤,换一斤肉,然后柿子三斤,青椒三斤,换两斤大骨头。
  “你不让卖,只好换,人家这是枴着弯儿的卖钱呢!”卖了钱再买肉,不如直接拿菜换肉,还省得出去了。
  “反正我不想卖菜,换肉就换肉!”小于举人坚持。
  “行,行,快睡吧,不然,明天你该没精神了。”石宏大揽着小于举人,轻拍他的后背,跟哄孩子一样。
  小于举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